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为显示抗出血活性的一组化合物,是2-甲基-1,4-萘醌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包括维生素K1、维生素K2、维生素K3,为肝脏形成活性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Ⅺ和凝血因子Ⅹ所必需。缺乏维生素K时会使凝血时间延长和引起出血病症。
维生素K是维生素的一种,黄色晶体,熔点52—54℃,不溶于水,能溶于醚等有机溶剂。丹麦化学家达姆于1929年从动物肝和麻子油中发现并提取。具有防止新生婴儿出血疾病、预防内出血及痔疮、 减少生理期大量出血、促进血液正常凝固的作用。绿色蔬菜含量较多。
人体需要量少、新生儿却极易缺乏的维生素K,是促进血液正常凝固及骨骼生长的重要维生素。深绿色蔬菜及优酪乳是日常饮食中容易取得的维生素K补给品。
人体维生素 K的需要量非常少,但它却是维护血液功能正常凝固,减少生理期大量出血,还可防止内出血及痔疮。经常流鼻血的人,应该多从天然食物中摄取维生素K。
维生素K分为二大类,一类是脂溶性维生素,即从绿色植物中提取的维生素K1和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合成的维生素K2。另一类是水溶性的维生素,由人工合成即维生素K3和K4。最重要的是维生素K1和K2。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需要胆汁协助,水溶性维生素K吸收不需要胆汁。
维生素K控制血液凝结。维生素K是四种凝血蛋白(凝血酶原、转变加速因子、抗血友病因子和司徒因子)在肝内合成必不可少的物质。缺乏维生素K会延迟血液凝固;引起新生儿出血即使供给大量的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的天然形式也不会中毒。
属脂溶性维生素。由于它具有促进凝血的功能,故又称凝血维生素。常见的有维生素K1和K2。K1是由植物合成的,如苜蓿、菠菜等绿叶植物;K2则由微生物合成。人体肠道细菌也可合成维生素K2。现代维生素K已能人工合成,如维生素K3,为临床所常用。维生素K均为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维生素K1是黄色油状物,K2是淡黄色结晶,均有耐热性,但易受紫外线照射而破坏,故要避光保存。人工合成的K3和K4是水溶性的,可用于口服或注射。临床上使用的抗凝血药双香豆素,其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能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可用以防治血栓的形成。维生素K和肝脏合成四种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Ⅶ,Ⅸ及Ⅹ)密切相关,如果缺乏维生素K1,则肝脏合成的上述四种凝血因子为异常蛋白质分子,它们催化凝血作用的能力大为下降。人们已知维生素K是谷氨酸γ羧化反应的辅因子。缺乏维生素K则上述凝血因子的γ-羧化不能进行,此外,血中这几种凝血因子减少,会出现凝血迟缓和出血病症。此外,人们公认维生素K溶于线粒体膜的类脂中,起着电子转移作用,维生素K可增加肠道蠕动和分泌功能,缺乏维生素K时平滑肌张力及收缩减弱,它还可影响一些激素的代谢。如延缓糖皮质激素在肝中的分解,同时具有类似氢化可的松作用,长期注射维生素K可增加甲状腺的内分泌活性等。在临床上维生素K缺乏常见于胆道梗阻、脂肪痢、长期服用广谱抗菌素以及新生儿中,使用维生素K可予纠正。但过大剂量维生素K也有一定的毒性,如新生儿注射30毫克/天,连用三天有可能引起高胆红素血症。
日推荐量
组别年龄(岁)维生素K(微克)
婴儿0--110--20
儿童和青少年1--1111-60
11以上50--100
成人70--140
摄入来源
人类维生素K的来源有二方面:一方面从肠道细菌合成,占50—60%。VK在回肠内吸收,细菌必须在回肠内合成,才能为人体所利用,有些抗生素抑制上述消化道的细菌生长,影响维生素K的摄入。另一方面从食物中来,占40—50%,绿叶蔬菜含量高,其次是奶及肉类,水果及谷类含量低。牛肝、鱼肝油、蛋黄、乳酪、优酪乳、优格、海藻、紫花苜蓿、菠菜,甘蓝菜、莴苣、花椰菜,豌豆、香菜、大豆油,螺旋藻,藕中均含有。
补给须知
* 会损害肝脏功能,肝病患者不宜服用;
*孕妇及授乳妇女避免大量服用维生素K补充品;
*X光、放射线、冷冻加工、阿司匹林及空气污染都是维生素K的天敌;
*如果使用抗生素,造成肠内细菌数量减少或功能降低,维生素K便会相对不足;
*同时摄取维生素K(即使来源为天然食物),将使抗血液凝固剂的药性产生反效果;
*服用维生素K补充品后如有脸泛红、发红疹、肠胃不适、皮肤搔养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并请医师诊治。
主要功能:
* 防止新生婴儿出血疾病;
*预防内出血及痔疮;
*减少生理期大量出血;
*促进血液正常凝固。
维生素K1药品性状
本品为黄色至橙黄色透明粘稠的液体。适应症
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如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等所致出血,香豆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新生儿出血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的体内维生素k缺乏,可缓解支气管痉挛。用法用量 1、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每次10mg,每日1-2次,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2、预防新生儿出血:可于分娩前12-24小时给母亲肌注或缓慢静注2-5mg。也可在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或皮下注射0.5-1mg,8小时后可重复。3、本品用于重症患者静注时,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分。4、可用于溴鼠灵引起的慢性中毒。具体用法:(1)静脉注射5亳升/公斤维生素K1,如需要时重复2-3次,每次间隔8-12小时。(2)口服5毫升/公斤维生素K1,共10-15天。(3)输200毫升的柠檬酸化血液。不良反应
偶见过敏反应。静注过快,超过5mg/分,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曾有快速静脉注射致死的报道。肌注可引起局部红肿和疼痛。新生儿应用本品后可能出现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和溶血性贫血。 禁忌症严重肝脏疾患或肝功不良者禁用。注意事维生素K1 制剂/规格①片剂:5mg。②注射液:10mg/ml。 (1)有肝功能损伤的患者,本品的疗效不明显,盲目加量可加重肝损伤。(2)本品对肝素引起的出血倾向无效。外伤出血无必要使用本品。(3)本品用于静脉注射宜缓慢,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分。(4)本品应避免冻结,如有油滴析出或分层则不宜使用,但可在避光条件下加热至70-80℃,振摇使其自然冷却,如澄明度正常则仍可继续使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本品可通过胎盘,故对临产孕妇应尽量避免使用。 【儿童用药】 新生儿出血症;肌肉或皮下注射,每次1mg,8小时后可重复给药。 本品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因子Ⅱ、Ⅶ、Ⅸ、Ⅹ所必须的物质。药代动力学 肌内注射1-2小时起效,3-6小时止血效果明显,12-14小时后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本品在肝内代谢,经肾脏和胆汁排出。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与苯妥英钠混合2小时后可出现颗粒沉淀,与维生素C、维生素B12、右旋糖酐混合易出现混浊。与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合用,作用相互抵消。水杨酸类、磺胺、奎宁、奎尼丁等也影响维生素k1的效果。 药物过量药物大剂量或超剂量可加重肝损害。贮维生素K1 生产企业
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公司、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州蚕桑生化研究所、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实验药厂、郑州市新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安徽省朝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浙江诚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营张家港市制药厂、江苏板桥药业有限公司、无锡市第七制药储藏方法
常温,避光贮藏。物理化性质
中文名称维生素K1[1] 别名 植物甲萘醌;2-甲基-3-(3,7,11,15-四甲基十六-2-烯基)-1,4-萘醌 英文名称 vitamin K1 英文别名 phytomenadione;2-Methyl-3-phytyl-1,4-naphthoquinone; Vitamin K_1; Phylloquinone;2-methyl-3-(3,7,11,15-tetramethyl-2-hexadecenyl)-1,4-naphthalenedione CAS NO.84-80-0 EINECS201-564-2 分子式 C31H46O2 分子量 450.7 物理化学性质密度0.984熔点-20°C折射率1.527- 维生素K1是临床上常用的止血药物,同时具有解痉作用.在外科广泛用于各种手术后出血预防,消化道出血,胆道结石,泌尿系结石等治疗,是一类用药前不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发生过敏反应极少,但也应引起高度重视.新生儿应用维生素K1后可能出现高胆红素血症.
近几年来,随着其广泛运用,不良反应亦逐渐增多.维生素K1可引起胸闷,心悸,气促.头昏.腹痛.视物不清,全身发绀.严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心跳,呼吸聚停.为了防止维生素k1可引起的不良反应,我们认为应注意做到: - 1,认真检查注射液的批号,有效期字迹要清楚,注射液澄清.
- 2,药物应避光处理,维生素k1胃淡黄色液体,易被酶和氧化剂破坏,对光敏感,遇光后颜色变深,提示维生素k1已被氧化变质,不可使用.否则易发生不良反应.
- 3.静滴速度易慢,开始时是10滴/min,观察20min后无不良反应发生,再根据病情,年龄,药物的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 4,备好急救药品,物品;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非那根和氧气装置等,以便发生变态反应时能及时抢救患者.
- 5,发生不良反应后立即停止输液,将患者平卧去枕,头偏向一侧,给予氧气吸入,保暖,以免引起窒息;并给予地塞米松,肾上腺素,非那根等治疗.
维生素K1为脂溶性维生素 ,系羟化酶活化剂,参与肝内凝血因子II , VII,IX ,x的合成固有止血作用;其次尚具有镇痛作用.本品为黄色,遇到光易变色,应避光储存于干燥低温处,价格低廉,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偶过快见变态反应,静脉注射可引起面色潮红,出汗,胸闷.但肌肉注射维生素K1致局部及全身出现大量皮疹者,临床实属罕见.分析原因如下, - !,维生素K1为脂溶性半油剂,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易使注射部位组织变形损伤;
- 2,注射用7号针头按常规操作要求进针2/3后,因注射深度不够,使药物滞留机制尚不清楚有待研究.为此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维生素K1应用尽量加入静脉输液中,但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如肌肉注射维生素K1建议使用9号针头Z路径肌肉注射,即注射前以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命名等注射部位及皮下组织朝同一方向侧移(皮肤侧长期1cm~2cm左右),绷紧固定 局部皮肤,维持到拔针后, 迅速松开左手,此时侧移的 皮肤和皮下组织位置复原,原先垂直的针通随变成Z型. 据报道Z-track肌肉注射与常 规注射相比比较能减少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差异有统计意义.同时注射部位配合 适当热敷,以促进药物及时 吸收;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及时处理,减少病人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