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我国驰名中外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之所以闻名于天下,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是,历史悠久。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
二是,继往性强。自北魏,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隋唐诸朝,连续建造近500年。宋、元、明、清诸朝,又进行过不同规模的修葺(qi,即修补)。尤其到武则天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并迁都洛阳前后,又形成一个高潮。
三是,规模之大。据权威部门统计,龙门东、西两山,现存佛像97306尊,各种佛洞1352个,佛龛(kan,供奉佛像的小阁)785个,碑记3680品。
四是,艺术瑰宝。佛像,姿态各异、各尽其妙、栩栩如生、大小悬异、自有情趣。为研究我国的历史、佛教、艺术、书法、建筑、工艺、服饰和文化交流等提供了丰富的文物资料。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五是,风景秀丽。石窟地处龙门东西两山,中间夹有伊水,山之奇雄、水之清澈、泉之甘冽,令人神往。
(因石窟规模较大,以下仅可大体反映龙门石窟概貌)
1、龙门石窟大门:(大门在最北侧,摄影的顺序由北向南):
2、“潜溪寺”(此处有溪谷之胜,阴泉潜流,汨汨有声。原为唐宰相李荡别墅,开凿于初唐时高宗前期):
3、宾阳三洞(为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石窟,从公元500年开始,经历24年,中洞基本完成):
4、北洞佛像(该洞为宦官刘腾为北魏宣武帝做“功德”续加的洞窟):
5、摩崖三佛龛(主像为弥勒佛,《大云经》中诡称武则天是“弥勒佛下世”):
6、万佛洞正面佛像(为阿弥陀佛,该洞始建于公元674年,大唐永隆元年,即公元680年建成):
7、万佛洞洞顶(现在仍可看出,当时镌刻的楷书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一万五千尊像一龛”):
8、老龙窝(俗传昔日曾有蛰龙在此水中蛰居,故名老龙窝):
9、莲花洞(开凿于北魏孝明帝孝昌年间,即公元525年,因洞顶藻井有一朵精美的高浮雕大莲花而得名):
10、石中溪(据传此缺口内有隐藏的洞穴,为真龙窝处,后来真龙自此飞升而去,故称此为“龙门”):
11、普泰洞(开凿于北魏孝明帝时期,内有北魏节闵帝普泰元年,即公元531年,纪年小龛,故得洞名为普泰):
12、赵客师洞(开凿于北魏孝明帝时期,因洞口有唐人赵客师造像题记,故后人称赵客师洞):
13、破窑(建造于唐太宗和高宗前期,利用旧溶洞扩展而成,故称破窑。是唐太宗贞观11年道国的刘太妃为道王元庆营造的,元庆为唐高祖李渊的第16子,道国即湖南道县):
14、魏字洞(开凿于北魏孝明帝时期,内有多个北魏孝昌年间的纪年小龛,故称魏字洞,也称孝昌窑):
15、唐字洞(内有西魏大统年间的纪年小龛,更多的是唐高宗前期的纪年小龛):
16、奉先寺(是魏唐龙门十寺之一,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中央为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2米。为皇后武则天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功毕。大佛:丰颐秀目、仪表堂堂;迦叶持重、阿难温顺、二菩萨盛装艳服、天王雄伟、力士勇猛。是唐代佛教石雕艺术的杰作。):
17、药方洞(始凿于北魏,到北齐和唐代仍有雕作,内刻140个药方,可治疗40余种疾病。药方极为宝贵,对我国古代医药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8、古阳洞(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即公元493年,在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主佛释迦牟尼略带微笑,两侧二菩萨戴宝冠、庄严文静。魏体书法代表“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在该洞。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为丰富的洞窟):
19、古阳洞南侧的诸多洞龛:
20、古阳洞南侧的诸多洞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