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探索实践 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具有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人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冯庆延

(2009-8)

.两种人生观

人的行动 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而各种想法又无不取决于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生观有多种多样,有要“光宗耀祖”的,有要“升官发财”、“荣华富贵”的,有要“雁过留声”的,有“不为今生,但求来世”的,有“精忠报国”的,有“振兴中华”的,有“为人民服务”的,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但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要向社会索取的,一类是愿对社会奉献的。前一类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因此“损人利己”是“天经地义”的。“有权不用,有利不图”是傻瓜,因而“争权夺利”,“贪赃枉法”“要钱不要命”。甚至“无毒不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后一类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人后己”,“乐于助人”。他们认为“国家兴旺,匹夫有责”。他们“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同的人生观必然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幸福观”。前者认为,从社会取得愈多愈有价值,后者认为对社会奉献愈多愈有价值。前者“贪得无厌”,永不满足,因而经常感到失落、空虚和孤独。后者“助人为乐”,因而总能有“乐”。经常感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因而生活充实,“朋友遍天下”。

前者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下产生的人生观。后者是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的人生观。这样的人群才能形成“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和谐社会。

二.两种世界观

“世界观”是指人对世界的认识,更广泛地说是对宇宙中万事万物的认识,所以也称为“宇宙观”。人对万事万物的认识更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但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也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它们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在的原因,都是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引起的。而且发展变化不只是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量变”会产生“质变”。这类世界观被称为“辩证唯物论”。。另一类则认为世界的万事万物只存在于人的意识中,认为事物是不变的,或者即使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这类世界观被称为“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
前者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它的客观规律,它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实践逐步地加深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并利用规律去促进事物的发展变化。他们讲究“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而后者认为人是万能的,人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推动或阻止事物的发展变化(持这一观点的人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往往企图按照自己的意愿、用外力去改变其他国家)。

前者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被称为“唯物辩证法”,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全局看局部”。他们用“两点论”分析,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后者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被称为“形而上学”。他们静止地、表面地、片面地、孤立地看问题。往往“一叶障目”,“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由于“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所以这类世界观也称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或“共产主义世界观”)。

.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性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为后人崇敬和纪念的人物,都是为国为民、对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人。而那些只向社会索取的人,往往也是祸害国家人民、祸害社会、阻碍社会发展的人,因而遭到后人的唾弃。可见人们的“人生观”不仅决定个人的发展方向,而且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探索实践 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决定了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因而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人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顾我国近百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取得全国政权仅用了28年时间,原因是我们党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斗争实践中正确地分析了我国国情,采取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从的拥护和支持。

建国后,我国很快恢复和发展了经济。顶住并冲破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和封锁。战胜了种种困难和挑衅。但在如何转向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走了很大的弯路。直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造成全国大动乱,使经济滑到崩溃的边缘。

我们党总结了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重新审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是从实践中来的,只有实践才能取得真知的原理,提出了通俗易懂的“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不能逾越商品经济阶段,而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必须利用市场,在这方面可以借鉴资本主义的实践经验。认识对路了,差不多又仅用了28年时间,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国际影响也日益增大。

为什么我们党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又为什么会走这么大的弯路?原因都在于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正确与否。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是从实践中来的,广大人民群众是第一线的实践者,他们才有真知,因而领导者必须“先做学生,再做先生”,必须“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一切重大决策都要经过调查研究和领导层的集体研究讨论,并采用民主集中制做出决策。决策后需先在实践中试点,然后才逐步推广。历史证明,凡是这样做的,都比较符合客观实际,事业就得到推进。凡是违背这些原则,就会导致失败,甚至造成灾难。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由此可见,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何等重要,对于领导干部,尤其是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能产生“兴党兴国”、还是“亡党亡国”的截然差别。这已经被历史事实证实。

四.学校的根本任务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是培养明后天社会的“当家人”。这些当家人总体的表现如何?是对社会贡献的多,还是向社会索取的多?是推动社会发展,还是阻碍社会发展?这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最终标准。也就是说,当前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否正确,要在几十年后才能最终得到检验。所以不少校长和教育部门的领导往往忘了这个根本任务,而另立了很多其他追求目标,其中有的对根本任务的完成并不有利,有的还可能起负作用。

清华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学校迈进,一流的标准是什么?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是不是就是我们的标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流大学和他们有没有差别?差别在那里?这是我们要认真探讨的。我的认识是一流大学最根本的标准应是它培养的学生对促进社会的发展有较突出的贡献。按照这个认识,一流的标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例如延安的“抗大”就是一流的。因为它培养的学生对我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有突出的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一流大学就应该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有较突出的贡献。这是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一流大学最本质的区别。

在当今全球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的环境下,在世界已进入信息社会的时空下,在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正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最重要和迫切的任务,因此,这应该是当前建设一流大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五六十年代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基本已经从社会“当家人”的位置退出,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已经得到社会的检验。可以说是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是五六十年代的一流大学。我认为,这得益于蒋南翔校长特别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尤其重视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当时的清华大学是所工科大学,培养目标是工程师,他提出学生要“又红又专”,要培养“红色工程师”,并明确提出培养目标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观”三个层次。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各班除了有班主任外,还专门设立了“政治辅导员”,各系有学生工作组,由系党总支副书记担任组长。大学有学生工作部,专职负责学生工作。并由党委副书记领导,定期研究学生工作。

我记得当时有些中学时入党的学生学习不好,有些学生有“先专后红”的想法,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大讨论,最后大家认识到,“红”和“专”不是矛盾的。政治方向明确了,学习动力更大。思想方法对头了,学习方法也就容易对路,学习效率也就得到提高。动力大了,效率高了,学习长进就快了。

同时,我们要求党员、和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成为“又红又专”的榜样,发挥榜样的引导作用。我们在选拔学生政治辅导员时贯彻了这个方针,他们不但思想好,学习能力也很强。因而,无线电系的政治辅导员基本上都没有延长学制。

教师是学生天然的榜样。南翔同志要求党政干部都要“又红又专”,要“双肩挑”。党政干部都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他亲自开设哲学课,要求干部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1958年,全国大跃进,他运用“实践论”的观点,使清华的“大跃进”落实到学生的“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上,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幅提高。为了防止出现忽视理论学习的倾向,又运用辩证法的观点,提出了对清华的“三阶段两点论”。南翔同志的每次讲话和报告都紧密联系清华的实际,贯穿着唯物辩证法(没有洋洋数千言,大点下面套小点,貌似面面俱到,实际空空洞洞的情况)。使我们听完后,不但清楚面临的形势和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也知道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还能学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明确学校的根本任务,抓住“育人”中的主要矛盾,明确提出我们的培养目标,并不断发现前进中的问题并加以克服,这样才能在学校内扎实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党、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

.人生观、世界观要全过程、全方位精心地培养

1978年我被党委借调到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的发源地清华附中任党的领导小组组长。当时的附中是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学生们都以造反派自居,“造反有理”、“彻底砸烂”在脑海中已烙下深深印记。全校有80名“閙将”,和校外的流氓团伙联通一气,“打架斗殴”、“凶器伤人”事件几乎天天发生,学校根本没有正常的教学秩序。1977年,对全校初二以上学生,用初一数学题进行了一次测验,结果2140人中只有1294人及格,及格率仅40%,高中毕业班的及格率也只有52%。当年是恢复高考第一年,全校上线的仅1人(另有一人因有体育特长入了体院)。而当年被政府劳教的学生(含已毕业的)却有23人。

面对这个情况,促使我思考学校对社会所负的责任,难道允许我们培养的学生成为社会的负担吗?当然不能!党委何东昌同志对校长万邦儒和我说:“我不问你们的升学率,我要你们的成材率”。由此,万校长始终把“做人”放在育人的首位,让我兼任学生工作组组长,共同探索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全校师生的共同探索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效果,1985年附中被评为北京市先进校,1988年国家教委授予附中全国德育先进校的称号,1992年国家教委授予万校长全国模范校长的称号。
在我们的探索实践中,我感到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是受他所处的社会环境,通过耳染目睹,潜移默化,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形成的,青少年时期则是打好基础的极为重要的时期。而这个阶段他们接触最多的还是家庭和学校(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情况会有所变化,互联网等各种传媒的影响会愈来愈大)。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非常重要,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学校教育,因为学校的专职是教育,而家长们从事的工作分散在各行各业,所以学校还有责任对家长们进行辅导,使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

在幼儿阶段,应及早地让幼儿学习自理,不要养成什么都应由别人伺候的习惯。其实,幼儿是很愿意学习的,学说话、学走路、学穿衣、学漱洗、学洗手绢…………,当他学会时便会感到成功的愉悦,如能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便可逐步养成“通过自已的劳动为自己服务”的习惯,并体验到劳动收获的愉悦。当幼儿长大到能够为他人做一些简单的服务时,应为他创设条件并加以鼓励。在出现差错时,不要责备,不要禁止,而要引导,让他感到为他人服务的乐趣,逐步培养“助人为乐”的美德。进入幼儿园后,幼儿开始接触集体生活。除了要继续培养劳动习惯外,还要培养和小朋友“分享”和“共享”的习惯。通过日常引导和组织各项集体活动,让他们感到“分享”和“共享”会使大家的生活更丰富多彩,更快乐。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开始学习自已管理班集体了,此时,要创设条件让所有的孩子有机会为班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班主任和老师要多引导,多鼓励,形成“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班风,逐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习惯。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也开始对身边的事物产生了兴趣,老师和家长的言行成为孩子对各种事物认识的主要依据。特别是家长,其日常言行并不回避孩子,一些错误言行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内容,用生动的例子来启迪学生如何“做人”,引导孩子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对各种事物开始从感性认识进入理性思考,逐渐形成了一些不成熟的定见,对家长的教育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教师的为人,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教学方法,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因而,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都不宜采用简单的管教方法,而要用“充满爱心”、“淳淳教导”的态度,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切忌用“羞辱”、“压服”、“惩罚”等方式。

初中的班集体和班主任往往会让学生留下较多的记忆,可见这时的班集体建设和班风建设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校长一定要把精力放在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上,把班集体建设成“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团结向上、奋发图强”的集体。这样,不但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其他各方面的工作,还会让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烙上“集体主义精神”印记。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的思维已经能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因而这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开始关心国际和国内发生的大事和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自已讨论,帮助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是潜移默化地培养正确世界观的重要途径。这不仅让学生学习了分析问题的辩证方法,还可促使他们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
教师都要仔细研究如何通过自已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通过理科各科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客观规律的;通过历史课和政治课,让学生知道社会发展的规律;通过语文课、外语课和历史课,让学生了解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和情感“共振”、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师有了“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才能精心准备,取得实效。
在我们的探索实践中,经过精心准备,组织学生到军营学军,到农村学农,到贫困地区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教育”活动,使学生的眼界一下子开阔了。他们亲身品尝了军营生活,体验到了什么是“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军人素质”。亲身品尝了农业劳动,看到了成年辛勤劳动而获取甚少的朴实农民。亲身体验了贫困地区人民的艰辛生活状况。他们在横向对比中感到了身上的责任,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从同学的思想小结中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的人生观由此而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我们从探索实践中增强了信心。我们觉得,即使在当今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只要确实明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是育人的首要任务,通过全校教工的“教书育人、服务于人”,全过程、全方位地协同努力并精心组织,通过理论教育、国情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养成教育、劳动教育、集体主义精神教育、理想教育、形势教育…………,学校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0354.html

更多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创造性思维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中之中,只有教育发展了,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才能看到民族的振兴。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创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说明想象力重要的文章

“栽培”学生的想象之树想象是什么?请你闭上眼睛,展开遐想:皓月当空,皎洁的月光洒在万条垂下的柳梢,柳枝随风飘逸。这时一只轻盈的蜻蜓载着你展翅飞行蓝天。我想问:你会不会情不自禁的吟唱“小小的船,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如果你会,入

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探索实践 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具有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冯庆延(2009-8)一.两种人生观人的行动 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而各种想法又无不取决于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生观有多种多样,有要“光宗耀祖”的,有要“升官发财”、“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读后感(张妍 培养学生数感

什么是数感?数感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我带着这些似懂非懂的问题,认真阅读了英国朱莉娅·安吉莱瑞著的《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开卷就指出:“教师不仅要努力让孩子们学会灵活熟练地运用数字,而且要让他

声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探索实践 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为网友雾隐青山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