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如男耕女织);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不断进步

1.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

2.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的形成)

二、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一)、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2.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

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

3、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在春秋晚期

4、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在汉代

5、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二)、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4.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5.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三)、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复习提纲

2.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三、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秦汉商业初步发展

表现:长安、洛阳、邯郸等,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它与住宅区严格分开。

(二)、隋唐商业进一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

表现:金融方面:柜坊(银行雏形)和飞钱出现

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

市场发展:城市中“市”“坊”分开,农村集市发展,出现夜市。

(三)、宋元商业繁荣

1、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2.元代商业繁荣的表现

①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国际商业大都会。

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四)、明清商业缓慢发展涌现出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叫商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四、中国古代经济政策及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2、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受封建制度的束缚,如“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3、根本原因:自然经济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课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因):自然经济的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B、一战期间(1914—1918)

1、发展的特征:短暂春天

2、原因:(1).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2.)“实业救国”的影响(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4).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主要原因)

3、萧条的原因: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C、国民统治前十年(19271936):特征:较快发展原因:国民政府推出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D、抗日战争(1937-1945):特征:沉重打击

E、解放战争(1946-1949):特征: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三、认识: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1956年三大改造(哪三大改造)的完成的意义是: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二、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策有:1978年,(1)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决定实施改革开放。

2、意义:建设中国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

三、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最先进行的两个省是安徽和四川。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城市改革

主要内容(措施):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改革管理体制——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改革所有制——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改革分

改革产权制度——1992年十四大后,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四、 对外开发格局的初步形成

1、1980年中国创办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同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最大)

2、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深圳。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的是浦东。

3、1984年,我国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其目的在于加快利用外部资金、引进技术的步伐。其中位于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秦皇岛和湛江。属于江苏的有连云港、南通

4、1985年,国务院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

5、从20世纪末起,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形势,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我国实施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鼓励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的出口。

6、1990中央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7、浦东新区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1997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影响;

2、清政府发展近代工商业。

3、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

一、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2、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

3、女子的旗袍和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列宁装。

4、民国成立后,剪辫易服,迫令放足,废止缠足、婚丧嫁娶、社交礼仪

二、中国电信事业的发展: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三、代表性的报刊:1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发展:3.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

四、影视事业的发展:

1.1905《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2.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3.《渔光曲》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4.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五、互联网

1.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媒介诞生了。它被称为“第四媒介”

2.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第五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和海外掠夺。

一、 开辟新航路

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2)

2、经过:

A第一个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

B、直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达﹒伽马:西欧------非洲好望角------印度洋-----印度

C、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哥伦:西欧-----大西洋------美洲

D、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的路线是:从西班牙出发,到达南美洲,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

3、影响:打破了世界互相隔绝孤立的状态,加强了世界联系,世界市场出现了雏形

二、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兰;“日不落帝国”是指:英国。

2、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荷兰;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荣的商业中心是阿姆斯特丹

3、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

4、 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的经过

(1)英西战争: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2)英荷战争:与荷兰进行三次战争,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

(3)英法战争:与法国进行多次战争,签订巴黎和约。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5、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块殖民地是弗吉尼亚

6、导致英荷三次战争的直接原因是: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三、 工业革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

2、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

3、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4、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主要的发明创造:

(1)电力的广泛应用(显著表现);(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3)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4)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5)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建立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极强。

3、胡佛的反危机措施: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结果:经济危机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恶化

二、罗斯福新政

1、主要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2)调整农业工业——核心内容(3)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4)保护劳工权利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特点: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作用:(1)经济:减轻了对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经济的恢复。(2)政治上:巩固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缓和了阶级矛盾。(3)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1)二战后20年(50-70年代初)——黄金时期特征:快速增长

(2)70年代——特征:经济滞胀石油危机——直接原因

(3)80年代里根——特征:复苏,低速持续增长

原因: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4)90年代克林顿——特征:空前持续增长(即繁荣

3、6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实行

1.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巩固苏维埃政权

2.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等

3、弊端和效果: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没有找到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2.标志:1921年《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3.内容:

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方面,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方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4.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5、效果:找到了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三、 “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1、主要表现:政治上——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干部职务终身制;对领袖的个人崇拜。

经济上——优先发展重工业;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标志——布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

四、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赫鲁晓夫改革

(1)内容

政治改革: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

(2)结果及原因

收效甚微,因为: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2.戈尔巴乔夫改革

(1)内容

经济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

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首先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2)影响: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3、苏联解体

1)标志:1991年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苏联实际上解体。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历史原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1、《布雷顿森林协定》的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M和国际复兴发展银行(世界银行)WB成立,

2、《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形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于1947年在日内瓦签字,19481月1日实施。于1995发展成为世贸组织

2、性质:既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

二、 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一)、欧洲联盟

1.欧盟建立的过程: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签订(即《罗马条约》);1965年,三各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生效,欧正式建立。

2、欧盟建立的意义: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3、欧盟扩大:1995年曾至15个成员国;2004年25个。

4、欧元形成:19991月1日,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2,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2、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成立:1989,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

2、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国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

3、2001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

三、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1.世界贸易组织的形成: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1995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2.世贸形成的意义: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3.(宗旨)目的: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4.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是采取“完全协商一致”方式作出的。

5、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影响):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7、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3.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8、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在发达国家主导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高考史地加油站(广州)郭老师的联系方式:QQ号:myseres@qq.com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9999.html

更多阅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1、《荷塘月色》学案《荷塘月色》导学案一《荷塘月色》导学案(二)《荷塘月色》导学案(三)《荷塘月色》导学案荷塘月色(课文精讲)《荷塘月色》学案《荷塘月色》同步练习博喻是语言园地中一朵奇葩2、《故都的秋》导学案故都的

高中历史必修3第21课新文化运动 高中历史必修三

【课题】高中历史必修3第21课新文化运动益田中学许林丽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根据课标要求,可确定本节课中学生需重点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对

高中历史必修二《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高中罗斯福新政ppt

高中历史必修二《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而《罗斯福新政》又是《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出现因素之一。2《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大作用,同

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编辑词条编辑摘要以下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概括了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基本内容编辑本段第一课编辑本段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鸦片战争的导火索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声明:《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复习提纲》为网友西城樓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