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笔谈 如何写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写作要求



近期因为一个表扬萌生了学习研究这个问题的兴趣。省委表彰全省“支持工会工作先进单位”,省直百家部门争此荣誉,只有三家获奖,我室排名第一。室领导在大会上“搭光”表扬我为获奖出了一点力,说我“妙笔生花写了一个总结报告,获得了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的批示肯定”。我哪里有什么妙笔,不过我体会,有妙事才有妙笔,有妙思才有妙笔,有创新才有妙笔。报告要写好,“三要”不可少:情况要清楚,思想要深刻,写作要创新。总结报告如此,其它报告类似。

一、 总揽情况
【写作笔谈】如何写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写作要求

何为总结?总结是把一个阶段内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各种经验或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结论(《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总结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实质上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它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寻找出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

为何总结?为了人的提高总结,为了事的发展总结,为了社会的进步总结。毛泽东同志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高度精辟论述:“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的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总结工作是各级领导者的重要责任,是教育和提高干部的重要方法,是推进工作和事业的重要途径。起草总结报告更是办公厅(室)、政研室系统包括所有文秘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和重要职责,是我们这些“笔杆子”们必备的基本功。

总结总结,先总后结,总是总揽情况,结是结晶思想,此外还有一个材料写作,先总再结然后写,这是总结报告的“三部曲”。

这里先说总。总的情况要清楚。我的体会是“三要”。

一要“两下功夫”弄清“半熟”情况。

总结很多时间是为自己写。月度小结,年度总结,一事小结,一个阶段总结,每个“上班”的同志都有这种工作总结的任务。跟自己总结,情况当然是清楚的,再扩大一点,写本单位工作总结,情况至少是比较清楚的。但这种清楚和比较清楚对于写总结来说还只能算个基本情楚,我把它叫做“半熟”状态,还需要朝着“更加清楚”的方向“下更深功夫”。

功夫一:“纵横大新”四遍疏理。“纵”从时间上疏理,“横”从事件上疏理,“大”是大事上疏理,“新”是创新(亮点)上疏理。“纵横”疏理是基础疏理,“大新”疏理是上层疏理,真正要写进总结报告的事情,主要是所做大的事情和富有创新亮点的事情。其余事件可能提及也可能被“等”掉。

功夫二:跳出局外对照比较。古诗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古话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有必要跳出来看一看,请别人说一说,和外面比一比,这样,就更清楚哪些是真正成绩,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事大哪些事小,哪些当写或不当写。尤其是经验总结和先进材料,一定要比较,找出“个性事”、“特色事”、“独立事”、“亮点事”。我们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特,人特我新,人新我再创新”。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听本单位干部述职,或者听某一主题会议的经验介绍,听了前面一两个,后面就不愿听,因为大家写的说的差不多,有时候主持人会这样讲,“如果内容一样就不照着念了,有新鲜事可拿出来讲讲”。如果我们没有新鲜东西拿出来,证明我们的总结报告写得就很一般了。我在前面说了一句体会:有妙事才有妙笔。这是总结报告的第一基本特点——客观性特点所决定,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无中生有”地“造事”,不能像写小说或者像写报告文学那样来点文学创造和加工,但有些时候是我们确实做了而没有总结上来,这就是“对照比较”的总结功夫下得不够,只顾着埋头“纵横大新” 地疏理,把一些确有特色的亮点事情给忽略了。



二要“六听三看三查”弄清“陌生”情况。

总结不熟悉的工作是每个层次“笔杆子”的“家常便饭”。办公室和政研室系统的同志经常受命去总结某个部门某个地方的工作,以推广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推进事业发展。怎么在很短时间内把一片从未接触的领域摸清楚,变陌生为熟悉,变外行为内行?我的体会是多听多看多查。

“六听”:听主要领导宏观讲,听中层干部中观讲,听职工和群众微观讲;听正面的了解成绩,听中间的了解情况,听反面的了解问题。有了前三听情况就有了个“八九不离十”,加上后三听情况就更加明了清晰,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六听”就是全方位去听吧,意在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情况。

“三看”:看材料、看数据和看现场。看材料包括看总结性材料、看单型材料、看典型材料,有时不妨看看举报材料。看材料其实是走捷径,写得好的材料是可以剪辑粘贴为己所用的,但也容易被牵着走,自己要有定力。看数据包括看年度月度的报表,看一天的原始数据,看一个阶段数据变化。当前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总结,越来越重视数据这一块,君不见各级政府工作报告,总结部分都用数字在表述。看现场包括看准备了的现场,看随机抽样抽到的现场,有时也要看负面现场。现场最具真实性和生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深知此事看现场。

“三查”:查上情,了解上一级直至中央精神;查外情,了解外地经验甚至外国经验;查史情,了解历史状况和发展变化情况。“查三情”很重要,它决定总结报告对“六听三看”所获材料的取舍。

“六听三看三查”是弄清情况的综合性过程,是总结工作和调查研究的常规过程,其间并无先后程序之分,也无区划界线之别,因人因事因地而宜,一个目的是在短时间内最有效地把情况弄清楚。前不久我参加全省林业改革发展总结调查,有感而发写过几句“顺口溜”,记录类似“六听三看三查”的“总结调查全过程”,也是“参谋决策全过程”:“先开省市座谈会,再访两县村委会。然后专家研讨会,最后提交常委会。四家联合搞调研,省委领导当主帅。百年机遇当抓住,万里河山在等待。”

三要从情况总汇到情况总揽。

我理解情况总汇是“半天说不完”,情况总揽是“几句话可以说明白”。前者是说情况了解得全面丰富,后者是说情况掌握得准确要害。用两个词形容,前者可以“铺天盖地”,后者一定“顶天立地”。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总汇需要花功夫,总揽需要有能力,这种能力是从总体上驾驭,从宏观上把握,能够提纲挈领的能力。这是一种高度,是我们经常说的“一览众山小”的高度。攀上这样的高度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们“坐拥其中”走不出来,或者说“陷足里面”拔不出来。这有点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圆,这也稀奇,那也新鲜,一会儿就转晕了、转不出去了。而总揽的感觉好象王安石的词:“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或者如他的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从总汇到总揽须有一个过程,一个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一个培养与成长的过程,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从每一篇总结报告的写作中追求,更须从长期的学与思的过程中养成。

二、 结晶思想

说到结晶思想,我油然想起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新时期“3+2”的深刻总结和对改革开放三十年“10个结合”的高度概括,3是三个最: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2是两个根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更是我们学习工作总结的光辉篇章。

总结,总是事实,是依据,是基础和前提,结是思想,是理性,是本质和规律。从总起来的事实中寻找发掘带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今后的工作,指导性是总结报告的核心基本特点。这其中的功夫,就是结的功夫。总结总结,易总难结,相对而言,结比总难,所以说结是总结中的“上乘功夫”。如何结?我的体会是“八个坚持”。

首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党的指导思想就是搞好一切工作总结的总的指导思想。那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特别是以社会主义特色理论理系为指导,这个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当前任何一项工作总结都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否则,我们的总结不会有正确的思想结晶,肯定会出现偏差,偏离主航道,甚至会误入歧途,走向反面,于个人成长、于工作进步、于事业发展都是有害无益的。这是大道理,也是硬道理,还是实道理。

其次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毛泽东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也就说我们研究问题“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理论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59页)以事实为依据,是成绩说成绩,是问题说问题,成绩不可夸大,问题不可回避。在实事的基础上求是,求本质求规律。既要“就事论事”,更要“就事论是”。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灵魂,更是搞好总结的根本原则。

第三坚持运用科学方法。什么是科学方法?毛泽东说,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研究问题,总结历史经验。我的理解是,看待事情和分析问题要做到客观第一而不是主观臆断,要全面地系统地去看而不是片面地断章取义地看,要从联系的发展的角度去看而不是一成不变地僵死地去看。既要看到现象,又要看到本质;既要看到主流,又要看到支流;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问题,既要看到前景美好,又要看到道路曲折。任何事情都不要说得太过太满,哪怕是特别喜欢的东西;更不要说得太死太铁,哪怕是特别厌恶的事情。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工作中的发现,新事物需要敏锐发现,老问题需要挖掘发现;大事中发现小问题,小事中发现大价值;坏处不忘发现好,好处留心发现坏;都在搞的工作要发现个性特征,单个搞的工作要发现推广价值。这其实也是总结中的辩证法运用。



第四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成功法宝。当年毛泽东同志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后来,我们党以此法宝,推进中国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大到党的事业总结,小到我们工作生活小结,都应该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同“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成绩的取得总有来由,问题的出现总有原因,经验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教训也不会凭空生长,任何脱离了时代背景、周围环境、具体情景的总结分析,都是无作用的,也是不准确的,只会哗众取笼,甚至误导社会,有害读者。

第五坚持与时俱进。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总结报告要与时代和社会“同频共振”,体现时代性,保持先进性,力求前瞻性。有人说年年岁岁事相似,所以岁岁年年“总”相同。今年照着往年套,这届照着上届抄,年年总结一个样,届届总结差不多。这种“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的总结确实不少。与时俱进要求写作者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感,要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发现。不要等到“人间四月芳菲尽,你在山中才知春”,甚至穿着大棉袄过着你的冬天呢。这当然是些比方,意在说明要“识时”,或者叫“识时务”,大丈夫相时而动,写总结也要相时而动,怎样识时相时而与之俱进呢,最主要的还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培养政治敏锐性;加强科学文化和市场经济知识学习,站在经济社会最前沿;加强调查研究和实践锻练,提高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工作生活的总结分析,养成观察思考写作的好习惯。真的下足了这些功夫,不仅能跟着时代走,还会领着潮流走、走在时代和历史的前列。

第六坚持特色总结。没有两条相同的河流,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各有体,事各有别,那种认为湖北的总结湖南可用,农业厅的总结农业局可用,去年的总结今年可用,林业的总结水利可用,肯定是错的,必定要出洋相。网上报道有两个地方的工作报告竟然完全一样,那就是大笑话、大洋相,既是领导者的笑话,更是秘书工作者的洋相。特色总结,贵在发掘,贵在比较,贵在俯视。当然,先要有工作特色,再有总结特色,“有妙事才有妙文”,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但总结也有“能动性”,也有一般工作的特色总结,要不,怎么有妙笔生花呢。

第七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搞工作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也是为了群众,搞总结也离不开群众。群众中有生动的事例,有深刻的思想,有丰富的语言。一切的成绩都要群众来检验,群众满意才算成绩;所有的问题都逃不过群众的眼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总结之前要走访群众,总结之后还要回到群众中去,整个总结的过程请群众参与,请群众作主,请群众监督。集中群众的智慧经验,丰富总结的思想内容。这是总的路径,也是结的源头。

第八坚持从本质规律上寻找结论。有句古话说,隔靴抓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总结的结,须要入木三分,不须隔靴抓痒。所谓入木三分,就是反映本质特点,找出根本规律,这是撰写总结报告的灵魂。有些总结报告做不到这一点,无思想观点,只是记个流水帐,有些虽有思想观点,不是原创,不是独创,不是特有,不是仅有,也就是说不是作者自己根据总起来的事实提练出来的,都是些东抄西摘来的,东拼西凑来的,作者无可奈何,读者似曾相识。更多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总结之结,多是些费话空话官话套话没用的话,所谓“常说的老话多,正确的废话多,漂亮的空话多,严谨的套话多,违心的假话多”。好的总结应当总结出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反映自身特点的以及带规律性的经验教训,于今后工作有实在的指导作用。话不在多而在精准,“结”不在长而在管用。

三、创新写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事业贵在创新,工作贵在创新,文章也贵在创新,工作总结亦不例外,所谓妙笔生花写报告,创新是妙笔之本,生花之根。

创新是要有基本功的,总结报告创新必须建立在遵守总结报告的基本规则上,那些基本规则教科书上包括网上都有。我结合实践和学习,谈总结报告写作上的“八个创新”。

主题上创新。做到三切合:切合时代大主题,切合全党工作大主题,切合各级党委工作大主题。切合大主题,才是大创新,才有大作为。发展是我们民族永恒的主题,也是当今世界主题;当前和今后很长时间,全党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这是最大的主题;眼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战略决策,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这是最新的主题。我们围绕这样的永恒主题、最大主题、最新主题,开展工作,搞好总结,从实处着力,从小处开口,从新处落笔,就会起到很好的总结效应。2008年,我奉了领导指示在赤壁市双湾村作总结调查,写了两篇总结性报告,第一篇是和同事们共同完成的,标题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新农村》,获得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的重要批示,发全省学习。后来我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在该村书记座谈发言时的插话精神,结合该村发展情况,作更深入的总结,写成《喜看科学发展观,生根发芽在山村》,获中央政治局常委贺国强同志重要批示。一个小山村的发展总结报告,能够得到高层领导的如此重视,很重要的一条是“主题切合”。

题材上创新。做到三贴近:贴近党委中心,贴近百姓生活,贴近社会需求。只有这样的题材,才有总结的更大价值,更大作用,更大效果。重大题材的总结容易做到三贴近,因为重大题材大都与党委、百姓和社会相关联,个人学习与工作的小题材总结,要不要、好不好做到三贴近呢?我觉得完全必要也完全可以,因为小都是和大联系在一起的,众多之小积成大,无论多大来从小。我做调研工作头三年,写过三篇调查工作总结,第一篇《勤为农民写文章,善帮领导出主意》、第二篇《省委参谋、农民代表》、第三篇《把参谋当事业,让助手成专家》。第一篇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工作》上“破例超长”刊载,加了很长的编者按,说是“观点新颖而深刻,语言生动而鲜活,是工作类稿件中一篇十分难得的好文章”。第二篇获时任副省长刘友凡同志的批示肯定:“爱民同志,你的体会文章我看过两遍,你适应工作很快,体会写得真实。学习、实践、总结是提高素质的三个重要环节,坚持下去,必有成效。”第三篇获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明波同志批示肯定“此件很有见地,文笔也很清新,印发机关干部参阅”。有此效果,我觉得,主题和题材的落点找得比较准,也就是在三个贴近上有些新意,实际的情况也是这样。如果我把它写成调研写作的技巧,估计绝对上不了省委领导的桌面,也上不了中央办公厅杂志的页面,因为那只是“雕虫小技”,正如理发店的对联所写“虽是毫发技艺,却是顶上功夫”,你把调研小技放到为农民服务、为领导参谋的大事业上去做文章,小题材就有了大境界。

支点思想上创新。如果说主题是管总的思想,又叫主题思想,那么,还应该有一些支撑主题的分思想,我把它叫支点思想。主题思想占统治地位,最核心,是成败之关健,支点思想也非常重要,不可或缺。主题思想如皓月当空,支点思想应该是繁星满天。支点思想与主题思想的关系就是四个字:众星捧月。说到这里,我又一次想起我们党在新时期总结历史经验的另一篇光辉著作,那就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讲话,讲话重点阐述了30年艰辛探索出来的宝贵经验,也就是党的十七大阐明的“十个结合”,“十个结合”的总结,全面、准确、深刻、权威、经典。“十个结合”如“众星捧月”,托起一个光辉灿烂的主题思想,那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支点思想一般表现在经验和体会里,也可表现在作法与成绩里,更可表现在问题和教训里(可惜常被忽略)。支点思想的产生于“三从”、“三性”:从战略上产生,从全局中产生,从长远处产生;要具有本质性、规律性、指导性。我学习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同志有篇总结性文章《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回顾与思考》,他在第三部分“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重要启示”阐明了“五个必须”,总结出“三力”、“四信”: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活力,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卓越超凡的执政能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党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归根结底,要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对我们党的信任,同时,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读了李景田同志的总结文章,觉得“三力”确实有力,“四信”令人信服。有了这诸多支点思想在“闪光”,总结报告肯定“大放光明”。

材料选择上创新。总结就是总括事实,得出结论。没有事实就无法得出结论,写总结的人得花大量的精力去搜集,积累丰富的材料,又要对搜集的材料进行筛选,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这就是总结材料的“两次需要”:一次需要“大量地占有材料”,再次需要“围绕主题精选材料”。最后用在总结中的材料,一要适量,二要准确,三要典型。典型报告的重要基本特点是典型性,主要是所用材料的典型性。我的选材标准是“三最”:最突出、最鲜亮、最有特色。我写《把支持工会工作落到实处》,也就是文章前面说到的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张昌尔同志批示的那篇工作总结,写第一稿,所选材料大都是一般的“支持”事迹,材料的收集重点放在“把政研所需、干部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事更多地交给工会去办,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上,主要写了“把支持工会工作落实到全室工作部署上、落实到各项具体活动上、落实到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上、落实到为干部职工排忧解难上、落实到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和经费保障上、落实到强化领导责任上”。主管领导对初稿评价“八个字”:“流于一般,没有特色”。因为这些事家家单位都可做到,而政研室单位不大职工不多成绩不可能太突出。推倒重来,深入发掘,发现政研室确实为工会工作并且是全省工会工作的发展做了很多其它单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其“战略贡献”独特,“宏观作用”突出。于是,在前稿基础上,重点转移,重新选材,第一部分就写“充分发挥‘省委直接参谋助手’作用,为全省工会工作发展出谋献策”这一富有政研支持特色的内容。用几个非常典型的事例和一组数据,反映省委政研室“把支持工会工作落实到省党代会报告起草上、落实到省委重要文件准备上、落实到重大课题研究上、落实到全年调研和办刊上”,把原来写到的事情作为第二部分,因为基础性的工作、一般性的支持也还是要,后面再写支持工会工作的三点体会:新的历史时期要坚决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这是支持工会工作的灵魂思想;新的形势下要更加重视发挥工会组织的重要作用,这是支持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新的起点上要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工作的领导,这是支持工会工作的关键所在。这样一来,政研特色就更加突出,总结报告一下子跃上了一步台阶。

文体上创新。总结报告就是一种单独的文体,它有固定的格式。我所说的文体创新,即只要“神”是工作总结,“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总结可以写作散文体,甚至诗歌体,可以写成书信体,甚至可以写成纪实性报告文学。我不知道这种“自由散漫的总结体裁观”是否成立,但我喜欢大胆去尝试。监利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结束后,县委书记安排我写个总结材料报省委,我就把它写成了一篇长篇通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一次大手术》,2万字,受到多位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几次在监利县座谈会上提到这篇文章甚至文章中的细节,时任省委副书记邓道坤、副省长刘友凡主编的《大变革》一书将此文作为重头篇目全文收入。个人还有最经典的一例,我在乡镇当团委书记的时候,工作作得不错,团县委要我写一篇工作经验总结,我把它写成了一篇“散文”,标题是《卒子你大胆往前拱》。文章有三个小标题,分别是“卒子胸有大目标”、“卒子过河只管拱”、“卒子最不怕牺牲”。乍一看大标题小标题跟工作总结丁点都不搭界,但我就是这么写的,我把全镇共青团工作作法、经验、体会全部贯注在里面。寄给中国青年报,没料到全文照发,影响很大。正是这篇“散文总结”,让我镇共青团工作一下子“走出湖北、走向全国”,团地委、团省委看了文章到我镇办点,我镇共青团工作先后被评为荆州地区五面红旗、湖北省十面红旗,我个人先后出席全省共青团九大,全国共青团十三大,并且当选为团十三大主席团成员,与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坐人民大会堂主席台。

结构上创新。总结的格式大都是两段式或三段式,成绩一段,经验体会一段,后面再写点问题和打算。这是常规。常规是可以打破的。我认为,总结之结构,从时间上布局也可,从空间上调度也可,从逻辑上安排也可,顺着倒着都可,三角形圆柱形立交桥形都可,无一定之规,咋好咋编排。2009年底,我在省委党校学习,党校安排写一个党性锻炼总结报告,并发给我们几篇“范文”,结构都是三段式,即党性存在的问题、原因、今后的打算。我想就从结构上来一下突破,我写了《党校学习是党性锻炼的好机会——我的党性分析12问》,分五个部分,从理论学习、能力培养、工作思考、廉政建设和人生思考五个方面提出12个问题并进行自我回答,报告先在班上讲,后在全校大会讲,党校主要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很多老师和学员找我要讲稿电子版,之后又刊发在我室《调查与研究》上。



标题上创新。总结报告的标题有一个基本固定的“三加”格式,那就是总结单位+时间+内容+总结。这种标题让人一目了然,但千篇一律地做,就显得太刻板了,太枯燥了,太机械化了。创新就是改变。我的作法是,一要尽可能做个主题,把“三加”格式放下来做个副题。二要尽可能把主题做好、做活、做美。前天看报看到,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批准一份美国教育法案,标题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我为这个标题叫好。看了这样一个标题,你就会想到这个法案的公平性,还有政府责任。我当时想,如果把这个法案的执行情况写一个“工作总结”,仍然可以套用这个原题,多好的标题啊。总结之功重在结,我觉得,首先就应该把思想的结晶浓缩在标题上,让标题直接传达总结的主题思想。这当然只是标题的一种形式,一种作用,标题的形式和作用很多,标题创新的天地也很广。光是标题形式就多种多样,有提问式,有感叹式,有对仗式,有叙述式。我能够“冒险”地用出《卒子你大胆地往前拱》这样“异类”的总结标题,说明我是不肯在标题制作上落入俗套的。最近一段时间,我比较喜欢用对联形式作标题,我总结洪湖市“林水结合”模式,标题是《让我栽上两岸树,帮你疏洗一条河》,我总结鄂州城乡一体化经验作法,标题是《农民市民同发展,城市乡村共繁荣》。最近我室总结性调查报告出现了生动活泼的标题局面,类似《推一把,让新华书店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居民说事说出邻里和谐》、《红土地上谱新章》、《黑马奔腾正当时》、《峡尽天开朝日出》都作得比较鲜活,至少打破了清一色的沉闷刻板的“三加”标题状态。

语言上创新。文章要有妙语,总结更要出经典语言。一篇好的总结报告看后听后,要让人记得几个名句子。古人说“得一妙字全诗生辉”,比方说风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又说“得一妙句全文风流”,比方说《滕王阁序》,妙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岳阳楼记》,妙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天下之乐而乐”。前些日子我读《曾国潘全传》,读到有个奏折为左宗棠开罪,有一妙句让人拍案叫绝“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还有一个名载史册的经典修改,改“屡战屡败”为“屡败屡战”,这一改,不但无罪反而有功,不见无能反见忠烈。好句子真是一句要顶一万句,所以古人做诗作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语不惊人死不休”。人民日报前副总编梁衡先生有句话,我的文章不仅让人读,还要让人抄。没有让人站起来握拳激赏的名句,哪有人肯坐下来找笔找本子摘抄。最近我为写这篇小文章读了几十篇总结报告,摘抄了两个本子,多是抄的精彩的好句子,有的是整段整段地精彩,你没得法,只有一字不漏地整体抄下来。我是比较看重文章语言的,我的文章语言包括总结报告语言有着明显的乡村味、百姓味、泥土味。湖北日报曾分三期连载我的一篇《税改后公益事业怎么办》的总结性调查报告,那里面最核心的是五句农民的话“大伙都说干,选出代表办,过程请人看,搞完从头算,干部靠边站”。报社给我加了三段编者按,其中“表扬”我的语言“远离八股,不事雕琢,带着泥土的芳香”。我曾在人民大会堂作过一场发言(团十三大会上),讲我们镇的共青团工作,实际上就是一篇共青团工作总结报告,我讲四句话“心里热乎乎的,肩上沉甸甸的,眼睛亮堂堂的,脚步实在在的”,讲了一个多小时,当时的团中央书记李克强同志、团委省书记陈训秋同志给我很高评价,说是“小沟里刚捞上来的泥鳅鳝鱼”。语言创新的源头在于思想创新,先有好思想,再有好语言,着力点应该放在思想上,但,语言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有了好思想,不一定就会产生好语言,所以有“道之无文行之不远”之说。文以载道,文章和语言是思想的翅膀,它让思想飞得更快更高更远。总结报告的语言特色,应该是平实,简洁、生动、深刻、精辟、有力。其表述手法多用叙述、议论,可用描写,还可抒情。其修辞手法可全面采用、“应有尽用”。现在上上下下的领导讲话流行用排比句,三句四句,像打“双升”扑克出的“拖拉机”“BB机”,很有气势,很有力量,也很美。可以尝试用点设问句,引人入胜。但,总结语言大可不必“文采飞扬”,大可不必“咬文嚼字”,大可不必“引经据典”,大可不必“闪烁其辞”,更不可言过其实、夸大其辞。语言是别样的艺术,须下别样的功夫。有语言天才一说,天才不可能多,更多的是从广泛学习中来,从深入实践中来,从勤奋锻炼中来,从刻苦磨砺中来,从长期积累中来,一如梅花香自苦寒来。(湖北省委政研室农村处余爱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5590.html

更多阅读

如何对待工作中的不公平待遇 工资不公平是走是留

如何对待工作中的不公平待遇——简介工作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状态,不管是国企、私企还是事业单位,亦或者是自己的小作坊,都要工作。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领导、上级、同事、下属,可能会发生很多很多事情,有的仍我们欢欣鼓舞,有的却让我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技巧 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技巧——简介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怎样提高工作效率 怎么提高工作效率 :你是不是每天都很忙,却老是忙而无功?是不是感觉付出很多,得到的却与您的付出不成正比呢?是不是没有时刻空闲,到总结时却说不出所完

工作感想怎么写 工作感想总结怎么写

工作感想怎么写——简介现在很多单位都要求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写工作感想。那么,怎么写才能更好的让身为职场新人的大学生朋友在领导心目中留下好印象呢,以下是我对于工作感想怎么写的一点建议。工作感想怎么写——方法/步骤工作感

工作日志怎么写 工作日志平台

工作日志怎么写——简介很多公司都有工作日志的制度,然而通过我的观察发现,自己所了解的这些公司并没有发挥这项制度的优势。时间久了之后,往往就会变成了一项鸡肋制度,员工疲惫,领导也无心查看。制度方面我们无法改变,那么如何写日志才

如何写好经验交流材料 党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如何写好经验交流材料——简介无论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社团民间组织,每年都要召开若干大大小小的会议,交流情况,交流经验,交流体会,促进工作,提高水平。对于领导者来说,抓两头促中间、抓典型带一般,更是常用的一种领导方法,胸中有思路、手中

声明:《写作笔谈 如何写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写作要求》为网友熱鬧獨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