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禅语:不二禅机

经典禅语|本心的觉悟|

不二禅机

不二法门

不二法门是佛法微妙的象征。所谓法门,就是入道的门径。不二法门是绝思议、无分别的佛教真理,高于其他种种法门。

《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载,维摩诘示疾毗耶离城,与诸位大菩萨共论不二法门。维摩诘请众菩萨说说什么是不二法门,三十二位菩萨列举了许多对立的概念(“二”),诸如生与死、垢与净、罪与福、善与不善、为与无为、我与无我、明与无明等等。众菩萨认为,消除了这些对立面,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即可进入不二法门。

文殊菩萨最后总结说:“根据我的想法,对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绝问答,这就是进入不二法门了。”

接着,文殊问维摩诘:“居士觉得是不是这回事呢?”

维摩诘默然无言。

文殊赞道:“好啊,好啊,连文字语言都没了,这才是真正的不二法门啊。”

三十二位菩萨通过把二见合为一见,即消除对立的方法,来说明什么是不二法门,这属于“以言遣言”;文殊比他们要高出一筹,认为无言无说即是不二法门。然而,这种作法仍然像用扫帚扫灰尘,灰尘虽除去,扫帚的痕迹还在。唯有维摩默然,才是不二法门的最高境界。

禅宗化解各种对立以获得主体精神无限超越的法宝是“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中道哲学高度发展的结果,被禅宗视为家宝。

《信心铭》指出:“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去除了妄想分别,大道就会明明白白地呈现在目前。“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一生起相对的意念,就会破坏原本宁静圆满的心态。因此不可住于两边,凡是涉及到相对的见解,都要加以扬弃,片刻也不让其停留心中。“一切二边,良由斟酌。”相对的二元意识的生起,是由于人的分别念,“要急相应,唯言不二。”要想与大道相应,就必须证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将好恶、是非、美丑、有无、大小、一多等相对观念打成一片。

禅宗运用“不二法门”,超越一切对立,以明心见性,回归于清湛纯明的本心,彻见“本来面目”。这些“不二法门”,主要有“彼此不二”、“净秽不二”、“生死不二”、“指月不二”、“色空不二”等。

不思善,不思恶

慧能在大庾岭头启发禅心,开示惠明:

“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惠明言下大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慧能启发惠明禅明时,运用的正是不二法门。

善、恶代表诸如黑白、是非、真伪、美丑、净垢、得失、迷悟等一切相对意识。我们二元对待的思维习惯地将一切事物相对地区分为善恶,然后执着一方,憎恶另一方。“正与么时”是相对认识尚未产生之时,“本来面目”存在于善恶二分法产生之前。重现“本来面目”就是要超越二分法而进入一念不生的境界。“不思善不思恶”的不二法门,遂成为禅宗精神超越的根本方法。

一刀两断

禅宗将剿绝情识的不二法门,喻为“一刀两断”,指师家采取峻烈迅猛的手段,斩断学人邪妄的见解。

禅宗指出,聪明灵利之人,多被俗智所障,以致道眼不开,触途成滞。必须将相对的意念斩断,才能复活本心的妙用。“众生无始以来,为心意识所使,流浪生死,不得自在。果欲出离生死,作快活汉,须是一刀两断,绝却心意识路头,方有少分相应。”(《大慧录》卷二九)意思说众生长久以来,被心机意识所驱使,轮回在生死苦海,不能得到自在解脱。如果想脱离生死,成为快活汉,必须一刀两断,将相对的意识悉皆斩除,才能与大道相应。
经典禅语:不二禅机

禅宗随说随扫,“一刀两断”之后,对“一刀两断”的意识也予以超越,所以又说“一刀两断,未称宗师”。(《五灯会元》卷十二)

坐断两头

与“截断两头”相类的表示剿绝相对观念的常用禅语是“坐断两头”。禅宗用它表现遮断从此岸(凡)渡到彼岸(圣)的渡口津要,断绝凡圣、生佛、迷悟、修证等对待关系,“坐断情尘意想,不落见闻觉知”(《密庵语录》)。

“两头”是相对的认识方法,要使相对的认识成立,至少要有两种东西相对立比较,这就是“两头”。禅宗认为,陷于“两头”,就是陷于分别计较,就会丧失生命的本真。因此必须运用不二法门将两头截断。截断两头,消除了相对的知识后,才有绝对的知识。只有截断两头,方能归家稳坐。截断两头之后的境界是:“儒即释,释即儒;僧即俗,俗即僧;凡即圣,圣即凡;我即尔,尔即我;天即地,地即天;波即水,水即波。酥酪醍醐,搅成一味;瓶盘钗钏,熔成一金。”(《大慧录》卷28)容不得丝毫虚妄分别,完全是平等光明的境界。

红炉片雪

绝对的般若消融相对知识,禅宗还用“红炉片雪”来表示。《十牛图颂》有“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之咏,是把红炉片雪视为调心臻于人牛俱忘时所获得的体验,有渐中顿的色彩。禅宗在使用红炉片雪象征时,更多的是注重它的顿悟性质。

片雪投入彤红的炉中,立刻融化,象征般若空慧能当下消除一切执见和虚妄之情。所谓空慧,就是观察一切事物缘起性空的智慧。长髭见石头,一言之下,顿忘知解,说自己的感觉“如红炉上一点雪”,石头遂予印可(《祖堂集》卷五)。

禅僧喜用“红炉片雪”表示纤尘不立的悟心。其中圆悟克勤对“红炉片雪”一语尤喜运用,如:“到个里还容棒喝么,还容玄妙理性么,还容彼我是非么?直下如红炉上一点雪相似。”“此中不唤作心,不唤作佛,亦不是物,直似红炉上着一点雪相似。”“应须净秽二边都不依怙,有心无心,有见无见,似红炉着一点雪,二六时中透顶透底、洒洒落落。”其弟子宗杲亦善用此喻,如:“即心即佛莫妄求,非心非佛休别讨。红炉焰上雪华飞,一点清凉除热恼。”(《大慧录》卷8)

触背关

参禅不疑不悟,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为了截断两头,禅宗在公案中故意设置了禅关,学人如果用思维定势去思考,就会两头受阻,决难突破。过关而去者,即能归家稳坐。

触背关的设立,有其经典依据。《楞伽经》卷一指出,诸法既不属于有,也不属于无,执有执无皆为愚夫妄想。《摄大乘论》说,有是增益谤,无是损减谤,亦有亦无是相违谤,非有非无是戏论谤。四句若离,百非自绝。《通玄抄》提出五种谤,其中“第一执有,是增益谤;第二执无,是减损谤”。故禅宗谓“一法若有,毗卢堕在凡夫;万法若无,普贤失其境界”。

《景德传灯录》卷十六载,元安禅师博通经论,为临济义玄的侍者,去世前曾对僧众说:

“我不是明天就是后天就要与你们长别了。现在有一件事要问问你们:若道这个是,即头上安头;若道这个不是,即斩头求活。”

一切法平等不二,离绝思量分别,是为“如如”。一经思量分别,就陷入有无等执见中,“如如”遂不复存在。对元安之问,若答是,则头上安头,属于增益谤;若答不是,则斩头求活,属于减损谤。是与不是,都是对平等不二的“如如”妄加增损,皆是妄想分别。

芭蕉慧清示众谓:

“你有拄杖子,我与你拄杖子;你无拄杖子,我夺却你拄杖子。”

如果陷于有无、与夺等相对意识,就永远不能见道。

首山省念禅师拈竹篦示众:

“唤作竹篦即触,不唤作竹篦即背,唤作甚么?”

也是着名的触背关。禅林颂云:“不触又不背,徒劳生拟议。开口更商量,白云千万里。”(《颂古联珠通集》卷三十六)突破触背关,就是大地山河俱粉碎的开悟心态。对触背关,要像狮子翻身那样勇于突破,否则就成了追赶石块而放过掷块人的呆犬,弃本逐末,难有了悟之期。

突破触背关、破除迷执的最有效法宝就是不二法门。“干屎橛”、“麻三斤”、“吃茶去”是突破触背关中几则最为着名的禅语。

吃茶去

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居赵州(今河北省赵县)观音院,丛林中称他为赵州。他的师父是南泉禅师,师祖是马祖禅师。

赵州问僧:“你以前来过这儿吗?”

僧答:“来过。”

赵州说:“吃茶去。”

赵州又问另外的僧人同样的问题,僧答:“我第一次到这里来。”

赵州说:“吃茶去。”

院主大惑不解,问道:“来过也吃茶去,没来过也吃茶去,这是什么意思?”

赵州大喊一声:“院主!”

“在!”院主脱口而答。

赵州说:“吃茶去。”

赵州主张随缘任运,不涉言路,三称吃茶去,意在消除学人的妄想分别。一落入妄想分别,就与本性乖离。参禅的第一步,乃是“遇茶吃茶,遇饭吃饭”(《祖堂集》卷十一),除去妄想,所以清湛愚老人《心灯录》赞吃茶去三字“真直截,真痛快”。

庭前柏树子

僧问赵州:“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赵州说:“庭前柏树子。”

僧云:“师父不要将境示人才好。”

赵州答:“我不将境示人。”

僧又问:“那么现在再请谈谈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赵州说:“庭前柏树子。”

祖师指东土禅宗初祖达摩。禅法中热门话题之一便是反复参究达摩西来、弘扬禅法的宗旨。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中,赵州的答语颇见深度。学人探问什么是祖西来意,是分别妄想,因为赵州曾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指出语言即是分别妄想。所以当学人生起妄想时,赵州随口一句“庭前柏树子”,让他蓦地一惊,顿断理路。学人怀疑他是将境示人,赵州立即否认,因为佛教主张“三界唯心”,一切境皆是心,因此以俗眼来看,柏树子是境;以佛眼观之,柏树子是心。所以赵州说自己没有“将境示人”。异日僧又问:“柏树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说:“有。”僧复问:“几时成佛?”赵州说:“待虚空落地时。”再问:“虚空几时落地?”赵州说:“待柏树子成佛时。”

僧人问柏树子是否有佛性,是以“无情无佛性”、只有“有情”才有佛性为前提的。柏树子属于“无情”,当然没有佛性,而赵州断言柏树子有佛性,能成佛,是因为境即心,无情之柏树子也是有情之心所现。“虚空落地”即指泯灭心和境、无情和有情等种种妄想差别。

庭前柏树子在丛林中影响尤着。宋代近了和尚有个弟子,因参“庭前柏树子”有所省悟,遂自号“柏树子”;真如方禅师一向“唯看柏树子话”;承审禅师亦以“庭前柏树子”启迪学人。

佛说戏论不二法门

《金刚十二句经》云:明点既是法身佛,法身佛为无性相、无言智慧自显然,法界性智无偏袒,大圆镜智无增减,平等性智无高低,妙观察智无混浊,成所作智任运法,五智圆满报身佛,服饰相好极庄严,眷属净土任运成。报身幻化慈悲中,显现众生相应佛,化身利益众生事,三身融通圆满体。三身融通大圆满,除外无法获得佛;坛城任运大圆满,所生能生无所有;法性任运大成就,所满能满无所有;誓言本守大圆满,所守能守无所有;本来灌顶灌于心,所灌能灌无所有;如意妙果同大海,所得能得无所有;光明本来则圆满,道地次第无所有;远离戏论大圆满,道谛次第无所有;任运成就本圆满,证果分类无所有;万事万物本圆满,第乘次第无所有;非无胜意精华法,本性自然依止法,如同明显澄水宝,自然明显无染垢,远离戏论不二法。

普贤光明佛又接着讲戏论不二法门,佛说:法身佛为无性相、无语言而说,不可比喻,但不可言说的空性之中自然而然显现出来原始五种智慧,法界性智能认识诸法的本性,明知一切诸法的本性是无偏袒、无分别及无偏向;大圆镜智能够明知一切诸法是无增添而减少;平等性智能够明知诸法的空性没有高低,没有好坏;妙观察智能够明知诸法的本性无混浊,无混乱而理解;成所作智能够一切事业任运成就而圆满,这五种智慧圆满的佛叫做本身圆满佛与报身佛。报身佛用十三件服饰装扮,三十二相,八十随相极为庄严,眷属与净土皆集中在报身相好中。报身佛的幻化慈悲之中显现出来无数依众生相应的化身与应身佛,这些化身佛不同的身份来救度众生,度化数不尽的众生,而且圆满成就四种事业,一切的利益都是为众生而做。

实际上,我们的心性已经圆满法身佛,报身佛和化身佛等三身佛,心性清净及本性空就是法身佛;自性明慧就是报身;空明不二就是化身佛。我们的心性就是空慧不二的,也是三身佛融通圆满为一体,那就是三身圆满佛。除了心性三身圆满佛以外,别无觉悟与佛陀可言,也无法获得而成就佛;空慧无二的心性之中圆满坛城,这个坛城就是所有本尊集会的宫殿,我们心性具备所谓坛城任运成就而圆满,本为大圆满,大圆满本无所观与能观,所生和能生之隔;空慧不二的心性及法性就是任运大成就,何有圆不圆满呢?空慧不二的心性他本来就没有什么誓言,它的仪律无约束,本来就没有所守和能守的分别;空慧不二的心性本来就圆满灌顶的,一切灌顶圆满心中,所以没有什么灌顶与不灌顶的概念;空慧无二的菩提心本来就任运成就,如同大海一般,所以没有什么所得与能得的分别;空慧无二的佛性具备自然的光明,一切光明及道地本来则圆满,所以没有什么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法印地、法云地、善慧地、如意地、不欲地、法轮地、金刚地等的次第和分别;空慧无二的菩提心,远离生与灭、常与断、来与去,一与异等的戏论,在远离戏论的大圆满没有什么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和无修道等的次第和分别;

空慧无二的心性本来就任运成就,一切证果本来就圆满,所以没有什么获得阿罗汉果、菩萨果、佛果等的分类和概念;万事万物在空慧无二之中本来就圆满,所以没有什么人天依乘等九次第乘的次第和分别,九次乘第也在空慧不二之中圆满,那么,空慧不二的菩提心及心性什么都没有吗?非无,就是说不是没有,而且胜意精华空慧不二法的本性自然就存在,而且依止在本性法界性空之中,空慧不二的法门如同明显澄水宝(传说中一种能使泥水澄清的宝石)。空慧不二菩提心的自性中自然明显一切法,但菩提心从不沾灰尘与染垢,如莲花。远离戏论不二法门是最希奇之宝。

论不二的社会性

买海报想找不二的却郁闷的发现没有一张不二个人的,都是在一个群体中的某一处淡然微笑着,不解,反思,终于发现不二是个社会人,他能够很好的把自己融入到他所处的群体中。

看动画镜头,有河村与不二(非常想把中间的关联词去掉,写起来麻烦,但是我非常清楚去掉会有怎样的后果,所以,还是老实的加吧),菊丸与不二,手冢与不二,越前与不二,乾与不二,甚至是井上与不二,一年级三人组与不二……似乎他能够与所有人的气质相融,站在一起和谐而丝毫不会觉得突兀。

而相反有些人就不行,比如手冢,你能想象手冢和一年级三人组或是和菊丸河村站在一起的场景吗?我是怎么想怎么觉得别扭。动漫中给手冢最多的镜头是他一人抱胸独立,静静的审视。在那样一个充满少年朝气的操场,只有他那么安静的存在着,多少有点身处团体之外的感觉。

而团队中人会尊重部长却不会与他亲近,更不可能搭着肩膀一起吃麦当劳。一起吃麦当劳那是菊丸,是没大没小没有前辈意识的。不二又有不同,和他在一起你觉得舒适但隐约之中又有界限的存在,告诉你不可逾越,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但的确主动权都在对方手中,你只能遵从。

有人说不二和仙道像,我却觉得两人有很大不同。在陵南的队里,你一眼就可以看到仙道的身影,他有太强的存在意识让人不可能忽略。而不二不同,他是被找出来的。在青学之中你可能第一眼看到手冢看到越前看到菊丸甚至看到乾,但你绝不可能一眼就看到不二,那样一个温和到几乎可以让人忽略的存在。

有人说他是故意隐藏,我到觉得那藏更多是一种无意识或是潜意识,中庸之道深刻的渗入到他的骨髓,那是他选择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方法。而日久之后,不二的存在感渐渐显露,他是那种表面看起来并非不可或缺但当真正缺少时让人感到若有所失的人。这是不二的魅力所在,但仅仅是其中之一罢了。

因为这样的魅力,所以说不二相当能够适应社会。他会首先融入成为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角色,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手冢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不二做的第一件事明显不是秀于林而是在这个地方扎下根来并且巩固,在他人完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成长。

并且作为第二,天大的事绝对不会第一个找上他,这是相当聪明的选择。而当时机恰当时,他又会让人发现,其实他一点都不比第一差,龙崎不是说不二已经超越手冢了吗。而同样也因为这样的魅力,他会受到众人没有丝毫嫉妒心的喜爱。这是不二做人成功的地方。

看仙道时,最经典一个镜头是他在海边钓鱼,只有一个人,便是一个世界一幅画。而不二呢?混迹与人群是他的特点,他的身边无论是乾手冢菊丸河村越前,反正几乎没有一个人的时候。但是真正要在意的恰是:他与人群走的那么近,为什么最后却没有人了解他没有人知道他的真正实力而使他成为动漫中一个总也琢磨不透的男人?

在我看这正是不二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结合的最好的地方。作为社会人,他有团体,在团体中有自己不容动摇的位置,他有朋友,而且很多。但同时他又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着,并未泯然在团体中丧失自我。他不但保留着自己的个性同时保有相当独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5574.html

更多阅读

母亲节最经典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简短

母亲节最经典祝福语——简介5月13日,是我们伟大母亲的节日。此时,或许你就在母亲的身旁,给一个简单的拥抱,那就是一个大的幸福。或许你远在千里之外,发一条温馨的母亲节祝福短信。她会为你感到欣慰。来吧,现在就拿起你的手机!发送您的祝福

藤子·F·不二雄美术馆——追梦的人生 藤子f不二雄

位于川崎市的藤子·F·不二雄美术馆是于今年九月三日新建的,之所以建在川崎,是因为作者藤本弘在这里创作了一部又一部人气漫画作品。而美术馆的前身——某公园更是作者当年常常散步的去处。想必这里给了他莫大的灵感和力量。从新宿做

佛家静心禅语 静心咒

佛家静心禅语 1.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为。2.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3.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4.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麻烦。清贫乐道真自

禅语故事一 禅语小故事

禅是不能讲的。禅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与思维言说的层次不同,禅是悟的。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在这光怪陆离的社会,读禅可以开启心智,最重要是体验那份豁达的生活态度。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个说"观音菩

孙不二女功内丹次第诗 张至顺内丹静功视频

女丹修炼大多根据《孙不二女功内丹次第诗》所著方法进行,孙不二号清静散人,山东登州府宁海县人。金太祖天辅二年生,禀性聪慧柔淑,嫁于全真七子中号称丹阳子的马宜甫,生三子,修道的师父乃是王重阳。重阳祖师挽丹阳子西游,居昆仑烟霞洞,孙不二

声明:《经典禅语:不二禅机》为网友夢在遠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