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山羡鬼”的联想 字母的联想

“兆山羡鬼”的联想

文川大地震期间,山东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兆山作《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一词,以废墟下遇难者的口吻,发出了“纵做鬼,也幸福”和“亲历死也足”的感慨,表达了“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的愿望,为此遭到网友的非议。近来有人据此总结为一个新成语,曰“兆山羡鬼”。

这引起我好多联想。首先,使我对汉语成语的来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原来好多成语都是由历史人物故事演变而来的,诸如“司空见惯”(邱迟)、“江郎才尽”(江淹)、“完璧归赵”(蔺相如)、“毛遂自荐”(毛遂)“卧薪尝胆”(越王勾践)“破釜沉舟”(项羽)、“乐不思蜀”(刘禅)、“入木三分”(王羲之)、“狗尾续貂”(司马伦)云云。其中有好多成语是正面的,但也有不少是反面的。例如“乐不思蜀”和“狗尾续貂”。

无论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只要包含着某个人的名字,那么这个人就会声名大振,在词典或者词海里保存下来;随着文人写文章反复地使用,就会永远地流传下来。一些人也就有幸这样出名了。

王兆山作为一个不甚出名的作家,因这一首形式上不和平仄、内容倍遭非议的词而扬名海内,究竟是幸事还是不幸?本人未敢断言。但从其对汉语成语的丰富来看,应该说王兆山是有功之臣,不然何以有“兆山羡鬼”之成语?再说,虽然这个成语表示的是反面的意义――表示人之冷血,缺乏同情心,但毕竟王氏从此青史留名,谁知道此成语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会被哪一位国家元首应用到自己的指示中?谁又知道,这个成语会被哪一位著名文人在自己的大作中用到?而且这样的著作又被翻译家翻译到海外,使这个成语在整个地球上传开;也许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迁移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也将含有“兆山羡鬼”这一成语的书籍带到那里,王兆山的大名传播就进入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宇宙了。想到这里,我真为王氏高兴。

世界上自古以来多少人为出名梦寐以求?有人为出名不惜杀人放火。据说,古希腊有个人无缘无故地放火烧了神庙,法官问他为什么要烧神庙,他说不为别的,只为出名。法官说,现在判你死刑,但不留下任何记录。这个人的可悲之处在于被处死也没有留下名字。当今作家文人在争利之时,也十分重视自己的名声。一些人为出名不惜粗制滥造,写一些花样别致的色情作品,杜撰暴力故事,演义帝王政绩,而且利用媒体和粉丝为自己广泛宣传。至于美女靠脱衣蜚声网络,成为网络美女的事情,更是司空见惯……但是我觉得这些人较之王兆山,都黯然失色。他们努力的结果,恐怕也仅仅使自己的名字流行一时,未必流传千古,而且仅仅限于自己的小圈子。王兆山则不然,轻轻在键盘上敲了几下,靠一首蹩脚的词就蜚声神州大地,留名千古,传遍宇宙,真是天大的幸事,怎不让人百倍羡慕?

然而羡慕之余,又觉得如此之名声还是不出为好。扬名四海,一般指的是好名、美名。希望在社会上留下好名声,是人之常情,至于像冷血、缺乏同情心之类的坏名声,宁肯不出名也不要留下。这样看来,王兆山的出名,其代价就太大了。他的名声越大,知道他那冷血形象人就越多。如此,则王兆山真也有点得不偿失了。


“兆山羡鬼”的联想 字母的联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7355.html

更多阅读

孟说西游——八戒如何被黎山老母调戏的 黎山老母和毗蓝婆

孟说西游——八戒如何被黎山老母调戏的(作者:孟静)话说当年,唐僧师徒路过黑风怪的地盘——黑风洞时,唐长老不慎被黄蜂怪掳到洞里,孙猴子为救这个老和尚,被妖怪摆了一道——不幸被黄沙吹瞎了眼睛。恰好黎山老母带着一个小丫头路过此地,就顺

见识一下,什么是鬼的“鬼计多端” 见识一下神奇阴道张力

首先是慨叹,真是鬼是鬼计多端的来源啊,这几天我的脑力可以媲比当年做数学竞赛题和学习GRE了,小心谨慎又小心谨慎。 不过这些天能发博文,认识到这些问题还可能是我带着护身符发卡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个,可能更难以明白过来。自己的功力还没有

梅霞道人相术山根低凹的女性多淫 梅霞日本料理

山根低凹的女性多淫与希腊鼻相反,山根低又凹下的男性,如下图这种鼻子:一般说来,这不是一种好的鼻相,可能缺乏目專,缺之霓争能力,一遇争斗,甘愿退缩,与世无争,超然物外,名利皆不关心。这种鼻相虽不能说是好的鼻相,但人却可能是好人,一切事情都让人

声明:《“兆山羡鬼”的联想 字母的联想》为网友别动我女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