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议员叶云表 美国国会议员待遇


中华武士会第一任会长叶云表

河北省大城县安庆屯村人

【中华武士会历史寻绎】

中华武士会诞生于风云激荡的民国开元,是在近代武术救国思潮和西方体育教育理念影响下,中国武术家、教育家、政治家自觉建立的,以传播中国哲理化拳派武术为主要内容,兼及其他门派的一个新兴的武术团体,是中国北方第一个得到政府倡办的民间武术社团。他在确立了形意、八卦、太极三大内家拳格局的同时,开拓了中国武术本土化的教育传播模式,把国粹武术普及到学校、军队,继之上升为“国术”,促进了中国武术的空前繁荣,在当代和后世影响巨大。

中华武士会的历史可上溯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9),由直隶教育家张恩绶与同乡好友晚清武进士、著名实业家杜晓峰,联络深县籍退役军人在津创立了一个同乡会组织,取名军人会,以后演变为中华武士会,其中有李存义、刘文华等武术家的大力推动。而在清宣统二年(1911),武术家李存义、李瑞东、张占魁等人在天津三条石创办了民间武术团体“中华武术会”,开始了民间武术资源的整合。两个团体声气相投,均可视为中华武士会的前身。

清末民初,中国武术处于历史发展的勃兴期,涌现了以传统哲学名词命名,并以哲理阐发拳理的拳术和拳派,清晚期,以太极学说立论的太极拳,以八卦学说立论的八卦掌,以五行学说立论的形意拳,不断演进,在燕赵大地活跃。以庚子之变为分水岭,因义和团起事,政府开始在民间禁武,社会人民颇以武事为危,武术一度趋于衰落。1901年武举废除,各省遍设学堂,官办武学式微,武术职业由官方走向民间。武术资源的流转为下一阶段民间武术的飞跃奠定了基础,为武术发展的多元化提供了空间。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成立,锐意图强,孙中山倡导尚武精神,以强同强种,振兴国本,民间尚武之风蔚起,我国固有武术迅速复兴。燕赵之地自古就是孕育英豪侠客的文化息壤,在民族崛起之时,各界精英共同引领了武术变革的潮流。中国同盟会直隶成员张继、王法勤、顾德宝等鼎力支持中华武士会的成立,作为发起人之一,参与到初期的筹建中。其时,张继等人正筹备同盟会燕支部,燕支部成员叶云表、马凤图出身武门,被委以重任,积极联络各界。同盟会燕支部多人加入中华武士会,如韩怡庵、马阜、张遵旭等。作为武术界发起人的李存义、李瑞东、张占魁等一大批爱国武术家,成为武士会的主体。

叶云表,字剑星,直隶大城县白洋桥人,日本山口高等商业学校毕业,后任中国武士会干事、中央工商会议代表,1912年参加同盟会燕支部,同年任名时省议会议员,1918年当选众议员。1919年在北京创办《民意日报》。三十年代,在山东从事乡纣建设运动。叶云表为李存义弟子,1914年曾邀请郝恩光赴日,在东京成立中华武士会分会。

李存义,直隶深县人,刘奇兰、董海川弟子,人称“单刀李”,北洋武林领袖。1896年,李存义抵金陵做军队拳术总教习,随营教授。又任两江督标把总,因淡于仕途,回到河北任丘鄚州,教习武术,又应友人之邀,到保定设立万通镖局,任镖头。李存义天性慈惠,侠骨佛心,与人交往,从不言人过,闻人有难,则倾囊相助。因过于崇尚江湖义气,钱财散尽,镖局最终倒闭。李存义是最早至天津传授河北形意拳的武术家,河北形意拳走出深县僻壤,在京津光大,李存义贡献最巨。

李瑞东,直隶武清人,因鼻子有残缺,拳家多称之为“鼻子李”,以其精太极拳,又称“太极李”。李瑞东生性豪侠,仗义疏财,有“小孟尝”之誉。李瑞东融六门拳术于一炉,编创风格独特的李氏太极拳。曾任宫廷武师。民国元年,因门人之间互相煽动,与李存义相约,角术于天津青年会,李瑞东识大体,过时不赴,化解了一场兄弟之争,为武林称道。

张占魁,直隶河间人,刘奇兰、董海川弟子,曾任天津县衙马快班首,缉拿匪盗,震慑地霸。后任民国代总统冯国璋卫队长。张占魁融形意拳之劲、八卦掌之变和秘传杆法,派生出三位一体的“形意八卦”体系,手法身法疾如闪电,快似流星,在武林界有“闪电手”之称。曾组织南京武术研究社、天津中华武术研究社,并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传播拳术。

二李一张三位北方武林巨擘,因恩德相结,腹心相照,曾结盟为兄弟,被称为“三侠结义”,也使中华武士会在成立之初,充满了传统武人的任侠纵横之气。

张恩绶,字泽儒,深县同乡会的组织者,曾留学日本,任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监督,热心武术传播。早在宣统三年,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增添技击课程,聘请形意拳家刘文华担任教授。这是中国拳术进入学校的发端。同时,与李存义、刘文华、张占魁、叶云表等首创武士会于津门。张恩绶还聘请了莲池书院吴汝纶的学生杜之堂,为中华武士会整理拳谱、拳论,开始了河北形意拳理论体系的构建。1913年,张恩绶又推荐刘文华赴北京清华学校任武术教员,把拳术推广到北京的高等院校。在张恩绶影响下,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学生纷纷参加中华武士会学习,直隶籍学生则更多。张恩绶是一位立宪派人士,在教育界和北洋政府供职多年,利用自己的身份使河北形意拳跻身名校课堂,也影响了一代拳术家由江湖到校园,矢志武术教育。

1912年6月5日、6日,天津《大公报》发布了“中华武士会公启”“中华武士会简章”及“中华武士会传习所简章”。其中“中华武士会公启”从制度、思想、文化三方面剖析中国武术复兴的必要,在当时可称振聋发聩的呐喊:

我中国者,一尚武之国也。自我祖黄帝降昆仑,而东以武力逐蚩尤得中土,其雄武气概,盖可想见。以及战国时代,各国犹莫不崇尚武事,尽力发扬其尚武之精神。盖自古迄今,未闻有文弱之民而能立国者也。迨夫后世中原一统,各专制君主皆极思柔弱其民,使易于控驭,自是武道始不竞矣。极其弊而通国士夫,皆以习武事为轻狂,不但不以为可贵,而反蔑视之,遂使通国之人靡弱若病夫。夫以靡弱若病夫之人而欲竞胜于此强权之时代,其有幸乎?吾中国近年以来,屡遭外人侮辱,而无如之何者,其原因虽不一,而国风之文弱,与士气之不振,则为其原因中之过且大者无疑也。彼东瀛萃尔三岛,人口土地不及我者,不止数倍,而能一战辱我,再战破俄,彼国士夫推原其故,辄归功于彼之武士道。由斯以察,武道之有关于国家兴废,不亦重大矣哉。况我中国之击技,其神妙实甲全球,若其变化莫测、刚柔并用、运气诸法,又为外人听梦想不到者。凡此,皆我先民好武者,久由经验而得之,岂有神权涉其间者。日本拾我唾余而能名动天下,甚至美之大总统求教师于彼邦,英之女校体操将尽改,用其柔术,拾我余唾而能盛称于天下,且收莫大实益,若彼者何也?此无他,以彼之视此有,若第二之生命故也。我则藏精具粹,而世莫知焉,国家亦未能得其利者,何也?此无他,以我之视,此直蔽屣之,不若故也,他无论矣。就学界一方面观之,日本中学程度以上各学校,其校中莫不设柔道击剑,各部学生亦未有不习之者。年中试,合数次定优劣,以资鼓励。故学生时代除研究功课外,谈则论武,聚则斗力,周视全国莫不皆然。吾国则反,是文人直以运动为轻佻,而且视为下流。以此相较,彼兴我腐,岂偶然哉?同人观此情形,慨叹莫已。用特发起此会,欲以联络同好,广征武术名手,自兹以往,振起我数千载之国粹,使光显于世界。于是,我国之武风可长士气,可振国本,可立此,岂可再忽之者哉?近世体育一科,各国莫不竞尚,其操练之术亦种类不一,然其适于运用,且益于体力者,则皆莫我中国之古击技,若此亦不必详论,就实际上比较之,自暸然矣。观凡精于击技者,其体力气力魄力胆力不胜常人数倍耶?吾人处世行事乏以上数种力者,鲜能成功。而欲备此数种力,则非近今各运动法所能济事。盖法门之不同,而收效自异也。今同人创设此会,募集击技名手,广设传习所,以求普及,期我国民自兹以往,变文弱之风而成坚强之习,以负我民国前途之重任。诸君有闻风兴起者乎?此同人大有厚望焉者也。

“中华武士会简章”对武士会的办会宗旨、建制、人员等作了规定。名称,定名为中华武士会(亦称中国武士会,意在武术普及全国之目的)。宗旨,以发展中国固有武术,振起国民尚武精神为宗旨。会员,以年在十五岁以上,籍为中华国民而品行端正者充之。入会,具前条之资格,经本会会员介绍,可准其入会,唯须纳入会金五角。出会,凡本会会员,不得无故出会,但有背公理行为,经会员过半数指斥者则强令出会。职员,本会设干事、书记、会计、招待各二人,以上皆由全会员投票选举,任期以一年为限。经费,凡本会会员,每月须纳会费一角,而在本会传习所习技艺者,则须按学费(每月一元)照加,所收学费十之八为各教师薪金,十之二及每月所收会费为本会经费。会期,每年开春秋两季大会,是为常会,开会日期则临时酌定,定后早日通知各会员。开会,常会外由本会会员十人以上,可要求干事开临时会,凡开会时到会者过半数之议决事件,即为有效。会所,暂假河北三条石直隶自治研究会总所。附则,此简章有不妥宜之处,可由多数会员随时议改。

中华武士会附设传习所,简章规定:学科分为两种,一速成科,一专修科。速成科每日传习两小时,五个月毕业。专修科每日两小时,两年毕业。凡在本会传习所毕业者给与本会徽章。学费,凡在本会传习所习艺者,每月纳学费一元。传习时间,每日自午后一时起,至晚九时止,此时间中任学员自择适宜时间学习。报名处,河北三条石直隶自治研究会总所。发起人,王法勤等七十七人。

张占魁在《形意武术教科书》一书中这样写道:

“我华国地大物博,人民号称四万万五千万,地之广,人之多,环球莫与比隆也,因何与外人交涉,著著失败,步步失机,人民团体不坚之故也。若果官视民如手足,推心至诚,民视官如腹心,遇事勇敢向前,不至坐观成败,上下一心,华国尚不危弱至此。惟望在上诸公,急提倡形意武术一门,使假此固结五族,团体痛痒相关,我华强盛指日而待。虽欠各国区区外债,偿还亦何难之有,从此我华国万岁,五族共和万岁,岳武穆所遗形意武术万岁,此作形意武术教科书之初衷也,亦诸同仁倡办武士会之本意也。”

中华武士会发起之时,也是河北形意拳术峥嵘初露之机,北方各派拳家都对新兴的形意拳术争议颇多,质疑形意拳的实际功用,于是李存义率弟子郝恩光与李子阳夜半拜见中华武士会主者张继等人,陈形意之适用,为国粹粹,并令两位弟子演习拳术,演练中,地砖碎裂数方,令张继等人惊叹不已,次日开会,公布形意拳术为中华武士会首选,李存义为教务长,刘文华为总教习,李彬堂、郝恩光等为教员,以传授形意、八卦、太极拳为主,另有八极拳、通背拳、戳脚等,各拳种均由优秀拳师任教。

6月16日下午,直绅张继、王法勤、顾德保等八十余发起人,假河北三条石直隶自治研究所开成立会,筹议开课事宜,广延拳棒击剑各名师为教习。

时任北洋政府要职的冯国璋,对中华武士会的呈请,批准立案,拨给会所一处,位于河北公园内直隶学务公所,捐资提倡,并亲自题写牌匾,担任首任名誉会长,其后的办公款项,多来自冯国璋以政府名义的拨款。中华武士会在直隶学务公所备案,隶属其管理,除有志于武术研究者外,为埠内各学校教员及改良私塾塾师提供免费培训,学商两界半费,造就学校技击之师资。“迄未筹有的款,只恃职教各员甘尽义务,推广传习,本于爱国之热忱,奋为强种之善举,艰难缔造,煞费苦心。”(《益世报》)。

6月底,中华武士会开课有期。自成立以来,学务公所为各校发布通知,《大公报》刊登成立消息,仅数日,入会者约有百数十人,各教习亦经聘订,其地址借妥公园内学会处,暑假期内即可开课。

9月8日下午一时,中华武士会在河北公园召开正式成立会,兼行开学礼,并由各教习演习各项拳棒技术。是日观者如堵,当由到会各会员分班演习枪刀拳棒各技,堪称绝艺。期间有来宾一人,年84岁,演习刀法脚步手法两相纯熟,众皆拍掌称奇,遂大众共拍一照以资纪念。

1912年10月28日,中华武士会在河北公园组织举行了全国秋季运动大会,盛况空前,时称“天下英雄会”。李瑞东为了筹集此次活动的经费,卖掉了自家在武清城关的200亩好地。“是日,首由干事张泽儒(恩绶)报告开会词,继由干事叶云表报告近日办事手续,毕,当有各武士各献技能,掌声雷动,尤以广东卢杰之君舞铁线拳及舞长杆工夫为纯绝,武清县之太极拳更属文雅,此种技能不但为吾中华之粹,亦为民国之光,倘能从此极力提倡,未始非振起尚武精神之根本问题也,兹将是日到会奏技各武士地址姓名录下:国宪章、李振山、蒋杏园、蒋荫桥、徐奋标、马庆云、国云章、齐恒久、孟□夏(蠡县)、高永和、穆成泰、桂□、王桂林、宋永祥、张景星、张德忠、赵云起、张玉衡、韩化臣、马凤图(沧州)、郭永禄、李素堂(山东)、郝恩广、李耀亭、黄柏年、左振英、王凤令、张世广(河间)、杨振明、翟景云、瞿怡曾、翟尔勋、梁文曾(安州)、陈玲修、张如杰、柴振声、艾义峰、柴形著、齐剑龙、夏贤宾、常俊杰、韩殿甲、李增辉、王海田、叶锦花、李丕臣、段朝栋、柴寿彭、张心广、刘占甲(高阳)、李瑞东、李进修、李维全、杜锡庚、张鸿诒、田永忠、刘序、李德芳、李庆芳(武清)、李存义、耿其善(深州)、司士铭(北京)、卢杰之(广东)、万玉瓒(吴桥)、武殿灵(枣强)、徐富广、韩秀山、韩保安(天津)。”(《大公报》)

中华武士会创立后,到天津公园学习武术的人络绎不绝,常有学生、教员、商人排队前往学习武术,场地不足,中华武士会在河北甘露寺宣讲所设立分部,招致学员。作为师资,中华武士会聚拢了一大批中国北方武林的顶尖高手,如当时保定万通镖局的原班人马尚云祥、定兴三李、郝恩光、李彬堂、王子翙,以及程海亭、李进修、王俊臣、韩慕侠、黄柏年、张景星、李书文、韩化臣、霍殿阁等,都是中华武士会的早期教员,中国武术教育的先行者。

中华武士会还汇聚了一批剑胆琴心的文化精英,整理编写武术教材,如学者杜之堂,学务公所画师阎子阳,为李存义口述拳谱、剑谱进行编录和绘图,系统加以整理,对后世河北形意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黄柏年也与老师李存义灯下修谱,留下《五行拳谱》一部。

与中华武士会同步,李存义和刘文华在北京创办“尚武学社”,由弟子李彩亭、尚云祥等执教,部分教员来往于京津间,“尚武学社”致力于在北京传播形意八卦拳术,可以说是中华武士会的分会。不久,中华武土会的分会组织在省内外接踵而起,北洋各省习武之风盛行。

1913年3月7日的《大公报》,刊登中华武士会的募捐公告,呼吁政界、商界、民众捐资补助,进一步支持中华武士会的发展:

强邻四逼,交涉日形棘手,国民动辄归咎于政府之无力,同一国家而我政府则独疲软无能者何也,则在组织政府之人,组织政府者,非他皆我国民也,我国民何以如此无尚武之精神,日驰骛于声色,而不留心于学问,因果相生,理则然也,同人有鉴于此,思欲唤起全国尚武精神,特先组织中华武士会,附设武术传习所,数月以来,远近闻风而起,分会林立,我国民一般趋向亦可概见,诚可为我国前途庆,惟自去岁至今皆赖同人捐助之力,学务公所虽亦认为教育上之补助,机关略为补助,然为额甚少,不能久持,现值财政困难之际,力有不逮,亦为人所相谅,惟同人材薄责重,力与愿远,恐不能竭力扩充,惟有敬求各界先生解囊相助,积少成巨,以使尚武精神日益澎涨,积成强健国家,则国家幸甚,同人幸甚。

在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支持下,中华武士会蓬勃发展,京津各校纷纷到武士会聘请教员。1913年,李子扬受聘于天津北洋大学,身居一校,声塞全国,学生遍游东西洋。李剑秋接替刘文华赴北京清华学校任武术教员,之后成为北方著名学人,传形意拳而有世界影响。北洋大学与清华学校与欧美教育并行,学生遨游异国,拳勇不胫而走。中华武士会的武术教学活动扩大到全国。李存义为调节南北政治分歧,赴江西司令部任总教员,后在金陵、上海等处提倡武风,在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大前身)教授拳术。李瑞东常驻北京,在京传艺。张占魁在南京成立了“武术研究社”,编写教科书,竭力扩大形意拳八卦掌在江南一带的影响。这些活动,都以中华武士会为轴心,再把影响辐射到全国。

同年,中华武士会干事叶云表留学东瀛,联合日本留学生界邀请郝恩光赴日本,成立中华武士会东京分会,传授中国留学生。来自中国的形意拳术让日本武士道深感中国武术的深邃,羡慕且嫉妒。日本武士道召开赛武会,意将抑制中国人以自扬。郝恩光登台,展露形意绝技,日本武士无敢撄之。留学诸君,附手相赞,多年来,我国事事落在人后,郝恩光今日为国扬眉吐气。形意拳术被日本人视为武林绝学,在私下揣摩和研习,重金邀请郝恩光传授技艺,被郝拒绝。郝恩光归国时,受到留学生的热烈欢送。

中华武士会所凝聚的武术家、教育家,以燕赵大地为地缘,深受古燕赵文化熏陶,在学术上,继承了明末清初哲学家孙夏峰以及后学者颜习斋的学说,主张文武并重、经世致用,注重身体力行,燕歌沉雄之气一脉相承。因此,在体育教育理念上,较早认识到,武术不独可以强健体魄,也可以增进德性,具有教育上之价值,即体育,以养其体力,启其智慧,尊其德性。所以,中华武士会敢于率先打破沿袭了几千年的私相传授、匿于岩穴的传承方式,一改为著述教材,公开传播,开办传习所,在社会各界广泛招生,同时,迈出更重要的一步,进入课堂,开启了中国武术教育的先例,赢得了示范效应。1915年4月,全国教育联合会在津召开,通过了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的议案,教育部明令“各学校应添中国旧有武技,此项教员于各师范学校养成之”。至此,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确立了在现代教育领域的地位。

教育部明令开设武术课程后,南开中学延聘中华武士会韩慕侠为武术教员,遵循南开中学校训,在教学中重视个体品格和精神的磨砺,提倡一种“仁侠”的精神,培养高尚义气的精神,包括诚实公平的态度,有礼貌、忍耐、节制的生活。除课程时间外,在课外从韩习拳者达数十人。其中最著名的弟子是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周恩来。青年周恩来在武术中得到的是健康的体魄、坚韧的精神、高尚的修为以及无尽的中华文化的传留。在校期间,周恩来组织“敬业乐群会”,宗旨“以智育为主体,而归宿于道德,联同学之感情,补教科之不足”,设稽古部、智育部、演说部、俱乐部四部,全体会员于假日主要内容即演出新剧、举行棋类乒乓比赛、听佛学讲座及前往中华武士会练习击技。后来,中华武士会李昭荫接替韩慕侠受聘于天津南开中学,在校创立“广武学会”。王俊臣、李剑秋在保阳陆军学校任教,成立武术研究社,当时的学员日后大多成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在抗日战场报效国家,为历史铭记。李彬堂在太原国民师范学校任教,复传河北形意拳于发祥地山西,促进了山西河北两地形意拳的交流。李星阶受聘于直隶一中(铃铛阁中学),“除每星期有两小时武术课外,组织武术会,每天早课前,由李星阶老师教练拳术及单刀、花枪、棍棒等,每遇校庆或开游艺会时,经常登台表演,博得观者欢迎。”靳云亭受聘于工艺学堂、育德学校。秦月如受聘于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刘凤春受聘于北京体育学校。李玉琳受聘于扶轮中学。“中华武士会历经北京训练总监、南京武术研究社暨各省、本省各级学校团体延聘,充当教习成效卓著,久为社会各界所赞许。”(《益世报》)

1915年10月7日召开一年一度的选举大会,推举天津商会卞月庭为会长,天津商会杨晓林为副会长,李忠元为教务主任,李彬堂为教员。1916年4月2日在河北公园举行了讲习专科班首届毕业典礼,毕业者有王恕、杨琪、阎道生、罗斌、胡岗5人。毕业后充实到教学工作中,为武士会效力。1917年11月11日,中华武士会上书曹督军,呈请提倡维持,“际此国势阽险之日,幸值硕果仅存之余,曹督军卫国经武定有一番倡导也”,消息发布于《益世报》,题曰《中华武士会扩充之希望》。其后,曹锟常往武士会视事,聘请人员。

1917年正月,李瑞东因煤气中毒去世。同年5月,主持教务的李彬堂应山西督军阔锡山之邀,行事军中,被阎氏幕僚诬陷,抑郁成病。两个重大事件带来了中华武士会人事的变动。李存义函招远在云南蔡鄂军中的弟子李星阶来津,主持会务。

李星阶,“定兴三李”行二,中华武士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代表人物。幼年随父亲李梁栋习练外家拳术,后兄弟三人师事李存义,内外家拳术均达上乘,且大器早成,十八岁开始保镖,设镖局于奉天,当地胡匪纵横,李星阶因徒手击毙匪首绰号“小阎王”者,名震遐迩,绿林豪客,莫敢撄其锋,在东北数省影响至巨,妇孺皆知,张作霖常与李星阶来往。辛亥革命后,返回关里。民国初年应友人唐梦虹之邀,到云南顺宁府赴任,并被保荐为顺宁警备队大队长,该地山路崎岖,汉苗杂处,盗贼充斥,李星阶到任后,设方略,招降掩捕,郡界以清。民国四年(1915)在津结识蔡锷将军,结为知己,参加到蔡锷讨伐袁世凯的队伍中,李星阶躬与其役,屡立战功。

1918年夏,天津博物院开成立展览大会,以中华武士会为主体,李星阶协助李存义,召集北方数省六十多个门派,三百多位武术家莅会表演,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堪称空前。各派之间沟通了感情,交流了技艺,受到社会各界的嘉许,数百群众踊跃报名加入武士会,武士会利用天津城厢附近的四个宣讲所,除原有的甘露寺(北大关)宣讲所、天齐庙(东马路)宣讲所,还在西马路、地藏庵(河东粮店街东)两处宣讲所,设立武士会分部,与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共同推行社会教育,兼筹并顾,形成德智体三方面兴学的一部分。中华武士会第二分部(天齐庙)在《星期报》、《大公报》发布续招学员通启:

吾国向有重文轻武习惯,以致国人身体不强,精神不振,有东亚病夫之称。近年国人警觉,知此习惯亟须改弦而更张之,竞讲体育与德育智育并重洵乐欢也。然锻炼身体之法甚多,不可不慎加选择,以期功无枉费而速收效。本会详为考察,知形意拳为锻炼最良之法,较之他种武术有事半功倍之效。习者无跳跃奔驰之劳,而获健身御敌之术,长幼无不相宜。爰请形意拳名家李呈章先生传其术。李先生亦循循善诱,不吝教诲,已有学员数十人,均为各界中优秀份子。今为求普及起见,拟仍续招学员数十人。值兹季春天朗气清,正为习拳最宜之时,诸君有兴曷归乎来?

第一分部也在《益世报》发布续招学员公告。两处分部的传习宗旨略有调整,从创会初期的“以发展中国固有武术,振起国民尚武精神”,修订为“传习中华固有之武术,锻炼国民之体魄”,体育的内涵在增强。

1918年9月14日,北京召开万国赛武大会,俄国大力士康泰尔设擂比武,主办方函请北方武术家到京。李存义为维护国术和民族尊严,率门人数十前往赴会较技。会上,因格于警厅、步军统领之禁未得交手,改为演武,中华武士会有精彩表演,其后,康泰尔表演举重,力举200斤石墩,墩上带6人,环社稷坛走一圈。中华武士会王贵臣举其墩,能带12人环社稷坛走三圈。中华武士会豪杰的神功绝技慑服了俄力士,使其将11块金牌主动献给中华武士会。中华武士会参加赛武会的消息被北京、天津、上海的各大报纸连续跟踪报道,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社会新闻。会后,北京《顺天时报》、天津《大公报》和《益世报》先后以《中华武士会赛武大会之详志》为题,刊发详细报道:

俄国大力士康泰尔在中央公园开万国赛武大会,各国力士欲与比赛者甚夥,天津中华武士会应该会之请,由总教员李存义约同师弟张占魁、刘殿臣及门人程海亭、王亦韩先期到京接洽,由赛武大会执事介绍双方磋商比武条件,大力士拟角力,不限时间,必以将敌人携起抱持至三分钟者为胜,王亦韩亦提出条件,谓双方比较须决胜负于五分钟内,死伤无论,贵力士如以为可,须由贵国驻华钦使签字方可比赛,两方争论讫未解决,迨武士会全体到京莫不摸拳擦掌,预备比赛,讵届期突由中央公园警察署长刘盖臣君传吴总监之命,谓双方比武难免意外之虞,今日改为演武,各献其技可也,当由中华武士会代表王亦韩答云,贵署长代传厅令极应遵守,不过俄人康泰尔自称环球力士,无与伦比,敝会若不与较量,未必不为其所笑矣,况此会定名为万国赛武,敝会为中华国体暨敝会名誉起见,亦不得不与之比赛,该会备有大小金牌十一座,以奖优胜,敝会若不与之比赛,此等荣誉奖牌须均为外人得去,敝会实不心甘,敢情贵署长上复总监,敝会谨遵厅令,今日暂为演武,然为夺取奖牌,计仍拟向俄国力士提出比武条件,总之不得总监允许决不擅与比赛,旋经刘署长电禀总监,认为可行,遂于是晚七时(即上星期六)开会自行演武,开会秩序及所演武技已略载京津各报,兹经详细随,探得十四晚(即上星期六)由中华武士会总教习李存义偕其师弟张占魁、刘殿臣、秦月如暨门人李呈章、程海亭、李星阶、李子扬、王俊臣、韩慕侠、李剑秋、王亦韩、韩怡庵、罗仲贤、杨明漪、张世广、刘楚轩、卞蠡洲、黄健亭、齐励学、刘锦卿及其小门人王贵臣、靳振起、赵华亭等暨津京保各处门下计共六十余人,到场演练拳术及各种武器者极为欢迎,中以奏月如之龙形扑刀、李呈章之拦门枪、李星阶之龙形剑、程海亭之八卦刀、张福仁胡仲三之地趟刀、李子扬之退步剑锁口枪最为精熟,而李子扬演锁口枪时,全场一致鼓掌,步军统领李阶平上将尤极口称道,实惊人之技也。该会演练完毕,俄国大力士康泰尔即相继登场,举其最重之铁球,并用两丈余长之铁轨力举十人,该力士献技甫毕,中华武士会王贵臣即跃身登台,将大力士之铁球轻轻举起,并用铁轨力举十二人,绕社稷坛之匝,观者莫不扬眉吐气,鼓掌欢呼,彼贵臣者,固中华武士会程海亭之徒侄也,康大力士见中华武士会技术之精,膂力之大,均驾伊等而上之,即已十分胆却,乃由翻译代达,钦佩中华武士诚意,并声明不必再行比赛,贵臣既退。步军统领警察总监亦相继而去,至军警登台哗闹,该力士亦逃遁无踪,悉如各报所载,次日赛武会即奉令停止,所有大小金牌十一座由该会裁判员评判均应送归中华武士会,当由该会执事李稚荪君将大金牌恭送至华兴旅馆,献于武士会总教习李存义君收存,至小金牌十面因赶制不及,由李稚荪、卢梦颜两君担保到津制办补送云云。

这是一场令俄国大力士康泰尔心悦诚服的比赛。有趣的是,康泰尔在归国之前,投书天津《益世报》,表示对中华武士会绝技和人格的钦佩,体现出一种源于体育本身的尊敬,同时也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中国腐败官场的批判。该信全文如下:

中华武士会诸君公鉴:

鄙人远来贵国开万国赛武大会,本欲以角力斗技增美誉而播荣名,不意铁球铁轨诸把戏为诸君觑破,以致一鸣杀羽敛翼而退,不敢请试他题,然谓鄙人寡识而退让,则可谓鄙人贻羞于失败,则不可缘鄙人虽远隔数万里,稔知贵国事事皆有名无实,警察厅所以保民则反扰民,军队所以卫国则良乱国,官僚所以敷政治而如散瘟灾,政府所以安国家而备施荼毒,开国会代表民意而民意倍见摧残,称共和为伸民权而民权愈遭蹂躏,如此种种更吓难数,总之贵国之事无一名实相副者,鄙人因此以为贵国之武士会亦必如其他各物事,率皆虎皮麟楦徒有其形,虽似磨砺以须,不过银样蜡枪头而已,故思以假应假博得虚名,名盛而利即随之,己足与贵国伟人相比较,初不意贵会诸君皆能求实认真,高出他界远甚,鄙人佩服之恭敬之,故甘心退让成诸君美誉,以稍增贵国光也,谨布片言,诸维朗察,俄国康泰尔启。

万国赛武大会后,北方各省掀起习武热潮,前来中华武士会习武人员彻夜不断,令年事已高的李存义难以应付,隐居英租界弟子张天普家中,由继任会长李星阶打理会务。

李星阶在主持武士会期间,秉承李存义的办会理念,团结武林人士,联络各个门派,以武术教育为主旨,与阎子阳、王子翙、杨明漪、韩怡庵等一批武士会的骨干成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20年,直隶实业厅、商品陈列所和天津博物院联合举办展览会,附设武术馆、游艺馆演习技艺。武术表演大会,以中华武士会为主体,参加大会的还有北方数省数百位武术名家。大会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此三单位联合为屮华武士会颁赠奖章。这几次重要活动,影响波及全国。南北各派名家高手经常聚首武士会,把酒论剑,以武会友,据李星阶的儿子李敦素回忆,常到武士会教学和做客的有刘凤春、孙禄堂、尚云祥、李毅仲、秦月如、周祥、程海亭、李文彪、邓云峰、乔锦堂、王俊臣、韩慕侠、傅振嵩、阎志卨等等。社会各界士绅、名流,经常到中华武士会观摩,遴选人才或结交朋友,中华武士会成为我国北方武术教育活动的中心。

1922年,天津东马路青年会组织武术会,聘请张占魁任教。这一时期的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国术委员中,张占魁为第一委员,郝铭为第二委员,其余委员中李子扬、吴尽臣、马其昌、张世广、魏美如、邱树林、蒋馨三、张耀东,都是中华武士会成员。其中,郝铭是李瑞东的再传弟子,任教于南开大学,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柏林举行,中国第一次正式参会,派出了143人的代表团,包括9人的国术表演队,郝铭担任队长,其中三位女选手中的傅淑云曾从学于张占魁,后在屮央国术馆进修,奥运赛场上,我国的其他项目均落败,唯国术表演受到观众青睐。傅淑云的表演项目是大红拳、昆吾剑、对昆吾剑、二十四式、龙行剑对单刀群枪、齐眉棍、对拳、子龙枪、罗汉刀、二郎棍、双剑、小花刀,其中尤以昆吾剑表现得炉火纯青,轰动柏林。1998年获中国武协“武术进军奥运成就奖”。

1922年年底,恰逢上海精武旅行游艺团莅津,来北方宣传中国武士道,提倡体操及国粹武术,直隶一中举行欢迎会,李星阶执教的武术会给客人表演了工力拳、大雄拳、形拳、连环剑、步捶、少林拳,李星阶表演了剑术,鼓掌之声,相继不断。精武会在演说中,首先提到“幽燕多壮士,声名天下闻。向古讲求武士道者多在北方。”愿与北方同人一起振衰起弊,恢复国光云云。(《益世报》)

这个时期的中华武士会成为北方武学的重镇,诞生了一批武术史上的名著,孙禄堂的《拳意述真》、杨明漪的《近今北方健者传》、阎子阳的《十剑谱》等。因限于条件,多种手稿未及出版,流传于民问中华武士会也成为新文化思潮的传播之地,二十世纪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者,经常活动于武士会,如教育家姜般若,天津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成员,与马阜、阎子阳契若金兰,他们思想前卫,文化超群,为天津的思想和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从现存马阜的书信中,可略窥当时武士会同人的进步思想。

1925年,奉军将领李景林任直隶督办兼省长,武士会的会所被奉军军队占为营房,会长李星阶找李景林交涉,二人一见如故,结为知己,经常在一起谈拳论剑,后来李景林把自己的儿子托付于中华武士会阎子阳学习书剑。“李督办自到任以来,对于军学各政,无不加意整顿,于武术教育尤注意焉。中华武士会为本埠唯一之武术体育机关,矗立十数年之久,向无的款,全赖教员捐资维持。李督办为求武学之发达,月之二日,特招该会教务主任李星阶研究提倡办法。每月补助常年会费百元,及修房费三百元,以资会务扩充,而发扬国粹云。”(《益世报》)

李景林每月发放经费,解决了武士会一时经费紧张的问题。同时,天津三条石天成铸造厂东家郭庆年、商家郭汉之、张天普等常年捐助银两,维持中华武士会的开支。画家阎子阳捐款捐画,补充武士会的会务费。

1926年秋,李景林败走天津,天津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中华武士会再次沦为驻军之区,进入有史以来最艰难的时期,中华武士会同人矢志不渝,力行不辍。此时,时势在飞速变化,“国术”一词出现在了西北军将领张之将呼吁成立中央国术馆的公文里。下野后的李景林也把精力投入到对同术的弘扬中。1928年,国民党内政部《提倡国术十要义》发布全国,中央国术馆在南京西华门挂牌,中国武术史上的另一个时代来临。

从中央国术馆的一些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华武士会的骨干成员,如张占魁、李星阶、尚云祥、李子扬、黄柏年、姜容樵、傅剑秋、赵道新等,都积极参加到中央国术馆的早期活动中,有的还担任了要职。中央国术馆成立伊始,在此任教的孙禄堂、姜容樵、马英图、高振东、韩化臣、左振英、靳云亭、朱国福等二十多人,都是原天津中华武士会的会员。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武士会在时事变化中采取了开明态度,站在武术变革的前沿,把自己的血液融入了更广阔的背景里。

中央国术馆成立后,各省政府闻风而起,纷纷兴办国术馆,民国政府颁布“统一国术,取缔武术团体”的规定,中华武士会作为原北洋政府武术机关,亟待改制,会长李星阶顺应形势变化,与北平警备司令张荫梧(中华武上会成员)、河北省主席商震、天津警备司令傅作义及社会名流发起,成立河北省国术馆,李星阶被公推为教务处长。中华武士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部分成员投入到中央国术馆、河北省国术馆、天津市国术馆、天津县国术馆,一部分成员在民间组织起新的社团,三十年代初天津市民间涌现国术社闭百余家,大部分武师出自中华武士会。张占魁组织的中华武术研究社与李呈章执教的中华武士会第二分部,继续坚持活动,于1928年年底连续三次举行国术观摩大会,延续着民间社团的辉煌。另有一部分中华武士成员则浪迹大江南北,继续传播武术文化。

参考文献:

[1]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

[2]民国时期天津《大公报》《益世报》《星期报》;

[3]麦克乐《五十年来中国之体育及武术》;

[4]阎伯群、李瑞林《回望一百岁的中华武士会》(英文版)。




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议员叶云表 美国国会议员待遇






中华武士会人物录

辑录者按:本人物录以李瑞林先生《形意拳侠》收录的武士会创办人员、历任会长、主要会员、传人等人物词条为基础,参照民国原刊史料、百度词条以及后人提供资料整理而成,并注明资料来源,以备进一步完善。入选人物以生卒年先后排序,不详者按姓氏笔画顺序列于最后。遴选范围以中华武术会第一代、第二代成员为主体,以第三代为辅,仅为中华武士会众多优秀武术家的代表,尚有多人因资料短缺未能收录,希望武术史家及读者提供史料和线索。

01.张景星(18431924

八极门第四代宗师,字拱辰,直隶沧县东南乡罗疃村人(现河北孟村县)。自幼随父张克明,习八极功艺,深得八极精奥,其枪法出神入化。八极拳、六合大枪之法也得师兄黄四海的奖掖。后继承父业掌罗疃张家八式房,他与师兄黄四海共同培养了王中泉、李书文、张毓衡、韩化臣、马凤图、马英图等名徒。1912,与武术界同人在津创办中华武士会,张景星、王中泉、李书文为教习,“神棍”王中泉、“神枪”李书文携徒张德忠、霍殿阁等莅津,技惊津门。他们在海河北岸这方热土上留下过足迹,传播过技艺。张景星掌功尤纯,能隔豆腐打砖。与弟子张毓衡、韩会卿晚间在八式房对枪,不用掌灯,可见枪技进入神化之境界。练八极拳时,帽头一起一落,顶拔劲的功夫尤深。张景星是八极拳门早期闯天下的早期代表人物,“罗疃八极”的拳、枪的升华,他和黄四海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事迹被载入民国22年《沧县志》。(节录自百度百科)

02.王中泉(18461919

沧州南皮张旗屯人。幼年习家技,闻罗疃八级拳、六合大枪威震天下,遂于1862年拜黄四海为师,从师12年,先后得师爷李大忠、张克明指导,其功大成。王中泉将罗疃的行者棒、六合大枪及自家的八棍头棍法结合,王最精八棍头,江湖号称“神棍”王、“条子”王。光绪末年,赴北京戳杆授徒,在北京城九门“挂棍”(摆擂台)无敌手,在北京城内号称“天下第一棍”。1912年,王中泉与张景星、李书文率领众弟子赴天津中华武士会任教习,威震津门。王中泉之功深艺高,被驻扎黑省许兰洲将军请至家中,称其为老师。王中泉是八极拳门早期闯天下的代表人物,八极拳在京津地区传播并立足,王中泉、李书文功绩卓著。(节录自百度百科)

03.李存义(18471921

直隶李存义先生,字忠元,深县南小营村人也,幼习长短拳,后闻刘奇兰精形意,遂拜刘为师,复从董海川习八卦,先生苦心研练,朝夕无间,郭云深尝谓其门人曰:能宏我道,执汝曹之盟主者,其惟忠元乎。先生得云深先生之励勉,时向请益,云深先生亦悉心指导,勤授不疲,故先生之于形意拳术,能披隙导窾,集其大成也。先生为人沉毅忠厚,笃于友道,周人之急,虽倾其产亦不惜。尝为人保镖,往来各省,遇盗贼手持单刀对敌,贼不敢进,比闻先生名,亟遁去,相戒勿复犯,众以“单刀李”名之,此虽先生武艺绝伦所致,苟非平时义声四闻,焉能臻此哉。民国纪元,被推为直隶中华武士会教务主任,寻任上海南洋工业学校教师,三年为马子贞将军旅司令部武技教官,政府特赠金章褒奖之,年七十余,终于旧都。先生门人甚众,如郝恩光、尚云祥、黄柏年、李星阶、周玉祥、李彩亭等皆有声于国术界者。(录自1934年《金刚钻月刊》许天马文,略有修正)

04.李瑞东(18511917

李京兆之武清人,幼病鼻而缺,拳家多称之为鼻子李,以其精太极也,又称曰太极李,家富而好拳,少年好客,有水浒传柴大官人风,故其所取也博。未遇王兰亭,王故杨陆禅之弟子也,遂专心太极,其教后进,先以太极八式。民国元年,以门人之互相构煽,与李存义约,角术于天津青年会,瑞东逾时不赴,其识体崇让如此。瑞东曾躬至河南陈家沟,旋京微言京派太极之稍异,其门人争以京拳皆错太极有真喧,京派太极拳者,群觌瑞东,迫与之角,瑞东卒袖手,以无听细言为释,其谦沖和蔼如此。家备场所及碑帖笔砚之属,邑人之习拳临帖者,随时教之,其博爱及人又如此。而称之者多逾量之言,有谓:村牛疯,吾师掊之而牛死,骨且无寸完者。有谓:猫形墙上,吾师戟指之而猫毙云云。(节录自1923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

05.冯国璋(18591919

字华甫,河北河间县人,直系军阀。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曾任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1903年中央练兵处任军学司正使。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统。辛亥革命时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曾奉命率军进攻南京,镇压“二次革命”。后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袁世凯称帝后曾任命他为参谋总长,后来又让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总司令,他均未上任。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经过国会补选冯为副总统,在南京办公。后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任代理总统,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民初,任中华武士会名誉会长。(录自百度百科,略有增补)

06.孙禄堂(18601933

孙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直隶完阳人,形意师李魁元李存义,逮事郭云深,八卦师眼镜程,太极师郝为真。为真师亦畲先生,亦畲先生师武禹襄,武受之河南怀庆府陈氏清平,盖与杨陆禅同源也。八卦形意两家之互合,始自于李存义眼镜程,太极八卦形意三家之互合,始自涵斋。涵斋于三家均造其极,博审笃行者四十年,近著三家拳学行于世,其言明慎,一归之自然,而力辟心中努力、腹内运气等说,因拳理悟透易理,及释道正传真谛,经史子集释典道藏之精华,老宿所不能难也。旁及天文几何与地理理化博物诸学,为新学家所乐闻焉。

民国十一年冬,遇之津门,亲授三家精意于同门,自黎明谈至午夜,指画口说,无倦容疲态,十余日如恒,问之,则曰是吾常也,倦则温太极十三势一遍,即解耳。先是孙之弟子某,盛道孙设教某县某寺时,以狸猫上树势,手足贴墙上,身离墙外,如弓形,可一时许,足痕去地丈余,学者至今保之,以为矜式。面询孙,孙曰儿童辈饶舌哉,言次,手足贴墙上,曰今只能若斯而已,予老矣,不能践前迹,乃下。视之,足离地可四五尺。此则中西学理所不能明,盖重心在背,人之手足无吸盘之构造,不得吸定也。又云,郭先生虎拳,一步可走三丈,罄予能仅及两丈五,先辈之难及,斯其一坧耳,请试之,果两丈五,是年孙已六十一岁,体不及五尺,貌清癯,骨如柴,腹如饿状,无努张之致,而力无穷也。所述各家拳理拳势极博,拟皆著录尚未也。近有出世之想,亦未决。问以形意力实,八卦力巧,太极力灵,何以可合,曰譬之物,太极皮球也,八卦铁丝球也,形意钢球也,惟其皮,故无曲无伸,不生不灭,惟其透,故无失无得,无障无碍,惟其钢,故无坚不摧,无物不入,要皆先天之力也,皆一气之流也,先则不后,一则不淆,乾健也,则视为纯刚,坤顺之,则执为纯柔,固无玟理,如执血气为人之素,或执肌肉为人之素,岂道论也耶,余载所著之拳学,请各探讨焉可也,然予老矣,吾道赖诸师弟光大之。(录自1923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

07.李书文(18621934

字同臣,河北省沧州人。八极拳代表人物之一,以六合大枪闻名,别号“神枪李”。幼时首拜八极五世传人张景星为师,习练八极拳三年。后拜在师伯黄士海门下习练大枪六载。民初,参加天津中华武士会,为中华武士会中重要成员之一。1925年,李景林聘请他为其部队教官。1926年,携李萼堂、魏鸿恩至山东沈鸿烈每军处为武术教练。1927年,张之江在南京创立中央国术馆,李书文受聘为顾问。1929年,河北省国术馆成立,被聘为顾问。同年,赴杭州国术大赛,担任检查委员。1931年,李景林邀请他至山东国术馆。1933年春,应邀参加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主持的全省国术考试,担任裁判,并表演纯阳剑、八极拳、六合大枪。之后,回到天津小站,在其养子李萼堂家长住,1934年因脑溢血过世。(节录自百度百科)

08.尚云祥(18641937

字霁亭,山东乐陵尚家村人。幼时随父进京经商,经营马蹬铺。自幼嗜武成性,初从马大义学功力拳,在北平鲜有敌手,一度自恃功高,于北平护城河边败于形意拳师,从此历经三年奔走,终拜武坛名师李存义。同时得到程庭华传授。尚云祥不计寒暑,汗洗朝夕,终于功力大进,艺冠群英。庚子之乱李存义避祸西去,将山西宋世荣、车毅斋形意拳系心得尽授师祖,尚云祥也曾两次西去访心意六合同门,颇有心得。师爷郭云深得知形意门中后起之秀尚云祥,亲去验功,深得厚爱,亲授三绝艺:一是大杆子,二是号称打遍天下“半步崩拳”,三是腹下的“丹田气打”。当时人称“铁胳膊尚”、“铁脚佛”。尚云祥先后在清朝大内总管李莲英府护院,在李存义的北京沛城镖局、保定的万通镖局主持镖局。1929年南京国术擂台赛聘为仲裁委员。1931年受二十九路军军长宋哲元之邀,以形意五行刀技教练士兵。(辑自李文彬文)

09.张占魁(18651938

字兆东,河北省河间县后鸿雁村人。早年在家务农,从一姓王拳师习少林拳技。光绪三年秋,因华北大旱,张占魁进津谋生,以贩卖瓜果蔬菜为生,有幸结识李存义,并结为金兰。后经李荐拜师于刘奇兰先生门下,习形意拳法。光绪七年,在京结交程庭华,第二年冬,董海川去世,张占魁坟前递帖,程庭华代师传艺,后成为近代武术史上一代巨匠,其形意拳、八卦掌技艺炉火纯青,功力独到,有“闪电手”之称。1900年后,在天津历任县衙“马快”、营务处头领,拿贼捕盗,成绩卓著。1912年,参与创建中华武士会,并亲身执教。1929年杭州国术游艺大会、1930年上海市运动会、1933年青岛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南京第五届全国运动会、第二届国术国考、1934年天津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上,张占魁出任总裁判长或评判委员之职。一生传授门徒学子数千人,知名者有:王俊臣、刘晋卿、裘稚和、赵道新、姜容樵、钱树樵等。(节录自2010年出版张占魁著作手抄本《形意武术教科书》)

10.卞月亭(18661926

卞荫昌,字月庭,天津人。工商界爱国人士,天津巨富之一。清末任职户部、工部、法部。1904年任天津商务总会协理,后任天津军警联合会体育社评议员。1911年辛亥革命后,出任天津商团军团长、天津红十字会执行委员。1913年任直隶商务联合会会长,又任直隶都统冯国璋的参议顾问,1914年任直隶巡按使公署参议。1915年以中国代表团团长名义参加巴拿马博览会。1916年10月,“老西开事件”上,以卞荫昌为核心的津商会发挥了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积极支持天津人民反法抗争运动。1917年天津红十字会成立,卞荫昌被推举为理事长。1918年被选为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并当选为众议院议员。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卞荫昌为“救国十人团”总团长,以实际行动支持学生的爱国斗争。后任直隶商会总会长,兼任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1915年曾任中华武士会会长一职。(录自李瑞林文)

11.唐维禄(18681944

世居宁河东丰台人,出身贫寒。1903年,唐维禄拜形意拳师申万林习武学艺。1912年,“中华武士会”成立,唐维禄拜会长兼教务主任李存义为师。此时,唐维禄已经40多岁了,却大器晚成,成为武士会中的佼佼者。毕业后,到汉沽的沿海渔村教武,徒弟全是卖苦力的穷人。唐维禄收徒不拜帖,不办酒席,不让学艺的人破费分文。唐维禄侠肝义胆、功高德重,被誉为“赛白猿”,与武学宗师孙禄堂并称“河北二禄”。(辑自李瑞林文)

12.杜之堂(18691928

字显阁,河北广宗县杜家庄人。自幼聪慧,刻苦读书,闲暇时向父亲杜老龄学习拳术。光绪二十三年举拔贡,游学保定,受业莲池学院主讲吴汝纶。因学习成绩优异,尚写一手好字,深得吴汝纶喜爱,被称为高材生。光绪二十八年,吴汝纶赴日本考察学制,带杜之堂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法政。宣统元年举贡会考,杜之堂被任命为广东某县知县,掌秘书书牍。民国成立后,弃官归乡,后寓居天津河北黄纬路仁田西里1号充学校教员,兼营律师。杜之堂性古朴,不与俗谐,坎坷终身,同情革命。寓居天津期间,除读书、讲学、充律师外,每遇星期日便召集同乡青年至寓所,义务讲学,培育教育后代。杜之堂对历代书法颇有研究,造诣深厚,苦摹林公权之书,以玄秘塔之字为楷模,数十年之功,深得其精髓,其行草堪称一绝,独成一派。当时,天津有四大书法家之说,杜之堂位列其中。杜之堂文武双全,武学造诣精深,中华武士会出版的武学拳谱多由杜之堂编录,如《五行连环拳谱》《三十六剑谱》《八字功谱》《梅花艺谱》《飞跃剑谱》等。(录自《邢台近代人物录》,有增删)

13.王法勤(18691941

字励斋,笔名高阳酒徒,河北高阳人。清末赴日本留学,1907年与东京同盟会建立秘密联系。武昌起义后任京津同盟会纠察部长兼天津共和团团长。1912年任国民党北方支部长、河北省议会议长。后又被选为国会参议院议员。“二次革命”时支持孙中山讨袁,失败后仍继续在京沪各地进行反袁活动。后参与组织中华革命党。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1924年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委员兼调查部长。北伐期间任国民党,北方军事特派员。1932年任国民政府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离北平辗转到达四川。1939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1941年在成都病故。中华武士会发起人之一。(录自百度百科,有删节)

14.程海亭(18721928

海亭,名云龙,眼镜程之子,年少丧父,力学不辍,于八卦掌门拳械研习精熟,友恒泰,兼潜心太极者二十年。民国七年夏,天津中华武士会展览武术,延海亭莅为审查员,鉴别武学綦详,并出其家学示人,其手法有类点穴者。请以太极示观者,卒不应,然于密室演教同人,以六路戟法授韩怡菴,所肆三才剑、纯阳剑以及六路戟,为侪辈间绝唱,后进矜式焉。尝供职步兵统领,民九以后,供职天津镇守使署,近复回京矣,年不及五十。(录自1923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

15.李彩亭(18721930

曾用名李焕,字呈章,定兴县张祖庄人,著名镖师李铁珊之孙,李梁栋之长子,与其弟李文亭、李耀亭合称“定兴三李”、“李氏三杰”。幼承家学,随父亲习练长拳及各种器械,初善地堂刀、地堂拳、米砂刀、米砂剑、翼德枪。十八岁开始保镖,曾设镖局于苏州,蜚声南国。三十岁时与弟文亭、耀亭至鄭州师事李存义,学习形意拳,武艺更加精湛。民国后,设教于天津李善人家及北京“尚武学社”,门徒极盛。李彩亭也是天津中华武士会的重要成员,任中华武士会教员,曾参加民国七年在北京举行的“万国赛武大会”等多次中华武士会组织的大型活动。李彩亭的主要传人有:李春海、李春舟、朱殿深、王凤林、朱国福、谢永会、王殿忠、谢奎、卢生、刘锡珍等。(辑自李洪钟文)

16.马玉堂(18721959

字子重,河北省安平县子文镇人。1903年,马玉堂来到河北省新城县,巧遇同乡孙万顺,二人商议在新城县北关开了一家饭馆,取名万聚馆。自这以后便定居新城县北关。马玉堂一边做生意,一边继续练武。他生性耿直,待人忠厚,在河北安平、定兴、新城一带名声很大。此时偶遇李魁元的得意门生孙禄堂,两人结为金兰之好。孙将马介绍给李存义先生,并投帖与李老成为正式门生。后与李存义得意门生尚云祥结为金兰。从此马玉堂,尚云祥,孙禄堂结为三兄弟。在几位师兄弟的帮助下和李存义的指点下,马玉堂很快掌握了形意拳的精华与要领。在这以后,师兄弟送他“钻天猴”绰号。民国元年,李存义在天津开办武士会,并举行了全国国术表演赛,马玉堂在比赛中,其形意拳得到在场同仁的一致好评,并荣获了这次比赛的“优胜奖”。在以后的年代里马先生广收门徒,一心放在形意拳的普及推广上面,谆谆告诫弟子刻苦练习,千万不要练成“花架子”,提倡艺德并重,培养出朱国福、高振东等高徒。(录自马元基文)

17.李文亭(18771945

字星阶,定兴县张祖庄人,“定兴三李”行二。李星阶幼年随父亲习练外家拳械,后师事李存义先生,习形意,内外家拳术均达上乘,且大器早成,与其兄一样十八岁开始从业镖局,早年设镖局于奉天,往返热河、山东、直隶及东北三省。辛亥革命后,李星阶返回关里。民国三年,应友人唐梦虹之邀,陪同唐到云南顺宁府任府尹,被保荐为顺宁警备队大队长。民国四年,随同蔡锷举兵讨袁,屡立战功。民国六年,主持天津中华武士会教务。民国八年,继任中华武士会会长。民国七年夏,天津博物院开成立展览大会,协助李存义先生主办武术展览,召集北方数省六十多个门派,盛况空前。民国九年,直隶省举办展览会,附设武术馆演习技艺,武术表演大会以中华武士会为主体,主办方为李星阶颁发“武师”奖章。民国十七年,任河北省国术馆教务处长。民国十八年,参加浙江省国术游艺大会,浙江省主席张静江赠与龙泉宝剑两口。抗日战争后,返乡组织抗日队伍。一生传人众多,主要有:李敦素、张耀东、何威如、杜化南、李怀白、唐凤亭、唐风台、李瑞亭、王仲阳、关宝纯、关宝询、王风会、韦庆、李宗山等。(辑自李洪钟文)

18.韩慕侠(18771947

原名韩金镛,天津西青区(原属静海县)王稳庄乡大泊村人。自幼习武,与其祖父学习迷踪拳,13岁时拜周义斌为师,习少林拳。后拜张占魁为师,学习形意拳、八卦掌。张占魁非常赏识他,也将他介绍到李存义门下习武。于民国元年,参与创建中华武士会。1915年受聘于天津南开学校,任武术教师,学生有周恩来、于文志等;同时,还建立了自己的武馆,培养了大批精英。此后,受张学良将军之邀,出任十六军千人“武术团”的教官,“武术团”即大刀队,集训于杨柳青达二年之久。韩慕侠训练的大刀队在东北军易帜后,被编入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在抗日中显示了威力。(辑自百度百科)

19.郝恩光(18781923

任邱郝恩光,字海鹏,李存义弟子。身高四尺余,精悍健拳械。清宣统间,充正定某武术社主任教员。有请与海鹏角者,海鹏谦谦不之许,强请之,仍未许也。某辄冒然猛击之,海鹏以劈拳御,某由窗中出,仆地,无指掌之伤。某畅言于众曰:郝老师不知用何手法,使予由云雾中飞出,三十年功,化归乌有矣。以是郝名满正定间。天津中华武士会发起,他拳术家畏形意并慑于李存义也,短形意于文学派,请屏之。李存义率郝与李耀亭,中夜谒主者,陈形意门之适用,为国粹粹,令郝李练拳以征,地砖为碎者数方。主者咋且喜,次日开会,形意首选,李为总教员,郝为教员焉。值今国会议员叶云表剑星,留学东瀛,慕日本武士道,知不若吾国武术之邃也,由留学界延海鹏东渡教留学者。日人羨且妒,开会赛武,意将抑中国人以自扬。海鹏登台,无敢撄之,留学诸君,附手相与言:吾国事事落人后有年,海鹏今日为国学吐气矣。归国历游东三省,意气益壮扩。民国七年,由孙念祖团长介,充奉军某团团附(即念祖团),选兵士一营教之拳,风行东三省,凡剿匪清乡安民之役,海鹏皆与焉。本年(十二年)春,在吉林农安剿匪,入山陬,窘匪屋院内,海鹏忿曰:匪类故故不出,使乃翁不耐久矣。督队缘墙上,鹏甫于墙上昂头,贼弹横来,伤鼻准,血殷殷流,犹织匪五人以归。军士爱鹏甚,又不信任西医,创毒发而卒。卒之前今两时,与同侪曰:惜吾武术未臻精绝耳,何弹之不能避?言罢大笑,无痛楚状也。卒后,军民追悼,备及哀荣。农安人民思其德,涕泗不止,为建全忠祠,不日成之。年仅四十余,子一,现年十六岁,头角峥嵘,不问而知为海鹏儿。(录自1923年杨明《近今北方健者传》)

20.王子翙(18791936

王子翙,名凤龄,年五十一,新镇(旧保定县)世家子。幼读书,甚鲁,书数行,夏楚不克成诵。好嬉戏,遇技击者,辄默识其粤,无或遗也。父兄知其性好,延名师授长拳,以是匝新镇百余里,子翙以巨擘鸣其间。年三十,遇形意派某,弱焉,乃俯首李存义,为入室弟子,以长拳功力深得其精意,形式不尽合,显手法敏妙,无懈著。与李彬堂、定兴三李相伯仲。受知于直隶省长朱经田、军务厅长刘锡钧,盖皆从子翙习拳也。直奉战事,新镇为往来衢道,知事某因应无术,延子翙佐支应,费省而得两军欢,县民以之庆安全。其理剧能驯人性有如此者。善四门龙形双刀、虎头钩、盘龙枪、善安身炮、龙形拳、八字功。民国十年,遇孙禄堂于天津,有从孙受纯阳剑者,学者未悉端倪,子翙睨之,起舞若熟手焉。孙禄堂惊其才,与谈形意太极八卦三门妙谛,均能于言下领悟。禄堂曰:吾弟殆具宿慧耶。此兄得之诸先生,铢积寸累数十年者,何耳入心通如是勉旃。(录自1923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

21.姚馥春(18791941

名兰,字馥春,河北省遵化县人。少时从本乡武术名家徐明德习少林绵掌,后又遇河间人刘晓兰学得形意,1909年,学太极于保定清苑人汤士林。后姚馥春往天津求艺,加入中华武士会,与张兆东和李存义交谊甚深,与李存义朝夕研练,间得韩慕侠、刘锦卿指导,十年后列为张兆东门墙。1928年受李景林先生之邀,姚馥春赴上海,作为发起人之一,在上海成立了“中华国技学会”,后又与其师弟姜容樵等人成立了“上海尚武进德会”,并任中央国术馆教员。1929年,任浙江省游艺大会监察委员,同年与姜容樵合著《太极拳讲义》一书,是研究中国各派太极拳的重要参考文献。(录自李瑞林文)

22.张恩绶(1880—?)

字泽余、哲如,直隶深县人。光绪三十年,由保定大学堂选送日本留学,初入经纬学堂普通科,卒业后,入早稻田大学经济政治科。宣统二年六月,卒业回国,应学部游学生考试,考取法政科举人,三年,朝考一等,绶七品小京官,签分发邮传部供职。辛亥革命事起,与同事组织保安会于津门,津埠秩序多赖以维扶。民国成立,历充顺直临时省议会议员,众议院议员,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教员、教务主任、校长,北洋法政学会会长,民国法政讲习所教务主任,中华武士会会长(编者注:会长一职待考),共和党干事,进步党地方科主任,京兆地方自治研究所教员等职。宣统三年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任职时,注重体育,议添技击一门,以振作精神,聘请形意拳家李文华担任教授,张恩绶在刘文华出版的《形意拳术诀微》一书序文里提到:“吾国拳术之施于学校殆以此为嚆矢焉。国体变更,民气勃胜,尚武之风应时而起,余与刘君及二三同志首创武士会于津门”。(辑自1916年左藤三郎《民国之精华》,刘殿琛《形意拳术诀微》)

23.马阜(18801935

字啸山,后改觉非,直隶天津宜兴埠人。家道殷实,自幼学习各种典籍和书法理论,刻苦临帖。在清末就系统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名著和自然科学知识。辛亥革命后,既是同盟会燕支部党员也是宜兴埠议事会成员,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改革,为减轻民营企业的税负和地方自治,长期奔走和呐喊。二十年代前后,在津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早期无政府主义的信仰者,与吴稚辉、吴玉章过从甚密。其书法沉厚苍劲,有大家气度。尤擅颠草,性豪放,喜交友,不分尔我,人称“神草马”。1912年加入中华武士会。1913至1914年任天津县民立第五小学(现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第一小学)校长。1918年任天津扶轮中学国文教员。1927年在上海从事美术活动。后因情志不遂、多方失意,沾毒成瘾,潦倒而终。(录自《天津书画家小记》及尹树鹏文)

24.黄柏年(18801954

字介梓,河北省任邱县鄭州镇三铺村人。幼年体弱多病,从鄭州少林拳师高士平习武。1896年,拜师于李存义先生门下,专攻形意拳、八卦掌技艺。1912年,随师李存义执教于天津中华武士会。1916年,在同乡黄振魁(驻防上海)任武术教官。1928年任上海“尚武进德会”教务股主任。1929年11月,受聘为杭州国术游艺大会评判委员。1931年,应南京中央国术馆之聘,教授形意拳、八卦掌、刺枪之术,因技高艺纯,不负重望。1937年,于重庆军校任国术教员。1938年流落西安。中年在其师所授“四门龙形掌”的基础上,集自身所学,融会贯通,创“龙形八卦掌”传世,并于1928年将此术编著出版,为八卦掌在江南的传播,贡献极大。1950年,黄柏年回归故里。先生生前于武术界素有“百步夺枪飞掌黄”的美誉。一生所授弟子众多,诸如张文广、何福生、温敬铭、蒋浩泉、杨绍虞等。其子女四人子国信、国勋、国桢,女国维,俱承家学。(录自2010年台湾版黄柏年《剑术》)

25.傅长荣(18801956

艺名剑秋,天津宁河县芦台镇人。1900年,傅长荣拜师燕赵拳名家尚汇川学艺。1903年,拜师形意拳家申万林习武。1908年,拜师“单刀李”李存义。傅长荣与三师学艺十几载,集众家武技之长,深得其奥。1919年,傅长荣抵奉天收徒练武时,曾与一白俄武师角力获胜,在武林显露头角。1921年,在奉天小河沿擂台,击败4名日本武士。事后,张作霖请傅长荣出任侍卫官兼奉天讲武堂武术教员。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傅长荣辞职回乡。同年又到河北的沧州教拳。1929年,任杭州国术游艺大会监察员。比赛结束后,赴武当山拜访,传艺于武当山,就是现在的武当形意拳。傅长荣也拜在武当徐道总门下,排列为十六代传人,习得武当拳、武当剑法、盘手法、乾坤球、玄武棍、龙门枪等拳械。此后,傅长荣在元锡、上海一带设馆传武,至1952年回乡,桃李系天下。(辑自百度百科)

26.韩子衡(18811971

名志荃,字子衡,人称“韩五爷”,天津北辰区南仓人。1898年在刘快庄拜李存义为师习武,每天寅时即起,徒步30多里赴刘快庄。1912年,追随李存义等前辈创办中华武士会,在会中教授形意拳。1918年,建立“天津县第四国术社”、“三义庄国术社”,以武技、武德享誉津门。现由其嫡孙韩文书掌门的“子衡形意拳社”仍活跃在天津。(辑自韩文书文)

27.董秀升(18821939

董俊,字秀升,山西省太谷县董村人。幼时在本乡从其父及拳师多人,学练当地传统拳械和形意拳,尚属启蒙,及长,外出学艺,多处投师,艺业渐臻精美,在省外尤负盛名。离晋后,先从学于耿继善先生,继于1914年住天津“中华武士会”,求学于李存义、张占魁前辈。1918年返里,师事宋虎巨先生。此后,受山西国民教育馆和山西国术促之会之聘,兼任国术教师。1934年编成《岳氏意拳五行十二形精义》一书。董秀升文武全才,书法挺秀,文章隽永,博学多识,曾在《山西国术体育旬气发表大量文章,除介绍形意拳、少林拳的拳理拳法外,还介绍公立拳、罗汉拳,十诀剑、八方刀,断门刀、五趟白猿棍、六合枪、虎头钩等套路的动作和技法。(辑自百度文章)

28.张继(18821947

原名溥,字溥泉。河北省沧县人。1899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并积极参加反清活动。1905年8月,在东京加入同盟会,任直隶主盟人。1908年赴法。1911年回国后,任同盟会本部交际部主任兼河北支部长、国会第一届参议院议长。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等5团体正式改组为国民党,被推举为参议。1916年任孙中山护法军政府驻日代表。1920年任广东军政府顾问、国民党北方执行部主持人。1921年任中国国民党宣传部长。后历任国民党南京政府司法院副院长、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史馆馆长等职。有《张溥泉先生全集》及《编补》。中华武士会发起人之一。(录自百度百科,有增删)

29.郭汉之(18821980

天津人。早年从天津花拳名家五彩云习外家拳。后从李存义,开蒙形意拳,李存义离津后,转从尚云祥,递帖拜师,习形意拳。后郭汉之先生又从孙禄堂、刘文华学拳。后机缘巧遇梁兴华,学形意拳二步功法——形意统一拳,拳艺大进。1912年,加入中华武士会,中华武士会经费短缺,郭汉之经常出资捐助。1928年,任天津市国术馆教务主任、副馆长。“九•一八”事变时,郭汉之联合天津武术界同仁组成“抗日救国大刀队”。一生弟子有金宝华、杨立德、杨润田、张牧石、高椿年等。(辑自于经元文)

30.杨明漪(18831933

名湲。生于山东历城有名的书香世家。杨明漪天资聪慧,十五岁时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乡试,名列榜首。辛亥革命时期,成长为革命党在山东学界的代表人物。1911年11月,山东同盟会和山东各界联合会,推举杨明漪等五人为代表,谒见统制,促成辛亥革命山东独立。山东独立失败后,杨明漪逃匿至天津,在司法界供事。此时,杨明漪加入中华武士会,除和李存义老师学艺外,还研习于李彬堂、郝恩光等,对形意、太极、八卦均精通,1923年著有《近今北方健者传》一书,为后世研究中华武士会留下宝贵史料。杨明漪平生精通经史子集、书法金石、佛学武术,同时还有一部《胡然集》行世。其生前所绘武学著作毁于兵燹,其他著述佚失。(录自阎伯群文)

31.李耀亭(18831956

字子扬,定兴县张祖庄人,“定兴三李”行三。身体魁伟,功深力巨,与人和煦,循循善教,早承父训入鄭州师事李存义,于形意特精,善三合剑、龙行剑、杂式锤、锁口枪,各种兵器无不精通。早年继承祖业镖局于鄭州,民国元年随师父李存义创立天津中华武士会,武士会成立不久就被北洋大学聘为武术教员,历时四十余年,身居一校,誉塞全国,学生遍及海内外。国民党政界要员陈泮岭、曾养甫、陈立夫、陈果夫等都曾向李子扬学习拳术。民国七年秋,北京开万国赛武大会,李存义为维护国术,率弟子入都,拟与俄力士康泰尔角,格于警厅未得交手,把赛武会改成演武会,当时步军统领李阶平将军微服设座台上,见李子扬舞三合剑,身势低,走剑缓,气贯穿。慨谓左右曰:“神乎技矣,剑势以低为难,舞者身伟而若斯,功力深也。”民国十八年,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及民国二十二年南京暮二届国术国考,李子扬均被聘为评判委员。1956年病逝。李子扬先生门徒甚众,主要传人有:李春芳、王鸿恩、魏凤岭、王汉臣、石让、傅少侠、张文斗等。(辑自李洪钟文)

32.李彬堂(18841923

彬堂名文华,李存义次子也。中华武士会创始于存义,实施教而持久之者,乃郝海鹏、李彬堂、李星阶、阎子阳也。民国二年海鹏应叶剑星诸君之约,赴日本教授留学诸君,彬堂继之主中华武士会教务,兼充某某高小校教员,勤勤恳恳,学者乐之忘倦,或后所教之士不胜搂指,尤翘出者,日韩怡庵、罗仲贤、刘楚轩、刘雁秋。民国六年春,随某上将之粤,五月间,由粤北来,上将道他途,彬堂与上将之二三苍头者倶,箱笼数十,衣物伙颐,航至某处,船将沉,苍头等畏葸先登岸,彬堂经营箱笼无少损,有女郎附彬堂臂求援,彬堂携之,行船面,日落近黄昏,水没胫膝及腹,值救,与女郎同跻岸,女郎父呼彬堂,彬堂慰之曰:勿惊。幸脱险,患难相扶,人类份内事耳。苍头等将剖分箱笼衣物自肥,而以沉没报上将,方拟议,彬堂眦裂虎啸曰:有我在,鼠辈敢尔。以是上将物得完无失。六月间抵津,与侪辈谈此事,色作苍白,盖余悸余怒犹在焉。既而笑曰:武勇在身,无如波臣何,岂非被水族播弄耶。苍头等谗彬堂于上将前,上将惑之,谢彬堂,彬堂由是抑郁病且殆矣。秋,以会务托付其师兄李星阶而归养,七年冬病愈,八年春就北京某木厂之聘,嗣遭父丧,十一年就山西省城某师校之聘,殚精竭力,十二年春旧病复发以死,年三十九,某校归柩深县,而聘王俊臣继其任,盖遵彬堂之嘱,延星阶,星阶以事不能西也。(录自1923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

33.阎道生(18841962

阎道生,字子阳,四十岁改字至阳,号阅庐,别号阎仲子、北溟剑士。直隶静海县扬芬港村人。世业儒。父炳萱,善音韵,喜昆弋。子阳即根抵家学,更喜古今体诗,善绘画。书初师山谷,后摹石门铭及素师狂草,复力追殷周鼎彝金石之学,文器兼重,考据颇勤。光绪末年,求学于湖北武备学堂,遍游湖南北,归津后,任直隶提学使司画师,襄办中华武士会,有终焉之志。师事李忠元,习形意,尤笃爱剑,所好头合剑、二合剑、八卦剑、龙形剑、三十六剑、连环剑、十剑以及十三刀法,皆精妙。有心得。中华武士会矗立十余年之久,经劫不稍颓者,子阳与有力焉。为人沉默寡言,不以其能示人。民初,李存义口述,杜显阁编录之形意拳谱,阎子阳绘图,木版刊行,有《五行连环拳谱合璧》《连环剑谱》《五行剑谱》等二十余种,河北形意拳由秘传而为公开传播之肇始。(录自1923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有增补)

34.叶云表(1885—?)

字剑星,河北大城县白洋桥人,日本山口高等商业学校毕业,后任中国武士会干事、中央工商会议代表,1912年参加同盟会燕支部,同年任名时省议会议员,1918年当选众议员。1919年在北京创办《民意日报》。三十年代,在山东从事乡纣建设运动。叶云表为李存义弟子,1914年曾邀请郝恩光赴日,在东京成立中华武士会分会。(辑自《历届议员名表》《国民党燕支部党员录》,略有增补)

35.李玉琳(18851965

河北任邱圈头村人。自幼随郝恩光学习少林、形意、八卦等拳艺,在郝恩光东渡日本期间,受师爷李存义指导,并在天津“中华武士会”和“辅轮中学”任武术教员。1924至1925年,李玉琳随孙禄堂在上海任“中华体育会”武术教员和“尚德武士会”会长等职。1930年,任山东国术馆教务主任、教务长等职,与国术馆同人编纂了教科书《太极拳讲义》。1936年,李玉琳在哈尔滨成立太极拳社,成为把太极拳传入东北的第一人。后来又在沈阳、长春建立起太极拳分社,主要传授孙式太极拳、杨式81式太极拳以及武当剑、太极剑和形意、八卦等拳械,使太极拳运动在东北三省发展起来。李玉琳弟子有:李天池、李天骥、黄恕民、栾剑秋等。(录自百度百科)

36.霍殿阁(18861942

字秀亭,直隶沧县东南乡小集人。14岁的霍殿阁学得二郎拳、三十六拳、四郎宽拳、溜腿架等,轻功也有一定基础。两年后,霍殿阁又随“神枪”李习八极拳、六合大枪等技艺,从师苦练12年。霍殿阁技艺大成后,“神枪”李书文带其到北京、天津闯荡,磨炼技艺。由于“神枪”李之言传身教,其艺大精,渐入化境。1912年,中华武士会成立,霍随张景星、王中泉、李书文三位尊师赴天津任教习,与师表演六合大枪对扎,艺惊津门。1914年,任黑龙江省陆军师(许兰州将军处)军官学校武术教习。1917年,许赴奉天投奔张作霖,霍就随许兰州将军到沈阳军中任教习。霍在齐齐哈尔、沈阳、哈尔滨等地,因功深德高,与人较艺,以艺服人从不伤人,故朋友极多。李景林将军任直隶督办,请“神枪”李、霍殿阁师徒教其军将。后来霍殿阁应许兰州之请,开办天津35国术馆。1927年,溥仪聘霍殿阁为他的武术教师,霍庆云等为护卫。溥仪赴东北当日本的傀儡皇帝,霍殿阁等随至长春,多次战胜日本剑道、空手道、柔道高手。1937年6月,“大同公园事件”霍殿阁之护军弟子打伤10余日本兵,日本人乘机迫使溥仪赶走霍殿阁的护军弟子,霍殿阁也遭到处置。(录自百度百科)

37.马凤图(18881973

字健翊,回族,河北沧县杨石桥(今属孟村回族自治县)人。幼随祖父、父亲习劈挂拳及摔跤等艺,并随舅父吴懋堂和孟村吴世柯习八极拳。宣统元年考入天津北洋师范。1912年参加同盟会燕支部,加入中华武士会。马凤图与弟马英图皆是中国近代署名爱国武术家,长期投身于民族解放的正义事业,精通八极披挂、六合枪法、唐刀战法等并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创新,把中原地区的通背拳法传入西北并自成一家。(辑自百度百科)

38.李剑秋(18891956

李剑秋名英杰,河北束鹿县人,出身于贫苦家庭,8岁开始学拳,13岁时到北京谋生,先后在西四牌楼西聚兴德玻璃商店、隆福寺和丰商店、打磨场藤子铺等处作学徒。1909—1912在北京侦探队任武术教员,1912年入天津河北公园武士会深造,1913年任北京尚武学社教员兼教务长等职。同年到清华后,除专任清华武术教员并仍兼尚武学社教职外,还担任过“北洋武士会”教员、“上江总司令部”技术教官、“中央军官学校”技术主任等职。1918年冬,在湖北荆州“长江上游总司令部”教授拳术一年。1925年5月,在南京中央军校教授国术近一年。编者形意教科书多部。北方学人,传形意拳而与世界有影响者,为北洋大学李子扬与清华学校李剑秋二人。(录自黄延复文)

39.蒋馨山(18901982

河北枣强人。蒋馨山幼年拜八卦掌第二代宗师程廷华为师,后受业八卦掌绝唱家程海亭先生。1922年再机缘得拜武当丹字剑传世宗师宋唯一为师,学习离卦八卦掌和武当剑法,是唯一集董海川坎卦八卦掌、宋唯一离卦八卦掌一身的武术大家,为近代武当武技集河北枣强人。蒋馨山幼年拜八卦掌第二代宗师程廷华为师,后受业八卦掌绝唱家程海亭先生。1922年再机缘得拜武当丹字剑传世宗师宋唯一为师,学习离卦八卦掌和武当剑法,是唯一集董海川坎卦八卦掌、宋唯一离卦八卦掌一身的武术大家,为近代武当武技集大成者,民国时被誉为“华北三山”之首(华北三山即蒋馨山、郭铸山、吴俊山、曾被聘为中华武士会客座教习。蒋馨山毕业于北京法政学堂,毕业后从戎,一直辅佐表兄李景林。1925年李景林督直时,一起同李景林、程海亭、宋唯一、郭铸山等发起成立了“净业国技研究社”。1925年的末期,时为直隶督办的李景林还积极为中华武士会的生存给予经济上的帮助。1926年,蒋馨山随李景林脱离军界后,专职武术的继承、研究和传播。1928年随李景林供职南京中央国术馆。1928年11月程海亭去世后,成为净业国技研究社第二任社长。1928年底,又与李景林、傅作义等共同组建河北省国术馆,河北省国术馆董事11名,“华北三山”的蒋馨山郭铸山两位名列其中。1929年被聘为浙江国术游艺大会评判委员。1930年辅助李景林在济南筹建山东国术馆,并在山东国术馆任职。1931年12月,李景林去世后不久,蒋馨山回津,一直在津传播武学至晚年。

40.张荫梧(18911949

字桐轩,别号毅生,直隶博野人。其家族是博野县有名的豪族。博野县是清初学者颜习斋的故乡,颜李学派的发源地,学风浓郁,张荫梧受其影响,幼时熟读经史,均能背诵,成年后仍未能忘怀,他崇尚颜李的“四存学说”,即奉其为学问,又是其立身处世的指南,又是后来其办四存学校的基础。该地尚武之风甚盛,张荫梧亦精拳仗技击之术,且一生坚持不辍。张荫梧于1914年初学形意拳于京师燕京,每夜练之,即风雨不少辍,后于天津武士会师李存义,从李彬堂习武穆形意拳,气功剑术各大进。升学保阳军官学校,张荫梧欲以所学普诸人,课余授同学辈,设立武术研究社,张荫梧于斯道甚有心得,编辑出版《武术研究社成绩录》。1918年任太原国民师范军事教官时,张亦以此书为教材。1928年任河北省国术馆副馆长。(辑自1918年《武术研究社成绩录》,有增补)

41.朱国福(18911968

字炳公。河北省定兴县大朱庄人。1904年拜形意名家马玉堂为师,后又跟定兴李彩亭学艺,精形意,通太极,擅八卦,很快在同门中出众拔萃。成年后,朱国福开始保镖生涯,往来京津,名声远扬。师爷李存义很欣赏朱国福,在天津公园武士会亲自传授八字功和形意十二形。同时得到张占魁、孙禄堂的传授。1915年,朱国福受李存义之托,护送遗老周善培南下上海,恰逢上海法租界举行国际拳击比赛,朱国福去看了几次比赛,遂对拳击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研究拳击,并致力于使拳击之技法与形意劲、八卦步结合。1923年,朱国福在基督教青年会的楼顶成立了中国第一支拳击队,分成男女两队,平时训练,节假日在上海大世界举行商业拳击比赛和表演。1924年,朱国福在上海创立武学会,倡导国术和拳击的结合,提倡国人习武强身,以技击能力高超、多次与中外武林高手交流取胜而闻名,朱国福兄弟四人被武林称为“朱氏四杰”。1928年,朱国福参加第一届武术国考,获最优等榜首。1929年进入南京中央国术馆,担任教务处长,教授形意拳,开设拳击课,为国家大力培养武术人才,被称作“中国拳击之父”、“中国搏击之父”。1932年,朱国產邀任湖南风凰34师军训所少将副所长。1935年,朱国福调湖南长沙任湖南省国术馆教务长兼总教官,主要培训军官。1936年,朱国福来到重庆,先是筹建了重庆国术馆,后改成陪都国术馆,朱国福任国术馆副馆长。1937年,开始兼任教育部体训所讲师、重庆市国民体育委员会委员、国术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和重庆大学、西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国术教师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朱国福继续在重庆大学任教,并当选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西南总分会武术研究整理组组长、中国武术学会委员、重庆市武术协会第一届副主席。1953年,朱国福接受西南军区贺龙元帅的邀请,为军队培养武术人才,并为军队编写了刺枪、劈刺等行之有效的军事教材。(录自百度百科)

42.姜容樵(18911974

字光武,河北沧州人。出身武术世家,曾祖父姜廷举为秘宗拳大师。幼读私塾并从叔父德泰(武进士)、姑丈陈玉山习练“铁腿”,传得行侠暗器等技,与“万能手”孙通所传多种拳技,学秘宗拳械及檎拿格斗之技。十余岁便与叔父挟技走天下。1909年投师张占魁专习形意、八卦拳术。酷嗜斯道,长年不息,从师二十余载。曾执教江苏省第十中学。在上海创办尚武进德会,三十年代又发起组织“健康试验社”、“击技试验社”,1932年受聘为南京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工作十二年,主编《国术丛刊》。抗日期间,辞离国术馆,前赴皖南大学担任文学、历史讲师三年。1946年辞职后,专门从事武术和文艺写作。1953年任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武术总裁判。曾多次在全国武术大会上表演形意、八卦、秘宗、陈氏太极长拳、太师鞭、青萍剑、八卦奇门枪等拳术和器械。一生精武通文,著作颇丰,先后编纂出版《写真秘宗拳》、《写真形意母拳》、《形意杂式捶八式拳合刊》、《太极拳术讲义》、《写真太师虎尾鞭》、《写真太师水磨鞭》、《写真鞭枪大战》、《写真青萍剑》、《昆吾剑》、《少林棍法》、《八卦夺门枪》、《八卦掌》等书28部,为武术文化遗产的发掘,继承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辑自百度百科)

43.陈泮岭(18921967

字峻峰,河南省西平陈庄村人。少年时受武术名师教导,长而离乡,复亦勤于研究练习。就读北京大学预科时,从佟联吉、刘彩臣、程海亭习形意、八卦。从吴鉴泉、杨少侯学太极。民国六年转天津北洋大学时,从李子扬和李存义习形意、八卦。不久再回北京大学,追随纪德、许禹生,学习形意、八卦、太极、岳氏连拳。1928年兼任河南省国术馆长。1939年,任中央国术馆副馆长。在重庆筹组国术比赛两次,成绩斐然。1941年,重庆教育部及军训部联合成立国术编审委员会,陈泮岭被聘为主任委员,聘请国术名家多人,编成教材五十余种,挂图四十余幅。赴台后,1950年成立“中华国术进修会”,即现在中华民国国术会前身,任第一届理事长。继之,成立太极拳俱乐部,并举办国术全省比赛、全国比赛,以及台、港、澳国术大比赛等数十次,当时三军球场,国术比赛,轰动遐迩,影响海外。台湾国术由于陈泮岭之大力倡导,发展迅速。(录自百度百科)

44.褚桂亭(18921977

名德馨,字桂亭。河北省任丘县鄭州镇南关村人。13岁拜形意高手姜玉和为师,姜玉和又推荐给前辈李存义亲授,并先后受业于梁振甫、张占魁、孙禄堂、尚云祥、黄柏年等大师,武当剑法受益于李景林先生,而太极则受教于杨澄甫、杨少候大师。他早练形意,晚练八卦,白天和师叔郝恩光、黄柏年,师兄赵克礼、李玉琳、钱国荣等在一起研究苦练,功夫精进。1912年,跟随李存义在中华武士会深造,约有十年之久,终得形意真髓。1929年,浙江国术馆在杭州成立,褚桂亭被聘为国术馆教师。1931年至1937年间,每逢南京武术国考,褚桂亭均担任评判委员。上世纪30年代中期,褚桂亭赴南京教拳,当时许多社会名流均争相礼聘。褚桂亭以精湛技艺被聘任金陵军官学校总教官、南京国民政府武术总教官等职。解放后,褚桂亭从南京迁往上海定居,传授弟子众多。1957年,国家体委指令上海市体委组织编写《杨式太极拳》一书,褚桂亭也应邀参加编写小组,经改编为八十八式,推行至今。(录自百度百科)

45.郭铸山(19011967

字有恒,祖籍河北吴桥。先祖迁居天津,在津经营“郭天成”机器厂,素负盛名,家资殷实。父亲郭庆年喜与武林人士交往,与刘德宽、李存义、张占魁等是挚友,赞助中华武士会办会经费。八岁拜师李存义,习形意拳,后又在程庭华墓前拜师,由程海亭代为传授八卦掌,常于中华武士会、净业庵国技社活动。1929年任河北省国术馆董事,与蒋馨山、杨明山并称“华北三山”。1931年任山东省国术馆顾问。秉性豪爽、狭义,于武林中颇有贤名。(辑自2001年张风杰《八卦太极拳》)

46.卞彭(19011990

卞彭,曾用名卞彭年,号蠡洲。祖籍江苏仪征,李鸿章外孙,中国银行天津分行经理卞白眉长子。美国白朗大学哲学学士,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研究生、科学博士、中科院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卞彭有五个弟弟:卞柏年、卞松年均系留美化学博士,卞万年在医学界享有声望,卞凤年曾任中国银行悉尼分行经理,卞美年为著名地质学家,五人均是李存义弟子,加入中华武士会。1918年9月,卞蠡洲曾随师赴京,参加万国赛武大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十二洗捶,《大公报》、《益世报》均有报道。

47.李春芳(19021957

定兴县张祖庄村人。李子扬之子。自幼随父亲习武,身体魁梧,膂力过人,精通内外家拳械。民国初年,曾跟随师伯郝恩光在东北从军剿匪,亦得郝恩光的传授与指点。李春芳擅长技击,在津、京一带颇负盛名。民国二十二年参加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国术国考,力挫群雄,获得拳术甲等(最优等),得“银盾”一尊。1952年,50岁的李春芳参加天津民族形式体育比赛的擂台赛,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进入前二名,在赛前脚腕意外扭伤的情况下,参加决赛,获得重量级亚军。解放初期,李春芳在天津及北京等地教授武术,直至1957年因患食道癌去世。(录自李洪钟文)

48.裘稚和(19041994

河北河间人,自幼喜欢武术,跟随其父裘祖诚经商时相识张占魁,在南京又结识冯国璋之子冯伯丛。1918年,由冯伯丛主持,袭稚和拜师张占魁,加入中华武士会。袭稚和每日在天津东马路文庙的崇圣寺殿前刻苦训练,根椐数年积累,融合张占魁“形意八卦”内涵之功法,吴翼翚“华岳心意六合八法”之精髓,韩慕侠八卦掌技法,钱树樵“形意盘根”法之精粹,赵道新“新会拳”实搏功法,借鉴“向心力”“离心力”“轴心力”的科学规律,衍编出108式螺旋拳,为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7.李敦素(19071984

李敦素,名春白,亦用醇白,定兴县张祖庄村人。李星阶之子。幼年随父在中华武士会习武,专攻形意、太极、八卦拳术,得到李存义、尚云祥、周祥、郝恩光、程海亭诸先生的传授与指点。1920年拜孙禄堂先生为师,融孙李两家拳技于一炉。由于李敦素武功出众,且颇具文彩,被天津法政大学、中法大学聘为武术教员。1933年南京举行第二届国术国考,成为最年轻的评判委员。1937年与父回乡组织抗日队伍。1956年,在北京创建“中华武术社”,培养了一批优秀武术人才。(录自李洪钟文)

50.赵道新(19081990

原名赵恩庆。自幼聪慧,幼时读过高小与甲商,精通修表、电报,好运动,凡举重、游泳无不习之,尤嗜武艺。其父赵荫堂亦喜好拳脚,于是领其拜在天津武术大师张占魁门下学习形意八卦掌。赵道新颖悟过人,仅习艺数月便击败了几名武林高手,轰动了天津武术界。张占魁亦视其为武学奇才,遂将一身绝技倾嚢相授,孜孜以教诲,并为其取名为“振邦”,寄予厚望。赵道新则深求苦索内家拳真髓,寒暑不易,功臻上乘。1929年,赵道新随张占魁参加在杭州举行的第三次全国武术运动会比赛,获得优胜奖。之后,赴上海拜会钱砚堂,被上海税务学校聘为武术教师,教学授艺18年。(辑自李瑞林文)

51.王俊臣

王庆丰,字俊臣,赵人,短小精悍,幼嗜技击,性豪爽,尚义气,拜李忠元张占魁为师,习形意八卦。尝见其一人,佯与市中无赖二十余人斗,无赖辈,百般腾挪,而王则指挥如意,被其摔仆者十余人。先是天津未设警察时,有名打架窝多者,皆市井游手之徒,常互相械斗,恒数百人,俗称争市面,盖陋习也,与北京吃仓夺库之械斗无殊。津门械斗之风,至今仍未除之。有某甲因争市面,率众约与某乙入夜械斗,乙惟一人,与全家老弱数口,如卵击石,不相敌,乞救于王,王抱不平,慨然曰:彼众我寡,时又仓卒,可否易来宵,容我约友协助。乙曰:若是时我全家殆矣。王默思良久曰:余为若谋。以策嘱乙,天既昏黑,王履快靴,着青短装,收拾停当,已夜二鼓,乙伏房顶窥望,果见甲率众约三十余人,各持枪刀,至门,咆哮詈骂者约一小时,王于门隙见甲众倚械休息,席地吸烟,虽意气自得,逆知已怠,遂取齐眉棍,由房飞出,大声呼曰:贼子拿命来。舞棍风起,横扫直捣,同时屋上砖瓦齐飞,甲众头破血出,抱头鼠窜,如鸟兽散。是役也,王虽以力敌,实以智取。时天寒欲雪,王先嘱乙以水泼门,遇风而冰,坚滑异常,聚砖瓦于房脊,以王之呼声为号,则掷击对方敌人,于是甲方败矣。既而由天津武士会荐,王充保府军官学校武术教官,又集嗜形意之学员数十人,立武术研究社,受学者遍中国,直晋鲁豫四省军官尤多。所编成绩录,以李存义口述之拳谱,孙禄堂之形意拳学为准,而以岳武穆形意要论附焉,械则取五行剑、连环剑、(形意门)梅花剑、(八卦)六合剑、三才剑、三合剑、九洲棍也。(录自1923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1933年金警钟《国术名人录》)

52.王贵臣

王贵臣,北京回教人,身高八尺余,足长尺四五寸,初习率角,后习八卦,为程海亭师兄某之弟子也,于李存义为再传弟子。民国七年八月间,俄国力士康泰尔入京以万国赛武大会,函北方武术家,于是天津中华武士会以维国学人格故,由李存义率门人数十赴会,康力大能举石墩(以石为轮状,二孔其中,贯木为梁,举之),二百斤,墩上带六人,环社稷坛(中央公园内)走一匝,贵臣举其墩,能带十二人,环社稷坛走三匝,殆有千斤力焉。(录自1923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

53.刘文华

字殿琛,直隶深县人,刘奇兰之子,少壮习形意拳,甚有声名,其术得自家传,而远宗忠武拳式。清季在津任法政学校武术教员,全校生徒翕然从之,课余练习未或稍懈。民国初复任京师清华学校教员,当时津门之武士会、京师之尚武学社皆推刘为总教习,与同志磋商欲以武术强中国,编纂教科书呈部立案,颁行全国,适值张坚白先生巡按两粤,刘文华应其聘作岭南之行,议遂中辍,丙辰返京撰《形意拳术诀微》,以贡好武术者为之初步。民初,同时兼任京师第四中学武术教员,温然有儒者之风,蝉联教席,教授勿旷、勿辍,众口翕然,淘所谓艺而进于道矣。民国四年,陆军教育令中增加拳术一门,并设立武技术教练所,聘刘文华充武技术教练所教员,毕业数班,成绩极佳。离京后任太原国民师范学校教师。晚年研究佛事,出家五台山。(辑录自1920年刘殿琛《形意拳术诀微》,略有增补)

54.刘雁秋

刘雁秋,天津人,力伟性直谅,奉天主教,与韩怡庵同入中华武士会,习形意,得李彬堂教最深,用功最专,十余年如一日,专习崩拳、虎形,务沉实,不取轻捷,于枪善黑白鹞子、十三枪法。(录自1923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

55.刘楚轩

刘世忠,字楚轩,粤人,天津新学书院学生,入中华武士会,师李存义,从李彬堂、李星阶习形意,苦功五年,手法沉敏,年未三十也。目短于视,两其拳步猛实,不可以少年忽之。(录自1923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

56.张天普

张天普,粤人,为商天津,初习拳门颇多,嗣不得师,盖天普功深力巨,师率不能教也。闻李存义名,谒之,谈次张述难得师之苦,李曰:子力大,试递手以证,张递手,李右手持其拳,以左手拇食二指钳张肘上,张痛甚,臂若折者数日,张于是拜李为师,从学形意,李存义晚年恶嚣,不欲居中华武士会,张迎李居英界,奉养若父者三年,尽传存义拳械,惟其势不甚紧灵,然存义弟子,传艺博者推张矣。(录自1923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

57.周祥

祥,一名云祥,武清人,身高五尺,面麻,师事翠花刘,尽刘之学,即步趋目眴谈吐之际,无不逼肖刘者,少年多豪举,曾设擂于某县,是时习八卦形意者少,遇周辄不支,祥名大噪,孙禄堂适游其地,从者怂恿孙击周,孙亦恶周之狂也,首肯从者请,以他名刺造周,周故闻孙名,未识面也,询孙拳门,孙绐称花拳,周易之,孙又以花拳式诱周,周以穿掌进,孙横以掌,拳击周,颠,孙回身出横拳式,周诧曰:客乎,得无为孙禄弟?孙笑曰:弟即禄也,且饱吾老拳如何?周辍手曰:久闻弟名,今日接进,功夫果好,抑手何毒也。遂把袂置酒焉,孙以炫矜贾祸规周,周诺之,而不能韬晦。现六十余矣,谈八卦手法拳理颇精,其意气尤熊熊动人,两目炯炯有异光。(录自1923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

58.罗仲贤

罗仲贤,粤人,父某设建安铁工厂天津,仲贤年二十,以病入中华武士会,师李存义,从李彬堂习形意,五年,昼夜风雨弗辍也,体健病若失,粤之旅津者,集子弟数十人,从仲贤学,某童咯血,恐习拳致力而疾剧,仲贤固使之就学,曰:试可则进,否则退,某从学三日,病良已,阅二年,力巨身伟,气血充凝,不知病味之何如矣,以是粤人信形意坚,彬彬从风焉。(录自1923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

59.胡子高

胡子高,定兴陶沈村人,李存义弟子,短练精明,初习燕捶,自民国元年师事李存义,从李彬堂练形意,凡拳械之粹,类能吸取其长,归于实用,善龙形掌、马形、狸猫上树、短劈拳,于械善龙形剑、十三抢、翼德枪,民国八年入都,立武社体育社于海门吉祥寺内,以拳术为主要科,健身术附焉。(录自1923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

60.秦月如

秦月如,深县人,与李存义居同里闬,师事刘奇兰,而受存义教最深,自民国六年,为天津北洋法校武术教习,善大枪、黑白鹞子、朴刀、虎头钩(六钩)、春秋刀,其余拳也。善蛇形、燕形,善出洞入洞,体格雄伟,不苟笑,讷于言,介介然清洁自好士也。世业儒,在北京后门。(录自1923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

61.韩怡庵

韩怡庵,天津人,体伟,性沉毅,奉天主教,为东方汇理银行司账,年三十余时,以腿疾入中华武士会,师李存义,从李彬堂受形意拳,用功不辍者十佘年,于形意拳械,几尽习焉。尤好十三剑、十三枪、硬八手、软八手,又从海亭受六路戟,近又兼习太极八卦,年四十六矣,方求进无餍,津门后起之士,首屈一指也。同盟会燕支部成员。河北省国术馆董事。(录自1923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略有增补)

【相关链接: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议员】

议员名单

1918年8月12日,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成立,议员如下:[1]

衆议院议员[编辑]

众议院议长王唐议院副议长刘恩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5650.html

更多阅读

西安第二届传统文化论坛筹备会 西安传统文化论坛

西安第二届传统文化论坛筹备会西安第二届传统文化论坛第一次筹备会议将于11月14日晚上7时。在西安大差市十字东南角向南200米老营房(顺金汉斯南侧电梯上三楼)召开。会议讨论论坛策划草案,落实义工召集报名电话,和物资准备,手续申办落实

我看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的获奖作品 英语微课大赛获奖作品

最近各大论坛对于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的获奖作品颇有些议论纷纷,我没有参赛,位置大概算是超然。应当说,评诗不是件容易的活。就这个比赛,我看了半天,也才略有点眉目。确实,获奖作品的安排不那么让人信服,尤其第一个词,应该说技术很不够。

第二届千人相亲会营造浪漫石家庄日报 如何营造浪漫气氛

第二届千人相亲会营造浪漫新华网河北频道 (2007-04-23 13:42:30 )石家庄日报4月21日9时,在浪漫的音乐声中,省会电视塔广场上精美的相亲牌随风轻舞,精品导报第二届千人相亲大会正式启幕。4000多单身男女及其亲友团来到这里寻找属于

声明:《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议员叶云表 美国国会议员待遇》为网友时过境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