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水东古代民窑初考 贵州建筑初级职称考试

贵州水东古代民窑初考

何先龙

古代水东见之于史籍的有六大民窑,即开阳瓦罐窑和窑上坪陶窑、贵阳黔陶窑、平坝铺陇窑、贵定江边窑和平塘牙舟窑。此外,贞丰花碗窑也是古代贵州著名民窑。

一、瓦罐窑—窑上坪陶窑

瓦罐窑位于开阳县双流镇双永村瓦罐窑,肇始于宋代,由于宋元以生产陶瓮和陶甑为主,初名瓮甑窑,因为窑址位于乖西山下,也叫乖西窑,瓮甑元初讹为雍真,明初开始以生产瓦罐为主而更名瓦罐窑,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元史·地理六》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有雍真乖西葛蛮等处和葛蛮雍真等处,《新元史·宋隆济》:“宋隆济,雍真葛蛮土官也。大德五年叛。”并称有“同官达鲁花赤也里千”,宋隆济抗元时也里千携带“雍真等处蛮夷管民官印”逃到底窝紫江总管府避难被宋隆济缴获(现藏于黔西县文管所),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等据此认为元代雍真乖西葛蛮等处、葛蛮雍真等处和雍真等处都是同一个行政区划,都在今开阳县境内。《贵阳府志》卷39:“雍真乖西葛蛮等处,葛蛮雍真等处,乖西军民府……按乖西正司在今开州东北四十里,乖西副司在今开州西三十里;又,开州西北七十里义里有瓮枕寨,即雍真也。”元初宋隆济任雍真乖西葛蛮等处土官,治所在雍真即宋代瓮甑,大德七年(1303)平定宋隆济后,其侄宋阿重因为平定有功升任顺元宣抚同知建同知衙(今开阳县双流镇白马村同知衙)并取代宋隆济领有雍真乖西葛蛮之地,因此元初雍真即宋代瓮甑之讹,宋元瓮甑窑就在今双流镇瓦罐窑,元初因此置雍真(乖西葛蛮)等处于瓮甑窑附近,近几年经过文物普查在双流镇和城关镇交界处一带发现许多瓮葬,双流镇民间也发现有古代陶甑,瓦罐窑发现不少原始古朴的陶片,都证明宋元瓮甑窑址就在今双流镇瓦罐窑。宋隆济平定之后,至大四年(1311)设乖西军民府于大乖西(今开阳县城)隶播州宣抚司,雍真等处则北移至与播州毗邻的乌江南岸,后讹为瓮枕(今开阳县楠木渡镇胜利村瓮枕),乖西仍在乖西山(今双流镇),为了区别元初的雍真乖西葛蛮等处和后置的乖西军民府,才把乖西军民府称为大乖西。根据在开阳县城关镇与双流镇交界处一带发现的陶罐葬所用陶罐古朴原始,仅有简单的圆圈纹装饰特点,结合当地明初入黔的李氏和姚氏布依族等与陶罐葬并无直接关系等情况综合分析,可以基本确定瓦罐窑的前身就是宋元瓮甑窑,是贵州目前已发现并传承至今的最古老民窑。《元史·地理六》新添葛蛮安抚司所辖有光州、瓮除、瓮门和米坪等临近州(等处),《贵阳府志》考证,光州在今开阳与修文交界处光斗河,米坪在今开阳县米坪乡;据此推测,瓮门当在今贵阳市乌当区长坡村瓮门寨,也叫翁门;瓮除在今开阳县南江乡翁初,也叫瓮初,可见宋元时期水东以生产瓮而命名并沿用至今的地名不少。开阳发现的众多瓮葬也叫瓮棺葬,除开阳之外,惠水县太平乡等地也有发现。

贵州水东古代民窑初考 贵州建筑初级职称考试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设置贵州前卫后,就在乖西(今开阳县双流镇)设置小旗驻军屯田,屯田军士从南直隶(今安徽一带)带来了寿州陶艺,瓦罐窑陶窑受到寿州窑等影响,开始了水东土陶与外来陶艺的第一次交融。万志卷三《贵州前卫·职官》:“葛瑶直隶寿州人,从军。洪武四年功升本卫百户。”瓦罐窑正是从直隶军士带来了寿州(今安徽寿县)等陶艺后才逐步改进提高的。《明宣宗实录》卷112:“宣德九年九月丁丑贵州都司奏:‘贵州宣慰司所辖谷王舟等六寨、乖西蛮夷长官司所辖十四坪、崖底等十三寨……等处苗贼,数聚出劫杀人口,抢掠马牛,烧毁房屋。’上敕总兵官都督肖授及贵州三司各遣官体覈抚谕。若终不服,调兵剿之。”[2](p242)今双流镇附近仍有岩底等寨,由于乖西辖地崖底寨等处蛮夷不服管辖,明初才在今双流镇一带驻军屯田。瓦罐窑一带明清为乖西司地,瓦罐窑西一公里有地名格九,就因为是明初军屯田小旗驻地而得名。所谓格九,指的是贵州前卫前千户所十百户格都堡(今修文县六屯乡都堡村)第九小旗,按光绪《凤阳县志》和修文六屯嘉庆《何氏族谱》,格都堡何氏始祖何济川,原籍凤阳,正统初随军征云南后奉命驻守格都堡屯田,格都堡辖十小旗,按《贵阳府志》,至今有迹可循的有第五小旗格五(今六屯乡政府驻地),第六小旗格六(今六屯乡都堡村格六),第七小旗格七(今六屯乡长田村),第九小旗格九(今开阳县双流镇用沙村格九),第十小旗格十(今六屯乡新堡村)。正统初随何氏入黔的江南军士驻格九屯田后,又带来了凤阳陶艺,这是瓦罐窑土陶与外来陶艺的再次融合。正统时水东宋斌宋昂等正在洪边大兴土木,兴建世禄堂、无边风月楼、会景亭、贞松亭和万松亭等建筑,需要无数砖瓦和陶制日用品,瓦罐窑由于正统时为宋氏生产砖瓦坛罐等陶器而兴盛一时。瓦罐是古代贵州民间对陶器的俗称,瓦罐窑因此得名,并名扬远近。由于正统时瓦罐窑的兴盛,还形成了一个著名集市养牛圈场。《嘉志·风俗·乖西司》引“图考云:乖西苗性类犬羊不通汉语以十二支所肖为场 男妇持货贸易以供赋税” [3](p81)所引《图考》成书于嘉靖之前,故明初乖西司(今开阳县双流镇)苗民已以牛马等十二地支为场,目前双流镇境内有史可查的最早的集市为明初养牛圈场,就是丑牛日赶集。民国《开阳县志稿》:“两流泉:该地俗称养牛圈。据前翰林院编修萧时馥《萧氏族谱》,萧氏以明季入黔,其二世祖萧应明,居开州养牛圈旧场……按其址,在瓦罐窑附近明代贵阳至遵义古道侧。其地距今两流泉二里许。又据马头寨《宋氏墨谱》残本,明季一支,搬移养牛圈。则养牛圈者,寨名矣,去瓦罐窑左近一里而近,宋氏世居之。嘉道间,宋氏数十户,咸同大乱后,该地之宋氏乃绝。今宋氏基址坟墓犹存。父老相传,养牛圈者,宋宣慰家养牛之所也(顷据朱桂辛氏由北平寄到《紫江朱氏家乘》印本亦云),距两流泉二三里。证以宋萧两谱,尤信。萧氏族谱称其姻戚之在两流泉者,必曰永兴场。永兴场者,据《钟氏谱训》及老万寿宫残石,则康熙元年,今两流泉开场时所命之名也,是永兴场与养牛圈为两地无疑。特养牛圈寨。驰名已久,故旧场为养牛圈场,及场移今两流泉。永兴之名不著,而养牛圈三字,随之移而不改。故《图书集成》皆书两流泉为养牛圈。”[1](p470)查《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贵阳府部》所附《贵阳府疆域图》,开州东标注有养牛寨,却无永兴场。按民国《开阳县志稿》养牛圈场万历时迁至今双流镇,“两流泉市街:万历三十八年(1610),土官刘灏开场时修筑,乾嘉道时商务繁盛,人烟稠密。”[1](p296)只是由于永兴场之名不显,直到清代外界仍称为养牛圈或养牛寨,由于明初为水东宋氏养牛之所而得名。养牛圈场为明初至正统时瓦罐窑制陶业兴旺发达,又是宋氏养牛之所,加上驻军屯田及附近朱砂开采逐步兴盛的结果。万历《黔记·贡赋上》:贵州前卫前所“十百户窑厂贰邱南至大塘冲路 西至仡佬坟 北至旧窑地”。 [4](p426)与瓦罐窑毗邻的格九明代为贵州前卫前千户所十百户九小旗驻地,万历时格九附近有旧窑地和窑厂等地名,瓦罐窑附近至今还有宋家大田、窑孔、上窑、下窑、瓦厂和仡佬寨等地名,格九东距上窑不过一公里。经过地名普查,上窑、下窑分别为上瓦罐窑和下瓦罐窑的简称,因为曾是明代烧制瓦罐的陶窑而得名,上瓦罐窑即《黔记》所记旧窑地,由于地处黔蜀周道上并最早建瓦罐窑厂而名旧窑地;下瓦罐窑就是《黔记》所记窑厂,由于嘉靖时新开窑而得名窑厂;瓦厂则是明清时专门烧制瓦而得名。瓦罐窑陶窑在清代康乾时期再次兴盛,因为当时乖西(双流镇)和洋水(开阳金钟镇)一带朱砂开采十分兴盛,朱砂矿达数十家,民国《开阳县志稿》:“当乾嘉之际,汞厂极旺,他处姑不备论,即白马洞一带矿工,恒在万人左右。其工人多来自东路,矿主年年均遣人至思南一带募之。”[1](p182)加上永兴场(双流)商人住户及洋水、用沙坝、热水一带朱砂矿工人,数万人的锅碗碟盏和坛坛罐罐等日用陶器,加上数万人新建房屋、商铺和寺庙等建筑所需砖瓦,大多靠瓦罐窑陶窑提供,可见其陶器生产兴盛无比。故瓦罐窑是目前水东,乃至贵州已发现并延续至今的最古老的陶窑,是名副其实的水东土陶发祥地。近几年开展文物普查时,先后在瓦罐窑、上窑、下窑等地发现不少原始古朴的陶片,可证瓦罐窑确实是宋元明水东陶窑遗址。

窑上坪陶窑位于开阳县城关镇鱼上村窑上坪,是瓦罐窑土陶的继承和发展,由于明万历时乖西一带朱砂开采逐步兴盛,聚居人群日益增多,瓦罐窑陶器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陶器需求而兴起。故早在万历养牛圈场迁乖西(双流)后就有瓦罐窑制陶艺人到窑上坪生产陶器,康乾盛世时瓦罐窑开始兴盛。乾隆时福建人江昌绫带来福建陶艺后随进一步促进了窑上坪的繁荣,据道光八年(1828)江昌绫墓碑和窑上坪江氏族谱,江昌绫(1752~1822),福建抚州府连城县人,清乾隆时迁居窑上坪,江昌绫入黔后结合福建陶艺,并学习吸收了瓦罐窑陶艺,利用窑上坪丰富的陶泥资源,以烧制陶器为生,世代相传,至今已传承10余代人。道光《贵阳府志》乖西副司所辖有窑上坪。“窑上坪在五区,清乾隆时,有江姓者移居其地,从事制造,世世操其业,地亦易其名。出产之美,比于青岩而又过之。盖青岩产不耐蒸,而窑上坪久蒸不坏,其釉泥取自贵阳沙子哨。”[1](p187)窑上坪陶器道光年间因有文人参与而从素陶发展到彩陶工艺,因此闻名贵州,陶器行销贵阳府各州、县,并远销遵义和平越(今福泉)等地,可惜咸同战乱时一度停产。清末民国时逐步恢复,质量一度超过黔陶窑,成为贵州最著名陶器产品之一。1951年开阳县人民政府接管窑上坪陶窑,1956年成立窑上坪陶瓷生产合作社,后扩建成国营开阳县窑上坪陶瓷厂,规模最大时工人达300多人,直到1990年代仍是贵阳地区著名陶瓷生产基地之一,陶瓷产品行销全省各地。经过文物普查,已在窑上坪发现清代、民国和1960年代完整陶窑各一个,并有清代古窑址数处,陶窑和遗址已列为贵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土陶制作技艺则列入贵阳市非遗代表作名录。

二、贵阳黔陶窑

黔陶窑位于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发端于明代,清末民国时比较兴盛。贵阳陶窑是江西人带入的,万志卷四:“百纳长官司 正长官周可敬土人洪武四年归附 永乐四年开设本司 授正长官”。 [3](p99)道光《贵阳府志》和《黔南职方纪略》称周可敬为庐陵人。明清时期今黔陶乡正是百纳正司辖地,故黔陶陶艺为周可敬等明初从江西带入贵州。近年开展文物普查时,在黔陶乡政府斜对面背后山上发现了“爬坡窑窑址”,采集不少彩陶碗、碟等碎片,经初步考证,是目前已发现的较早的陶窑窑址,大致为清代中晚期窑址,但还不是最早的黔陶窑址。

《民国贵阳经济》称,民国贵州陶瓷器以贵筑黔陶和青岩等地最著名。黔陶清代有70多家作坊;民国规模最大时有350家陶瓷厂,其中仅瓷厂就有5l家,著名瓷厂有赵礼恒厂、龚庆云厂、钟海钦厂和魏春林厂4家。1932年,刘介臣在黔陶发起组织陶瓷业产销合作社,后改名新生实业公司。1939年伍效高在黔陶组建新生陶瓷厂,不仅全面改进生产工艺,而且专门从江西景德镇聘请烧瓷技术精湛的吴炳坚和张星琦分任工务主管和技师,二人根据黔陶陶土原料成份重新设计配方,改陶制品的明焰裸烧为瓷制品的匣钵隔焰烧成工艺,生产粗瓷(改良瓷)成功,这是贵州陶瓷业由家庭手工作坊向专业工厂生产,由全手工操作向简易机械生产,由陶器向瓷器生产的转折点,此后贵州瓷器生产开始逐步扩大。1941年贵州企业公司在黔陶镇独资设立陶瓷厂,产品有日用瓷器、电用瓷器、卫生瓷器和工业瓷器四大类,标志着贵州瓷器产业日趋成熟和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时代的开始。1950年,贵阳市人民政府接管黔陶陶瓷业,1953年黔陶制陶户组成黔陶陶瓷生产合作社,1957年改组为国营贵阳陶瓷厂,并迁新址于孟关,改成机械化生产普瓷企业。如今黔陶乡既传承着数百年前的砂陶手工制作技艺,又有多家生产仿古陶瓷产品的现代化生产企业。

三、平坝铺陇窑

铺陇窑位于平坝县高峰镇活龙村和尧上村一带。万志卷五记述,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有直隶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张懋调任平坝卫指挥佥事,正统四年(1439)又有直隶六安州人陈广调任平坝卫指挥佥事,因此平坝陶艺大约是明代屯军将士从安徽寿州等地带入。活龙村所在地原名破陇,就是铺陇之音讹,明清时属平坝卫左所,名铺陇场;而尧上村原名老窑上,近几年才改名尧上。道光《安平县志·土产》杂物“磁碗出铺陇。居民以此为业。中九杨正马场中七龙箐亦有之。磁盆瓦罐大磁缸出补止窑。居民百余户专以此为业。而小瓦罐尤坚。”[5](p99) 咸丰《安顺府志·特产》也云:安平县专产“磁碗 出铺陇 居民以此为业而小瓦罐尤坚”。因此嘉道时期平坝制陶已有专业化生产,不少村民靠制陶为生。《安平县志·关隘》:“窑上三关距县城二百余里。东为火把关。南为窑顶关。西为檫肚坎关。三关如掎角状。故名为窑上三关。”《安顺府志》安平县疆里:右所十甲有毛昌堡,左所七甲和九甲分别有铺陇场和龙箐,前所四甲有小蒙古,后所十甲有龙保寨,西堡等十二枝有碗窑、补止窑、小窑寨、郎岱坉、罐子窑等。以上地名中,1980年代平坝县高峰区活龙布依族苗族乡驻破陇(铺陇),并有毛昌堡村和老窑上村;蒙古布依族乡有蒙古村;至今高峰镇活龙村驻地仍叫破铺,仍有毛昌堡村和尧上村(老窑上村改名)。因此明清时期今平坝县马场镇和高峰镇都产陶瓷,并且盛极一时。

补止窑在今普定县化处镇、马场镇、龙场乡与六枝特区交界处一带。按万志、乾隆《黔南识略》和民国《平坝县志》,补止窑所在地明初为西堡长官司地,属普定卫,正统三年(1438)属安顺州,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改土归流置西堡等十二枝属安平县,1915年划归普定县。今普定县化处镇有火把沟村和上窑村,龙场镇有小窑村、窑上一村和窑上二村,马场镇有大窑、小窑和窑上,无疑正是明清补止窑及窑上三关的地名遗存,故可以确认明清补止窑窑址大致就在今普定县化处镇火把沟村、马场镇大小窑和龙场镇小窑村与窑上一二村之间。按《安顺府志》,清代补止窑附近和陶窑有关的地名多达五个,可见嘉道时期补止窑盛况空前,有百余户专业陶户,是贵州有史可查的明清最著名民窑之一。2009年6月,普定县化处镇化新村村民曾发现古陶瓷碎片51片,其陶瓷残片应当就是明清补止窑所遗留,很有进一步调查发掘的必要。可惜平坝县马场镇和高峰镇如今已无陶瓷生产,并且也不见有关明清陶窑遗存的消息和报道,极有调查研究之必要。

四、贵定江边窑

江边窑位于贵定县洛北河乡白龙村江边。罗先荣《贵定陶瓷生产的过去和现在》称:据传明朝洪武年间,陶瓷生产即在江边窑和新安(今属龙里)两地兴起,但缺乏史料和窑址印证。1919年成书的民国《贵定县志稿》称贵定西乡有江边窑,由此可以确定江边窑至迟始于清代,乃由于生产陶器而得名,得名原因是位于洛北河乡独木河(江)边。民国时陶器行销龙里、贵定、开阳、瓮安和福泉等县。民国初期,贵定陶窑生产兴旺,各乡建窑60余座。1938-1941年,刘伯龙、裴公度等在冒沙井建立兴龙瓷厂,规模最大时有职工300多人,生产中级细瓷,号称贵州一大名产,一度胜过青岩新生陶瓷厂的产品。1949年贵定全县仍有30余家陶窑作坊,1950年贵阳专区接收并恢复冒沙井兴龙瓷厂,1952年由江边窑制陶工和陶器商贩60余人组成陶器生产工商合作组,1960年代几乎停止生产。1970年重新在贵定县城关镇成立贵定陶瓷厂生产陶瓷用品至今。

五、平塘牙舟窑

《贵州省志·轻纺工业志》说,“明洪武年间江西部分灾民迁来贵州,其中多擅长陶工生产,使贵阳、平塘、贞丰等地陶业日渐发展起来。”万志卷十四《都匀府》:“平州六洞长官司正长官杨平麻洪武十九年充头目 三十年男公贾功授副长官 景泰四年孙迪功升正长官” [6](p303)《黔南职方纪略·土司下》:“平州土把总杨氏,管平州诸寨。其先……江西九江人……累传至武功,以贪淫革职。寻授其子之楚为平州外委土把总。之盛为六洞外委土把总。”[7](p370)清代六洞外委土把总辖地就在今平塘县牙舟镇一带。有人据一九五八年修建大食堂时在陶瓷厂附近砍倒一棵估计五百年树龄的枫香树推测牙舟陶窑起于明初,缺乏科学和史料依据。因此,根据历史文献推测牙舟窑当是清初杨之盛驻守六洞之后才兴起的,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咸丰《黔语》:“白胶土,在长寨广顺之间,陶家用之,然而其质不良。”民国《贵州通志·风土志》也有相同记载。所谓长寨(长顺)广顺之间,指的正是牙舟一带出产白胶土(陶泥)。清末民初,牙舟有陶窑48座,生产的陶制玩具、烟斗和祭器等远销黄河流域和南洋各地。1941年贵州省博物馆开馆庆典时专程赴牙舟挑选陶瓷品参加展出。1949年牙舟仍有陶窑12座,1952组成牙舟陶器联营社,1955年改为牙舟陶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为牙舟陶瓷厂。1960年以来,牙舟陶多次代表贵州陶瓷工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展出。1978年在北京全国第二次工艺美术展览会上,中央美术学院陶瓷系主任梅建鹰教授称赞牙舟陶为“全国工艺美展陶瓷展品中最有特色的展品”;1983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国际旅游会上,牙舟生产的“鸡纹双耳罐”被评为旅游纪念品优秀作品,同时获轻工部优秀作品证书及金质奖章;1984年在全国工艺美术品评比中,“方纹奶罐”又获轻工业部优秀作品奖;1985-1986年,“鸡纹双耳罐”和“方纹奶罐”分别获国际旅游奖和轻工部百花奖;2006年又获“多彩贵州”旅游商品大赛三等奖。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牙舟陶在2004年前后一度走入低谷,全镇只剩两座陶窑。2008年牙舟陶器烧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后,牙舟陶器生产逐步恢复,并被业界称为中国十大名陶之一。

此外,清代贵州著名民窑还有贞丰花碗窑。咸丰《兴义府志》:“窑器按产贞丰州之把兰山,山在城西二十里。山岭有村落曰花椀窑,烧制花盆土缶诸器。”清末诗人曾作孚《贞丰竹枝词》:“把兰一过便登坡,窑上业陶人户多。男女手工技术巧,家家烧碗作生活。”民国《贵州通志·风土志》:“瓷器出贞丰州花碗窑及兴义县。”1912年,贞丰商人合伙在把兰山(今贞丰县挽澜乡窑上村)开办南丰陶瓷公司生产陶器。1951年,窑上村一带专业窑户发展到131家,还有农业兼窑户39家,年产六千余挑陶瓷,行销附近各县。1952年改为国营陶瓷厂,1954年试制江西瓷成功,1956年扩建为贞丰县陶瓷厂,生产蒸鸡钵、花盆和酒缸等瓷器。目前贞丰县正在招商引资开发花碗窑陶瓷。

参考文献:

[1] 民国欧先哲、钟景贤等纂修,开阳县史志办点校,《开阳县志稿》,[M],贵州开阳: 1996。

[2]贵州民族研究所编《明实录贵州资料辑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

[3] 明谢东山、张道纂修,嘉靖《贵州通志》,载《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一九三册》 [M],齐鲁书社,济南:1996。

[4]明郭子章撰,《黔记》,载《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②,[M/CD],成都:巴蜀书社,2006。

[5]清何思贵等纂修,道光《安平县志》,载《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44),[M/CD],成都:巴蜀书社,2006。

[6] 明王耒贤、许一德等纂修,万历《贵州通志》(影印本),[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7]清爱必达、罗绕典撰,杜文铎点校,《黔南识略·黔南职方纪略》,[M],贵阳:贵州人人民出版社,199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987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碧水东流至此回"之"回"字考 水东流至此回

我觉得"huai"音更有"韵"味。学古诗不单要了解内容,更要用韵律去体会诗景诗情的表达趣味。日本人很喜欢俳句,俳句很工整简短,如果没有韵律的奇巧,便很难语出惊人。古诗在写什么并不是最主要,要体会情与境,像我们的《诗经》一样,可以从韵脚入

清朝年代初考 清朝年代列表

清朝年代初考清朝在中国历史上到底“存在”多少年?这个问题可谓众说纷纭,近年引起学界广泛的重视。第一种说法:267年(1644-1911)。1.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中说:“明朝诸帝统治了276年,他们的继承者满清的皇帝统治了267年。这是个有趣

古玩知识之1 :五大官窑和八大民窑

一、宋朝五大官窑——令人艳羡的皇室血统经过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和五代时期的分裂局面,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北宋政权,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制瓷工艺达到新高峰,出现了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局面。名窑迭出,品类繁多,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

声明:《贵州水东古代民窑初考 贵州建筑初级职称考试》为网友幸福缺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