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羡替武则天挡了杀身祸究竟冤不冤 高洪波辞职到底冤不冤

李君羡替武则天挡了杀身祸究竟冤不冤 高洪波辞职到底冤不冤

李君羡(593年-648年8月7日),唐朝将领,洺州武安(今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武安县)人。

贞观初年(626年),突厥攻至距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京师震动。

李君羡与尉迟敬德奉命迎敌,解除了长安之危。

唐太宗李世民赞叹道:“君羡如此勇猛,强虏何足忧虑。”遂授予他左武卫将军之职,掌管玄武门宿卫,并被封为武连县公。李君羡在战争之余,手不释卷,经常得到李世民的赏赐。

无论是征战沙场的年代,还是战争之余,李君羡都得到太宗的赏识与重用,令人遗憾的是,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却因“女主武王有天下”的谣言遭到贬官,随即被御史罗织罪名弹劾,被唐太宗以“欺君压民”的罪名下令处决。

李君羡落的如此下场,固然与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地位,奉行“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信条有密切关系,虽说,历史证明,李君羡是替武则天挡了杀身之祸,但是,纵观李君羡一生经历的机缘加巧合,做了冤死鬼固然有其偶然性,但李君羡自身因素,使之成为冤死鬼也有其必然性!


一,因李淳风的一句譏语,成为众多怀疑对象之一!

李淳风其人,在《旧唐书》、《新唐书》中都有他的传。

他是唐太宗时人,博通群书,精天文历算阴阳之学。他曾经主持铸造浑天仪,编成<麟德历>以取代过时的《戊寅历》,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文学家。

但他在史书中又被描写成一个预言家,在小说中更成了出阳入阴,兼判冥事的半仙。

新旧《唐书》的《李淳风传》中都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它与《推背图》关系极为密切,现将《旧唐书》的记载征引如下:

初,太宗之世有<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尝密召淳风以访其事,淳风曰:“臣据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歼尽。”

帝曰:“疑似者尽杀之,如何?”

淳风曰:“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且据上象,今已成,复在宫内,已是陛下眷属。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仇。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太宗善其言而止。

(原文大意是:在唐太宗时代,社会上出现了一本《秘记》,里面说:“唐代在三世之后,将有女主武王取代其天下。”

太宗皇帝就召来李淳风,让他细访此事。

李淳风说:“我据天象推算,此事的征兆已经形成了,这人已经出生,而且就在陛下的宫中。从现在开始算起,不过三十年,她就要据有天下,几乎要把唐朝子孙诛杀殆尽。”

太宗说:“把宫中那些可疑的人都杀了,你看如何?”

李淳风说:“这既然是天意,就没有逃避的办法了。该称王的那人是死不了的,你杀的人再多,也不过是些无辜的人。

而且根据天象,此人已在宫中,并且是陛下的眷属,再过三十年,她就年纪大了,那时她的心肠也软了些,即使取代唐的天下,可能对陛下下的子孙不会杀伤过烈。

如果陛下现在把她杀了,上天一定会重新生出一个更年轻的。此人年轻,性情可能更为狠毒。如果这样,陛下的子孙也许就真得被杀光了。”太宗觉得此言有理,于是就罢手了。)

什么叫《秘记》?秘记又叫谶记,还有其它象谣谶、谶语、图谶、图书之类的名字,其实是一种政治性预言的抄本。它起源很早,起码不晚于春秋。它用口头形式流传时叫谣言,叫谶语,写成文字、绘成图形就叫图书、秘记。

大家都熟悉的陈胜在大泽乡,往鱼肚子里塞了块帛,上面写了“陈胜王”,便是图书;而让吴广学着狐狸的声音叫出来,就是“谣言”了。

唐太宗时流传的“秘记”,其实也是这类东西。

“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谣言是谁造的?已经无从考察。

唐太宗虽然天纵神圣,可是遇到这种江山社稷的大事,自然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

于是太宗皇帝就吩咐李淳风用法术去搜寻,然后杀掉以绝后患。在防止政权易手的问题上,中国历代的大政治家们是“英雄所见略同”的,即“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同样是《旧唐书》,在《李君羡传》中还记载了另一个故事:

贞观初,太白频昼见,太史占曰:“女主昌。”又有谣言:“当有女主王者。”太宗恶之。

大意是:贞观初年,太白星屡屡在白天出现,太史令占测的结果是:“女主昌。”要有女皇帝兴起。当时又有谣言说:“要有女皇帝统治天下。”太宗听了很不安。)

二,酒后戏言,距离太宗圈定的怀疑对象更近了一步

《旧唐书》记载:

时君羡为左武卫将军,在玄武门。太宗因武官内宴,作酒令,各言小名。君羡自称小名“五娘子”,太宗愕然,因大笑曰:“何物女子,如此勇猛!”又以君羡封邑(封为武连郡公)及属县皆有“武”字,深恶之。)

(大意:当时李君羡做着左武卫将军,把守着玄武门。太宗在一次宴请武官的时候,做了一个酒令,让每人都说出自己的小名。到了李君羡,他说自己的小名叫“五娘子”。

太宗听了一怔,立刻想起了“女主昌”的预言。但他旋即大笑道:“什么女子竟能如此勇猛!”

酒宴结束后,太宗再根据李君羡的封邑是武连郡公,官职是左武卫将军,把守的是玄武门,再加上又叫五娘子,原籍武安,显然“女主武王”就是他了。)

至此,太宗对李君羡的态度只是“恶”之,在太宗心里还没有充分的理由杀李君羡!导致李君羡走向死亡的是他自己!

三,调离京城后,结交了不该结交的人

李君羡调离京城后被认命为华州刺史。

《旧唐书》是如此记载的:后为华州刺史。有布衣员道信,自言能绝粒,晓佛法,君羡深敬信之,数相从,屏人语。御史奏君羡与妖人交通,谋不轨。壬辰,君羡坐诛,籍没其家。”

(大意是:随后,李君羡外任华州刺史,华州当地民风崇尚修炼辟谷术,有个布衣名叫员道信,自称能够不进饮食,通晓佛法,李君羡非常敬慕相信他,多次与他形影相随,窃窃私语。御史借机弹劾李君羡与妖人勾结。图谋不轨!)

现在我们看来,已知道“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是应在武则天身上,李君羡的存在却是为武则天挡去了一场灾祸,人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果然后来武则天登上了帝座,四十二年后,于公元六九零年武则天代有天下,李君羡的遗属诣阙称冤。为报恩慰灵,第二年,武则天给李君羡昭雪,追复官爵,厚礼改葬。

战争之余手不释卷的李君羡置身于整个社会的譏语氛围里,从太宗的贴身侍卫外调成为华州刺史,作为读书人,李君羡应该从内心里多问几个为什么,相反,从内心不但没有引起重视,反而结交道信这种身份敏感的人物,无形中给御史创造了弹劾他的理由,等待李君羡的、除了被处死还能有什么?

你认为呢?

大文豪苏轼说:“汉景帝以鞅鞅而杀周亚夫,曹操以名重而杀孔融,晋文帝以卧龙而杀嵇康,晋景帝亦以名重而杀夏侯玄,宋明帝以族大而杀王彧,齐后主以谣言而杀斛律光,唐太宗以谶而杀李君羡,武后以谣言而杀裴炎,世皆以为非也。”

毛泽东对李君羡的死,是如此评价的:“冤死一个李君羡,还有千千万万个李君羡。”

历史选择了这个李君羡,而不是千千万万个李君羡中的另外一个!

看来,替武则天做冤死鬼的是“李君羡”命运的必然选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9479.html

更多阅读

女皇武则天和儿女们的恩怨情仇 中亚五国的恩怨情仇

唐朝第三任皇帝唐高宗李治的家,可谓空前绝后千古著名,因为他的太太是女皇武则天。唐高宗李治有十二个孩子,后六位是武则天为他生的。女皇的孩子们幸福吗?她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儿女们?(651年)武则天结束了在感业寺女尼工作,被王皇后接回宫,有心

从顾兰君、李丽华到刘嘉玲:电影版武则天知多少

迄今为止,《武则天》曾被四次搬上银幕,其中前三部是以武则天为主角的传记电影,第四次登上大银幕的武则天则以配角身份出现的,只是由于她的饰演者名头不小,而让人熟知。第一部:《武则天》——顾兰君饰武则天上海新华影业公司1939年出品

声明:《李君羡替武则天挡了杀身祸究竟冤不冤 高洪波辞职到底冤不冤》为网友盲眼画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