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行路难》的审美分析 行路难 李白翻译

李白《行路难》审美分析


李白《行路难》的审美分析 行路难 李白翻译

李白的《行路难》是一首乐府旧题诗。李白在天宝元年(742)奉诏赴长安,以为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机会到了,但实际上,李白却做了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李白感到十分失望,在加上权臣贵戚的妒忌与馋毁,终于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上书请还离开长安。《行路难》就是李白在离开长安时所作。

全诗如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歌一开始先从饯别盛宴写起,用夸张的语言描写美酒佳肴的珍贵和价高:“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这对李白来说,一个是好事,因为李白就是喜欢喝酒,他说自己“一饮三百杯”嘛。而今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诗人以美酒佳肴为陪衬,表现出自己面对盛宴却心绪茫然无法进食,从而形象地暗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其中,在苦闷抑郁中,诗人也并没有消沉得无法自拔,而是“拔剑四顾”,这就表现出了诗人不甘消沉的激昂情绪。接着写道:“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诗人借助自然中艰难之路来象征仕途艰难,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里诗人运用了典故。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遇到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到汤聘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李白化用这两个典故,不但使诗歌含蓄形象,而且借此自己对前途仍然抱有希望,这种“天生我材必有用“心迹自然流露出来。接着写道:“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从历史中又回到现实。面对仕途,面对人生,面对失意而发出了感叹。但自己又不甘心,虽然眼前路途崎岖,不知道自己该怎样走,前途茫然,但自己内心还是对未来充满着信心,充满着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放眼远望,把自己的痛苦与茫然顿时忘却,以昂扬的气魄,唱出了将会冲破重重阻力,总有那一天,我将乘长风,破巨浪,挂起云帆,横渡大海,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总之,这首诗歌,诗人以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为基调,以诗人的情感起伏为线索,在揭示内心复杂的矛盾的过程中,展示出了诗人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

诗歌在艺术上也很有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运用象征。象征是在诗歌运用较多的一种艺术手法。象征手法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不是直接的表达,而是借助对某种事物的描绘进行暗示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象征手法,不但增强诗歌的内涵,而且使诗歌更富感染性,更耐人寻味,提高诗歌的审美效果。比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句中的“冰塞川”、“雪满山”象征自己的仕途艰险、受阻,表明了理想难以实现的现状。“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以生活中的崎岖之路象征诗人仕途的艰险。这样,不但把仕途的艰险形象化,提高了抒情达意的效果,而且扩大了诗歌的审美意境,给读者以审美想象。

其次,运用典故。典也就是典故、故事。在诗文中用典就是引用古代的故事或者过去的旧事,或者运用有来历的词语等来说明当前的事情,这不但有助于丰富诗作的思想感情,而且有助于增强诗歌的表现了,提高诗歌的审美意蕴。在李白《行路难》中就采用了用典的手法。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吕尚和伊尹的故事,表明了自己对前途充满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其中“乘风破浪”是借了宗悫迷志的典故。这个典故是讲,南朝·宋时,宗悫年少,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是什么?宗悫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李白用此典故,毫无因袭痕迹,似如己出,自然把自己的宏伟抱负表现出来。

再次,节奏鲜明

在本诗中,诗歌的节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诗句中的节奏,二是诗歌结构中的节奏。诗歌中的节奏是指可以较量的语言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的重复。“可以较量的语言单位”是就是用通常说的“顿”或者“音步”表示的单位。在汉语中,“顿”是运用时值大体相等的音节的间歇组成。就《行路难》这首诗来看,它是一首乐府诗,基本上是由七字句构成,构成二二二一或者二二一二的节奏。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音节间歇是一致的,节奏是均等的。就诗歌的整体结构来说,也表现出鲜明的节奏感。从“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到“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都是采用了七字句,总体的节奏相对平缓,道出了失意之后的痛苦之情。接着运用了短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每句由三个字而构成,运用重复歌唱的形式,中间采用逗号停顿,自然而有力,表现出一种急切的节奏。在以七言诗句为主的诗歌中突然出现这短短的三字句,使整个诗歌在节奏上发生突变,形成结构上的起伏跃宕。这样,更好地表现出诗人感情的跳跃,这样,痛快淋漓地表现出心中的忧愤与苦闷,也表现出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接着,却又是七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节奏又缓和下来,好像是在迷茫中找到了出路,感受到了希望,“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跃然纸上。所以,心绪平静了,节奏又缓和下来。整个诗歌就是以诗人情感“平-起-平”的变化为内在线索的,把一个茫然无路但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人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而言之,李白的《行路难》表现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李白的仕途虽然艰险,报国无门,内心总是充满着苦闷,但是因其内心时时充满理想,充满着希望,充满着自信,因此,李白的诗歌总是气势磅礴,格调雄放,表现出浪漫主义诗人的气势与风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6190.html

更多阅读

谈《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红楼梦艺术特色

谈《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张月丕[内容提要]《红楼梦》是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第一,表现在其艺术形象的高度真实性上。这方面首先贯穿在作品的情节上、细节上及人物描写的各个方面。第二,小说具有浓厚的

党史惊现:《挺进报》的薪火传承

党史惊现:《挺进报》的薪火传承 ——《挺进报》在江津第六中学的后续故事撰稿: 庹 江、 辜世伟 ; 责编 :丁华乾。前序:重庆是一个红色的城市,这里,许多红色的故事俯首皆拾。不久前,笔者在离重庆约120公里的江津区蔡家镇,在位于这个镇上的

声明:《李白《行路难》的审美分析 行路难 李白翻译》为网友蓝鲸爱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