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前后的加加林组图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飞天”前后的加加林

文/李忆民

征服者。宇航员加加林在轨道上运行的“东方1号飞船”的密封舱内。

60岁以上人的记忆中,可能还都刻印着“加加林”这个名字。50年前,人类首次实现环绕地球飞行一周的壮举,是一种传奇,是一次革命,真正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这位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从太空俯瞰地球全貌的第一人,就是苏联英雄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YouriAlekseïevitch Gagarine)。人类飞天的消息震撼世界,加加林的名字传遍全球。

“点火!”“东方1号”宇宙飞船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基地升空。


在前苏联许多城市的广场,矗立着加加林的各种塑像,城市的街道、学校、工厂等,纷纷以“加加林”命名……今年4月12日是加加林太空飞行50周年纪念日,俄罗斯高调庆祝。俄政府宣布今年为俄的“宇航年”;第6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12日确定为“国际载人航天日”。当日晚10时,在莫斯科鸣放50响礼炮……


还能活着返回地球吗


“减速火箭”熄火时,感到一阵剧烈的震动。透过舷窗,我从上到下看到了左右两边的地球。旋转的速度每秒30度左右。这就是说:脑袋,双脚,脑袋,双脚……以相当大的速度旋转着。就是这么旋转着。我时而看到非洲大陆(正处于非洲上空),时而看到地平线,时而看到天空。”这样度过了漫长的10分钟后,加加林可能想,他永远也返回不了地球了……不会活着返回地球了。他历史性飞行第二天的报告,封存在前苏联秘密档案馆达38年之久。后来人们得知,人类第一次宇宙飞行并非像前苏联当时声称的那样成功,那样完美无缺。实际上,发生过多次故障。其中尤其令人担心的是,带发动机组件的飞船部分在返回大气层时,与返回舱的分离晚了10分钟。即使发生了这样的意外事故,也没有动摇加加林——以前的一个铸工——的信心。“我知道出了事故,我看了看手表,10分钟过后,什么也没有改变:仍没有分离……我决定不拉警报器,我用电话通知——分离没有完成……我判断,情况还没到十万火急的程度。”后来披露,加加林折腾了十几分钟后才脱离险境。


从小木屋走出来的歼击机飞行员

108分钟后,密封舱在距莫斯科700公里处落地。

俄中、小学生都从历史课本上学习过加加林的生平和丰功伟绩。他的母亲是卖牛奶的,父亲是木工,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命里没有任何先天条件成为一名宇航员。
加加林1934年3月9日出生在苏联的斯摩棱斯克州的克卢希诺镇,这个农民小家庭简单地生活在一个枞木屋内。加加林6岁时第一次在城里看见汽车。不久,德国人侵占了他出生的地区。在母亲眼里,他是一个聪明、快活和爱说爱笑的孩子。他个头不大,但这并没使他难为情。觊觎在工厂谋一职位,15岁便开始当学徒。17岁,他考进了萨拉托夫工业技术学校,3年后,加入萨拉托夫航空俱乐部,业余时间学习飞行,并最终获得了飞机驾驶员证书。这时,他面临两种选择:一是继续在工厂当铸工,一是成为空军军官学校的一名学员。最后进了Chkalov航校。他与瓦莲京娜邂逅,1957年二人结为连理。翌年,获米格(MIG)战机驾驶证,成为北海舰队航空军团的一名歼击机飞行员,但飞行时间不超过250小时。


为了赶在美国人的前面


1959年,一只名为Laïka的雌性狗宇宙飞行安全着陆,当这一难以置信的消息传开的时候,前苏联人相信,第一个地球人宇宙飞行指日可待了。1959年10月,苏联首位宇航员的选拔工作在全国展开。加加林从3400多名35岁以下的空军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20名入选的一员,并于1960年1月被送往莫斯科,3月开始在宇航培训中心接受培训。培训中心就在距莫斯科40公里左右的一个简陋的空军基地,后来成了蜚声世界的明星城。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尤里•加加林,1961年,27岁,传奇故事开始流传,英雄成了被顶礼膜拜的圣像。

今天的人们难以相信,加加林和他的伙伴们,只接受了一年多一点时间的宇航教育和训练。这都是为了赶在美国人的前面。当时的相关人员认为,宇航员在轨道上没有多少重要的事情要做:“东方1号”的驾驶是自动的,飞行由前苏联航天之父谢尔盖•科洛夫(SergueïKorolev)掌控。实际上,第一次宇宙航行使命的关键,是要克服人为的紧张因素和创造宇宙航行的报道条件。


在几个月里,准宇航员们接连上了理论课,进行了离心机训练,抛物线飞行训练,以便适应失重状态和密封舱里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跳伞训练,因为当时着陆的技术还没有很好地掌握,宇航员有可能从处于7000公尺高度的“东方1号”的舱内被弹出。前苏联人对这一切之所以保密,就是使这一次飞行得到认可——国际裁决机构要求宇航员在飞船的密封舱内返回地面。


“我出发了!”


尤里•加加林是个优秀的学员:“他做了好长一段时间心理测试,在失重状态下孤独地藏在密封舱内,跳伞……在一系列心理测试中他的反应都是优等的:他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遇有突发事件,能敏捷地应对并具有自我克制的素质……自信,审慎,开朗——这就是他在一般学员中凸显出的个人特质。”在他的档案中如是记载着。
最后,首次宇宙飞行的竞争对手只剩下两名:加加林和Guerman•蒂托夫。最终的选择仅在起飞4天前决定。因为Gherman这个姓氏与德语谐音,加上父亲是教师,与铸工出身、父母都是农民的加加林相比,可以说Guerman•蒂托夫没有任何机缘,他只有落选的痛苦。

赫鲁晓夫批准了这次太空飞行。


1961年4月12日凌晨5点30分,叶夫根•卡尔波夫上校叫醒了两位宇航员,他们睡在同一个宿舍。“睡得好吗?”他问道。“睡得很好。”看起来,比任何时候都放松。加加林和蒂托夫一起用吸管吃早餐(以适应飞行配定的食物):肉泥,果酱,咖啡……科洛夫过来看望他们。然后一辆大巴把他们拉到发射场,换上了宇航服,握手告别。在进入通向火箭顶端的电梯之前,加加林转向深受感动的工程师们,用他惯有的开玩笑的口气说;“唉!小伙子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然后钻进了简单的“东方1号”飞船,坐在密封舱的座椅上,总是喜气洋洋、微笑的样子。


他的心律一点也没加速。“我感觉心情非常好,精神非常饱满。”飞行的第二天他这样说。伊万诺夫斯基是见证这次飞行的仍然在世的工程师之一,他当时是负责锁定密封舱门的。这是加加林在秘密报告里叙述的第一个故障:“不知为什么又重新打开舱门,把它拿开了。我心里明白,有什么部件运转不正常。”的确,即将升空时,密封舱舱门遥控按钮出现问题。这就意味着,密封舱返回地球时,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加加林可能无法自行打开舱门逃生。这就迫使伊万诺夫斯基拧下30科螺钉,随后几分钟,工作人员以近乎疯狂的速度维修好了舱门,然后又把它重新安装上。


开始等待出发。加加林要求放点音乐,因为等待冷人心烦。一首爱情歌曲使他静下心来。9点零7分,终于起飞了,没用倒计时,科洛夫认为完全没那个必要。
科洛夫:“点火!”
加加林:“明白,点火。”
科洛夫:“一级(火箭)……二级……三级……发射完成!”
加加林:“我出发了!舱内噪音不大。身体状况良好,精神状态良好,一切良好,没问题!”
科洛夫:“我们祝你飞行成功!一帆风顺!”
加加林:“再见,一会儿见!亲爱的朋友们!”
尤里•加加林是一个简朴、憨厚的农民,不是那种发表浮华演说的人。随着“我出发了!”再简单不过的这句话,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尤其在庆功晚会上举起酒杯的那一刻。


农妇和女孩大惊失色


火箭升空了。宇航员在话筒里赞叹不已:“我看到了云彩,基地……太漂亮了,啊,真是壮观!你们听到我了吗?”一切进展顺利。10分钟后,“东方1号”进入轨道。在秘密报告中,加加林回忆道:“黑色的天空,黑色的。星星在黑色的天幕上显得更大、更亮,移动得更快了……令人叹为观止……看得很清楚——地球果然是圆形的,它的周围环绕着美丽的蓝色。”宇航员紧束在座椅上,没有机会测试失重状态。他挤压装着食物的管子进食,喝水也用同样的方法。飞船钻进了地球的黑影中,随后又弹出来。循行的椭圆形轨道近地点为181公里,远地点为327公里,比预定的高出了一些。在舱里,通讯联络没有中断过:他用磁带录音机录下了在舱内的感受,用电话通报情况。在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用莫尔斯(mors)电报系统联络。很快就下降了。按计划,只绕地球飞行一周,不到一小时。


在带发动机组建的飞船部分与返回舱延误分离的故障后,“东方1号”回到大气层没出现问题。在7000公尺高空,紧紧绑在座椅上的加加林从密封舱里被弹出来,离萨拉托夫城不远。


最后的惊险:他几乎因窒息而丧生,因为他打不开宇航服进气孔的阀门。经过6分多钟努力,终于化险为夷——把它打开了!飞行整整用了108分钟,他重新回到了地球!他的降落伞落到了一片农田里。“登上了一个小山岗,我看见了一个农妇和一个小女孩儿向我走来……我迎上前去要求打电话。但是,我往前走的时候,那个女人却放慢了脚步,小女孩儿开始往后跑。我把两条胳膊甩得团团转,大声呼喊着:”我是你们的人!一个苏联人!你们不用怕,不用担心!请你们过来!”


27岁,加加林成了前苏联的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

推荐阅读:

我的个人首页
法国第一例“药物婴儿”(组图)

被塔利班“处决”的情侣(组图)

从金字塔峰滑落下来的法老(组图)
阿莱西亚、丽维亚,你们在哪里?
我们应该向美国人民学点什么(图)
如花少女地狱3096天(组图)
富可敌国的法国时尚“女魔头”为谁敞开心扉
亚马孙森林里的“世外桃源”(组图)
暗杀教皇保罗二世的刺客(组图)
面对面与“活恐龙”深海相遇(组图)

人造生命——能造男人和女人吗(组图)
让世界感受动态的真实汉语和中华文化
安娜:令全球惊艳的女间谍(组图)
绑在桅杆上的伟大画家(组图)
世界最高峰上两个女人的较量(组图)
“黑寡妇”的情书(组图)

外国记者眼里的上海世博会(组图)

美国胖子应向全世界敲响警钟(图)
“飞天”前后的加加林(组图)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全球首例异体移植换脸手术(组图)
“鬼城”华雷斯(组图)
石川和夫——绞刑架下30年(图)
法国“猫王”:我比杰克逊幸运(组图)
2010年度“法国小姐”美在哪儿(组图)
“你要领先别人,就去学中国话吧!”
王妃与总统的浪漫恋情(组图)
人类登月记忆(之一)
人类登月记忆(之二)
人类登月记忆(之三)

一日尽览天下花(组图)
一位外国总统的中国情怀(下)
一位外国总统的中国情怀(上)

八胞胎的离奇故事(组图)

站在废墟上的人也得活下去(图)

从冰冻中解救4万年前的婴儿猛犸象(上)
从冰冻中解救4万年前的婴儿猛犸象(下)

法国小城缘何为巴金而自豪(上)

法国一城市确定2009年为“巴金年”(图)

法国营养学家剖析——胖女人能变苗条吗?法航447航班失事客机——罹难者留给人间最后的情与爱

母亲带婴儿孤舟穿越大西洋(组图)(下)
母亲带婴儿孤舟穿越大西洋(组图)(上)

谁是当今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女人?(下)

谁是当今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女人?(上)
水性杨花-婚变-复婚(组图)
我要把他们的声音带到白宫,天天都听
出神入化的总统贴身保镖(组图)
“奥巴马,我的顾客!”
新款奥巴马总统专车解密(组图)
玫瑰潮水般的火烈鸟群(组图)
涉外往事小撷(五)
涉外往事小撷(四)
涉外往事小撷(三)
涉外往事小擷(二)

涉外往事小撷(一)

现代版的维纳斯--金铸的诗神凯特-莫斯(图)

我收藏名人情书……(组图)

没有丢失的瞬间感悟(图)

毕加索为最怕羞的少女画裸体画儿(组图)

听海洋独一无二的动物唱歌(组图)

太平洋里的杂交鲸鱼与人玩耍(组图)

女人从哪儿看一个男人的善与恶(组图)

世界顶级美女想嫁什么样男人?(组图)

非洲记忆(组图)

从闯红灯不被罚想起的……

还有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制吗?(组图)

在意大利农民家里做客(图)

赌城摩纳哥一个杀人犯的奇遇

起来,地球到了最危急的时候……

任教法兰西

白璧无瑕——最性感影后查里兹·塞隆(图)

一个美国女孩想起此事就会哭(图)

韩国80后青年的志趣和情怀(图)

声明:

网络转载请尊重有关法律和作者版权,注明文章出处和作者姓名;如报、刊等平面媒体有意转载,请通过下面的电邮地址与作者联系,及时寄样刊,支付稿酬。否则,视为侵权,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电子邮箱:lym901@sina.com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9220.html

更多阅读

去疤痕最好的方法组图 去除疤痕最好的方法

对于深受疤痕困扰的爱美女性来说,最想听到的恐怕就是怎样去除疤痕了。原本净白无暇的美肌因种种外因而给疤痕创造了“温床”,当真让不少美眉痛苦难耐。疤痕的存在,不仅摧毁了美丽的天空,也让自信心的摩天大厦瞬间倒塌。怎样去除疤痕,重现

历届世博会上的中国馆(组图) 世博会中国馆周围旅馆

http://www.jiaodong.net 2010-05-04 10:02 光明日报关键词:世博会 中国馆 中国馆组图[提要]中国上海世博会指日可待,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1876年清政府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中国

实拍:文竹生长的过程(组图)

昨天登出了几张文竹开花的照片(请参见《不起眼的文竹花(组图)》),今天仍然以文竹为主角,再登出几张其从萌芽生长到枝叶茂盛的全过程的照片。这些照片还是国庆节前拍摄的,每天拍一张,中间有几天停止了拍摄,所以成长的过程不是太连续。文竹的

清朝末年一个被凌迟处死的女人组图 慎入 凌迟处死

  清朝末年一个被凌迟处死的女人(组图)【慎入】凌迟处死,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清朝末年拍摄的照片,显示为真正的“千刀万剐”。陵迟原来指山陵的坡度是慢慢降低的,凌迟本意为:“缓缓的山丘”。用于死刑名称,则是指处死人时将人身上

声明:《“飞天”前后的加加林组图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为网友记忆清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