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察皆学问 人情练达亦文章 人情练达皆学问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

By zby301 发表于 2006-12-31 10:31:33



最近读书很疯狂,觉得自己懂得太少,要读得书太多,所以就只争朝夕的拼命读。但是突然也觉得自己不合群了,经常看不起不读书的人,认为他们没追求、没理想,认为他们物欲化、庸俗。朋友告诉我,这是典型的读书人的自恋。这样的困境如何解除?

总结来看,悟出以下几点:

1、关于自恋;自恋和读书并无直接联系,读书多了不会导致自恋,自恋的人也不一定要读书来解脱。自恋和自命清高也由区别,自恋是精神上更高的层次,自命清高有孤芳自赏的意思,它比自恋层次低。自恋是自信的表达方式,nb的人都自恋,不自恋的人难以nb。其实说白了,就是要自信,但不能自恋过头,读书也像硬币的两面,过了就会走向反面,走火入魔。

2、读的书还太少,质变需要以量变为基础。量变过程中,往往还停留在读书的表层,只是从书本上知道了许多知识,甚至是为人道理。但仅仅是知道,没有真正将其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原因有二,一是思考的不够,思考不仅仅是在自己和书本的小天地里思考,而是在整个内部和外界环境中思考,整天埋头苦读,却不得法;二是读书的量,书读得还不够或者读的好书还不够。所以,继续读,多读,视野放开来读。

3、要读“小书”,更要读“大书”。书本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人的文化素养,但比起社会和周围的人能教给知识,还是少的可怜的。诚如沈从文在自传里所写的那样:“我读着一本小书的同时读着一本大书”,这个大书就是人和社会。如果没有这个大书作为自己知识的基础和养料,人特别容易走向孤芳自赏和偏执狭隘,就连小书也是读不通的。越是聪明的、有素养的人越是豁达,越能容下别人的观点,就不会自命清高。所以,还是多以虚心、宽容的态度向周围的人学习吧,读书也像硬币的两面,过了就会走向反面,走火入魔。不仅是从书本上,而且是从生活中,很多东西只有亲身体验了才能真正的认识,光凭着根据书本知识的想象,是比较狭隘的。苏格达底说:“我发现自己一无所知”。

世事洞察皆学问 人情练达亦文章 人情练达皆学问
4、既要学会读书,做个文化人和有素质的人,也要学会生活和世俗。天上的灵魂和地上肉体需要一跟红线穿起来,所以要走中间路。书本的东西和现实的东西永远有差距,所以不能以书本的东西来衡量现实的东西。

读的书还不够,以至没有达到有所选择的程度。继续读吧,凡事都是否定之否定,读到一定的程度就通透了,就能驾驭读书生活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6176.html

更多阅读

唐诗七言律诗韵编第三部分anianuan 声韵 七言律诗

唐诗七言律诗韵编第三部分(anianuan)声韵王维 酌酒与裴迪(澜、冠、寒、餐) 酌酒与君君自宽,  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  朱门先达笑弹冠(1)。  草色全经细雨湿(2), 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  不如高卧

#不能忘却的历史#之钟海源传 钟海源的肾给了谁

近日温总理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发表讲话说,这是人类历史刻骨铭心的一页,它是沉重的,也是不能忘却的。奥斯威辛的不幸是全人类的不幸。它告诫人们,不能忘记历史,要铭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才能建设美好的未来。故此作#不能忘却的历史#系列钟

灵心:亦舒最新引进经典作品

灵心:亦舒最新引进经典作品类别:青春·校园 | 关键字:亦舒 透视豆苗自六岁起,似乎便能穿透别人内心,能看到丢失的戒指,别人送的生日礼物……有人羡慕她,“豆苗你思绪明澄,我要是像你就好了,一直可以看到太平洋彼岸去”。也有亲近的人这般说,

怀香记 明 陆采 海油陆采

怀香记 明 陆采 著第一出 家门始终【靑玉案】〔末上〕悠悠世事风云状。得失何须苦惆怅。绿水靑山周四望。名缰利锁。心猿意马。因此都抛漾。  劝君亦莫思三上。且向歌台听宝障。浅浅斟兮低低唱。伯夷淸饿。子渊贫夭。总是蓬蒿葬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谁写的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的文章  尽管我也知寸阴寸金,曾手不释卷。尽管我也知千章千古,众口传诵。但我对于人生道路,对于为人处世,对于安身立命,我最欣赏的一句话还是:“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为什么世事洞察皆学问?  人

声明:《世事洞察皆学问 人情练达亦文章 人情练达皆学问》为网友画扇描眉染尽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