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老毛揭露李驰言行不一,投资业绩差。(顺便说一句,估计这位仁兄和我一样,我经常把某位领导叫茅厕东)兄弟研究私募多年,对李驰,但斌都跟踪很久,也比较了解他们的发家史。在此贡献出来。
李驰后面的老板是韩涛,他非常低调,不轻易见人。03年韩涛带1000万港币去香港,当时H股指数大约在1000点左右,他估计应该可以涨到1万点,为了快速致富,他满仓买了H股指数,这是致命一搏,风险极大,以后韩涛就天天在痛苦中煎熬,等待H股上涨,不久H股狂飙,直到涨到7000点以后,他才逐步清仓,后来H股指数真的涨到1万点,说明韩涛真的有非凡眼力。一战成名,奠定了他的财务基础。赚了几十倍上百倍。这笔冒险成功后,韩涛就极其谨慎小心,终身不再冒风险了。因为在这段过程中,他日夜寝食不安,头发也白了,心理受到极度考验。靠这笔钱,韩涛回到内地开始大肆收购法人股,因为同股同权,而法人股只要1元出头,所以想着靠股息也可以得到很高回报,风险极低。主要收购了兴业银行,平安等股权,没想到后来法人股全部可以流通,1元买的兴业银行,考虑送给流通股后成本增加也才1元多,居然可以涨到70元,赚几十倍。所以李驰后面一路唱好兴业,平安就是因为他们的法人股给他赚了大钱。二次巨大成功后,韩涛,李驰当然风光无限。所以后面他吹嘘自己赚了100倍也是有根据的,不是完全空穴来风。
06年很晚,万科,招行已经涨了一二倍后,李驰才发现大牛市来了,开始进入A股二级市场,当时高手们早就在05年满仓进入二级市场了,等待股市上涨。我了解的好多私募基金经理都是早就觉得大牛市来了,早早满仓杀入。所以他对于二级市场的能力还是比较后知后觉的。毕竟以前赚制度缺陷的钱太容易了,赚二级市场的钱难度大多了。他们公司也没有研究员,分析师,所以他买的股票就是非常熟悉的平安,兴业银行等非常熟悉和了解的。07年逃顶后,出去旅游HAPPY了好久,等股市跌到3000多点,他以为机会来了,开始发行各种信托,募集资金,抄底股市。甚至把发行的PE基金也改变用途投入股市。没想到市场无情,银行股暴跌,导致亏损非常厉害。在底部1700点他和但斌都被迫砍仓了。股市消灭的都是抄底的老手啊。没想到4万亿来了,股市开始暴涨,他和但斌后面猛追进去,才算在后期跟上大盘。此时只有他的PE基金因为到期必须清盘,在高位清掉了,投资者三年获得2%回报,好彩没亏损,远不如银行定期存款利息。其余信托以为股票还可以涨,结果到3400点指数掉头向下,一路亏损到1900多点。他的全部信托亏损累累,他的跟随者哀鸿遍野。实践证明他的理论和实际操作不能完全吻合,他在二级市场上是个彻底的失败者。老巴的那一套如果机械的用在中国市场是要死人的。
即使如此,他和他背后的老板韩涛在投资上是大赢家,赚的钱远非二级市场投资者可以比拟的。不能因为他二级市场失败就以为他赚不到钱,其实投资市场上真正赚到大钱的都主要靠制度缺陷赚到,比如上海滩著名的法人股大王,重阳投资都是靠一级,一级半市场发的大财。
但斌主要靠的是二级市场赚的钱,他在熊市投资了茅台,张裕,并且守住这几个牛股,03-05年大家都亏的惨,他却赚到盘满钵满。他的合伙人钟XX给他拉来大笔资金,最大一笔是面点王投了一个多亿给他,靠着20%提成,也赚翻了。但就投资理念来说,但斌还缺乏比较系统的,科班的训练,成功有运气成分。这也导致他后期业绩差强人意。总体上来说他还不是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

总体上看,李驰和但斌都赚了钱,他们的投资者,追随者比较倒霉,因为这些人不研究他们赚钱的道理,只听信其博客的忽悠,没有自己的见地,只能怪自己没眼光。不能有识人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