永无止境的个人成长----阿诺 让 雅克.阿诺

永无止境的个人成长

阿诺《全球商业经典》


  “个人成长”这一话题,伴随着我学习继而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全过程。无论学习哪一流派的心理治疗理论,也无论应用哪一项治疗技术,这一话题从来都不曾缺席过。
  一个人在心理发展上出现停滞,是常见的事;哪怕他作为成年人,在社会层面上具备了一定的工作能力,甚或获得了相当的事业成功,但是,从心理层面上看,他会持续地以他所停滞的心理年龄水准,去感知体验世界。弗洛伊德曾指出,“潜意识没有时间感”,也就是这个意思。由此我们又可以得出另一个很有意义的推论,即:原则上,一个人永远不会丧失心理成长的空间。
  很多人在提及“个人成长”时,会把它视为一个既定目标或结果来追求,然而在我看来,“个人成长”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动词存在着。这是一条不断行进的路,虽有一座座里程碑,却没有哪一座是终点或目的地。它始终存在,并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一举一动。
  “个人成长”的途径永远不会是单一的:学习心理学,尝试自我探索;找一位职业咨询师为自己进行分析;参加各种有关心灵成长的培训或工作坊……笼统地说,没有任何一种方式不能达成“个人成长”,但是,尽管方式多样,但效果却往往参差不齐。我无意于指出选哪一条路走会更好,恰恰相反,我认为任一形式,总会有与之相适应的人群。这一点恰如心理学从不谈对错,只谈有效或合理一样。
  破土而出的小草,也许它们必须经历痛苦挣扎,挣脱大地的束缚之后,才有蓬勃成长的机会。由此,人们常常联想,“成长”是必然伴随痛苦的。然而,在现实层面上,就我所看到的种种“成长”结果而言,我却又不得不回到原点上去思考:究竟“个人成长”是什么?

“成长”不是斩断过往
  有的人会认定,“成长”必须是脱胎换骨的。似乎只有与不堪回首的往昔诀别,只有斩断了与过往的连接,才算是得到了“成长”。基于这样的理由,“成长”所带来的体会往往就是剧痛。我在一些工作坊上,常常见到这样的人,他们在“大师”的带领下,用尽办法“甩掉”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往。
  有一次,在某个心理剧工作坊的现场,我见到这样一幕:一个姑娘描述她不忍回首的往事,在她的回忆中,父亲是一个施虐成性的“恶魔”;于是,在“大师”指导下,辅角们(辅角,是心理剧中的专有名词,参与者辅助主角完成任务。)扮演父亲以及当事人,“重现”施暴的场面,那是一幕恐怖的经历;那段展示,像鬼魅般的影子一般,缠绕着台上扮演当事人的演员,也缠绕着台下的观众们。
  演员尽情宣泄情绪,坐在台下旁观的当事人泣不成声。“大师”要求当事人上台去,赶走这个“不值得”被爱的父亲,要求她把这个父亲从心中赶走。“大师”不停地催促这个姑娘说:“把这样的父亲赶下台去!把这样的父亲赶走!你行的!赶走他!这没那么容易的,但你要赶走他!这没那么容易,但是你可以的!”
  冷漠、强硬、不容质疑,是我在当时最为真实的感受。那个姑娘在“大师”的引导下,一遍又一遍地给自己鼓气,最终登上舞台,使出全身的力气赶走了那个扮演父亲的演员,象征着赶走曾对自己施暴的父亲。
  扮演父亲的辅角随后分享自己演剧时的感受:“在她推我下台的那一刻,从她眼神里我看不到恨意。”我认为,在心理剧的舞台上,即便这个姑娘做到了把“父亲”赶走的任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事人完成了成长。显然,这个姑娘并未做好准备与父亲彻底分离;或许,这姑娘对父亲尚有太多的心愿并未达成,比如:她会渴望父亲温柔地对待自己,她会渴望温和的父亲之爱,等等。无视当事人的需要,过早的干预,生硬而决然地赶走“父亲”,“赶走了”她生命中极为重要的男人,即便能如“大师”所愿,就此“赶走”不堪的回忆;但是,同时赶走的,还有人性层面上的诸多美好梦想。我们绝不会因为一根手指的溃烂坏死,就一股脑地截掉一整个手掌;这种做法哪怕的确能“一劳永逸”地解除手指之患,但代价却是牺牲了当事人重要的机体功能。从心理治疗角度说,这一幕中的做法是否获得预期效果是很值得怀疑的,而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以丧失梦想为代价,都太残忍了,是有违人性的。
  我借由此例,要阐明的观点与态度是:“成长”绝不是斩断过往。“个人成长”,必然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从存在主义的角度讲,完全斩断、丢掉过往,仿佛那些“过去”不曾经历过一样,这会威胁到人的存在感。无论失恋的人如何去表达曾经的恋爱让自己万般痛苦,但假如真的让失恋的人去喝一碗“孟婆汤”,彻彻底底地遗忘曾经历过的一切,依然会让他/她感到痛苦一样;无论失恋有多痛苦,让当事人痛苦的都不会是恋爱中的那些美好本身,事实上,那些美好以及获得美好感受的能力,才是走出失恋痛苦的资源与力量。

“觉知”是个人成长的标志
  “个人成长”并不神秘。从某种意义上说,觉知即成长。成长停滞的人,在人际互动中会“无端”攻击,会“无由”迁怒。换句话说,我们常能在生活中识别他人或者自己,当某一特定情境出现时,“无来由”地情绪失控,或者有时候这种失控会换一种方式,以控制他人或自己的方式来呈现;后者往往更难以被当事人觉察,这种控制表面上获得了一种“秩序感”,而事实上却以牺牲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际关系为代价。
  有时候还会出现另一种情况,成长的停滞在某些人身上表现为被动攻击。在严重失衡的人际关系中,处于弱势的一方表面上在强势者面前不具有攻击力,他的愤怒被压抑,甚至连当事人自己都难以觉察到愤怒的存在。可是,他在表现得唯唯诺诺的同时,往往在以一种曲折的方式表达愤怒。他往往会莫名其妙地出状况:常常把很简单的事情搞砸;莫名地看错时间而迟到、延误;总是陷入麻烦,只能让强者去“搭救”,从而给强者“添麻烦”……总之,他们犯下的错误会令强势者暴跳如雷,强势者看上去跟遭到了严重侵犯一样。这种曲折表达的愤怒,本质上与直接攻击没有区别。
  当我们有意识地觉察到自己常常陷入此类问题时,当我们有意识地觉知自己应对人际关系的模式单一而僵化时,我们就获得了成长。意识到自己出了问题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我们成长了。
  “个人成长”还可以表现得更为积极,当事人会主动去学习,设法了解探究自己的行为模式,并在学习中获益。通常这种主动学习与积极调整并适应,是和觉知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它往往是觉知之后的自然进程,能够突破自己的旧有模式,积极发展出新的应对策略,是“个人成长”的标志。伴随成长的是全新的发现与喜悦。

“成长”中的误区
  当然,在“个人成长”的进程中也不乏误区。令人遗憾地是,有时候在觉知与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走进“沉溺于学习”的误区,这一表述中的重点是“沉溺”,而不是“学习”。我见过这样的一些人,参加心理培训后,他们似乎感受到了某些源于内在的力量,决意要对自己更好,于是变得任性、毫无顾忌的自我中心。我见过一个四十多岁的已婚男人,他参加了一些心理治疗的工作坊后,发觉自己今天的诸多不如意,都与自己早年的原生家庭有关,他归咎于父母对他不健康的教养方式,于是毅然辞掉工作在家啃老。他花着父母的退休工资,追随各种培训班和工作坊去学习,认为借此方式可以获得成长,修复创伤。在他看来,自己的这一举动就是成长的标志,他拥有了告别过往的勇气。我将这种情况戏称为“学习型神经症”。必须要强调的是,贴上“神经症”的标签,这一做法本身是决然违背心理治疗的,在这里我只是要借这个玩笑,让这一误区显得更为醒目而已,这一指称丝毫不具有诊断与评估上的意义。这样的人以“学习”为一种新的防御模式,积极奔走、沉溺于全国各地的各种工作坊、学习小组中,沉溺于找不同的知名治疗师反复为自己作分析;在“学习”上,不吝时间与金钱。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围绕着“个人成长”,但从现实生活的层面上说,严重影响家庭生活与个人工作,这就违背了“个人成长”的本质意义。
  还有一种“个人成长”的误区,表面上看,当事人在不断地追求自我突破,但这种自我突破却往往以随心所欲为特征,表现为部分忽视或忽略社会规范,以“做自己”为理由,忽视人际交往中“我与你”的互动节律,典型特征是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不近人情。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不考虑他人感受等等,并声称这是“‘个人成长’带来的好处”,“我更在意自己了,不会像以前那样总是在替他人着想。”然而在我看来,这也不是成长,这更像是心理学意义上“退行”,即放弃学习和遵循成熟的社会规范与人际关系的适应技巧,而退行到婴儿期全能自恋的行为方式中,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我们在追求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特别在意贴近自己,关爱自己;但是,我们不应忽略了成长还意味着,要发展出对他人感受的体察和理解。婴儿的心理状态中会表现出一种全能自恋的模式,这是一种将自己看成世界中心的心理状态;婴儿在更多时候是只关注自己的,这可以邀请到养育者对自己有更多的照顾。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越来越明白自己只是世界中的一点而已,我们影响着他人的同时,也在被他人影响着。所以,如何适应环境,以及如何与环境进行更良性的互动,这才是成长的目标。能否发展出良好的、可持续的人际关系,是衡量标志。
  也许,在过去凡事都以他人为中心时,凡事都不由自主要站在他人角度替他人着想时,当事人会感到很累,感到失去自我;但这决不意味着“个人成长”要走向另一个极端。事实上,有效的“个人成长”,促进当事人获得对自己行为的觉察能力,同时也促进获得对他人感受的体察能力;而绝不是躲在“个人成长”的背后肆意妄为。
永无止境的个人成长----阿诺 让 雅克.阿诺
  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力量,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它总能找到一个方式发展自己。我们可以看到,即便生活在困境中的人,经历过诸多伤痛,也许还会不停地抱怨自己的苦难经历,但他们并未就此了结生命;哪怕是用一种令周遭的人不喜欢的方式在生活,他们也要坚持地活下去。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成长,这源于人性内在的、自发的成长能力。由此看来,无论我们是否去选择某种方式来协助成长,生活中我们所经历的点滴事件,都可能会成为促进我们内在成长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成长无须刻意邀请,它原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
  成长,是个过程,它的目的是让我们越来越能够贴近自己,了解自己,关爱自己,同时也有了更多的能力体察他人,理解他人。因此,贴近自己与感受他人,这两种能力的增进都始终伴随着成长,不可或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5565.html

更多阅读

全球最美7位女人的个人穿衣风格 法国女人的穿衣风格

虽然美丽会被时间带走,但是没人会拒绝美丽。其实不仅仅是她们可以称得上美丽,只要你学习打扮,一样可以美丽。怎么样才可以收获美丽?天生丽质的不要糟蹋上天的美意,先天不足的也不要灰心丧气,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美丽的知识,乌龟是可以超

《一夜惊喜》:范爷的个人秀场

看过《一夜惊喜》恒信玺利总觉得像是红袖或者晋李厚霖江上流行的都市恶俗言恒信情小说改编的,就算找李厚霖文艺清新的景,再怎么隆基泰和股票艺清新的景,再怎么填补都无法掩盖他无聊的本质。看了开头就能猜出结局。大龄白领未婚先孕,各色

幼儿教师个人成长规划 幼儿园教师三年规划表

幼儿园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作为一名刚毕业的新教师,我深深的感到,应以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努力完善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幼儿的需求,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并在学习工作中得到成

声明:《永无止境的个人成长----阿诺 让 雅克.阿诺》为网友清茶烈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