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余映潮《荷叶母亲》 余映潮

原文地址:余映潮《荷叶母亲》作者:丹枫竹影

余映潮《荷叶母亲》

(2013-01-20 22:13:31)
标签:

杂谈

分类: 经典课堂七年级上
【课堂实录】

  

  (师生问好后)

  师:请把书打开,我们今天学习冰心先生的《荷叶母亲》,咱们首先熟悉课文,慢慢地、轻声地、自由地朗读起来。开始。

  (学生自由读,师巡视)

  师:看着同学们刚才读书的神态,我想大家已经进入到课文里去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屏幕。了解一下作者。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冰心,女,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歌颂母爱,歌颂自然,歌颂童心,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

  师:请把“母爱、自然、童心”六个字旁批在课题旁边。(静候30秒)好的,下面有一个“默思静想”的学习过程,尝试一下“术语点评”的学习方法。什么是术语点评?很简单。所谓术语,在咱们的课堂上。就是语文的话语。比如说,这个结尾是文章的高潮,比如你们老师常常给你们讲的开门见山、篇末点题、过渡、照应、描写、抒情都是语文的术语。现在默读课文,拿起笔,对课文进行发现。哪个地方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好,我再举一个例子,在这篇课文里,2、3两段,从全文的脉络来讲。从全文的构思来讲,是插叙。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因为莲花所以作者展开了联想。“联想”两个字也是术语。好,开始动作。

  (静候近两分钟)

  师:好,咱们来尝试一下。

  (一学生举手起立)

  师:好,谢谢!

  生1:8、9两段,触景生情

  师:前面是景,后面是情,行,谢谢你!

  生2:我认为最后一段,升华了主题,点明了这篇文章的中心。

  师:继续说,中心是什么?

  生2:本文歌颂的是母爱的伟大。

  师:注意,她用了一个关键的词——升华。升华的含义是什么?

  生2:把一篇文章的中心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就叫升华。

  师:很快地、急剧地,从普通的事物中提炼出来叫做升华。概括得很好,谢谢你!

  生3:第4节,写白莲谢了,衬托出红莲开得非常旺。

  师:烘托的作用,很好。白莲谢了,出现了描写的主体,就是红莲。

  生4:最后一段,是对本文的总结,是以物寓人,借物抒情。对红莲的描写来烘托母爱,抒发情感。

  师:好,借物抒情。

  生5:大家看第6节,有一个省略号,它可以使我们展开联想。

  师:这个省略号让我来体会的话,也许就是作者的一个慷慨,她看见荷叶倾侧下来,为红莲挡住了大雨。那么你用了什么术语啊?

  生5:是展开联想。

  师:或者是让我们发挥想象。谢谢。

  生6:第4节一段话——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这句话为后文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埋下伏笔。

  师!这儿还用了一个术语——“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这是一个很漂亮的白描,一笔就勾勒出了红莲的形象。

  生7:最后一小节的最后一句话,用了反问。

  师:念一下。

  (生念。)

  师:解释一下术语。

  生7:反问。

  师: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还有呢?心中的雨点来了——也是一种修辞手法。

  生7:比喻。

  生8:大家看第3节——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这句话写了三蒂莲,又写了三姐妹,用了比喻。

  师:这里是以花喻人,那么后面全部是以花喻人。发现得很好。谢谢。

  生9:第一小节虽然很短。但起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师:还可用一个术语,人家一开始就写莲花——哎,开门见山。那么和结尾照应,卒章显志了。

  生10:第4节,写了白莲,也写了红莲将要盛开,白和红的对比显得红莲更有生机,为下文蓄势。

  师:她用了一个术语,很高雅——蓄势。这两个字怎么写?哎,对了。所谓蓄势就是前面的内容好好地写,满满地写,生动地写,写足了,为后面升华文章的主题服务。行,谢谢你!咱们来小结一下——

  屏幕显示!

  以物喻人写物抒情

  融情于景一线串珠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

  巧妙穿插生动照应

[转载]余映潮《荷叶母亲》 余映潮

  师解释“一线串珠”:就是线索。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呢?很明显,红莲就是线索,它贯串全文;如果深一点看,作者的心情也是一条线索,贯串在文章的主要部分。

  老师强调:用语文的术语读文章是一种习惯,读任何文章都要这么去想,这么去看。

  好,我们继续,学用一下“课文集美”的方法。

  (屏幕显示要求——

  从课文的4-7段里选句子,组合起来,放在下面两段话的前面,形成一篇微型美文。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

  师:读冰心的文章要注意,用温婉的语调。

  (学生齐读。)

  师:刚才朗读的弱点在于速度,读冰心的文章要有水一样的柔情,快是读不出来的。

  (范读后学生再读。)

  师:我们把最后两段再体会一下,注意速度。

  (范读)

  师强调:很抒情,很轻柔。

  (学生齐读。)

  师:下一个动作,拿起笔勾画几个句子,和刚才朗读的8、9两段连起来。

  (师巡视,慢慢地,认真地看学生的勾画。估计发现了问题——)

  师:根据老师的意见再修正一下:第一,以红莲为主积累句子,白莲的都不需要;第二,作适当的调整,句子之间尽量联系紧密。

  (静候半分钟左右。)

  师:好,你来读一下自己的创作。

  生1: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展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响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

师:我觉得很满意,有背景的设置——雨,有主体的形象——红莲,有作者的心情的表达,那就是融情入景。保持了原文的思路。谢谢你!谁再来——嗯,两位同学的思路差不多,比老师选的要好。好在观照到了心情的描写,老师就没有。你们看——

 (屏幕显示,少了心理描写的几句。学生齐读。)

这么长的文章变成这么短了,这就是“课文集美”,这种方法,你们平时其实用得很多,平时读书的摘抄就是这种方法。

最后我们实践一下“妙点揣摩”的方法。这是欣赏方法。把我们的视点集中在最后一段话中,说一说它好在哪里,妙在何处。

(学生静静地思考,约两分钟)

 生1:两个修辞,一种是比喻,把母亲比作荷叶,把“我”比作红莲:最后一句是反问。

师:嗯,作者修辞手法用得好。她欣赏得也好。

生2: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爱的伟大,而且在最后两句话中用了反问的手法,语调也非常好。

生3:我觉得是写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师:伟大的母爱,无私的母爱,博大的母爱,都给写出来了。这句话其实是全文的眼,全文的主题在这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妙在思路的安排。

生4:这段还把人生中的挫折比作心中的雨点。

生5:篇末点题。

师:再加上四个字,直抒胸臆。还表现出句式的美。你们看,母亲啊——这是呼告。请旁批。还有——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这里人称变化了,直接抒情。

生6:第二人称将感情抒发得更淋漓尽致。

师:她看出了人称变化的好处。还有?

生7:在下雨的时候,荷叶保护着红莲,就像母亲保护着“我”一样,作者借用了荷叶来赞美了伟大的母爱,这是画龙点睛。

师:她又运用了一个术语——画龙点睛。很好。我们来小结一下:

(屏幕显示——

比喻之美句式之美

抒情之美点题之美

升华之美虚实之美)

师:最后一个“虚实之美”,我给大家讲析一下。什么是虚?有些事物看不见摸不到,比如说气味,比如说母爱,我们能感受到但看不到。作者用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这样的实实在在的事,来比喻伟大的母爱,就将母爱实实在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虚实美。

好,这节课。我们做了三件事:

(屏幕显示

全篇术语点评

局部课文集美

细部妙点揣摩)

希望这些方法对大家有用。谢谢!下课。

(掌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9589.html

更多阅读

20130720-转载 强力推荐:《学校2013》观后感作者:siedust

我自己写在前面的:无意间在湾湾痞客邦中看到《学校2013》的剧评两篇,几乎完全写全了我的感受,贴在这里,分享之。作者为:siedust(博客地址不知道会不会河蟹就不贴了)[韩剧] 强力推荐:《学校2013》 观后感(上)剧情篇认识我的人大概知道,我对韩

转载 李谷一《一路芬芳》,乐坛传奇 乐坛传奇人物志周杰伦

原文地址:李谷一《一路芬芳》,乐坛传奇作者:紫茉莉wb《一路芬芳》李谷一从艺五十周年演唱会今晚CCTV—3播放了李谷一从艺五十周年演唱会,观后非常感人,令人潸然泪下。舞台美轮美奂,近千名演艺界明星和知名人士前来助阵,助演嘉宾之优秀,是一

推荐一部电视剧《戈壁母亲》 戈壁母亲

最近几天喜欢上了一部电视剧《戈壁母亲》,父亲很早就说这个电视剧好,可我一直都没看,最近两天中央3一大早就演,每天两集,零零星星地看了几天,说不出来为什么被吸引了,虽然目前为止基本上只是把里面的主要人物和社会关系弄明白了,但我决定了

声明:《转载 余映潮《荷叶母亲》 余映潮》为网友举酒练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