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流效应——焦耳-汤姆逊效应与脖子的作用[转] 焦耳汤姆逊效应](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51447t0130a4f97b4229ec9d.jpg)
当气体在管道中流动时,由于局部阻力,如遇到缩口和调节阀门时,其压力若显著下降,这种现象叫做节流。工程上由于气体经过阀门等流阻元件时,流速大时间短,来不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可近似地作为绝热过程来处理,称为绝热节流。理想气体在绝热节流前后的温度是不变的。实验发现,实际气体节流前后的温度一般将发生变化。气体在节流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叫做焦耳-汤姆逊效应(简称焦-汤效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实际气体的焓值不仅是温度的函数,而且也是压力的函数。大多数实际气体在室温下的节流过程中都有冷却效应,即通过节流元件后温度降低,这种温度变化叫做正焦耳-汤姆逊效应。少数气体在室温下节流后温度升高,这种温度变化叫做负焦耳-汤姆逊效应。在某一温度下,焦耳-汤姆逊效应的正负将发生改变,这一温度成为反转温度。每一气体都有其反转温度。空气、氮和氧的反转温度都高于室温,氢的反转温度是192.5K。多次焦耳-汤姆逊效应被工业上用来制冷。实际上就人体而言,人脖子的位置对于气血流动而言就起到某种节流效应,其导致心脏附近的热气血至于头时温度会有所降低,气血流动变快,这样可以保证头部有足够的供气供血动力的同时又使得头这个六阳魁首不至于温度太高,具有非常合理的生物学价值和意义。而人体三盘锁扣过程中以咽喉和腰胯下丹一带为关键要地。膀胱气化所成之水蒸气至于头部由于脖子的节流效应冷却,变成液态作为人体唾液等津液来源的同时放出大量汽化热,使得人体头部为诸阳之会,不惧寒冷。同时脐为五脏寒门,乃是所有津液经过代谢后变为寒水都汇聚于此,需要经过小肠处重新加热,以及膀胱处重新气化形成新的循环。在初始锻炼阶段口中津液增多乃是因为初始锻炼阳气先动,太阳气化作用增强的直接体现即小肠变热和膀胱聚焦作用增强,暖水作用和微波谐振气化能力都变强的缘故。随后,脊椎骨中精华——脑脊液循环乃气入神髓,涉及到天一真水和骨中精的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