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和《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简单比较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1

以前写过一篇《带孩子一起读历史》的文章,最近看到了另一套小学生可读的历史书——《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和《吴姐姐讲历史》的作者一样,这套书的作者是台湾人。

看到此书,我首先想到的是另一套书——《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在我的印象中,《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是一套语言活泼、取材有趣,比较严谨的儿童中国史书。内容的写法以故事为主,也有些历史研究方法的介绍,还有点文物图片、小知识点、相关照片,此外,本书也在很多地方出现了“想一想”的小话泡,每个话泡提一个与所处篇章的小问题。这些问题多以知识性问题为主,也就是what。

这次看到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陈卫平著)在很多方面与《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刘兴诗著)相似,但这两套书绝对是不同的风格。我在此做一个简单的比较。为了简化,下面《写》代表《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讲》代表《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

《讲》和《写》所讲述的历史阶段是一致的,都讲到1949年结束,都属于通史类书籍。从内容编排和文字量看,它们都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通史。它们的语言都很活泼,就像在给孩子讲故事一样,有交流的感觉,它们所选的视角也注意了趣味性。《讲》中有有林汉达讲历史故事的风格,所讲内容显得细一些。每个章节间语言关联也不是很强,有点状叙述的特点。《写》的讲述风格与林汉达的完全不同,作者是把历史看作一个整体在讲,后面也会提到前面讲过的内容,增强了历史延续性的特点。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会回顾前面的相关内容。不过,此书讲述的故事基本没有什么细节,概括性很强。

《讲》有四本,文字要小点,内页是彩印,但因为纸张的原因,图的质量不可能很高,虽然图片都是与内容相关的,但有些图显得草率了点。书中没有地图。《写》有十四本,开本比《讲》大,采用了铜版纸,所以印刷效果要好很多。书中图片量比《讲》多很多。除照片外,别的图风格也统一。此书中的地图处理很好,简单明了。

《讲》和《写》都不是客观写记录的书,这两套书中都有作者的一些观点,历史书中有作者的观点不算是问题,至少孩子会了解在读这些事件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书如果是亲子阅读,肯定会有亲子交流,大家还可就作者的看法发表意见。从阅读上看,两本书都可起到这个效果。

我在读《讲》和《写》时,有一种感觉:《讲》似乎容易让读者在信息上有满足感,但《写》让读者对信息有饥饿感,因为作者在很多地方一笔带过。在读《写》时,有一种让人去查阅更多信息的冲动。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和《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简单比较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1

从具体内容看,《讲》和《写》各有取舍,这不是什么大问题。这种书肯定是要有取舍的,只要脉络清楚就行。

从问题设计看,《讲》中设计有“想一想”,《写》中设计有“说来听听”,两套书都注意到了互动。但《讲》的问题多为知识性的,《写》的问题多为延伸性。我更喜欢《写》的问题设计。不过,我得说,《写》中的问题设计也有待提高。对于家长来说,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启发性,家长完全可自己和孩子一起提问交流。

从小知识点的设计看,这两本书都涉及到了。它们在讲述事件的过程中,会在相关页面加入一些小知识点。《讲》因篇幅所限,知识点明显比《写》少很多,也没有《写》中的知识点讲得清楚。

从阅读看,这两套书适合小学三年级以上阅读。《写》这套书的装帧可能更容易吸引孩子些。这两套书都适合家长带孩子把中国史做轮廓式的了解。两套书都比《上下五千年》内容更丰富(不只是政治内容了,有了生活、经济、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更有系统感、更贴近孩子的语言。《上下五千年》重故事,《讲》次之,《写》更次之。这与它们的叙述风格有关。不能说哪种更好。我觉得只要孩子喜欢读,都可。

读史可由点到线再到面,也可由线上的关键点发散出去扩展点,最后形成一个面。给孩子读的通史立足点应该是由串成线的珠子组成,在简单的线上去发散。这样就不会迷失在事件的海洋中找不到方向。这两套简单的通史都在为这一目标努力,是非常好的探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0017.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和《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简单比较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1》为网友约好的以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