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间隙感染(fascial space infection ofmaxillofacialregion)是指颌面部、颜面部、颌面周围软组织及口咽区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当这些区域化脓性炎症弥漫时称颌面蜂窝织炎,局限时称颌面间隙脓肿。正常情况下颜面和颌面部各层组织(肌肉、唾液腺、颌骨)之间存在潜在的筋膜间隙,其中被脂肪或疏松的结缔组织所充满,还有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唾液腺导管蔓延,一旦感染性炎症反应发生,间隙才会出现;当炎症感染侵入颌面部、颜面部这些间隙时,各层组织间隙疏松结缔组织被化脓性炎症所液化溶解,炎性液体物质充满其中,这个时候才会出现明显的间隙。感染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循阻力薄弱的组织扩散,形成弥散性的多个间隙感染。常见的间隙感染有眶下间隙、颊间隙、颌下间隙感染等。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
1、牙源性感染最为常见,如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等。
2、腺源性感染在其次,婴幼儿中多见,可由扁桃体炎、唾液腺炎、颌面部淋巴结炎等扩散所致。
3、血源性感染比较少见。
4、其他原因还有颌面创伤、面部疖痈、口腔溃疡等等。
5、间隙感染的病原菌:以溶血性四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常为混合性细菌感染,厌氧菌所致的感染少见。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症状:
1、颌面部间隙感染早期一般急性炎症表现,感染部位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炎症严重时,患者出现高烧、寒战、脱水、白细胞增高、全身不适、全身衰竭等症状。
2、牙源性间隙感染的症状明显,继发于牙槽脓肿以及颌骨骨髓炎,早期即有脓液形成,腺源性间隙感染炎症轻微迟缓;成年人症状相对较轻,婴幼儿、儿童症状严重;浅层间隙感染局部症状明显,炎症局限时可扪及波动感;深层间隙感染局部症状体征不明显,脓肿形成时有时也不易扪出波动感,但有局部凹陷性水肿和压痛。
3、面部感染区域内软组织肿胀导致面部左右不对称,局部疼痛、皮肤红肿、局部皮表温度增高;晚期脓肿形成后有跳痛,触诊有波动感和压痛,穿刺可见脓液,伴高热、畏寒、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
4、眶下间隙感染较多源于上颌前牙及双尖牙的牙源性感染。表现为眶下区肿胀、皮红、下眼睑肿胀、结膜充血、鼻唇沟消失,压迫眶下神经时疼痛剧烈,感染容易随血流逆行颅内,引起严重并发症。
5、颊间隙感染多来源智齿冠周炎、磨牙的尖周感染,颊面部脓肿,肿胀可发生在口内,也可以发生在口外颜面部。
6、颌下间隙感染多源于下颌后根尖周炎或下颌智齿冠周炎,表现为颌面下部肿胀,波及颈部,皮纹消失、局部区域充血、肿痛、颌骨下缘外形消失,脓肿局限后有明显的波动感。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原则:
1、颌面部间隙感染早期以消炎为原则,全身使用抗生素、磺胺、止痛药物等消炎止痛。常用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治疗;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和奎诺酮类也是首选药,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调整抗生素。对合并有厌氧菌感染,如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可加用甲硝唑类药。
2、间隙感染炎症早期,患处局部皮肤表面外敷金黄散、六合丹、鱼石脂软膏等药物,可使炎症消散或局限。
3、炎症感染早期局部紫外线、超短波、针灸、封闭、红外线等方式进行理疗可以起到解毒、止痛的作用。
4、颌面部间隙感染化脓期应及时切排引流,使脓液、坏死感染物及时排出,减少毒素吸收;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及张力,缓解对呼吸道和咽腔的压迫,避免发生窒息;可防止感染向邻近间隙蔓延,防止边缘性骨髓炎的发生;预防感染向颅内、纵隔和血液扩散,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切排引流时,切口应在有利于脓液引流的区域和部位,避免损伤面部的神经、血管、导管结构,部位尽量隐蔽并尽量与皮纹一致,这样可以避免瘢痕的形成。
5、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脓肿没有及时引流而自行破溃后,面部伤口愈合后会遗留明显瘢痕;否则不破循筋膜间隙扩散,病程恶化。
6、急性炎症消退间隙感染好转后治疗或拔除患区病灶牙。
7、注意口腔卫生,预防牙源性感染,及时及早拔除经常性发炎的智齿,尤其是下颌第三磨牙;对于涎腺组织的炎症及颌面部疖、痈、根尖周炎、扁桃体炎、涎腺炎、颌面部淋巴结炎、口腔溃疡及外伤、颌骨骨髓炎及时治疗,预防颌面部间隙感染。
附件:相关知识
颌下间隙感染(infection of the submaxillaryspace)最为多见,感染发生在颌下三角区,来自下颌磨牙的感染,也可由儿童颌下淋巴结炎所引起。表现为颌下区肿痛、皮纹消失、皮肤发亮,下颌边缘界限不明显,严重时可蔓延颈部组织。
眶下间隙感染(infection of the infraorbitalspace)发生于眼眶下方,表现为眶下区肿疼,下眼睑水肿、睁眼困难、上唇肿胀、鼻唇沟消失、上颌前牙前庭沟处红肿,多来自上颌尖牙尖周炎,也可来自上唇或鼻侧组织感染。
咬肌下间隙感染(infection of the submassetericspace)发生在下颌骨升枝外侧骨壁与咬肌之间,主要来自下颌智齿冠周炎及下颌磨牙的尖周感染。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腮腺部红肿痛、咬肌痉挛、局部发硬、张口受限甚至牙关紧闭;未能及时切开引流,感染容易扩散引起下颌骨骨髓炎。
口底蜂窝织炎(cellulitis of floor of themouth)多由下颌牙齿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下颌骨骨髓炎或口底外伤继发感染而引起。比较少见,但感染很严重,可波及口底多个间隙。口底肿胀、舌运动受限、吞咽语言困难,可压迫咽部、会厌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口底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发展迅速,全身中毒反应明显,脉搏频弱、呼吸短促、体温血压下降、局部肿硬、皮色暗红。
脓肿切开引流方法:
1、眶下间隙感染切口在口腔内上尖牙及双尖牙之前庭沟处,与前庭沟平行,直达骨膜,以血管钳分离脓腔,放置引流条引流。
2、颊间隙脓肿口内切口位于脓肿肿胀较低部位,与前庭沟平行;颊间隙脓肿应在下颌骨下缘下方1~2cm处作平行下颌骨下边缘的口外切口,钝性分离进入脓腔引流脓液。
3、颌下间隙脓肿切口应在下颌骨下缘2cm处,与下颌骨下缘平行,钝性分离颈阔肌直至脓腔,切开时应注意保护颈部血管及面神经下颌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