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兴于齐,剑起吴越。”福州武术,源远流长,拳种繁多,有23个地方拳种,其中最为流传的七大拳种:鹤、龙、虎、地术、罗汉、梅花和外来的自然门。有香店拳、金狮、儒法、猴、鸡、牛、蛇等拳和各式太极拳。长短器械有:刀、枪、剑、棍、三节棍、九节鞭以及民间传统器械:板凳、扁担、雨伞、镰刀、铁尺、烟枪等。
唐元和中(806~820年),福州市冶山剑池发现铜剑、刀环等武器,并有武术传往日本的记载。明戚继光多次入闽,提倡拳术抗倭御侮,推进福州武术发展。福清县新宁里建少林寺以及少林僧尼“八月师太”来闽,又逐渐促成福州南派少林的形成与发展。清朝,福州民间武术兴盛,城乡多设有武馆。鹤拳、地术犬法、龙桩、虎桩等派都在此前后创立和完善。乾隆二十年(1755年),设科比武,新店厦坊村方卿缙获一品御前将军称号。日本琉球人东恩纳宽量于光绪三年(1877年),上地完文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先后在福州分别向谢崇祥、周子和学武,回日本后各自创日本刚柔流和上地流空手道,而今流传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亦倡导武术。民国17年(1928年),在南京举行第一届国考,福州方秉端名列前茅,王德琅得武士称号荣归。民国22年,第二届国考,福州亦派员参加。同年,福建省国术馆在福州成立,王于岐任总裁判长兼总务科长,并派王鼎(夏莲)等到中央国术馆培训。民国24年,国术省考在福州举行,黄性贤、林世凯等应试。民国24年,国术被列为福建省第五届运动会正式竞赛项目,王于岐任福州代表团国术指导参加比赛。在这期间,农村武术馆也多建立,农忙务农,农闲习武。义序龙兴国术馆在民国11~23年间教拳习武,从未间断,传授“金狮”、“虎桩”、“牛法”、“鸡法”等拳术。
抗日战争时期,福州青年武术界同仇敌忾。民国28年,自发在苍霞洲白龙庵组织“福州青年国术社”(后改为福州青年国术研究社),黄顽仙任社长,黄性贤为总教练。该社迁往南港泰山宫后,在南通、泮洋等地设7个分社,社员不下3000人。民国29年,发动青年100多名,组成大刀队,自动报名开赴上海前线抗日。民国30年,福州沦陷,国术社社员转入抗日游击队。黄性贤潜入后屿生擒日军阿都文雄。民国32年,福州光复后,在南门兜孔子庙(现福州少年宫)重新建立“福州青年国术研究社”,李森武任社长,除原有7个分社外,又在琅岐、后屿、台江等地设立分社,盛极一时。民国33年,福州二度陷敌。该社迁闽侯南通潘厝边祠堂,社员积极参加抗日游击队,日夜练拳,操练大刀,斗志激昂。游击队阻截敌人粮船,击毙日军3名,民心大振。
同年,武术教育家万籁声应聘到福建农学院任体育教授。他擅长的六合拳、自然门开始在福州流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武术倍加重视,进行全国性的挖掘整理工作。福州每年都举行全市性的表演或比赛。1957年万籁声应邀参加全国武术观摩评奖大会。1958年,举行全市性的武术观摩表演大会,参加者有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居民、机关干部等共301人。表演分成年、少年两组,87岁高龄的高连筜和儿子高云山、孙子高振燊三代同堂表演春秋大刀、单刀、单棍、鹤拳、金狮、罗汉拳等,轰动一时。1960年,全市70多个基层单位推广简化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和初级拳一路。“文化大革命”间,武术被定为“四旧”,受到批判,1972年开始恢复。1979年,举行福州武术观摩评奖大会。连续3天中各路拳师济济一堂,各派拳术争艳夺彩,体现了福州地区特有的南派拳术风格。
1983年,福州武术协会成立,加强对全市武术活动的指导,发展了基层组织,扩大了队伍。1984年,举办中小学体育教师武术训练班,武术列为学校体育课的教材。1985年,创办“福州市武术馆”,先后举办9期训练班,向全国各地招收学员860名,进一步推广福州武术。同时组织鸣鹤拳、地术拳、罗汉拳和太极拳4个研究会,并陆续建立15个拳种的17个拳社和11个基层武术馆,推动了群众性武术的开展。先后在实验小学、福师第二附小、琼水小学(现鼓楼第五中心小学)及连江、长乐少体校等设立少年武术训练点,并向福建武术队输送18名优秀运动员,向省体院、省市体校输送35名学生。在世界、亚洲及全国比赛中,有15人次获得金牌,12人次获得银牌。
1985年,召开福州武协成立2周年暨市武术馆成立庆祝会,1988年,又召开福州武术和日本冲绳空手道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福州武协成立5周年庆祝会,促进了武术对外交流。1989年福州武术队首次与台北市国术会代表团在集美同台表演。此后,福州与台湾的台北、台中、台南、高雄、桃园、基隆及彰化等地武术团体都保持友好的联系。
1990年和1993年的国际武术观摩表演大会,1994年中国福建—日本冲绳演武交流会,均规模大,内容丰富,一次胜过一次。
1985~1994年福州先后接待13个国家和地区前来寻根访祖与交流技艺的39个武术团体、500多人次。
日本上地流空手道协会会长,上地完文之子上地完英率团到福州市寻根拜祖,确认闽侯人、民间拳师周子和为该流派始祖,周子和故居经修缮已对外开放。在这期间,福州市9次派出武术团组出访日本、美国,传授技艺,促进友谊。同时还为国外旅游团体等举行过6次专场表演。福州武术馆成立后,鹤、虎、龙、地术、罗汉、太极拳、八卦掌等拳种都接收过外国研修生。福州市武术界编写的《南拳汇宗》、《虎形拳》、《鹤拳》、《少林金狮拳》、《上乘梅花拳》、《福建少林拳》、《福建地术》、《福建少林狗拳》、《正宗八卦拳》、《少林六合门》等书,均已先后出版。
1950~1994年较为著名的武术界人士有:陈芑洲,擅长太极拳,融会不同式法,尤以八盘掌与形意参上唐拳自成家数,讲究北长南短之拳理,注重提放技击术。著有《太极正宗》。王于岐,幼习鹤拳,青年时习罗汉拳,曾任福建省武术表演赛总裁判。万籁声,武术教育家,擅六合门、罗汉门、太极拳等拳种及剑术。福建省首届武术比赛任总裁判长,历任福建省武术协会名誉主席、福州市武术协会顾问组长、福州市武术馆名誉馆长。著有《武术汇宗》、《国术教本》、《武术言论集》、《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图解》等武术论著。林秋萍,武英级武术运动员,在福州琼水小学武术队开始习武。先后在国内外重大比赛11次获太极拳冠军,被誉为“太极之花”。为《国际太极拳教材》录像示范者,曾在《木棉袈裟》影片中饰女主角,被评为福州“十佳”运动员,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三级奖章。吴秋花,武英级武术运动员,在福州市琼水小学学习时开始习武。在全国武术比赛上多次获冠军,被评为“福建省十佳运动员”,受省人民政府记功奖励,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三级奖章”。高佳敏,武英级武术运动员,多次蝉联全国武术锦标赛和全国太极拳、太极剑赛冠军。获首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女子太极拳冠军,第十二届亚运会再获金牌,被誉为“太极女皇”、“太极女神”。受中国武协派遣,曾赴日本讲学。获国家体委授予“体育运动荣誉奖章”,是太极剑竞赛套路国内外教材录像示范者。陈思坦,武英级武术运动员,多次蝉联全国武术锦标赛和全国太极拳、太极剑赛冠军,获第十一届亚运会男子太极拳金牌,第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男子太极拳冠军,被誉为“太极王子”。国家体委授予“体育运动荣誉奖章”,是太极拳竞赛套路国内外教材录像示范者。魏丹彤,武英级运动员,在第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获女子枪术冠军,国家体委授予“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此外,还有陈金峥、傅玄声、陈玉华、陈政禄、李朝基、叶智余等6人被授于全国优秀业余武术辅导员。胡金焕为武术副教授。陈依九、林詠雩、潘祥松、潘兆经、阮东、郭孔熙、纪灼俤等拳师先后在全国传统武术观摩表演大会中获奖。游幼波、洪鼎生被评为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