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事:柏拉图一

大家小事:柏拉图(一)
生活无国界20130311——希望整理讲过了苏格拉底,你一定会觉得原来大家也可以是如此的亲切,仿佛是邻家呀,接下来要讲是苏格拉底的徒弟。今天我们要讲的,我想很多人都听过他的大名,特别是谈恋爱的朋友一定晓得——柏拉图,柏拉图式的恋爱很多人都听过吧,意思就是精神恋爱,所以今天我们来讲这个词的创始人。其实柏拉图本人并没有创建过柏拉图式恋爱这个词,实际上很多人怀疑柏拉图到底恋爱过没有,我估计是没恋爱过,所以一个劲儿地提倡柏拉图式的恋爱。柏拉图生于公元前427年,到公元前347年,他真的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而且他自己本身也有个很有名的弟子,叫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这个人一生崇敬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崇敬得不得了,我们现在讲苏格拉底的了解源自于苏格拉底的对话录,而柏拉图跟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不晓得什么原故,他也很认为亚里士多德是个才子,但是两个人的关系处的非常之糟糕。苏格拉底是个蛮宽厚的人,蛮鼓励别人的人,柏拉图是不是这样呢?柏拉图在这点来讲,就比较特别,我们往好处去形容,他是个好恶比苏格拉底较分明的人。好恶比较分明的人原则性比较强,有一点眼里掺不得沙子。这跟他的出身其实有点关系,苏格拉底其实出身非常平民化,可以说是市井出身,如果我们不把市井当作负面来讲的话,而柏拉图是一个贵族,他的家世是比较有名的,虽然到他这代有点末落,但是咱那个王爷的感觉还在,那个王爷气度还在,所以呢他多多少少有一点自恃甚高,这是别人承认的,有一点贵族气,而且又这么原责性强,所以呢,与人相处就困难些。有人曾经讲过,这个也影响柏拉图的思想,就像我们刚才讲过的属于那种精神恋爱。如果我们抛开柏拉图不谈,当我们讲到精神恋爱的时候,我们都会想到很纯洁,很崇高,都会想到追求完美的感觉,而柏拉图呢,其实他的哲学观跟他的人生观也非常相似。过去人们常讲一个人的思想,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反过来倒也成理了,你的性格也会影响你的思想。是哦,说实在话,历史上来讲,对于柏拉图,这跟他的老师也很相似,柏拉图真正记载自己的事情不是很多。难道都是亚里士多德记的?如果是那样子的话,我们对柏拉图的形象大概会很糟糕。幸好柏拉图本身,就跟他的老师一样,他也有很多弟子跟着他,可能他本身是贵族气质的关系,他的弟子多半在当时来讲都是一时精英才杰之选,社会上层人士比较多,甚至他有几个弟子还做过希腊小邦国的国王,所以说柏拉图这个人呢,也可能是受到环境的关系,他非常追求完美,甚至追求到一个地步,他认为完美在世界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他有一个很有趣的观念,他认为因为完美不可能在这世界上存在,可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又仿佛好像追求完美,那你这个完美的观念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是他自己也很迷惑的一点。后来他根据,比方说他从数学里面去进入,因为我们知道数学是目前我们所知的学问里面,最脱离物质的了,非常的形式,抽象的演算,而且1加1必然等于2,至少在那个时代是如此,所以说柏拉图从这里面去推,数学好像是很完美了,哦,完美,完美,那数学这个东西好像也不是从经验里推理出来的,他仿佛就是原先有这么一个道理在那里,我才在经验界里体会到它,那么一定存在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呢是一个脱离了我们这个腐朽的,不完美的,物质的世界,是一个完整的精神的世界,所以说他有一个很有趣的思想,我想很多人都听过,叫做理性的世界,或许有人称作理想的世界,在那个世界所有我们看到的事物,都是现实的事物达不到,但是反射出来那种完美的境界,柏拉图因此就认为,我们人生在世上,我们追求学问也好,追求爱情也好,追求人生的满足也好,其实我们真正在追求的呢是要回到那个完美的世界,要回忆起来。柏拉图认为,人生在世上,都至少就他来讲,不到完美的标准,所以他讲我们人哪一开始一定是在那个完美里面呆着的,大家都有一个很完美的完整的形象,可是不晓得透过什么奇妙的过程,我们堕落了,就出生了成为我们现在这个样子。可是在我们灵魂里同依稀仿佛还记得,我们呆过一个更美好,更真善美,更充满光的世界,所以我们渴求它,所以我们追求它,所以我们在原本不完全的概念里面,竟然有完美这样一个理念存在,是吸引我们,所以让我们去做好人,希望社会是一个公义的社会,希望爱情是一个完美的爱情。所以这也是柏拉图一个很可爱的地方。从他的身上很多人就讲,他的讲法都蛮能够说服人,就是,为什么人明明从出生开始就不曾见过完美是什么,但是你仿佛好像有一种感觉有一种印像,你好像知道说,就是因为你有一个对完美模糊的概念,你才会觉得,你现在所面对的很多事情,你才会有一个感受说,不对呀,不完美呀,我想要的不是这样子,有那个比较的标准,那这个标准在哪里?按柏拉图的讲法,他有一个很有趣的学说,叫回忆说,这也是为什么他成为哲学家的原因。因为我们也晓得,在希腊人,希腊人也一个很可爱的民族,他们认为所有的学问最后,一定会进入一个纯理论,纯定义的探讨,或是纯来源的探讨,探讨是什么的问题。所以他就讲,你就唯有进入哲学的境界,你就能够进入思想思想自身,这讲起来有点玄啦,讲起来其实就是很简单一句话,你就努力从你那种对完美的追求里面,去回忆、发觉,那个理性的世界是什么,以帮助你,等到你死的时候你能够知道你要往哪里去,你就可以进入那里了。听上去好像是传说中的天堂吗,类似那个地方,一个美好的地方,从那里来,然后再到那里去,很想往。其实天堂的概念,也多多少少有一点,没有人去过天堂,一提起天堂就说是好得不得了,好像很少有人一提天堂说,哦?天堂,嗯,不知道,得研究研究。所以说柏拉图也是这样一个仁兄,他还有一个很好玩的地方,柏拉图为什么对现实社会这么敏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出身高贵,然后又从来都是在上层社会当中交友学习的人,本身又恃甚高,那么,当他面对世界上面很多不合他期望的,他不能理解的,怎么会有这样子不合理的,肮脏的事情的时候,他的反应就很敏感,他的记载里面记载他自己的事件,他还记载他老师的事情,我们透过一个学生对老师的记载,可以推测得出来这学生对他老师的感情。柏拉图的记载里面,苏格拉底几乎是个完人,至少从希腊人的角度来看的话。世界上几乎没有完人,但是除了柏拉图。他笔下的苏格拉底,并不是一个传统上像我们东方人把老师变成一个神人的地位,相反的,他的老师身上,至少就柏拉图的记载完全是个非常人性的人,你看,也会跟老婆不愉快,也可以吃亏,有时候也会开一些不是很恰当的笑话,苏格拉底在柏拉图的笔下,绝对是个一看到就让人喜欢的人,一个很可爱的人,但是这样一个老师,我们之前也讲过,最后是被雅典判了死刑,柏拉图对这件事痛恨了一辈子。有人曾经讲过,苏格拉底是以他的生命为雅典的民主制度作了奉献,即使你们的审判是不正确的,但我也尊重你们的制度。而柏拉图呢,刚好相反,因为他的老师死亡,柏拉图一辈子不信任民主制度。他相信说,与其让一群愚民去投票,来杀死像苏格拉底这样智慧的人,反过来倒不如让那个智慧的人来做这个城邦唯一的国王。他有这样一个君主制的概念,精英政治,他非常主张这一点。所以后世的人研究他的学说,也觉得他这个人大概被他老师的死太刺激到了,以至于他有一个很有名的学说叫哲学王,他认为如果一个社会要完美要完善的话,就应该想办法像理性的世界那样子,一切都要在合理的,和制度的,并且不能进入愚民统治,为了不要进入愚民统治,所以他认为贵族制优于所谓的民主制,即所谓的精英政治,精英政治又比所谓的精英中的精英,也许你现在讲有点独裁,精英中的精英发展出来就是独裁,他认为那个精英中的精英,既然是完美的,他就不太可能犯错误,既然不太可能犯错,其他精英就可能会服气他,既然肯定很服气他,就不用浪费时间在那种,因为我们知道精英与精英之间就有一个麻烦,谁也不服谁,不如就共推出来一个大家都很服气的大精英,就叫做哲学王,希腊人相信学问的顶点就是哲学,那么哲学里面的精英就是哲学王。他就有这么一个想法,他还不光说说而已哦,他还真的很努力他这个想法想要在他学生中推广出去,学以致用。这也是希腊人很可爱的地方,他们认为关起门来没有学问,我觉得这对于我们现在总是在故纸堆里面钻的学者来讲,可能也是一个提醒,因为他们认为说你的学问如果不能在社会或城邦里面发挥作用的话,那么你关起门来最多是改善你自己,但是你就从来没有在别人身上发挥任何效益跟作用。在希腊我们看到不管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所有的学问家,基上他们都有一批弟子,而且积极参政,柏拉图也是,参与政治制度的建设,他真的参与到一个地步哦,他的一个学生后来真的当了国王。柏拉图为了实践他自己的理想,他还有一个想法是,精英不能天生就跑出来,虽然他,刚才讲过,曾经在那个理性界里呆过,现在到这个世界来接受各种失望,然后要重新回忆起那个过去呆过的理性的世界,为了要帮助你回忆起这些事情,必须要教育,所以他很看重教育。柏拉图在现在来讲的话,应该是一个古典教育学影响非常大的一位哲学家,他很看重教育。所以他去找他这个当了国王的学生,他就努力帮助他,你要接受教育哦,我们现在在培养哲学王哦。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我们也晓得,柏拉图本人有很高超的理想,可是呢,国王也是一个很现实的工作,那个国王后来可能没有兴趣,或者觉得柏拉图的教育实验、政治实验威协到他的权利了,后来听说把他老师抓了关起来,然后当作奴隶一样卖出去。幸好柏拉图的那一票朋友跟弟子,个个都是社会精英,赶快有学生把他拉出来赎身赎回去,带到雅典去了。相信这件事情也应该让柏拉图清醒一点,让他能够看一看,其实就算是精英,都不过是有限的人,而且善恶也罢,对每个人都是不偏不差的。不过我们的柏拉图先生,他倒是没有特别反省到这一点,他特别执着,而且后来他讲,哎,这件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就在于我这个学生不是从小跟着我的!柏拉图在这一点上,也许是个性使然,钻了牛角尖,简单来讲,我认同他一开始讲的观念,就是说我们对美好的记忆一定来自于一种记忆,所以人类才去追求美好,否则的话很难去解释人类可以说是独有的现象。柏拉图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可能很多人也听过,叫做洞穴比喻。他说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就像什么呢?就好像有一个人哪,他被绑着在一个洞穴里面,前面有一个大的瀑布,后面有一些人在表演,表演的时候呢,因为他被绑着不能回头去看嘛,他只能一会看到这瀑布上面一会出现一个影子,这叫皮影戏了,因为他被绑着,如果是很普通的人呢,哦,只能看到这个影子,他就会把这个影子当作真实,虽然他活得有点莫名其妙,但是他就这么活着,就这么死了。但是稍微有点自己疑问,这好像不是真实的影像,那么真实从哪里来的呢?要是有人帮助他,或者他自己力量够大的话,他努力挣脱这些捆绑,他就回过头去看一下,他就会看到了,原来他看到布幕上这些影子是因为这后面有些人在表演,可是后面这些人的表演能投到布幕上,那是有光源嘛,那么光源哪里来的呀?他就会开始寻找光源,这就好像是寻找真理的过程。奇怪了柏拉图再稍微再用点儿心,就发明现在的电影了。其实他在讲他这个洞穴的比喻,当然这个洞穴比喻最后告诉我们说,如果他看这个光源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这个光源也不是反射洞穴上面的光,如果你再往上找的话,最后才会找到真理的光。那真理的光从何而来呢?这一切很显然超出了人类的智慧,超出了这么大的哲学家所思考的智慧,也使得这么伟大的哲学家以至于忽视了人性中的本来的弱点,使他的实践在我们今天看来变得都有点幼稚和可笑,但是他的这些思考却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可以说替我们思考,也是问到了一个问题,对真善美的追求到底是从哪里来?人为会么会有这样的追求?拥抱每一天幸福满家园亲情不断电节目土豆库节目官方博客若想与主持人联系。请发邮件到节目邮箱:wuguojie@liangyou.net微信平台:shenghuowuguojie节目QQ群:61341973验证信息请写:拥抱幸福生活(写对验证信息才可以通过入群申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6551.html

更多阅读

苏格拉底给柏拉图讲述爱情的故事 苏格拉底 天鹅 柏拉图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老师,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稻田,摘一株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回来。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只能摘一次。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却空著手回来。苏格拉底问:怎么空手回来了?柏拉图说道:当我走在田间,曾看到过

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为同性之爱 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

摘自:李银河著《李银河关于情感的对话》武汉出版社2009年月出版阅读提示:一位美国学者却对今人所理解的这种柏拉图的爱情观,提出了新的见解。他经研究后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也就是“同性恋”!古希腊人

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小故事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给他的学生上课。他说:同学们,我们今天不讲哲学,只要求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把手往前摆动300下,然后再往后摆动300下,看看谁能每天坚持。过了几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他请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结果,90%

声明:《大家小事:柏拉图一》为网友斜了霁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