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佛教在中国 佛教密宗八大明王

一密宗佛教在中国

在我国,佛教密宗古已有之。密宗在唐朝盛行时,密宗佛像较多地供奉于中国各地的寺庙之内。日本传入这种佛像,就是始自中国的唐朝。可是唐末大乱,密宗教门遭受破坏,密宗佛像也几乎被摧毁无遗。

  到了元朝,喇嘛教兴起。喇嘛教是佛教的一支,主要传播于我国的藏族、蒙古族等地区。喇嘛是藏语“上师”的意思。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他的两个妻子尼泊尔公主墀尊和唐文成公主的影响下,信奉了佛教。公元8世纪时,天竺僧人寂护、莲华生等到吐蕃来传播显、密两系佛教。可是到了公元9世纪,赞普朗达玛却禁止佛教流传。到了公元10世纪后期,在吐蕃新兴封建领主阶级的扶植下,佛教以喇嘛教的形式得到复兴。到了13世纪中期,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和元世祖忽必烈先后两次出征西藏,大力提倡佛教密宗,密宗佛像也就随之而传入蒙古。忽必烈入主中原后,佛教密宗又随之传入华北各地,以山西五台山为佛教密宗总禅林。明、清两朝,全都利用喇嘛以怀柔蒙、藏,于是密宗佛像也就普遍地供奉于许多喇嘛寺庙之中。目前我国还保存着的“欢喜天”大都是元代及元代以后的遗留。如甘肃敦煌莫高窟第465窟所保存的许多“欢喜天”壁画都是元代遗留下来的。

密宗佛教是提倡性修炼的,在唐代传入中国,弘传最兴盛的地区是中国的西藏,西藏地区在7世纪以后完全接受了印度密教的全部内容。唐朝时,密宗佛教在西藏与当地的泛灵信仰——教结合,衍变成了喇嘛教,并且迅即向中土传播。在近年出土的唐朝敦煌白画(水墨线条画稿)中,就有一幅“白描六首六手大自在天”,画中大自在天手执法器,足踏两人,双蛇缠身,口吐白气,相貌狰狞,可见喇嘛教在唐朝时已向中土传播了。以后,密宗佛教又传入日本、朝鲜、尼泊尔、不丹、锡金和中国的蒙古地区。

  密宗佛像十分特殊,多作男女交合状,俗称“欢喜佛”,或“欢喜天”。佛教本来戒淫,但《大日经》云:“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这“究竟”可理解为彻底和极尽,是目的之所在;而“方便”多理解为变通和善巧,是手段的运用,也就是说,为了达到成佛的目的,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受某些佛教戒律的约束。如密宗佛教则可以利用女性作修法的伴侣(通称“明妃”)。欢喜佛的形象多变,常见的有金刚、明王、观世音菩萨等,大都拥抱“明妃”作交欢状。

  欢喜佛有单身、双身两种。除了表示大愤怒、大胜利、大欢喜之外,单体、双体都是裸体,象征脱离尘垢界。双体拥抱,男天代表方法,女天代表智慧,即所谓方法与智慧双成之意。还有一种含义,说“欢喜天”是佛教中的“欲天”“爱神”,双体拥抱是男女通过性交以“合炼”“双修”。

  据考证,当初密宗佛教的并无阴阳相拥相交之事,可是由于佛教原本是提倡独身主义,视女色为不洁,西藏不少地方的民众因奉佛过于虔诚,人人不近女色,人口日渐减少。当权者(宗教领袖)忧之,就发明了阴阳相交的欢喜佛,倡言神佛尚且不免交欢之事,何况凡人,以鼓励人口繁殖,于是各种充满了性含义的密宗佛像就产生了。

  从历史记载看来,最早提到作交媾状的欢喜佛的文献是南宁末年郑思肖的《心史》。元朝时,由于蒙古人崇奉喇嘛教,欢喜佛更是大行其道,《元史》卷一一四后妃传上说:“京师创建万宁寺,中塑秘密佛像,其形丑怪,后(指元成宗卜鲁罕后)以手帕蒙覆其面”。所谓丑怪云云,如果不是性暴露,卜鲁罕皇后也不会羞得不敢看,用手帕遮面了。

  元朝时大量塑造的欢喜佛,流传到明朝时,曾被卫道之士屡屡上书谏言销毁。明世宗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有大臣要求除去皇宫中的欢喜佛像,《通俗编》记载:

  禁中自来有佛堂释殿,嘉靖时议降去。大学士李时、礼部尚书夏言入看大喜殿,内有金银铸男女淫亵状者,名曰欢喜佛。传闻,欲以教太子,虑其长于深宫,不知人事也,十五年五月,夏言题请毁灭。

  从以上所述的最后几句看来,欢喜佛还有性教育工具的作用了。

  到了清代,皇宫中仍有不少欢喜佛。《清稗类钞》中说:“大内交泰殿,即供奉欢喜佛之所”。在清代,欢喜佛也曾被用来作为教皇子们房事的模型,“流弊所及,遂主淫风大甚,男女无别”。在北京雍和宫和承德外八庙都有许多皇家的欢喜佛,作为中国古代神秘文化的遗产留传至今。

密宗佛像种类

密宗佛像大都显得威严、愤怒,有的三面六臂;有的手持各种兵器;有的系着人头璎珞,身后燃烧着火焰;

有的拥抱着美丽而温柔的女神--女神一身赤裸,腰系璎珞,姿态柔丽舒展--这种真实的雄性,表现了浪漫的动人风采。布达拉宫的金刚大威德像,九颗牛头层见叠出,手持各种兵器,八个健足威踩群妖,怒目而视,其表情与性格通过动与静,刚与柔,善与恶的强烈对照,更为鲜明突出。这些神态明朗的以脚、手、头互为支撑的构图,富于创造性,使抽象的形体与具体的形体相结合,发挥了绘画语言的特点,令人产生共鸣。

密宗佛像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大日如来

  梵语称为“摩诃毗卢遮那”,“摩诃”意为“大”,“毗卢遮那”意为“日”,合译为“大日”,又因“毗卢遮那”另译为“光明遍照”,所以又称“遍照如来”。他是藏传佛像密宗崇奉的最高最主要的本尊,认为密宗教法是由他秘密演说的,因而尊他为密教始祖。其像在密宗殿中居最中央位置,其形象类似于释迦牟尼的坐像。

  金刚持

  梵语音译为“伐折罗陀罗”。“伐折罗”即为“金刚杵”,“陀罗”是执持义,故合译为“持金刚”或“金刚持”,藏语称“恰那多吉”。他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崇奉的本尊佛。藏密认为他是释迦牟尼讲说密法时所现身相,故又有“秘密主”之称。

  大威德金刚

  又称“大威德怖畏金刚”,梵语称“阎曼德迦”,藏语为“吉杰多吉”。别称有“降净魔尊”、“六足尊”、“六臂金刚”等。他是藏密五大明王或金刚中之大威德明王。是藏传佛教密宗尊奉的主要本尊之一。

  胜乐金刚

  又称“上乐金刚”,藏语为“德巧”,蒙古语称“德穆钦格”,为藏密本尊之一,也是藏密无上瑜伽修法中尊奉的五大本尊之一。

  密集金刚

  又称“集密金刚”、“密聚金刚”,梵语为“库夫雅萨玛迦”,藏语为“桑堆”,是藏传佛教密宗本尊之一,也是藏密格鲁派崇奉的五大本尊佛之一。

  时轮金刚

  藏密本尊之一,藏名为“堆柯”,意为“时轮”。时轮金刚源于古印度北方的“香巴拉国”(称该地如同极乐世界),约于公元12世纪成为藏密无上瑜伽修法中所尊奉的重要本尊。


二“天人合一”论

性,是人类自身的一种需要和感受,可是人又是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的,人在不断地认识自己,也在不断地认识自然、世界和天体。“人”和“天”是个什么关系,这是世界上许多民族都在不断地探索、思考的一个问题。天人合一,人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这是古代许多民族的一个共同的观念,古中国和古印度也是这样,虽然各有不同的特点。

  在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是“天人合一论”,这也是中国古代性学即房中术的

一个理论基础。古人认为,人是融化在天地万物之中的,天和地、日和月、昼和夜、寒和暑、正和负、阴和阳构成了这个宇宙,而男女的性结合正是宇宙二元自然力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人就是一个与宇宙宏观世界的功能十分相似的微观世界,而且微观与宏观之间相互感应。

  中国的古人很重视野合,即在户外性交,认为这样可以得天地日月天气,对男女的身心健康、受孕和优生都有好处。例如,孔子就是他的爸爸妈妈“野合于尼山之上”的产物,所以孔子名“丘”(小山),字“仲尼”(“仲”是排行老二,“尼”即山名)。清代的名画家马相舜画过一幅长卷,叫《山林鸳梦》,描绘一对夫妻带了两个侍女,进入山林,先脱下衣服用山泉沐浴,然后在野外交合,然后又换一个地方、换一种体位交合,以后再换……这和现代性科学所提倡的,夫妻性生活要多换环境、多换方式、加以调剂,是一致的。

  古人认为男女交欢不仅受到大自然的影响,而且会影响大自然,所以野合能够肥沃土地。谷物丰收和性交、和人口繁殖有很大关系,所以许多农业祭祀活动、庆丰收的活动,都会和性交联结在一起。

  在古印度的文化中和中国古人的“天人合一论”有很多相似之处,似乎古印度人论述“人”和“天”的关系更深奥一些。印度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追求超越和永恒,这种状态或曰“解脱”,或曰“涅”、“梵我一如”等,说明白了就是一个“死”,可以说印度人是对“死”研究得最透彻的一个民族。但是同时,印度人也以极大的热情来思考“生”,即探索宇宙的起源和人类的诞生,思考与研究这“天”和“人”是什么关系。

  古印度人把性和人的诞生提得很高,甚至把性或情欲提升为一种神性,一种宇宙本体,认为宇宙就是某种性欲的产物。例如印度最古老、最权威的经典《梨俱吠陀》(Rigueda,形成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就把宇宙的起源归于性欲,认为宇宙的“终极实在”在开始的时候是以自己的热望和性欲展现出来,然后转化为宇宙万物。在印度人的词汇中对Kamar一词用得很多,这个词表示性欲或情欲,它在古代印度文献中常和宇宙起源相关联,这就是古印度人从“性活动产生人”这一现象出发,推及宇宙的起源。婆罗门教出于对宇宙神秘性的敬畏,似乎赋予性交活动以某种神圣力量,而吠陀文献把性交、献歌、祭祀并列为三种重要的敬神活动,许多祭祀仪式竟和性交活动难解难分地结合在一起。

  由此看来,古印度文化和古中国文化虽然都主张“天人合一”,但是似乎侧重点不完全一样。在古印度文化中,把性的位置、性的重要性放得高于一切,认为世界就是性欲产生的,性就是宇宙本体,宇宙就是某种性欲的产物,这在中国人看来,似乎太夸大了。中国的古人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是天的一部分,宇宙和世界对人、对性有巨大的影响,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决定性的;而性对大自然虽有反作用,但却是第二位的。从现代哲学的观点看来,似乎后者的认识更为客观一些。

三“欲”是生命之源

人类的性欲、情欲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种繁衍所必需的,其实这也是一切物种延续的一种本能。对于人类来说,每个人都是父亲和母亲性交的产物,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要结婚、性交、生儿育女。现代性科学研究认为,人类性行为的功能有三:一是快乐的功能,二是健康的功能,三是生育的功能。其实,如果从人种延续的角度来透视,生育、人种延续是性的最终目的,快乐、爱情等等只是一种催化剂,它就像花香、果甜一样,吸引外来播种,以便更好地繁衍后代。同时,性的健康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为了使这种繁衍后代的能力

保持得更好、更持久。

  对于这一点,中国的古代和印度的古人都看得很清楚。中国的先哲们说:“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说这是人的本性,是“大欲”。印度的先贤们也充分注意到了爱欲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的作用,并用一种比中国古人更为坦率的态度来对待性。

  在印度古代神话中,有一位爱神叫卡玛(Kama),他赤裸着上身,头戴一顶飘曳着花带的帽子,手持弓箭。他胯下的坐骑十分奇特,既不是马牛象,也不是虎豹狮,而是由几个女性的身体组合而成的一个东西。据说,爱神是吉祥天女的儿子,还有一种说法是他是达摩和舍罗陀之子。他的弓背由甘蔗制成,弓弦由蜜蜂组成,箭头是花朵,谁一旦被他的爱情之箭射中,就会在心中燃起熊熊的爱情之火。

  人类的情欲就像河水,河水使人生存,滋润万物,同时又会泛滥成灾。情欲如像火,能使人温暖,也会把人烧死。无论是中国和印度的古人都是看到这一点的,所以也有许多人主张对性要加以控制。印度的先贤们认为,作为世界万物的原创造力,卡玛的地位应该受到尊重,但是怎样使这种充满原始冲动的欲望和最终达到最高理想境界的理论和规范结合起来呢?他们认为,既要节制修行,也要服从欲望,这就成为一种“人生三要”,即“法、利、欲”。

  “法、利、欲”的理论和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理论十分相似。今人认为,人类有三个基本生活需要,一是物质生活需要,二是精神生活需要,三是性的需要,这和“法、利、欲”是基本一致的。中国的古人提倡房中有“十机”、“五音”、“五气”、“三至”、“十修”等,强调充分运用听觉、嗅觉、视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最大限度地得到性满足,和古印度关于欲的理论几乎都吻合一致。

  在“法、利、欲”之中,虽然法是第一位的,利次之,而欲排在最后,可是对不同的种姓来说,其排列顺序可以有变化。例如对于国王来说,利也许最为重要,而对于一般的平民来说则可以去追求欲,因为他们无法和高尚的婆罗门相比。

  一般说来,古印度人并不是绝对地否定欲,而只是反对违反规则地、过度地纵欲。在《沙恭达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大仙众友法力无边,但仍坚持苦修,从而使众神之王因陀罗忧心忡忡,十分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因此他把美丽的女神美那迦找来。“以美貌青春和卖弄风情,以搔首弄姿与媚笑浪声,让他迷上你这美臀女郎,以停止他的严厉的苦行!”

  但是美那迦对大仙众友的法力十分畏惧,要求风神和爱神一起前去相助。当美那迦来到苦行者身边时,风神及时发威,将其身上的月白素衣吹去,玉体尽裸,一丝不挂,爱神乘机射出神箭,使那苦修多年的众友立刻就为情爱所迷。这个神话表明,就连法力强大的仙人也是无法抗拒情欲诱惑的,更何况凡人了。


人类的性人类的性欲、情欲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种繁衍所必需的,其实这也是一切物种延续的一种本能。对于人类来说,每个人都是父亲和母亲性交的产物,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要结婚、性交、生儿育女。现代性科学研究认为,人类性行为的功能有三:一是快乐的功能,二是健康的功能,三是生育的功能。其实,如果从人种延续的角度来透视,生育、人种延续是性的最终目的,快乐、爱情等等只是一种催化剂,它就像花香、果甜一样,吸引外来播种,以便更好地繁衍后代。同时,性的健康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为了使这种繁衍后代的能力

保持得更好、更持久。

  对于这一点,中国的古代和印度的古人都看得很清楚。中国的先哲们说:“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说这是人的本性,是“大欲”。印度的先贤们也充分注意到了爱欲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的作用,并用一种比中国古人更为坦率的态度来对待性。

  在印度古代神话中,有一位爱神叫卡玛(Kama),他赤裸着上身,头戴一顶飘曳着花带的帽子,手持弓箭。他胯下的坐骑十分奇特,既不是马牛象,也不是虎豹狮,而是由几个女性的身体组合而成的一个东西。据说,爱神是吉祥天女的儿子,还有一种说法是他是达摩和舍罗陀之子。他的弓背由甘蔗制成,弓弦由蜜蜂组成,箭头是花朵,谁一旦被他的爱情之箭射中,就会在心中燃起熊熊的爱情之火。

  人类的情欲就像河水,河水使人生存,滋润万物,同时又会泛滥成灾。情欲如像火,能使人温暖,也会把人烧死。无论是中国和印度的古人都是看到这一点的,所以也有许多人主张对性要加以控制。印度的先贤们认为,作为世界万物的原创造力,卡玛的地位应该受到尊重,但是怎样使这种充满原始冲动的欲望和最终达到最高理想境界的理论和规范结合起来呢?他们认为,既要节制修行,也要服从欲望,这就成为一种“人生三要”,即“法、利、欲”。

  “法、利、欲”的理论和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理论十分相似。今人认为,人类有三个基本生活需要,一是物质生活需要,二是精神生活需要,三是性的需要,这和“法、利、欲”是基本一致的。中国的古人提倡房中有“十机”、“五音”、“五气”、“三至”、“十修”等,强调充分运用听觉、嗅觉、视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最大限度地得到性满足,和古印度关于欲的理论几乎都吻合一致。

  在“法、利、欲”之中,虽然法是第一位的,利次之,而欲排在最后,可是对不同的种姓来说,其排列顺序可以有变化。例如对于国王来说,利也许最为重要,而对于一般的平民来说则可以去追求欲,因为他们无法和高尚的婆罗门相比。

  一般说来,古印度人并不是绝对地否定欲,而只是反对违反规则地、过度地纵欲。在《沙恭达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大仙众友法力无边,但仍坚持苦修,从而使众神之王因陀罗忧心忡忡,十分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因此他把美丽的女神美那迦找来。“以美貌青春和卖弄风情,以搔首弄姿与媚笑浪声,让他迷上你这美臀女郎,以停止他的严厉的苦行!”

  但是美那迦对大仙众友的法力十分畏惧,要求风神和爱神一起前去相助。当美那迦来到苦行者身边时,风神及时发威,将其身上的月白素衣吹去,玉体尽裸,一丝不挂,爱神乘机射出神箭,使那苦修多年的众友立刻就为情爱所迷。这个神话表明,就连法力强大的仙人也是无法抗拒情欲诱惑的,更何况凡人了。

、情欲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种繁衍所必需的,其实这也是一切物种延续的一种本能。对于人类来说,每个人都是父亲和母亲性交的产物,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要结婚、性交、生儿育女。现代性科学研究认为,人类性行为的功能有三:一是快乐的功能,二是健康的功能,三是生育的功能。其实,如果从人种延续的角度来透视,生育、人种延续是性的最终目的,快乐、爱情等等只是一种催化剂,它就像花香、果甜一样,吸引外来播种,以便更好地繁衍后代。同时,性的健康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为了使这种繁衍后代的能力

保持得更好、更持久。

  对于这一点,中国的古代和印度的古人都看得很清楚。中国的先哲们说:“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说这是人的本性,是“大欲”。印度的先贤们也充分注意到了爱欲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的作用,并用一种比中国古人更为坦率的态度来对待性。

  在印度古代神话中,有一位爱神叫卡玛(Kama),他赤裸着上身,头戴一顶飘曳着花带的帽子,手持弓箭。他胯下的坐骑十分奇特,既不是马牛象,也不是虎豹狮,而是由几个女性的身体组合而成的一个东西。据说,爱神是吉祥天女的儿子,还有一种说法是他是达摩和舍罗陀之子。他的弓由甘蔗制成,弓弦由蜜蜂组成,箭头是花朵,谁一旦被他的爱情之箭射中,就会在心中燃起熊熊的爱情之火。

  人类的情欲就像河水,河水使人生存,滋润万物,同时又会泛滥成灾。情欲如像火,能使人温暖,也会把人烧死。无论是中国和印度的古人都是看到这一点的,所以也有许多人主张对性要加以控制。印度的先贤们认为,作为世界万物的原创造力,卡玛的地位应该受到尊重,但是怎样使这种充满原始冲动的欲望和最终达到最高理想境界的理论和规范结合起来呢?他们认为,既要节制修行,也要服从欲望,这就成为一种“人生三要”,即“法、利、欲”。

  “法、利、欲”的理论和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理论十分相似。今人认为,人类有三个基本生活需要,一是物质生活需要,二是精神生活需要,三是性的需要,这和“法、利、欲”是基本一致的。中国的古人提倡房中有“十机”、“五音”、“五气”、“三至”、“十修”等,强调充分运用听觉、嗅觉、视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最大限度地得到性满足,和古印度关于欲的理论几乎都吻合一致。

  在“法、利、欲”之中,虽然法是第一位的,利次之,而欲排在最后,可是对不同的种姓来说,其排列顺序可以有变化。例如对于国王来说,利也许最为重要,而对于一般的平民来说则可以去追求欲,因为他们无法和高尚的婆罗门相比。

  一般说来,古印度人并不是绝对地否定欲,而只是反对违反规则地、过度地纵欲。在《沙恭达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大仙众友法力无边,但仍坚持苦修,从而使众神之王因陀罗忧心忡忡,十分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因此他把美丽的女神美那迦找来。“以美貌青春和卖弄风情,以搔首弄姿与媚笑浪声,让他迷上你这美臀女郎,以停止他的严厉的苦行!”

  但是美那迦对大仙众友的法力十分畏惧,要求风神和爱神一起前去相助。当美那迦来到苦行者身边时,风神及时发威,将其身上的月白素衣吹去,玉体尽裸,一丝不挂,爱神乘机射出神箭,使那苦修多年的众友立刻就为情爱所迷。这个神话表明,就连法力强大的仙人也是无法抗拒情欲诱惑的,更何况凡人了。

136幅水陆画介绍

水陆画发上堂及下堂。上堂邀请的全部都是佛菩萨、大圣人,依次有:

  一、过去、现在、未来及十方法界一切诸佛,其中,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弥勒佛必不可少。

  二、菩萨,其中常见的有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及地藏菩萨。

  三、十大明王,为文殊菩萨等诸佛菩萨为摄受刚强难调伏的众生而现愤怒相的佛菩萨。

  四、缘觉及声闻,常见的有十六尊者及十八罗汉。

  五、禅、律诸宗祖师,常以往古比丘形象出现。

  六、助宣佛化,持明造论的五通神仙。五通神仙是指具有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中一通的仙人。只有佛才同时具有这五种神通。

  七、秽迹金刚,诸大天王、护法诸天、天龙八部等。

  八、守护佛舍利坛塔、伽蓝斋戒、护国镇宅的诸大士。

  九、发扬水陆、流通至教、制仪立法的诸大士。此席由启教大士阿难尊者起,僧俗俱列如梁武帝、宝志禅师等。

  下堂邀请的是六道一切众生,依次有:

  一、四空国禅、六欲诸天、日月星天、天曹圣众等天道诸众。

  二、五岳四渎、地载遨空、福德诸神、系祀灵庙等天道诸众。

  三、历代帝王、文武百官、儒宗贤哲、仙道隐逸等人道诸众。

  四、士农一商、医卜杂流、贵贱男女、十类人伦等人道诸众。

  五、四类受生、五趣所摄、山间海底、阿修罗众等。

  六、燄口鬼王、三品九类、诸饿鬼众、模死孤魂等。

  七、阎摩罗王、十王十妹、十八小王、诸司主吏等地府诸王及官吏。

  八、八热八寒、诸大地狱、诸独地狱等一切受苦囚徒。

  九、十类傍生。

  十、中阴趣众。

  十一、本寺斋家、当境城隍、各外乡坊,系祀灵祠等诸侯王众。

  十二、本寺伽蓝、住居六神、斋主奉祀等香火诸神。

  十三、斋家上世、祖宗亡灵,师友亲眷诸位神仪。

  十四、当坛正荐某某神仪,一心奉主某堂上,历代祖宗、俗姓亲眷诸位神仪。

  在水陆法会上悬掛水陆画,现知最早始宋代。苏轼曾为当时水陆法会是掛的十六幅水陆车题敢像赞。此后历朝历代,水陆法会所悬掛的水陆车幅汽车趋增多,且多地方特色。明代初年时水陆法会悬掛的水陆画少则四十多幅,多则达二百多幅。明末高僧宏为规范仪轨,选定七十余幅并延续至今。但水陆法会究竟要悬掛多少幅水陆画并无定式,一般视场地及规模而定,有一幅画一层的,有一幅画三层的,但诸佛、菩萨、声闻、明王等则必不可少。

  明宝宁寺水陆画,由宫廷画家所绘,无论是笔法、着色、制式及规模,无淡体现了大明皇家气派,且是明朝廷用于镇边的,具有安邦定国之意,故这堂水陆画的价值堪称中国现存水陆画中的极品之一,其中,佛、菩萨、明王、声闻及各路天人、市井人物的形象及情境妙相庄严,栩栩如生,无处不体现了《佛说造像量度经》的制式仪轨。

  这堂水陆画共计一百三十九幅,其中,绘制十法界众神及众生共计一百三十六幅,水陆缘起图一幅,重裱题记两幅,原画应创作于明天顺年间(1460年前后),清康熙乙酉(1705年)年间及嘉庆二十年(1815年)曾先后重新装裱,公元2000年部分佛菩萨像重新装裱。

  这堂水陆画共绘诸佛九幅,菩萨十幅,明王十幅,十六罗汉八幅,上堂共计75幅,下堂61幅,卷幅浩繁,难得一见。

  水陆画人物图版说明

  一、毗卢遮那佛

  法身(理法聚而为法身)佛,与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合称三身佛。毗卢遮那意译为“光明普照”、“遍一切处”、“大日”,故密教称毗卢遮那佛为“大日如来佛”,为密教教主,即密教五方佛中正中央佛。

  二、释迦牟尼佛

  佛教创始人,显教教主。在此处为三身佛中的应身(功德法聚而为应身)佛。也是过去七佛中的第七佛,三世佛中的现在佛(过去佛燃灯佛、未来佛弥勒佛)。

  应身,又称化生、应化身,是表示随缘教化,超度世间芸芸众生而现的华身,即释迦牟尼的生身。

  三、卢舍那佛

  报身(智法聚而为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了智慧的佛身。

  四、阿閦佛

  五方佛中的东方佛,表觉性,意译为“不动佛”、“无动佛”、“无怒佛”、“无嗔恚佛”等。閦(chu)意为“动”、“嗔怒”,阿意为“无”。无嗔怒是佛门修行的基础,是佛门最重要的戒律之一;因嗔怒会生烦恼,而烦恼是“苦”根源,是成佛的一大障碍。

  五、宝生佛

  为五方佛中南方佛,表福德,象征着大日如来五智中的第三智即平等性智,又译为“南方福德聚宝生如来”,宝相佛,宝幢佛等。宝生佛位于南方欢喜世界,可满足众生后切愿望。

  六、不空成就佛

  五方佛中的北方佛,表事业,象征着大日如来五智中的第五种智慧——成所作智,可以成就自利、利他的一切事业。

  七、阿弥陀佛

  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名号有十三个之多,常用的有“无量寿佛”、“无量光佛”、用“阿”意为“元”,“弥陀”意为“量”。阿弥陀佛位于西方净土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为其左右胁侍,合称“西方三圣”。据《无量寿经》云:凡至心发愿救一弥陀净土者,临终之时,阿弥陀佛必定亲自前来接引往生,故又名“接引佛”。

  八、药师佛

  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亦称“大医王佛”、“十二愿王”等。药师佛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病之苦,使具足诸根,而入解脱,依此愿而成佛。药师佛愿满建成的净土,即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为活人消灾延寿,让人健康快乐,故在汉地大受欢迎。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为其左右胁侍,合称东方三圣。

  九、弥勒佛

  未来佛,即释迦牟尼佛的法定接班人,汉地形象为“布袋和尚”,即佛教寺院天王殿上笑口常开的胖和尚。弥勒佛的净土为兜率天,意为“妙足”、“知足”。

  十、观世音菩萨

  亦称“观音”、“光世音”、“观自在”等,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佛教显宗认为其说法道场在浙江的舟山普陀山;佛教密宗认为其说法道场在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

  “观世音”名号有三层意思:1.观世音,观世间众生发出的求救声音而前往拯救;2.观世意,观世间众生身受诸苦而前往拯救;3.观自在,为众和破除各种世俗的无明烦恼而得大自在。

  观世音与大势至同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被称为“西方三圣”之一,其信仰之普遍在汉地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称。佛教密宗以观音为莲花部的本世纪末尊,认为观音为阿弥陀的果德。六字大明咒为观音菩萨的真言。

  十一、文殊菩萨

  全称文艺工作者殊师利菩萨,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首,为释迦牟尼佛为的胁侍之一,是智慧的化身。在《华严经》中,表理之普贤与表智之文殊同为毗卢遮那佛之胁侍,三者合称“华严三圣”。文殊菩萨说法道场在山西五台山。

  十二、普贤菩萨

  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为释迦牟尼佛的胁侍之一,是理德的化身,大乘经典的总护法,菩萨行的典范。普贤菩萨说法道场在四川峨眉山。

  十三、地藏菩萨

  亦称“地藏王菩萨”。据《地藏十轮经》卷一,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名,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地藏菩萨曾在佛前立下誓言:“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为幽明教主,说法道场在安徽九华山。

  十四、大势至菩萨

  简称“势至”、“大势”,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西方三圣之一。《观无量寿经》曰:“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指地狱、饿鬼、畜生)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密宗称其为“得大势明王”。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大威德大笑明王

  “大威德”,密宗泛指具有大威德的菩萨:“有伏恶之势,谓之大威;有护善之功,谓之大德”。

  “明王”是密宗佛、菩萨的化身,是为了教化贪婪、愚味的众生而示现的忿怒威猛相;是以佛菩萨的智慧之光明,破除众生愚痴烦恼之业障,故称明王。大威德大笑明王是虚空藏菩萨的化身。虚空指虽没有物质存在而能容纳物质存在的空间。“离诸障碍,故名虚空。”

  二十一、大威德步掷明王

  普贤菩萨化身,可济度六道,有使罪人发现其菩提心及降伏恶魔力量。

  二十二、大威德大力明王,十大明王之一。

  二十三、大威德不动尊明王

  又称不动金刚、不动威怒明王等,为五大明王之首,大日如来的化身,可使修习者成就诸愿,且能消除水旱灾、降伏兵贼及获得财富。

  二十四、大威德变现忿怒大轮明王

  弥勒菩萨之化身,能排除众生的一节业障。

  二十五、大威德焰发德迦明王

  十大明王之一,是妙吉祥菩萨的化身,曾发愿成就火光三昧作如来力士,为如来降伏魔怨,啖尽秽迹,故又称“火头金刚”、“秽迹金刚”。

  二十六、大威德无能胜明王

  地藏菩萨的化身,能降伏众生的烦恼魔障。

  二十七、大威德马首明王

  观音菩萨的化身,即密宗六观音之马首观音,能除众生一节灾厄及恐怖,能救众生脱离苦海。

  二十八、大威德甘露军咤明王

  南方宝生佛的化身。“军咤”意译为“瓶”,瓶在密宗里是甘露的象征,意为以慈悲为怀,遍洒甘露水,以洗涤众生的污秽心灵。

  二十九、大威德降三世明王

  东方阿閦佛之化身,能降伏众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贪、嗔、痴之毒,故名。

  三十、跋罗堕尊者伽伐蹉尊者

  为十六罗汉中的第一、二罗汉果。十八罗汉即由十六罗汉果演变而来。本堂水陆画中的十六位尊者为佛的弟子,受佛的嘱托,常住世间,不入涅槃,受世人供养并为世人种福田。据唐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带回的《法经记》说,庆友尊者在涅槃时将住世十六位大阿罗汉的名号告知众生,十六罗汉即广为流传。到了清代,世人在为十六罗汉造像时,出于尊敬,将庆友尊者及玄奘大师加进去,于是,十六尊者即演变成十八罗汉,只是后两位罗汉果名号时有变化。清乾降年间,由乾隆帝钦定,将十七、十八罗汉定为降龙罗汉果和伏虎罗汉,二八罗汉名号才最终确定。本堂水陆画画于明代中期,当地政府时,尚未有十八罗汉之定论,故只画十六罗汉。

  到清代,罗汉的传说有了演变。据说,跋罗堕尊者原是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出家成道后,常骑鹿回宫,劝导国王出家,并用种种比喻说明欲念之可厌,终于说动国王让位给太子而出家,故世人俗称他为“骑鹿罗汉”。

  伽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的一位雄辩家。有人曾问他:“什么是喜?”他解释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的快乐谓之喜。”又问他:“什么是庆?”,他说:“不由眼耳鼻口手所感觉的快乐,就是庆。比如诚心向佛,心觉佛在,即感快乐。”故世人又称其为“喜庆罗汉”。

  三十一、诺迦跋哩陀尊者苏频陀尊者

  为十六罗汉中的第三、四罗汉。据说,诺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匠工场钵向人乞食,成道后,世人称其为“举钵罗汉”。

  苏频陀尊者原是佛陀最后一位弟子。因塔是佛的象征,为纪念和追随佛祖,他特制一塔随身携带,成道后世人称其为“托塔罗汉”。

  三十二、诺炬罗尊者、跋陀罗尊者

  为十六罗汉中第五、第六罗汉。据说,诺炬罗尊者原为一武士,出家后,师父为了主他摒弃以往粗野的性格,让他学静坐。但他静坐时仍出现大力士的体格,故成道后世人称他为“静坐罗汉”。

  跋陀罗尊者原是佛祖的一名侍者,主管佛祖洗浴事。他的母亲在跋陀罗树(又称贤树)下产下他,故名。据传,东印度群岛的佛教就是因他乘船渡江海而传播过去的,故世人称他为“过江罗汉”。

  三十三、迦力迦尊者佛陀罗尊者

  为十六罗汉中的第七、八罗汉。

  据传迦力尊者原是一位驯象师。因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是佛法的象征。故成道后世人称他为“骑象罗汉”。

  佛陀罗尊者原本是一位勇猛的猎人,连狮虎也能猎杀。后出家戒杀,将证阿罗汉果时,有两只小狮子走到他身边感激他放下屠刀。成道后,他就将这两只小狮子带在身边,故和称“笑狮罗汉”。

  三十四、戌博迦尊者伴诺迦尊者

  为十六罗汉中的第九、十罗汉。据传,戌博迦尊者原是中天竺太子,其弟想与他夺王位。他对他弟弟说:“我心里只有佛,而没有王位。”且打开胸膛,弟弟见他心中果然只有一佛,遂不作乱。成道后世人称他为“开心罗汉”。

  伴诺迦尊者原是个“路边生”的私生子,与第十六罗汉为同胞兄弟。因他打坐时常用半跏趺坐法,打坐完毕即双手举起,长嘘一口气,成道后世人称其为“探手罗汉”。

  三十五、罗怙罗尊者那迦犀尊者

  为十六罗汉中的第十一、第十二罗汉。据传,罗怙罗尊者是释迦佛唯一的亲生儿子,随父出家,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密切联系行著称。所谓“密行”,就是在沉思中能知人所知,在行动时能行人怕不能行。故世称他为“沉思罗汉”。

  那迦犀尊者原是一位理论家,因伦“耳根”而闻名于世。所谓“耳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一,六根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器官,要想成佛,必须六根清净。六根中,耳根是于觉净而生认识,故耳根清净最为第一。因为那迦犀论耳根清净最为到家,故佛都造像常将他的形象塑画为挖耳状,故世人称其为“挖耳罗汉”。

  三十六、因迦陀尊者伐那波斯尊者

  为十六罗汉中的第十三、第十四罗汉。因加陀尊者原为古印度捕蛇人,常携带布袋入山捉蛇以免行为被蛇咬伤,又将抓到的蛇拔去毒牙放生于山林,因发善心而证得阿罗汉果位。因他随身总带一装蛇的布袋,故世人称他为“布袋罗汉”。

  据传,伐那波斯尊者出生时雨下得正大,后院的芭蕉树叶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故被取名为伐寻波斯(梵文“雨”的意思)。后他出家常坐在芭蕉树下用功并因此成道,故世人称他“芭蕉罗汉”。

  三十七、阿氏多尊者荼畔咤迦尊者

  为十六罗汉中的第十五、十六罗汉。据说,阿氏多尊者一生下来就有两条长和的白眉,因为他前世就是一位修行和尚,修行到老,毛发都脱落了,只剩下两条长眉毛,死后投胎转世,将长眉毛带了出来。父亲知道他是修行人,故又送他出家,终于修成阿罗汉果,故世人称他为“长眉罗汉”。

  荼畔咤迦尊者是第十罗汉的弟弟,他出家后化缘的方法是用拳头拍门叫屋里的人出来布施。佛认为不妥,就赐他一根锡杖。他化缘时,就用锡杖在人家门前摇动,人家听见世面声音果然就心生欢喜,开门布施,成道后世人就称他为看门罗汉。这锡杖(也叫禅杖)后来也就成为和尚出门携带的法器。

  三十八、天龙八部诸神众

  又称“龙神八部”、“八部众”,为佛教八类天神名:1.天众,如护持佛教的大梵天、帝释天、韦驮天、四大天王等;2.龙众,即主管兴云降雨的龙王神;3.夜叉,意为“能啖鬼”、“捷疾鬼”等;4.乾阀婆,香神或乐神;5.阿修罗,好斗的护法神;6.迦楼罗,大鹏金翅鸟;7.紧那罗,歌神;8.摩睺罗迦,大蟒神,因八部众中以天众和龙众最重要,故称天龙八部众。

  三十九、卫法神王婆罗门仙等众

  四十、天藏菩萨

  四十一、无色界四空天诸天众

  佛教将众生生死轮迴的世界称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无色界是只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没有物质的有情众生所居住的世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又称四空天、四无色、四空处。

  四十二、色界四禅非非想大梵天主众

  色界为三界的中间层,远离欲界淫欲、食欲而仍然具有清净色质的有情众生所居住的华丽的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没有欲染、没有女形,众生的出生方式是“化生”,因此界尚有色质,故称色界。色界又依禅定的深浅而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级,从初禅的梵天到四禅的阿迦腻吒天,共有十八天。

  四十三、大梵天无色界上四天并诸天众

  大梵天为三界中色界诸天之总称,诸天以远离淫欲为根本。

  无色界上四天即四重天:1.空无边处;2.识无边处;3.无所有处;4.非想非非想处(三界的顶端,又称“有顶天”)生活在无色界的天神已经超越了世俗物质的束缚,既无形体,也无居室,是一种精神的存在。

  四十四、大梵天王诸神众

  特指色界初禅天之主,又称大梵天王。大梵天王形象被汉化后,多为雍容华贵的中国古代帝王模样,身后有辅臣簇拥。

  四十五、忉利帝释天王众

  按佛教的宇宙观,欲界是由四恶趣(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四洲(众生居住的地方:1.东胜身洲,此处人身殊胜,故名;2.南瞻部洲,此洲形状如倒三角形;3.西牛货洲,此洲以牛为货币,故名;4.弱俱卢洲,此洲形状四方形,人寿年丰,为四大部洲之冠。)、六欲天组成。六欲天即三界中欲界的六重天:1.四大天王,即四大天王居住的地方,在须弥山山腰;2.忉利天,又称“三十三天”,位于须弥山山顶,中央居住帝释天,四周各有八位天神,总共三十三位天神,故名;3.夜摩天;4.兜率天;5.乐变化天;6.他化自在天。帝释天是佛教的护法神,职责就是保护佛、法、僧。帝释天的形象在汉传佛教里多为少年帝王或王宫后妃模样。

  四十六、欲界十二天主诸天众

  欲界护持佛法的十二位天尊:1.东方帝释天;2.东南方火天;3.南方焰摩天;4.西南罗刹天;5.西方水天;6.西北方风天;7.北方多闻天;8.东北方大自在天;9.上方梵天;10.下方地天;11.下方日天;12.下方月天。

  这十二天是往古诸佛为度众生而现,为总摄一切诸天鬼神之护世者,能使国泰民安。在汉传佛保,十二天形象多为古代宫廷大臣形象。

  四十七、四大天王

  居住于欲界第一天,守护人四洲的四位天王。东方护世乾闼婆主持国天王能护持国土,守护东胜身洲;南方护世鸠槃荼主增长天王能令他人增长善根,守护南瞻部洲;西方护世大龙王主广目天王能净眼观众守护众生,守护西牛货洲;北方护世大药叉主多闻天王能知闻四方,赐人福德,守护北俱卢洲。佛教传入中国后,四大天王被汉化。元明后,受《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影响,北方多闻天王成了托塔李天王,四天王成为专门镇守佛门的四大金刚,形象含意也随之变化,分别表示风、调、雨、顺。

  四十八、大威德菩萨众

  指有大威势,足以折伏恶魔;有大慈德,足以救助众生的菩萨众。

  四十九、北极紫微大帝

  全称为“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是道教四御之一,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

  地道教神仙谱系中,最高的神为“三清”。“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住的三处胜境:玉清圣境、上清真境、太清仙境,合称三清境;又指分别居住境的道教三位至尊神:玉清大帝元始天尊、上清大帝灵宝天尊、太清大帝道德天尊。三清有四位辅佐的天神,地位仅次于“三清”,分别是:玉皇大帝、北极紫微大帝、天皇大帝和后土黄地祗。四御之首为玉皇大帝,其次为北极紫微大帝。北极紫微大帝位居天的中央,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及四时节气等自然现象,在中国古代民间极受崇拜。

  佛教在汉化过程中,自然不可忽视这样一位深受崇敬的执掌自然界的天神,故在水陆画中、将他请进上堂,可以佛教在流传过程中的灵滑稽活变通、兼容并蓄。但假如将玉皇大帝请进法会,则位置可能就不太好摆放了。

  到了明代,佛教的护法神队伍又有了大的扩展,除了已成为将古印度神话中的二十位天神纳入佛教惩恶扬善的护法队伍(称二十诸天)外,又增加了道教的三位神明,即紫微大帝、东岳大帝及雷神,使紫微大帝成为佛教二十四天之一而享受人间烟火。

  五十、星主宿主清凉照夜月宫天子、百明利生千光破暗日宫天子诸神众。

  画中红衣捧圭帝王相者为月宫天子,白衣捧圭帝王相者为月宫天子。日宫天子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亦称日天子、宝光天子。月宫天子为大势至菩萨的化身,亦称月天、月天子、大白光神、宝吉祥、宝吉祥天等。佛经言月宫天子身有千光,故又称千光明、凉冷光明等。

  五十一、太乙诸神众

  为道教人物,是太乙救苦天尊的诸化身。太乙救苦天尊在道教中的角色,如同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是道教中拯救苦难、超度地狱鬼魂的天神,是上清灵宝天尊的化身。据道教《太乙救世主苦护身经》载: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河沙数,物随身应,或化身为帝君圣人,或为金刚神王,或为魔王力士,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大元帅。这里示现的是太乙天尊的三个化身,以三应无穷之数。

  五十二、五方五帝众

  即道教的五老君,为早期道教最尊奉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的五位天神:东方木帝,南方火帝,西方金帝,北方水帝,中央土帝。画中央一帝为玉皇大帝,被五方五帝所环绕。

  道书中说,五方五帝为五气之根宗、五行之本始。见于天文,则化为五星;凝之于物,则化为五岳;见之于事,则为五帝;见之于人,则为五脏。

  五十三、太阳木星火星金星水星土星真君。

  道教崇奉的六位真君。道教以太阳为大明之神,称为日宫太丹炎光郁明太阳帝君,作男性帝王像。《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以木、火、金、水、土称五星君,东方木德真君主发生万物;南方火德星君主长养万物;西方金德真君主收敛万物;北方水德真君主通利万物;中央土德真君主四时广育万类。六星均为道教中高照的吉星。

  五十四、太阴罗睺、计都、紫气、月孛、合称十一曜、作为星命家语。罗睺与计都合称罗计,因与日月等反向而行,故称蚀神。

  五十五、宝瓶金牛天蝎巨蟹磨羯宫神。

  为道教黄道十二宫之六宫。十二宫原为天文学术语,即太阳与月亮沿黄道运行一周,每年会合十二次,每次会合都在一定部位,称十二宫。西洋名为白羊、金牛、双子、巨蟹、处女、天秤、天蝎、人马、磨羯、宝瓶、双鱼。道教对十二宫进行神格化,成十二宫神。由此也可知,在明代,西洋的天文学已影响中国的占星术,并为佛道两教所运用。

  画中诸神身份,以手中所持之物可表明。

  五十六、天马天称双女双鱼白羊狮子神

  为黄道十二宫之另六宫。

  五十七、子丑寅卯辰巳元神

  即十二生肖中的前六肖。中国古代以十二种动物来分别配属十二地支,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道家对其神格化后,即或十二元神星君。画中与十二种动物相配之神即为十二元神之神名。

  五十八、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星君

  即十二生肖中的后主肖,十二元神中的后六位元神。

  五十九、角亢氐房心尾箕星君

  道教二十八宿之东方七宿,四象之一——青龙。东方七宿位于东方,其形似龙、属木,其色青,总称青龙(亦称苍龙)。东方七宿中,角宿星君主人间雨泽;亢宿星君主人间大风;氐宿星君主人间狂风;房宿星君主惊风骇雨;心宿星君主人间雨泽;尾宿星君主祥云瑞气,箕宿星君主斜风细雨。

  二十八宿也有与之相配的二十八种动物,东方七宿为:角蛟、亢龙、氐貉、房兔、心狐、尾虎、箕豹。

  六十、斗牛女虚岁危室壁星君

  道教二十八宿之北方七宿,四象之一——玄武,北方七宿位于北方,其形似龟(亦称龟蛇合体),属水,其色玄,总称玄武。北方七宿中,斗宿星君及牛宿星君主云气;女宿星君主阴阳,虚宿星君主人间大风;危宿星君主旋风走石,室宿星君人间阴翳,壁宿星君主人间风雨。

  与北方七宿相配的动物为:斗蟹、牛牛、女蝠、虚鼠、危燕、室猪、壁貐。

  六十一、奎娄胃昴毕觜参星君

  道教二十八宿之西方七宿,四象之一——白虎。西方七宿位于西方,其形似虎,属属金,色白,总称白虎。西方七宿中,奎宿星君主人间风雨;娄宿星君主人间大风;胃宿星君主人间风;昴宿星君主人间晴;毕宿星君主天地开奉;觜宿星君、参宿星君主人间风雨。

  与西方七宿相配的动物为:奎狼、娄狗、胃雉、昴鸡、觜猴、参猿。

  六十二、井鬼柳星张翼轸星君

  道教二十八宿之南方七宿,四象之一——朱雀。南方七宿位于南方,其形似鸟,属火,其色赤,总称朱雀。南方攻宿中井宿星君主天色昏黄;鬼宿星君主天色错昧;柳宿星君主天色昏;星宿星君主天气晴朗;张宿星君主时气不和大热;翼宿星君主晴朗;轸宿星君主晴。

  与南方七宿相配的动物为:井犴、鬼羊、柳獐、星马、张鹿、翼蛇、轸蚓。

  六十三、北斗七元左辅右弼众

  画中下北斗七元星加上左辅右弼合称北斗九辰星君。

  道教认为,北斗是九天之精魂,九地之灵魂,九星之妙象,九州之威神。北斗在天居天之中,为天之枢纽,斡运四时;在人居人之心,心即北斗,北斗即心,如佛教即心是佛,即佛是心一样。

  北斗九辰星君依次是:北斗阳明贪狼星君(天枢星),北斗阴精门星君(天璇星),北斗真人禄存星君(天玑星),北斗玄冥文曲星君(天权星),北斗丹元廉贞星君(玉衡星),北斗北极武曲星君(闿阳星),北半天兰破军星君(摇光星),北斗洞明左辅星君(洞明星,亦即勾陈天皇大帝),北斗隐元右弼星君(隐元星,亦即紫微北极大帝)。

  六十四、普天烈曜一切星君诸神众。

  画中所绘为前面未提及的其他道教星君众。

  六十五、匡野四将神祗等众

  六十六、天地水府三官大帝众

  道教最早奉祀的神灵,亦称“三元大帝”、“三官帝君”,是中国古代先民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并被道教神格化后形成的神仙信仰。三官崇拜在中国古代民间影响较大,天官赐福、地灾民赦罪,水官解厄,故中国民间供奉三官的庙、堂、殿、庵随处可见。

  六十七、天蓬天猷翊圣玄武真君

  为道教四圣真君:天蓬大元帅真君,天猷副元帅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真武灵应佑圣真君。亦称“北极四圣”、“北方四元帅”为北极紫微大帝的四大护卫。

  六十八、天曹府君天曹掌禄主算判官司判官等众。

  六十九、大阿修罗王诸神众

  天龙八部之一,佛教的护法神、战神、以好斗著称。

  七十、年月日时四直功曹使者

  为道教中所供奉的年值、月值、日值、时值四位小神,从事掌记功劳、传递文书之事务,也是佛道两教的守护神。

  七十一、鬼子母罗刹诸神众

  鬼子母为佛教护法神二十诸天之一。据《鬼子母经》记载,鬼子母原为一恶神,自己有五百孩子,但还偏喜欢抢取他人的子女充饥。佛告诉阿难,待鬼子母外出,去带走鬼子母的一个儿子藏起来。鬼子母回来时,发现少了一个孩子,便披头散发满城寻找。佛对她说,你有五百子女,尚且怜爱一子,何况其他人仅有一两个子女,你还忍心食之。鬼子母幡然悔悟,由恶神而变为善神,成为了守护幼儿的慈悲女神。

  罗刹原也为恶神,被佛教感悟后变为佛教护法神。

  七十二、阿种帝母大罗刹诸神众

  阿利帝母即鬼子母,画中所绘为转善后持主圭受封的鬼子母,身后所列为各大转善的男大罗刹。

  七十三、大圣引路王菩萨众

  为接引佛阿弥陀佛的左胁待观世音菩萨所化。西方极乐世界是佛教徒梦寐以求的世界。死后灵魂能跟着引路王菩萨脱离三界而足登极乐世界,为善男信女的至高理想。

  七十四、八大金刚诸神众

  七十五、随其所求令得成就大功德天特尊之主居色顶天摩醯首罗众

  1.即大自在天,音译为“摩醯首罗”。原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湿婆,意思是“幸福”、“创造幸福”。她是毁灭神,与创造神梵天、保护神毗湿奴合为婆罗门教、印度教三大主神。2.湿婆(画中之男性)是佛教护法天神韦驮菩萨之父。但被吸收为佛教护法天神之后,被称为“大自在天”,住在色界之顶,成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形象也发生了变化,由男身变为后妃模样美丽女神:有五个头,每个头三只眼,四只手,坐骑是一头大白牛。

  七十六、金刚密迹等众

  金刚为“金中最刚”之意,以喻坚固、锐利、能摧毁一切之意。金刚杵在佛教中为断烦恼、斩恶魔的法器。

  金刚密迹则为护持佛法的天神。称其为“密迹”,是因其能听到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

  七十七、二十八部统领鬼神散脂大将众殷忧四部外三洲韦驮尊天众

  右为散睹大将,又名夜叉大将,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八大将之一,统领二十八部众,有的说他是鬼子母的丈夫,有的说他是鬼子母的儿子。汉传寺院将他与金刚密迹塑成哼哈二将的形貌。密迹金刚白面善相,散指大将红面怒相。

  中为韦驮尊天。韦驮四大天王部下三十二将之首(每个天王各有八大部将),以善走如飞著称,是佛教最著名的护法神,汉传佛教寺院立于天王殿弥勒背后,手执金刚杵的即为韦驮。因他周统东、西、南三洲巡游护法事宜,故又称“三洲感应”。

  七十八、持地菩萨众

  即佛教二十四天之一的地天,在汉传佛教中为手持鲜花的美丽女神形象。

  持地菩萨的职责是保护土地及地上的一切植物免受灾害,角色如同道教中的后土娘娘。

  七十九、九天后土圣母诸神众

  与前佛教持地菩萨对应,为道教四御之末,俗称后土娘娘,职责大致与持地菩萨相同,主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山河之秀,是四御中唯一的女性神。

  “后土”之称始于春秋,汉代敖皇朝祀典,为历代帝王所沿袭。宋微宗封后土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后土皇地祗”称“为地阴者,五方相乘,五气凝结,负载江海山林屋宇。故日天阳地阴,天公地母也。”

  八十、东岳天齐仁圣帝

  道教五岳五帝之一。五岳帝拜起于汉代,唐代封王,宋江代封帝。

  东岳天齐仁圣帝为东岳大帝的全称。东岳为泰山。东岳大帝为盘古皇的后代玄英氏的孙子。道教典籍记载:“东岳泰山君姓玄丘讳目陵,头建三宝九光夜冠;衣青羽章裙,披九色斑裘,带上皇命神之篆,乘青云飞舆九色苍龙,从十二仙官”。《云笈七籤》载:“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在道教中,东岳大帝执掌东岳泰山府,主管人世居民贵贱高下之分,禄科长短之事及十八地狱六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之期,他主管着阴间冥府。下属部将有赵相公、东岳十太保、十殿阎王、各境城隍、土地等。

  八十一、南岳司天化昭圣帝中岳中天大宁崇圣帝

  均为道教五岳五帝之一。

  道家典籍载:“南岳衡山君姓w讳详光,头建八朗宝光玉冠,衣赤锦飞裙,拔神光绯文之表,带封灵制魔之章,乘赤霞飞轮,从南岳仙官十二人。”

  “中岳崇山君,姓角讳普生,头建中元黄晨玉冠,衣黄飞裙,披玄黄文裘,带黄神中皇之章,乘黄霞飞轮,从中岳仙官十二人,悉乘飞驎,手把玄黄十二节”。

  八十二、西岳金天顺圣帝北岳安天元圣帝

  均为道都五岳五帝之一。

  “西岳华山君,姓浩丘讳元仓,头建六元神通飞冠,衣白锦飞裙,披素锦之裘,带交灵素绶,乘玄霞飞轮,从西岳仙官十二人,悉乘十二白虎,手把七色华幡。”

  “北岳恒山君姓伏讳通萌,头建五炁晨玉冠,衣黑锦飞裙,披玄文明光之裘,带交灵紫绶,乘玄霞飞轮,北岳仙官十二人,悉乘飞龟手把五色华幡。”

  八十三、秘藏法宝主执群龙娑竭罗龙王众

  娑竭罗为梵文音译,音译为“咸海。娑竭罗龙王即称“咸海龙王”。

  佛教经典《妙法莲华经》及《华严经》所载八大龙王及十大龙王,都有娑竭罗龙王。龙王能兴云降雨,令诸众生势恼消灭,而且秘藏有无量的财宝。娑竭罗龙王的女儿——龙女,诣屡鹫山拜见佛陀,偷偷将父亲的一颗价值三千大世界的宝珠,敬南献给了佛陀,于是,龙立地成佛,成了观世音菩萨的胁侍。

  八十四、增长出生证明功德坚牢地神 助扬正法诃利帝喃诸神众

  左为坚牢地神,意为此神有如大地之坚牢,此神又称“大地神女”。坚牢地神的职能是帮助土地上的一切植物出生成长。坚牢地神还有一著名功德,即在每时每刻与魔王斗法时,助了佛陀一臂之力,为佛陀成道福业作证,从而大败魔王。

  右为诃利帝喃,应为菩提树神,佛教二十诸天之一,佛教的护法神。释迦佛即是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的。佛陀悟道期间,菩提树神为他挡风遮雨,帮助佛陀成道,故菩提树又称“觉悟树”,“成道树”。

  另外,有记载认为,诃利帝喃即为鬼子母。

  八十五、行日月前救兵戈难摩利支天诸神众

  摩利支为梵文音译,音译为光焰。佛教《摩利支天经》载:“有天名摩利支,有大神通自在之法。常行日前,日不见彼,彼能见日。”佛经称摩利支天能救人离一切灾厄。由于能救苦救难,故没传佛教其形象为美丽女神形象,有三头八臂,坐骑为野猪。

  八十六、四海龙王诸神众

  四海龙王为道教信奉的四大海神:东方东海龙王,南方南海龙王,西方西海龙王,北方北海龙王。龙王能宣扬正法,普降甘霖,普救众生于炎旱干渴中。

  八十七、江河淮济四渎诸神众

  即道教四渎源王:江渎广源王、河渎灵源王、淮渎长源王、济渎清源王,亦称四渎水帝。

  渎,为大川。《尔雅·释水》称:“江淮河济为四渎,四渎者,发原注海者也。”

  八十八、五湖百川诸龙神众

  古代中国是个龙崇拜的国家,先民认为,凡是四季有水的地方,都有龙神居焉,所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所以,五湖百川,都有龙神所居。这里泛指陆地河湖龙神众。

  八十九、陂池井泉诸龙神众

  同上所言,这里所指的是除大海、大河、大湖外,陂池井泉的小龙神。

  九十、主风主雨主雷主电风伯雨师众

  即道教供奉的风伯(右上)雨师(右下)雷公(左下)电母(左上)。

  风雨雷电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大自然现象,人类对其充满了神秘和恐惧感,认为这种现象即是神在支配,于是,将这些现象神格化,产生了风伯雨师雷公电母崇拜。

  风伯又称风师、箕伯。道教认为,风伯为天帝下属神,其作用有二:一、受天帝命令刮风或息风;二、为天帝的信使。

  雨师又称屏翳、玄冥,为司雨之神。道教认为,雨师是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第五宿毕宿(毕宿),由金牛座的八颗星组成。雨师的司雨功能后来逐渐被龙王所取代。

  雷公又称雷神、雷师,为司雷之神。道教认为雷公可替天行道、镇妖驱邪、惩治忤逆不孝的恶人。

  电母又称电神、闪电娘娘,为司主闪电的神明。也有传说,电母是雷公的配偶神。

  九十一、主苗主稼主病主药五谷神众

  中国先民基于对自然的崇拜,认为万物都是神灵护佑及支配的,包括与人们生活最息息相关的苗、稼、药、病和五谷。画面右下角持穗之白衣老者即为主稼这神,左下持丹者为主药之神,右中持苗者为主苗之神,中下持枯木者为主病之神,其他为五谷神众。

  九十二、守斋护戒诸龙神众

  佛道两教在进行重大法事活动期间,都要求参加者守斋护戒。以保持清净之身心。所谓斋,是指饮食,指正午以前按规定时间吃素餐。所谓戒,是指清规戒律,以防身心之过,如戒杀生、戒饮酒、戒男女房事等。而法事活动中,均有龙神守斋护戒的,违者将会受到惩罚。

  九十三、下元水府三官大帝众

  为同前所述赐福天官,赦罪地官,解厄水官三官大帝。本画特指水官大帝。道教《历代神仙通鉴》载:无始天尊的三个儿子,因分别出生于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而被称为三元大帝。下元大帝即水官大帝。

  九十四、顺济龙王安济夫人诸龙神众

  画口燥唇干至龙神眷属,均为保国护民的善神。济,意为救助、接济、渡河。顺济、安济均为护民之举。画中持圭王者顺济龙王,持圭贵妇为安济夫人,其余为侍从。

  九十五、太岁天子煞博士日游太阴诸神众

  均为丛辰名。道教星相家以阴阳五行配合干支、八卦方位,岁月日时,造出各种吉凶神煞,名为丛辰。

  画中右下王者形象为太岁天子。太岁即木星,为星相家、术数家眼中的凶星。如果在太岁所在的方位动土,将有恶运出现。

  画中左下方穿红袍者为大煞博士。大煞又名大杀,为凶星,阴阳家眼中的凶神恶煞。星命家认为大煞为“命中切要者”;“在煞飞廉,最主有权,克妻害子,为煞最专。”

  画中大煞博士身后穿蓝衣者为日游神,即逐日游荡于各方的凶神,与鹤神相似。

  画面正中持剑武将为太阴。星命家认为,“太阴皆爱清贵及落在吉宫为妙。”《星历考源》载:“太阴者,岁后也。常居岁后二辰,所理之地不可兴修。”

  九十六、大将军黄幡豹尾白虎金神青羊乌鸦众

  均为丛辰名,为阴阳家、堪舆家眼中的凶煞。

  大将军、黄幡、豹尾与太岁、岁破、太阳、岁杀和岁刑合称八将军,八将军所在的方位时日,均须避忌。《星历考源》载:“大将军者,岁之大将也……凡兴造皆不可犯”。“黄幡才,旌旗也,常居三合墓辰,所理之地,不可开门、取土、嫁取、纳财、市买及有造作,祀之者主有损之。”“豹尾……常居黄幡对冲,其所在之方,不可嫁取、纳奴婢、进六畜及兴造,祀之者破财物,损小口。”

  白虎,这里为六壬十二将之一,为凶将。六壬为古代占卜三式这一,其余二式为太乙,奇门遁甲。十二将为六壬占卜术中所用的十二天(神)将:以天乙贵人为主,居中,前左方有五位水、火、土之神:螣蛇、朱雀、六合、勾陈、青龙;后右方有五位金、水、土之神;天后、太阴、玄武、太常、白虎。另有一天空,有名而无实。其中,天乙贵人,青龙、六合为吉神,太常次之;白虎、螣蛇为凶神,玄武、勾陈次之,其余平平。白虎主道路、信息、兵戈、动众、威权、财帛、犬马、金银、宝物。

  金神为丛辰名,为阴阳家,堪舆眼中的凶神,每年在不同的方位。《三命通会》载:“金神,破财之神”,主兵戈、丧乱、水旱、瘟疫;所理之地,忌筑城池、建宫室、竖楼阁、广园林、兴工、上梁、出军、征伐、移徙、嫁娶、远行、赴任。忌讳极多。

  九十七、蚕官五鬼诸神众

  蚕官即蚕神,司蚕之神。中国古代传说中认为,黄帝夫人螺祖是蚕神。故中国古代民间淬的蚕民都为女神。这里画的蚕官即是面露凶相的男官,可能是因为与五鬼相配之故。

  中国民俗中蚕官信仰由来已久,这与我国以蚕丝织衣的悠久历史有关,期盼蚕官能保护蚕宝宝不受病虫伤害,以保蚕丝丰收。

  九十八、鹤神雌神雄社火血身黄血刃刀砧七煞诸神众

  鹤神与日遊神相似,时而在天,时而巡游四方,为凶神,须迴避。

  七煞为丛辰名,为金神方位上这凶神,极凶,须迴避。

  九十九、年禁月禁太白岁煞官符土后土伯幢命诸神众

  年禁即年忌。道教阴阳术数家认为,人自七岁起,每隔九年,则为太忌之时,当小心行呈,是为年忌。年禁有年禁之神。

  月禁即月忌,指每月中的忌日,又称月讳。通常,月忌日为初五、十四、二十三。月禁也有月禁神。太白即金星,早晨称启明星,黄昏称长庚星,为五大行星之一,占星家认为它秉西方金德之精,司秋,主兵。

  岁煞、官符(又称官煞)为丛辰名,为凶神。土后土伯即俗称的土地娘娘、土地公分。

  一OO、吊客丧门大耗小耗宅龙诸神众

  吊客丧门大耗小耗均系凶神,宅龙为镇宅之神。

  一O一、护国护民城隍社庙土地殿塔伽蓝等众

  城隍原义为护城壕沟,后演变为道教管理地方之神的名字。宋时,于地方有功者,被祀为城隍,如杭州的文天祥。清后,城隍神已从地方保护神升格为护国安邦、除暴安良、统辖云魂、调风和雨之神。画中下层右三人为城隍。

  上层社庙土地为地方小神。土地的形象为头戴乌帽、慈眉善目的白发老翁。社庙指乡社大树底下所筑的小庙。

  下层左二神为守护殿塔的伽蓝神。

  一O二、地

  藏菩萨秦广楚江宋江帝五官

  地藏菩萨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为“幽明教主,即画中脚踩莲花。”

  秦广楚江宋帝五官为十殿阎王中前四王。一殿奏广王专司人间夭寿生死,统领幽冥吉凶。二殿楚江王掌管活剥衣亭寒冰地狱及下设十六小地狱。三殿宋江帝王掌管黑绳大地狱及下设十六小地狱。四殿五官王掌管剥戮血池地狱及下设十六小地狱。

  一O三、阎罗变成(卞城)泰山 平等都市转轮大王众

  十殿阎王中的另六王。五殿阎罗王掌管叫唤大地狱及十主诛心小狱。六殿卞城王掌管大叫唤地狱及枉死城及下设十六小狱。七殿泰山王掌管热恼地狱及下设十六小狱。八殿都市王掌管大热恼大地狱及下设十六小狱。九殿平等王掌管无间地狱及下设十六小狱。十殿转轮王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别善恶、核灾殃等级,发四大部洲投生。

  一O四、地府六曹司判官地府都司官

  画面下层六位持圭者,为地府六曹。上层四位持圭者为四司判,另两位手捧卷宗都为都司官(地府低级官员)。

  一O五、地府五道将军等众

  地府五道将军为把守阴间地府东南西北中入口的五位守路鬼神,据传为东岳大帝手下属神,掌管世人生死荣禄,有五道庙祀之。

  一O六、善恶二部牛头阿傍诸官众

  善恶二部指天龙八部中的善神与恶神。牛头阿傍为后排持钗者。牛头也叫阿傍,为阴曹地府的鬼卒,人身牛头,与人身马头的马面为搭档,为阴间的“防逻人”,即巡逻访捕逃跑的罪鬼。

  一O七、八寒八热诸地狱孤魂众

  画面上层为八寒地狱,下层为八热地狱。

  地狱分八寒八热两大地狱。八寒地狱为佛教所说的八种酷寒的地狱:1.阿部陀,入者身寒生袍;2.尼刺部陀,入者身寒疱破;3.阿吒吒,入者唇舌冻僵,发出颤声;4.臛臛婆,入者口发臛臛婆声;5.虎虎婆,入者不能发声,但喉头作“虎虎婆”响;6.钵罗,入者身体冻裂,像青莲花;7.钵特摩,入者大折裂,如红莲花;8.摩诃钵物摩,入者骨折,如大莲花或白莲花。

  八热地狱为:1.等活地狱,生此者互相残杀,凉风吹来死而复活,更受苦害;2.黑绳地狱,以黑铁绳绞勒罪人;3.众合地狱,以众兽、刑具等配合,残害罪鬼;4.叫号地狱,罪人受苦折磨,发出悲号;5.大叫地狱,罪鬼受的酷刑比先前更重,哭天喊地;6.炎热地狱,以铜、炭坑煮烧罪鬼;7.大热地狱,罪鬼受煮烧比前更烈;8.阿鼻地狱。

  画面描述的是在八寒八热地狱中受刑的孤鬼。

  一O八、近边孤独地狱倒墙崩等众

  画面上层为靠近城墙边的孤独地狱,一罪鬼在受酷刑。下层为屋倒墙崩、人被压伤死的场面,宣扬因果报应理论。

  一O九、起教大师面燃鬼王众

  画面上层为开啟水陆法会的阿难大师。下层为面燃鬼王(详见《水陆法会缘起》一文)。

  一一O、主病鬼王五瘟使者众

  五瘟使者为中国民间信奉的主病鬼王,专司瘟疫之神。瘟疫古人单称瘟(温)或疫,是急性传染病。古代某地发生瘟疫时,会认为是瘟神在此地作祟,常作举家逃难之举,于是,瘟疫也就是迅速蔓延开来。

  五瘟使者为: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仕贵,总管中瘟史文业。农历九月初三为五间诞辰,该日为其祭祀日。

  画中中间拎捅者为总管中间史文业。其身后马头持葫芦者为夏间刘元达,乌鸦头持剑者为冬瘟钟仕贵,左方虎头持扇者为秋瘟赵公明,中间鸟头执锤者为春瘟张元伯。

  一一三、六道四生一切有情精魂众

  六道为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为众生根据自己的善恶行为,于现在所处的和死后将去的六种轮迴转生的趋向、归趣。四生为众生出生的四种方式:1.卵生、从卵壳而生,如禽类;2.胎生、从母胎而生,如人及动物;3.湿生(因缘生),从湿气而生,如蚊、虫;4.化生,无所依托,借业力而生,如天神、饿鬼及地狱道众生。

  图中所指即为六道四生的一切有情众生。

  一一四、往古帝王一切太子王子等众

  画中六位持圭者代表往古帝王,其余五位代表往古太子王子,均为享受人间福报的男众。

  一一五、往古妃后宫嫔婇女等众

  画中左前方贵妇代表往古妃后,其余代表宫嫔婇女,均为享受人间福报的女众。

  一一六、往古文武官僚辅众

  画面前四位执土得代表往古文官,后五位威风凛凛者代表往古武将,均为儒家治国安邦的文官武将。

  一一七、往古为国亡躯一切将士众

  均为儒家杀身成仁的爱国将士。下层为左下方蓝武将即为三国名将关羽;后持鞭者为隋唐名将尉迟恭(后被列为门神),下层右方白衣大将为北齐兰绫王高长恭。上层泛指一切为国捐躯的往古将士。

  一一八、往古比丘众

  泛指往古佛教的出家比丘(和尚)众。

  一一九、往古比丘尼女冠优婆塞优婆夷诸士等众

  泛指往古佛教徒:出家的比丘尼(俗称尼姑)众,在家修行的男女居士。

  一二O、往古道士生霞烧丹未明众

  泛指往古道教修道追求长生不死未果者。

  升霞,即朝霞升起时呼吸吐纳练气者。烧丹,即以贡练丹,练长生不死丹药者。

  一二一、往古儒流贤士丹青撰文众

  泛指往古读书人、画有及作家等人众。

  一二二、往古孝子顺孙等众

  泛指儒有倡导的孝子贤孙。上层画孝子背母逃难。下层画扶老携幼,均为恪守孝道妇道之人。

  一二三、往古三贞九烈贤妇烈女孤魂众

  均批往古儒家所但是导的恪守女道的妇女众。

  一二四、往古九洲以百家诸土艺术众

  画面上层画的是往古土农工商医卜星相诸人众;下层画的是生旦净末丑等戏剧演员。为往古九流百家诸人物。

  一二五、往古雇曲婢奴弃离妻子孤魂众

  上层画的是往古妻离子散的悲惨孤魂众。下层画的是往古雇典婢奴者。整幅画面均为人间悲惨的景象。

  一二六、饥荒饿病疾缠绵自刑自缢众

  画面所画的是因饥荒、疾病而自杀上吊的鬼魂众。

  一二七、依草附木树折崖针灸患众

  画面上半部画几个小孩攀援树枝掏鸟窝,其中一名小孩因树枝折断而坠落山崖的悲惨场面,宣扬的也是因果报应。画面下半部描绘的是一些无钱治病的穷苦病人。

  一二八、枉滥无辜御冤抱屈一切孤魂众

  画面所画也是因果报应场面。画中所画的官吏们因当权时滥杀无辜、草菅人命,死后魂魄被仇家追打的场面。

  一二九、赴刑都市幽死狴牢鬼魂众

  画面描绘的是因犯罪而被问斩街头示众的场面。

  一三O、兵戈盗贼诸孤魂众

  画面描绘百姓被兵戈盗贼抢杀的场面:男主人被杀,女主人及财物被抢,儿童哭喊着爬在地上的人间惨相。

  一三一、火焚屋宇阵伤残等众

  画面下部描绘屋宇燃烧,人被烧死的场面。上部描绘因战争失败而逃离战场的伤残兵士。

  一三二、仇冤报恨兽咬虫伤孤魂众

  画面上部描绘人被被老虎咬死的场面。下部描绘因冤相报被仇杀的场面。

  一三三、堕胎产亡严寒大暑孤魂众

  画面下部描绘妇女堕胎产亡的景象。画面上部描绘酷暑中暑而死的袒胸男子。

  一三四、误死针医横遭毒药严寒众

  画面上部描绘客死他乡的场面。下部描绘因水灾而墙倒屋塌、衣不蔽体的逃亡及死亡众。

  一三六、一切巫师神女,上层为演艺伶官的鬼魂。

  本堂水陆画介绍

  明代宝宁寺水陆画,由宫廷画家所绘,无论是笔法、着色、制式及规模,无不体现了大明皇家气派,且是明朝廷用于镇边的,具有安邦国之意,故这堂水陆画的价值堪称中国现存水陆画中的极品之一,其中,佛、菩萨、明王、声闻及各路天人、市井人物的形象及情境妙相庄严,栩栩如生,无处不体现了《佛说造像量度经》的制式仪轨。

这堂水陆画共计一百三十五幅,原画应创作于明天顺年间(1460年前后),清康熙乙酉(1705年)年间及嘉庆二十年(1815年)曾先后重新装裱,公元2000年部分佛菩萨像重新装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568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赢在中国》窦大海:学校餐厅项目

原文地址:《赢在中国》窦大海:学校餐厅项目作者:曹峰光30号选手:窦大海  评委:马云、熊晓鸽、史玉柱  [选手项目介绍]  窦大海:简单向评委老师介绍一下项目。今天我带来的项目是提供学校餐饮服务,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项目主要基于这

连锁销售在中国存在与发展的内在原因 沟通障碍的内在原因是

连锁销售在中国存在与发展的内在原因中国连锁销售的存在与发展有其必然性,行业的存在不仅有内在的因素,还有外在的因素,这种外部与内部因素的结合决定了中国连锁销售的根本价值,也因此孕育了巨大的产业机会。但我们也深知中国的国情决

声明:《密宗佛教在中国 佛教密宗八大明王》为网友余生隻靠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