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西秦会馆 盐都杂谈

自贡西秦会馆


作者:贝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贡市——昔日西秦会馆,今日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一,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盐业史博物馆。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建于1959年,是中国最早建立和自然科技史博物馆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盐业史博物馆。它主要收藏、研究、陈列中国盐业历史文物和资料,以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窗口。建馆四十多年来,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在收藏、研究、陈列、保护以井盐为主的中国盐业史文物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成为中国现有近2000座博物馆中的佼佼者,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地县级博物馆、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博物馆》季刊曾对本馆做过专题介绍。

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盐业为内容的专业博物馆。馆内珍藏展出着古代钻井、采卤、天然气开采、制盐等各种工具和技术模型,观众可以亲手操作演示古代钻井取卤的模型,这种互动式的参观形式虽然在国外很普及,但在我国的其他博物馆中还是不多见的。《井盐生产技术发展史》是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它由序厅和相对独立又互相衔接的四个部分组成。它采用新型陈列材料和先进的声、光、电技术,融科学性、知识性为一炉,注重了陈列的艺术性、可操纵性和趣味性。整个陈列采用近600件文物、文献、标本、模型、图表、照片、雕塑和绘画,从钻井、采卤、天然气开采、制盐等方面,展示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井盐生产的历史画卷。在博物馆的序厅中央,塑造了一位正在凿井的盐工形象,表现了凿井工人把铁锉提出井口的情景。

这座雕塑与文物相结合,使用从盐场征集的铁锉和井帽子,增强了雕塑的价值。环绕雕塑的是一幅反映井盐生产演进的大型壁画。这幅题为井盐生产历史长河的壁画,反映了人类早期古代先民靠舔食咸土来摄取盐份,白鹿引泉,李冰开凿盐井,卓筒井的发明,直到机车采卤的全过程,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它与雕塑相响应,突出了历代盐工在井盐生产中的地位,反映了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主人。步入展厅,展墙上醒目地镌刻着这样的文字:四川,中国井盐的发祥地;自贡,名播四海的古盐都;井盐技术、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篇章。在钻井及采卤技术的发展部分,大量的文物、资料和模型,向观众介绍了井盐钻井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人工挖掘井、顿钻凿井和现代钻井三个时期。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四川劳动人民发明了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凿出了数以千计的卓筒井,使钻井技术进入顿钻凿井时期。卓筒井是一种井眼如碗大,深数十丈的盐井。它采用一种被称作圜刃的锉头顿击井底,破碎岩石;同时,又使用一种装有牛皮活塞的汲筒捞取凿出的泥沙;成功地解决了钻井、洗井、固井等问题,取得了机械钻井的成功,开创了人类钻井的先河,推动了世界钻井技术的发展,被誉为我国古代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陈列通过大量史籍、实物和资料,以及宋代卓筒井的遗存——四川大英卓筒井,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这一伟大发明。明清时期,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在自贡地区逐渐臻于成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顿钻凿井工艺。

这包括:细密的凿井程序,钻头和钻具的改进,测井与纠斜,以及巧夺天工的修治井技术。陈列对这套工艺做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一些手动模型,让观众在参与中,去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铁五爪打捞落物与偏肩打捞落锉模型,通过讲解员或观众的操作能顺利地把落入井中的石块或铁锉打捞上来。在情趣盎然的气氛中,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给我们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二,古盐都西秦会馆位于自贡市中区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西秦会馆,是一组殿阁巍峨,金碧交辉的古代建筑群。西秦会馆是中国井盐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艺术珍品,同时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自贡的象征性建筑。西秦会馆,原名武圣宫,主供关帝神位,亦称关帝庙,俗称陕西庙。

清乾隆元年(1736),在自流井地区经营盐业发迹起家的陕西籍商人,为炫耀郡邑,款叙乡情,策划营销,共祀神灵而集资修建了这座同乡会馆。历时16年竣工。道光七至九年(l827一l829),因原建筑损毁不堪,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地重修与扩建。较旧地址拓出十数丈,依山另辟一正殿,壮丽倍前,共占地3451平方米。这是比较典型的中国建筑,平面组合,总体方正,强调对称,中轴明确。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四周以廊墙及其它建筑组成有纵深、有层次的5个大小院落群体。作为西秦会馆点缀、装饰的主要物色是木雕石刻,遍布全馆,多达数百件,以石狮、献技、金镛、贲鼓等楼阁的雕刻最为突出。大门石狮高227米,突目隆鼻,身披卷毛,四爪锋利,两狮正身向外扭头相望,张口作嘶吼状,颇显威严。

献技、金镛、贲鼓3处的木雕,集中在长223米,宽67厘米的木栏上,人物有350多个,疏密得体,刀法明快。此外,额枋、衬枋、挑梁、垂花。栏杆上的木雕,有神话传说,有历史故事,有社会生活,戏剧场面,花鸟静物,均刻艺精湛,维妙维肖,至今清晰可见。解放前,西秦会馆作为中华民国自贡市政府的所在地。年久失修,濒于毁圮。解放后,这座雄伟的古建筑,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手里。自贡市人民委员会曾在此办公期间,并对建筑作了保护和维修。1959年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游览西秦会馆时,一再咛嘱,要好好保护起来。1959年由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倡议创建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郭沫若题写了馆名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主要负责收藏、研究、陈列以自贡地区为中心的四川井盐生产和发展的历史文物、实物、资料。

馆藏的中国古代钻井工具群,保存较完整的传统钻井工具群。馆藏的井盐经营契约、账簿、打井岩口簿等,为研究中国钻井史、经济史、经营管理及商业经济发展等,提供了极其难得的珍贵中料和实物,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井盐生产技术发展史为该馆的基本陈列,它全面地展示了从钻井、采卤、输卤、天然气开采与利用、制盐诸方面的发展和演进,以及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中,伟大的创造,无与伦比的技艺,展示了自贡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内涵。三,宋良曦:《杨学三巧修西秦会馆》在自贡市盐史专家宋良曦先生的专题文章《杨学三巧修西秦会馆》中,我们可以读到对西秦会馆建筑典故的详尽介绍。宋先生在该文中说,富丽堂蛊的西秦会馆现存建筑形制和规模均是清道光七至九年那次重修和扩建的。

倘佯在这精美绝纶的古建筑群落中,观赏着这美不胜收的建筑艺术品,对设计者、建造者们的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其中有一位长被称颂,为修建西秦会馆立下了不朽功绩的人物,他就是杨学三。作为盐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代宗师,杨学三巧修西秦会馆的佳话在自贡市民间广为流传,脍炙人口。杨学三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人家。从杨挺芊给自己的儿子起的名字即可看出,他希冀后人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出仕人宦,光宗耀祖。然杨学三少时入塾,却不喜读书。他偏爱放风筝、编鸟笼、斗蟋蟀,因而常惹父辈生气。他对修房造屋之类工程,木雕泥塑之类活计,兴趣日浓,渐至如痴如迷的程度。虽无师承,却逐渐精通绳墨,古代建筑知识越来越丰富。他常以麦杆、香烛棍及其他材料,搭构他心目中的殿宇厅堂、亭台楼阁,整日揣摸摆弄,度划规整。

杨学三生性颖悟,构筑的著名建筑模型,诸如阿房宫、黄鹤楼、滕王阁之类,精巧玲珑,维妙维肖,令乡人叫绝。年少之时,杨学三即能设计岁里一些民间建筑并督造施工。随着实践的增多,阅历的丰富,知识的积累,杨学三设计建造的屋宇房舍,即巳名闻遐迩了。据《杨氏三可祠胜利族谱》记载,杨学三步入中年时,巳成为川南一带极负盛名的建筑师,於是近邻乡党偶有难于建造之事,往往备舆迎教。晚年名愈噪,举凡邻村州县之伟大建筑,为工匠所困者、恒越境敦聘。公辄应之,至则相度规划,奇妙惊人。当地良巧技师,咸相折服。自流井西秦会馆维修扩建与内江文庙的建筑,均是杨学三给世人留下的不朽之作。清道光七年(1827),历经近百年风雨的西秦会馆业巳破败不堪。

大部分建筑倾圮坍塌,乾隆初年费银一万余两修建的这座同乡会馆巳是面目全非,自流井地区陕西籍盐商的同乡会组织西秦大会,在会首张继儒倡仪下,多次筹议决定重修并扩建西秦会馆,陕籍盐商及本地一些商人踊跃捐资,共集资白银达四万余两。此次重修和扩建西秦会馆,工程浩繁,设计要求甚高,全馆压卷之作正殿与龙乎均系新建。因此,遴选总体设计和督造施工的人选成为举足轻重之事项。经张继儒等人再三思量,决定聘情当时在川南一带巳首屈一指的建筑师扬学三总承此举。杨学三成竹在胸,慨然应允,择吉动工,大兴土木,开始了为时三年的重修扩建西秦会馆的工程。在工程进行中,因在井盐生产和营运中,本地盐商与陕籍盐商积怨颇多,矛盾甚深,故对工程的实施多方干扰,设置障碍,制造麻烦。

如本地盐商策动当地人不卖石头与泥土与陕商,致使陕商从威远大量购进煤炭,夯实为地基,又从外地运进大批石料,以作立柱、地面、石雕饰件等。本地盐商还策动本地泥木石工联名致书杨学三,要求承担一半工程,自愿各效其能,实则掺杂其间,暗掣其肘。杨学三心中有数,亦欣然同意。就在这样微妙的关系和本地盐商的种种厄难中,杨学三指挥若定,从容调度,排除于扰,使工程有序地进行。然而,就在西秦会馆新建正殿举行上梁仪式的前夕,本地盐商竞指使工匠偷偷地将正梁截短五六寸之多,欲使上梁时让杨学三当众丢丑。准知此一鼠窃狗偷之行为,已被杨学三早有防范的徒弟发现并报告了杨学三。杨学三闻报,淡然一笑,将计就计,立即在另一工棚内造好一根正梁,秘密地换下已被截短的大梁,并预造四根精美的火炬,并对徒弟面授了机宜。

到举行正殿上梁典礼之时,自流井富商显宦、士绅名流纷纷到场,冠盖云绕,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当司仪高呼上梁时,只见杨学三的大徒弟出列禀告,大梁被锯短一截,不足长度奈何?杨学三道:无妨,无妨!可用旋抽补柱之法矣!即刻便由杨学三的徒弟,点燃四根火把,高举手中,沿大梁左旋右跳,杨学三口中念念有词长!长!长!随即大喝一声,足矣!徒弟们停止了跳动。紧接着,杨学三便指挥工匠上梁,结果竟分毫不差!惊得全场人目瞪口呆,以为鲁班之再世。而指使工匠锯短大梁的本地盐商则有口难言,无地自容。西秦会馆竣工后,出自对杨学三巧夺天工的技艺的由衷敬佩,本地工匠备盛宴招持杨学三。席间,愿出重金购买那四只火炬,并向杨请教所谓旋抽补柱法,杨学三笑而不答。

为纪念西秦会馆完工,杨学三亲手制作了镂刻精美,玲观别致的香筒一对。不久,朝庭诏谕各省承办皇会,征集珍异器物。西秦会馆的会首即将杨学三制作的香筒贡奉进京,道光皇帝见到,爱不释手,特垂御览赞曰:杨金花可人巧圣宫矣!自此,杨学三的名气声誉则更加远播。西秦会馆内,更为他设牌位立祀,奉若神明了。四,重修西秦会馆关帝庙碑记富顺县所属靠西的自流井,原有一座西秦会馆关帝庙。这座圣庙从乾隆初年开始兴建,由陕西人张继儒负责,经过了16年才竣工,共花去壹万多两银子。关帝庙的规模非常宏伟,紫红的宫网,朱殷的楼台,金碧辉煌,典雅崇丽。从此,帝君的英灵有所依凭,人们也可以尽情瞻仰;陕西同乡之间的诚挚深厚的情谊在这里更能有所增进。

的确,陕西同乡仰赖这座圣庙已经有许多年了。这中间,偶尔遇着庙’多小有颓损时,也不过即时修补罢了。从建成至今,时间快到百年,由于风雨剥蚀,土木已失去原来牢结的.力量,神像袍服层层脱落的逐渐增多,角椽擦柱、瓦脊鳌尖更频于倾颓,而从前关帝会所存在会金以及多年来由各方自动捐献的田亩所得到的租银,除了供应按时节焚香献礼酬酒演戏的开支以外,本利合计起来,数字已经不小,再要想照这样的庙貌去体现神灵的光明圣境,并让其长此以往的拖下去,大家的心思都感到不安。但此事究应如何办,因为关系重大,所以一直没有出决定。直到道光7年,李全兴、安万顺、毛世德、李永顺诸君才正式把这件事提出来,于是大家就作出了决定一致同意请孟君西平、寇君详任董事,以邓玉金、杨永丰、刘增盛、郝玉崇、张全泰、何尚义、张泰顺诸人任襄事。

可惜孟君到职不过数月就病故了,乃由寇君一人总成其事。从六月开工,不论是决定用料,审察地形,都务求使新的庙容比旧的更加雄伟瑰丽。比起旧时地址,又新开拓出十多丈地方,靠着山另外辟了一座正殿的地基,木料石料都挑选又坚实又长大的,宫殿的设计更是富丽堂皇。可是,正当雏体大体建立时,原有合从会所收集的厘金一万六千多两已经用竭,于是商定再征盐税附加厘金来完成,因而又收得银三万多两继续修建,直到道光九年才大功告成,合计共用去银四万多两。新庙的殿堂高敞宏伟,体势庄严肃穆,廊楼配阁排列整齐,金光碧彩交相辉映,周围建有高墙,只能从东、西华门分道而人。一进来就可看见一对桅杆对峙,桅杆一抱大,六丈多长,连桅斗都是石料做成、桅杆前面是一座忠义神武坊,牌坊下蹲有一双石狮,狮身有十抱大,六丈六尺高,再前面就是武圣宫大门。

门内是一座三重高楼,下面一重是戏楼,中间是大观楼,最上一重是福海楼。过了这座高楼是一片好几亩宽,中间部分叫天街的广场,其中植有两株古槐,浓荫如盖。再上去叫做大丈夫抱厅,厅上横躺着一个石池,池中央有座平桥,就在这里高耸起一座参天奎阁,再进去就是中殿,龙亭,最后是正殿。从正殿左侧门j笠去是内轩,轩前是莫作闲看小台,再前是‘,别有天官解。循奎星阁路从正殿左侧门进去,经过长廊是神厄。另从奎星阁抱厅之右,有履忠门进去是留三日香客麻;从奎星阁抱厅左边由践义门进去是胜十年读客赓。抱厅以下两旁是东西走楼,东边一个高阁挂有铜钟,西边高阁立有大鼓,互相对峙。未改建前,配祀诸神有酉溪、马明、元冥、祝融等;改建后,将关圣帝君迁到了更高的正殿,配祀的神像改变:以文昌帝陪祀左方,真武祖师陪右方,最左边糙丑宿星君,最右边是雷祖,原来配祀诸神依旧安排在中殿就位,另外还增加了龙井、福德的神完,和l日时配祀神的数日相比,现在更完备多了。

我想,关公的忠.义灵威,千古独有,在世之人将他的圣庙改建得更加恢弘,以此来表达尊崇之意,本是份应如此。唯独使我感到惊奇的是这样艰巨的改建任务,竟完成得这般神速!主办人一再说到修建中出现的种种显示.灵异的现象是真的吗?究竟真是神灵鉴于人们自己的诚心而略略.显示奇迹呢,抑或是由于人们自己的虔诚有所感应,井不一定是出自神灵之显示呢?神秘么,既无法断定他所在之处,又可以说无处不显示他的存在,只希望人人能时时刻刻确信他有灵验,事事确信他有灵应。进入圣庙时,固然一定要要求白己不愧对神灵,但也不要进了圣庙才要求自己不愧对神灵,这样,也许对他们建庙的用意,神灵更能暗中鉴察,赞许他们不仅仅是以此来博取尊崇(神灵)的美名吧!所以特地(把重修经过和个人看法)为建庙诸君记述下来,并望和诸君以此共勉,特写下这一篇《重修西秦会馆关帝庙碑记》。

例授文林郎、壬午科乡试举人孔昭亮撰文并写碑。时在道光九年(己五)秋月中旬吉日。

--------------------------------

原文:邑西自流井,旧有西秦会馆关帝庙,创自乾隆初年,秦人张继儒董之,阅十六载而后成,费金万有奇。绛阙丹台,辉煌雅丽。圣帝灵爽,于兹式凭桑梓殷情,于兹敦笃,秦人之利赖者实惟有历年。其间小有倾圮,亦因时补葺已耳!迄今,庙貌将及百年,风雨剥蚀,土木自漓其性,神像袍服,渐多箨落,榱楹瓦X,复就倾颓,而昔年所存会金,及累年所收乐助田亩租税,除岁时焚献、旖酒、演剧外,子母垒垒,欲仍此以洽幽明而沿岁月,心殊未安,然以斯事体大未果。迄道光七年,李全兴、安万顺、毛世德、李永顺诸君始以为言,遂有成议:公请孟君西平、寇君详董其成,以邓玉金、杨永丰、同万丰、刘增盛、郝玉崇、张全泰、何尚义、张泰顺诸人襄事。

孟君视事不数月卒,寇召一人总之。自八月起工.饬材审势,务期壮丽倍前。较旧址拓出十数丈,依山另辟一正殿。基本石取诸坚伟,官阙极其巍峨。乃规模甫就,而所存会金及合从会所敛厘金一万一六千有奇已匮;复议敛厘金以讫事,续得三万有奇。于道光九年秋九月告讫,共费金四万有奇。殿宇之崇闳;体制严肃,廊房整秩,金碧交辉。四周缭以高坦,循东西华门入,石桅对峙,大一围,高八仞,斗皆以石。前为忠义神武坊,坊下蹲石狻貌二,大十围.高二仞余。次为武圣宫大门,门内高楼三重,下为伶人献技楼,中为大观楼,最上为福海楼。中敞数亩天街,双槐垂荫。上为大丈夫抱厅,厅中横亘一池,中为平桥,桥上矗起参天"奎阁。次为中殿,又次为龙亭,极上为帝君正殿。

由正殿左侧门人为内轩,轩前.为莫作闲看小台,又前为别有天官廨。路出奎星阁,由正殿右侧门入,长廊一带为神庖。亦出奎星阁抱厅之右,由履盅门入为留下日香客廊,左由践义门入为胜十年读客廨。下为东西两走楼,楼中:东序金庸,西京责鼓,高阁对峙。旧庙陪立诸神:西溪、马明、元冥、祝融,今则升帝君于正殿,左以文昌,右以真武配之。极左则丑宿,极右则雷祖。视旧祀诸神仍奉以中殿,更益龙井,福德诸词,视旧祀为尤备。窃思:帝召忠义威灵,独有千占,恢宏庙貌,以致尊崇,固所应尔,独异斯役之巨,而成之速!当事者之叠述灵异,其信然耶?岂神灵之果鉴其诚而稍示其异耶?抑人心之诚自招感应,非神灵之果有所式凭耶!夫神无所在,亦无所不在。窃愿人无时不以为神之有灵,无事不以为神之有灵;入庙而必求无愧了,神亦不必入庙而始求无愧于神,庶于庙貌之新,神尤默鉴,谓非徒博尊崇之名也!故为诸君子记之,尤愿与诸君子共勉之,是为记。

例授文林郎壬午科乡试举人孔昭亮撰并书。道光九年岁在己丑季秋月中浣之吉。五,西秦会馆地基契约立约卖座房龙峰井文约人李光华,眼同子李辉山、李辉平,情因负债巨金,日食难度,父子商议,今甘愿请中卖与西秦大会建修庙宇,永远管业。其界(至)[自]座房槽门直出兴隆街湾左下坎王姓坎脚,槽出河心,由河心湾右上水沟王姓坎脚湾;左直出坎脚,由坎脚直下河心,由河心直出三圣桥街心,直出湾左长生号巷子,到平桥河心,直上湾右上水沟直下龙峰山岩脚湾;右直出乌龟石王姓连界,由龟石直上大石包岩弦,由岩弦直下河心峡子口湾,左直下响水洞水沟上古路,由古路直上寒婆岭,翻坳直下水沟湾左到岩脚,直下黄黎井后岩脚山岭,直上岩弦湾,右水沟直下盛龙井院墙,更直出街心湾,左至玉祟号水沟,宜上岩脚,由岩脚湾右大槐树直下万顺号水沟,直出街心湾左至槽门。

四界皆全,载粮壹钱槽分,换册耕输完纳。凭中议定:卖价纹银叁百捌拾两正,当日亲收入手,并无少欠。自卖之后,房内门扇窗格、天槽梯子,山上柴薪茨草、竹树松枝,概归买主(坎)[砍]伐,卖业子孙丝毫无涉。所有路尸无累,街坏修砌,一力有买主承(耽)[担],李姓子孙永远不照。恐口无凭,立出卖约壹纸,买主永远存据。.会首西万盛全兴益世德合东万盛东永顺尚义合永兴隆西永顺中证刘明德王口拓李东平代笔立出卖约人李光华眼同于李辉山李辉平雍正十年岁在壬子季九月初九日同众公立












自贡西秦会馆 盐都杂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9398.html

更多阅读

西秦 后秦

西秦(385—431年),十六国之一。陇西鲜卑族(一说属赀虏)酋长乞伏国仁所建。都苑川(今甘肃兰州西固)。其国号“秦”以地处战国时秦国故地为名。《十六国春秋》始用西秦之称,以别于前秦和后秦,后世袭用之。385年,鲜卑酋长乞伏国仁在陇西称大单

声明:《自贡西秦会馆 盐都杂谈》为网友丑的别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