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选自《沙乡年鉴》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

按:人类的智慧似乎是贫乏和主观的,我真怀疑我们人比一只小鸟懂多少哲学?<沙乡>给我很多启示,其中之一是,生态不能有漏洞,平衡不能失去,否则黯然无生气.松树和松鸡相加才是真正一幅完美的图画,是山的和谐旋律,是生命相互依存并能独自彰显自我的特色,并且缺一不可.美妙的大自然,一山一水一树一鸟一花一草都不简单,生命相互联系,"这个世界是救星的荒野."人类在自己的贪婪上败露出无知,人类偏离自然大道已经太多。人属于大自然,却要规划大自然,结果是抹去了大自然的色彩.其实人类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知识,或者说人类的局限不可能获得足够的知识来对大自然指手划脚.人类本可以跟随生命的长河源远流长,但人类自己加速了自己的灭亡进程.人类早就该象大山一样学会思考,尊重大自然故来已有的规律.奥尔多·利奥波德就是一位象大山一样的智者.下面是从《沙乡年鉴》择选出的一段《像山那样思考》.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荡漾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和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就要来临的拾遗的允诺;对牧牛人来说,是银行里赤字的坏兆头(指入不敷出);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然而,在这些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这个含义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只有这座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去听取一只狼的嗥叫。  不过,那些不能辨别其隐藏的含义的人也都知道这声呼唤的存在,因为在所有有狼的地区都能感到它,而且,正是它把有狼的地方与其他地方区别开来的。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即使看不到狼的踪迹,也听不到它的声音,它也是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的:深夜里一匹驮马的嘶鸣,滚动的岩石的嘎啦声,逃跑的鹿的砰砰声,云杉下道路的阴影。只有不堪教育的初学者才感觉不到狼是否存在,和认识不到山对狼有一种秘密的看法这一事实。  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自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开始的。当时我们正在一个高高的峭壁上吃午饭。峭壁下面,一条湍急的河蜿蜒流过。我们看见一只雌鹿──当时我们是这样认为──正在涉过这条急流,它的胸部淹没在白色的水中。当它爬上岸朝向我们,并摇晃着它的尾巴时,我们才发觉我们错了:这是一只狼。另外还有六只显然是正在发育的小狼也从柳树丛中跑了出来,它们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它们确确实实是一群就在我们的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动和互相碰撞着的狼。  在那些年代里,我们还从未听说过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那种事。在一秒钟之内,我们就把枪弹上了膛,而且兴奋的程度高于准确:怎样往一个陡峭的山坡下瞄准,总是不大清楚的。当我们的来复枪膛空了时,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无动于衷的静静的岩石中去。  当我们到达那只老狼的所在时,正好看见在它眼中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这时,我察觉到,而且以后一直是这样想,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是某种只有它和这座山才了解的东西。当时我很年轻,而且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期。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但是,在看到这垂死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自那以后,我亲眼看见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我看见过许多刚刚失去了狼的山的样子,看见南面的山坡由于新出现的弯弯曲曲的鹿径而变得皱皱巴巴。我看见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树苗都被吃掉,先变成无用的东西,然后则死去。我看见每一棵可吃的、失去了叶子的树只有鞍角那么高。这样一座山看起来就好像什么人给了上帝一把大剪刀,并禁止了所有其他的活动。结果,那原来渴望着食物的鹿群的饿殍,和死去的艾蒿丛一起变成了白色,或者就在高于鹿头的部分还留有叶子的刺柏下腐烂掉。这些鹿是因其数目太多而死去的。  我现在想,正像当初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样,那一座山将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而且,大概就比较充分的理由来说,当一只被狼拖去的公鹿在两年或三年就可得到补替时,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复原。  牛群也是如此,清除了其牧场上的狼的牧牛人并未意识到,他取代了狼用以调整牛群数目以适应其牧场的工作。他不知道像山那样来思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去。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鹿用轻快的四肢奋斗着,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药奋斗着,政治家用笔,而我们大家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所有这一切带来的都是同一种东西: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从这一点去衡量成就,似乎是很好的,而且大概也是客观的思考所不可缺少的,不过,太多的眼前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也许,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涵义:这个世界是救星的荒野。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6284.html

更多阅读

《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及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及思考2012“千课万人”回来,我就想搬薛法根老师的《猴子种果树》,他的组块教学法真的是常用常新、童叟皆宜,呵呵。但是,如何让这次的搬课更接地气,能给老师们更多的引领与启迪?我还真是动了一番脑筋,保留了薛特的

威尔第《安魂弥撒曲》歌词 威尔第 弄臣

威尔第《安魂弥撒曲》歌词邹仲之 译【说明】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Giuseppe Verdi 1813-1901)的《安魂弥撒曲(Messa di Requiem/ Requiem Mass)》(也常简称为《安魂曲》)作于1873-74年,其前15乐章歌词为十三世纪Thomas deCelano作的拉丁文圣

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分段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目标:1、读懂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能说出狼嗥声的隐含意义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人文情怀。2、能说出本文题目的妙处,学习拟题技巧。3、感受本文的语言美,学习修辞、句式、情感相结合的语言技巧。教学重点:1、2教

声明:《《像山那样思考》选自《沙乡年鉴》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为网友怨世冭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