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上的那些古镇啊
——从绍兴到杭州
◇清苦老财
图1江苏平望。平望是江南运河三条支流的交汇点,往来船只非常多,是最繁忙的水域
80年代初,杂志《人民中国》登载了一个长篇连载,报道两位记者骑自行车考察京杭大运河的故事。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又具有一定探索精神的故事,对于一名在读大学生真是有着很大的诱惑力。80年代中期,在常州郊外的一个小镇,我终于有机会近距离地触摸大运河,我常常站在横跨在运河的桥上俯看着穿梭往来的船只,心想有朝一日我也骑上自行车沿着运河走上一遭,沿着1800公里的人工大河从南到北地感受地理风貌的变化,风土人情的演变,切身体会国家幅员辽阔的含义。
稍后的某一年,一部电视纪录片《话说运河》播出了,每当片首歌曲悠扬响起,便迫不及待的围到电视机前,跟随电视画面去领略运河的美景。电视片《话说运河》,把中华民族两项最伟大的工程——长城和运河相提并论,说长城和运河是在神州古国的大地上画出的一撇一捺——一个大写的“人”字。这一比喻准确地道出了大运河的价值。骑行大运河的梦想随着电视片起伏的旋律、明暗的画面渐渐强化。
近两年,沉寂百年的古老运河的价值又引起人们的关注,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也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根据以往的经验,“申遗”的项目似乎都要进行“包装”,而“包装”的结果往往都是保留了一个形似的外壳,而阻隔了文化内涵的传承。我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我梦想了很久的大运河之行要尽快地实施了。由于旅行时间的关系,我选择了自驾车,而不是骑自行车。当我用了整整两个星期的时间从杭州开车北上回到北京,我觉得我还需要至少4天的时间才能基本上对大运河主要节点的大致状况有所了解。
图2京杭大运河示意图(网络图,红色椭圆标注是我停留过的地方)
我们现在所说的大运河,通常都指京杭大运河,而且是元代截弯取直以后的南北向的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六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大约1800公里。一般认为大运河的肇始是以战国时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连通江淮为标志。这样算起来,京杭大运河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到了隋炀帝杨广的时候,运河形成以洛阳为交点,向北通到北京,向南通到杭州的“人”字形。到了元朝,把隋朝的人字形运河拉弯取直,就形成了现在遗存的南北大运河的基本形状。明清两朝对运河有局部的开挖和疏浚,并无大的变动,主要依靠运河运粮食北上京城,称作漕运。1902年废止漕运后,运河便逐渐走向衰落。到现在,大运河山东济宁以南还能通航,济宁以北已经无法通航了。
2500年的历史跨度,1800公里的地理跨度,给大运河注满了历史的厚重,形成独特的运河文化。走大运河,可看的东西太多。运河两岸的风貌、地理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状况当然要看,运河河道以及与航运有关的船闸、堰埭等设施不能不看,运河沿岸的遗留古建筑,如古桥、古寺、古塔当然也是必定要看的,因航运的昌盛而在运河两岸形成的繁华的都市和村镇更要看。我对古镇一向情有独钟,因此古镇成了我大运河考察的主要对象。古镇风貌因运河的兴衰而演变,本身就反映出文化的传承。古镇的建筑、居住环境、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习俗、人们的服饰饮食习惯都能够体现运河文化的细节。在高邮大嚼麻辣小龙虾,那是高邮湖的馈赠,与在北京吃的号称产自盱眙的“麻小”,原本就是近邻。在不产竹子的临清,看到老街上一家家竹器加工的店铺,知道那是运河南北交流而形成并保存至今的。河下镇湖嘴老街路面上铺的青石板,原本不是本地所产,而是运粮北上后压舱回来的压舱石……
沿着运河的古镇一路走下来,既能领会“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独特的地域文化,也能感受到大运河带来的南北文化的交融。随着脚步一步步北上,还能体察到无论是气候、树木、农作物,还是建筑物、生活习惯、语言口音都在慢慢地变化。我们在书本上读到淮河流域是我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我们不甚了了,我们在媒体上看到专家争论到淮河作为南北方分界值得商榷,我们不知所云。但是,当我从南到北经过淮安,我感觉到气候变得干燥了,田地里出现了玉米和大豆,我发觉街上吃东西不那么方便了,城市的尘土和噪声好像也变大了。上午在淮安码头镇跟剃头师傅闲谈,他那浓浓的苏北口音还让我颇觉难懂,下午到了新沂窑湾镇,大婶说出的与山东话相仿的语调让我倍感亲切……现在,我的亲身体验告诉我淮河无疑是南北方的分界线。
走大运河,即使只以古镇为切入点,可看的东西也还是太多。江南运河因河道交错,形成了东中西三条运河线路,水乡古镇星罗棋布,南浔、乌镇、同里、周庄似乎耳熟能详,塘栖、盛泽、黎里、平望犹在深闺。里下河地区历来物产富饶,古镇犹如串珠一样排列在运河沿岸,邵伯、昭关、高邮、马棚、宝应、平桥、河下、板闸、码头……光听名字就让人浮想联翩。鲁运河沿岸古镇也不逊色,“金七级、银阿城、铁打的周店”,哪一个古镇都是响当当的名字。
更何况,还有运河沿线的众多都市,杭州、无锡、扬州、淮安、济宁,还有北京,他们都曾经因为运河的兴盛而繁华,他们也都找到了脱离运河而独自发展的轨道,后来的发展湮没了运河的繁华,但是星星点点的遗迹还在述说着往日荣耀,杭州的富义仓、北京南新仓都是幸存下来的运河漕运的粮仓,淮安的总督漕运部院曾经是管理运河漕运的最高衙门,扬州文峰塔、临清舍利塔、通州然灯塔犹如运河航船的灯塔,照亮旅人匆匆的旅途。杭州香积寺、常州天宁寺、高邮镇国寺、临清清真寺都是商贾们身心疲惫时的心灵家园。
大运河的博大精深,仅仅走上一次很难领会到它的真谛。多么缜密的计划也会有疏漏,多么细心的探索也会有遗忘。我14天的行程中,在绍兴、杭州、镇江、扬州、淮安、徐州等6个运河城市和安昌、柯桥、塘栖、南浔、盛泽、邵伯、高邮、河下、板闸、码头、洪泽、窑湾、邳州等12个古镇(含县级城市)驻足,加上以前考察过的山东聊城、临清和北京通州,总体上对大运河有了一个框架式的游历。若再有4天的时间,还应该在苏州、无锡、常州和济宁停留一下。有限的时间里走过这么多地方,难免疏于浮光掠影,我想我以后一定还会再次重走某些地域进行更深入的考察,也会从其它切入点去体会古老的大运河。大运河不是一朝一代建成的,对大运河文化的体验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成。
一、绍兴
从杭州经过绍兴、上虞、宁波至镇海入海,这段运河叫做浙东运河。浙东运河最早可上溯至春秋晚期越国王勾践开凿的“山阴古水道”,算起来有2500多年了。这一段运河上的古镇有余姚、慈城、柯桥、安昌等。在柯桥镇附近还保存有一段青石纤道,过去纤夫拉船走的路。
图3浙江绍兴。绍兴是水乡,河道纵横,人家濒水而居。绍兴的民居叫做台门,跟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仿,为了防水,院子要高出路面几个台阶。一些保存较好的台门都改成客栈了。
图4浙江绍兴。有河道就要有桥,河是船走的路,桥是人走的路。绍兴有很多古桥,这是著名的八字桥。
图5浙江绍兴。濒水而居的人家。
图6浙江绍兴。老街区已经被现代化的新城市包围了,天际线处露出高楼的一角。正在洗衣服的姐妹二人是从重庆来绍兴打工的,现代化的建设一定离不开她们的辛勤劳动。
图7浙江绍兴。绍兴西郊外保存了一段运河纤道,还把绍兴附近出土的一些古桥、水闸、亭子等石头构件搬到此处。
二、安昌
绍兴出师爷,绍兴师爷出自安昌,可以说安昌是绍兴师爷的故乡。安昌古镇风貌保存得很好,古街、廊棚、小桥保存完好,酒馆、茶馆也是纯朴自然。
图8浙江安昌镇。古镇风貌保存很好,廊棚内是百姓们安居乐业的场景。或许是绍兴的名气太大,可看的东西太多,久远的有晋代王羲之的兰亭、南宋陆游和唐琬的沈园,晚近的有秋瑾的鉴湖、鲁迅三味书屋……所以与绍兴一箭之遥的安昌镇,却游客不多,让古镇保持了宁静的氛围。
图9浙江安昌。廊棚内避雨。
图10浙江安昌。老茶馆内,一只搪瓷茶缸,一个陶瓷碗,一壶开水,一出港台武打电视剧,老茶客就这样打发一天的时光。
图11浙江安昌。一旁是茶客们在忘我的玩纸牌,一边是闲极无聊的茶馆主人。一个长长的哈欠,真解乏啊
图12浙江安昌。虽然游客很少,可是划船的老伯依然勤勉地冒雨等客
图13浙江柯桥。柯桥镇是著名的纺织品集散地,运河两岸是热闹的纺织城,古纤道默默地横在运河中。资料说柯桥至钱清一代保存着很长一段的纤道,我没有找到那段长长的纤道,只在柯桥镇发现了这一段。
三、杭州
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在杭州又很多跟运河有关的遗迹,如武林门码头、拱辰桥、香积寺、富义仓等。大运河在明清两朝主要是漕运,就是运粮食,所以运河沿岸有过不少粮仓,但现在只有北京和杭州还保存有明清的漕运粮仓。大运河“申遗”,杭州是最卖力气的城市之一,如今在拱辰桥旁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现代化的运河博物馆,桥西的民居已经改造,就等着招商了。
图14浙江杭州。拱宸桥上坐看运河上船只来来往往
图15浙江杭州。富义仓遗址旁的运河公园。
图16浙江杭州。这就是漕运粮仓——富义仓,与北京南新仓相比,粉墙黛瓦,显得秀气多了。
图17浙江杭州。移址重建的香积寺东塔。香积寺是运河进入杭州的第一座寺庙,北宋始建,后屡建屡毁,现仅存清代石塔一座。近些年重修的另一座石塔,香积寺的重修工作在2009年夏的时候正如火如荼进行,想必现在已经大功告成了吧
四、塘栖镇
塘栖镇是运河上的名镇,是杭州的水上门户。不少旅友跟我推荐过塘栖,古镇有“三十六爿桥”、“七十二条半弄”云云。我2009年到访的时候,古镇却完全是另外的样子,居民已经搬迁了,巷子的路面被挖开,要铺设管道和电缆。很多房舍都落架重修了,门窗等正在施工。一位东阳来的包工头不无自豪地跟我说:上面要求十一献礼,我们争取八月底完工!
图18浙江塘栖镇。横跨运河的广济桥,镇是名镇,桥是名桥。
图19浙江塘栖镇。运河边上的临河建筑都在全面维修,不远处是广济桥。
图20浙江塘栖镇。临街古建筑在修复之中,木工师傅是来自木雕之乡的东阳,手艺一定没得说。修复之后一定会挂满红灯笼吧,一定会开些酒吧、咖啡馆之类吧。从这里搬出去的百姓们怕是住不起装饰着东阳木雕的临街的房子吧。
图21浙江塘栖镇。这座房子已经落架重修,正在内部装饰。东阳来的包工头不无自豪地跟我说:上面要求十一献礼,我们争取八月底完工!不过,这个样子不像是能够在一二十天内完工的。
图22浙江塘栖镇。在如火如荼重修的工地不远处有一户人家没动工,屋里面到处都是木家具和木构件,只有一位老阿婆在烧饭。老阿婆听不懂我,我也听不懂她,不晓得她为什么还没搬家,但显然也不像继续久住下去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