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编 手 记
去年的年中,我花了一个月的日日夜夜,完成了杭州环境集团《绿色风行——文化深耕天子岭》一书的执行主编。静修了将近一个月,海边山地走走,长篇小说看看,算是属于我的释放压力和精神“充电”。2010年8月27日开始至今的整整一年,我又带着我的编辑采访队伍,走上了杭商俱乐部会刊《杭商》杂志的大型采访行动。
由于忝列杭商俱乐部分管文化的副秘书长,又加上国家二级作家和文化策划公司老总的身份,还是出资公司浙江天堂建设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和文化顾问,担任杭商俱乐部会刊《杭商》杂志的主编,就变成了一件无法推脱的事了。
事实上,接到任务后,我还是倍感压力的。以“效仿林徽因女史,最爱这城建与文学的不息变幻”的我,从专业的角度解析景观,从城市的视野阅读建筑,是一件比较熟稔也最为心仪的事。而关注杭州商人,创作和编辑属于杭州商人的创业故事,无论从专业取向,还是运笔指向,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而况,关于杭州商人的话题,已经有了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主编的《杭商天下》、杭州市作协主编的《西湖》杂志下半月刊《文学解读杭商》和杭州杂志社主编的《杭州商刊》。无论从信息采集的全方位,还是专业作家的云集度,甚至政府层面的重视程度,我们这本由民营企业投资,民营企业策划的编辑创作队伍,与前两者的实力相差肯定是极为悬殊的。压力之下,我会突遭十多年不遇的高烧和牙痛侵袭。
一向信奉世界名著《飘》女主角斯佳丽“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day.”(不管怎样,明天是另外的一天)的乐观向上,我“初生牛犊不怕虎”地以为,说不定,只有同样是杭州商人的我们这群人,才能带领这支团队,会写出一些值得全国人民看的杭州商人的创业故事。于是,“无知者无畏”的我,经常在午夜创作时分,在藏香缭绕中遐想,假如我们某一位杭州企业家的创业故事,读来可以像《山楂树之恋》这般纯和简素,或者像《读者》这般清新安然,再或者,能勾起五O后、六O后、七O后、八O后创业者的往事如烟,一万册的大赠阅量,肯定也会在一定的场合,一定的人群里产生一点点读者效应。
带着这样的美好想法,我们或是三人一组,或是五人一队,经夏历冬地快乐出发了。东线传媒的CEO——杂志的出口人之一姚玲香女士,营运中心主任孟君镁、采编中心主任陈文刚,首席摄影师童昕炜,设计师朱燕,加上我本人,就是这支团队的主要成员。来自浙大的龚玉和老师担任杂志的专栏作家,俞广平、陈静、墨怡是杂志的主要撰稿人,青鸿摄影的佘鸿和王晓青夫妇担任了主要摄影,杭商俱乐部的老朋友成乃荣老师和《风景名胜》杂志的刘辉也友情拍摄了很多精彩的照片。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来自机械制造、建筑工程、资本投资、酒店餐饮、文化创意的企业家,在我们的笔下脱颖而出。封面人物张跃飞的传奇故事,出品人占威的城市运营理念,四兄弟江荣平、王信华、王志宏、李启洪的情深似海,女企业家张霞、余秀旸的美丽创业人生,黄晓刚、董国民、高广志、朱道的商旅印痕,还有,杭商俱乐部企业家共话“杭商”发展的精彩发言摘录,蔡云超书法诗文的“文书双绝”,花卉世界“百花天地”的美轮美奂,和会所的江南韵致,卧龙茶庄的风雅静美,都进入了我们创刊号的选题内容。
我们还开心地捕捉到了杭州商人品酒、欢宴、游历、演讲的各个片段。我们更惊奇地发现,正是杭商俱乐部这个称号,形成了强大的时代效应,作为我们相逢相聚相知相识直至相见恨晚的最重要元素,更为我们提供了可以“轻松活动,轻松交流,轻松创业”的心灵空间。这里,你可以忘掉都市的喧哗浮躁;这里,有一群富有朝气的伙伴;这里,关爱和呵护将无处不在;这里,欢笑写在每个人的脸上;这里,会让您实现梦想;这里,带给你家的温馨安好。
在采风行动中,也发生了很多让人“晕、雷、汗、囧”的事,当然也发生了让读者感人动容的编辑部故事。
超级路痴的我,要去参加在卧龙山庄举行的“山核桃品鉴会”,明明是在西湖区龙坞的参会地点,驾驶我的蓝色越野车,先是上了二桥,一开开到了萧山,又转到绕城,再转到南庄兜杭宁高速,几乎开到了正在举办世博会的上海,打了无数个电话,从早上八点出发,直到十一点还在路上的我,只能悻然放弃这次展会。
开设老龚访谈的龚玉和老师一口气写了七篇大作,从午夜写到了天明,几易其稿。而最让人感动的是,一向不喜交际、不善言谈的他,居然会在编审会上来上一大段慷慨激昂的言论,看着已是花甲的龚老师说得红光满面、手舞足蹈,我们都不自禁地拍红了巴掌。
美丽大方的运行总监孟君镁小姐,天天五点半起床,六点搭上从转塘(天堂建设的总部设在西湖区的转塘街道贤家庄村)出发的第一班公交车,辗转坐车,开始她东西南北中的杭州商人采访,一个月下来,足足瘦了8斤体重,这对本来就轻灵如飞燕的孟家玉人来讲,实在是“雪上加霜”了。
来自知名媒体的墨怡在采访创作的当儿,检查出已经怀孕了,克服了初期的不适,她仍然按期交出了让我们击节称赞的漂亮文章。
特约撰稿人陈静女士和俞广平先生,原本都是文案策划的高手,撰写杭州商人也是平生第一回的事儿。一次采访不够,再去一次;听了一次录音不够,再听一次;一次稿子不满意,重写,还不满意,再重写……
林子大姐看了这些故事,潸然泪下;余秀旸女士看了她的创业版,在北京出差时还打来热情洋溢的致谢电话,还稍作修改地作为评选“浙商女杰”的汇报材料;封面人物张跃飞先生,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协助拍摄工作,不但带了两套衣服,还让自己的宝贝女儿做了一回嘉宾;张霞女士更搞笑,在一次聚会上,她说,杂志一出来,她要收藏很多本,写她的这篇文章她是要用来传代的……至今,我仍难忘老总们爽朗开怀的笑声。而所有的老总,在座谈会上发表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见解,特别是提出的批评意见,对于我们这个初开张的编辑部来讲,几近有“金科玉律”的震撼。更多的老总们,纷纷表态,需要他们提供帮助的,都愿意为属于杭商自己的杂志出点力,尽点心,让我们一时无语凝咽。
感谢浙江天堂建设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占威,正是他对杭州文化产业的钟情,斥巨资,使这本杂志得以健康诞生;感谢对杂志设计排版付诸心血的以大毛领衔的易象设计机构;感谢文化顾问叶文玲女史的友情赐稿,让我们这份小杂志有了名家的色彩;感谢担任杂志文化顾问的杭垣文化名家王其煌、蔡云超、尚佐文、钱之江等先生的最终审稿;感谢我在这个“旅途”中相遇的所有企业家,是你们的辛勤工作让杭州商人根植于我们这座美丽的天城,在这点上我们是相通的,我衷心地感谢你们每一个人。
路,已经走出来了。今天的羊肠小道,一定会走成明天的阳关大道;开初的泥泞小径,一定会走成将来的康庄大道。
杂志,在这个夏花缤纷的日子里,带着浓浓的墨香,在全国的各大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遍地开花。
我为此深深祈祷。
我心坚信不疑,犹如磐石。
主编:俞宸亭(签名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