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用韵、平仄、对仗等格律 格律诗平仄韵表

律诗的用韵、平仄、对仗等格律 格律诗平仄韵表

引言;

在下自幼酷爱中国古典文学,对古代诗词更是情有独钟。一向喜欢舞文弄墨,附庸风雅,但终苦于才疏学浅,未敢涉猎格律较为严格的律诗,亦把无力填写律诗引为憾事,一直耿耿于怀。待想投机取巧,在网络中引用有关知识,学作律诗之时,才发现整个网络之中,亦无与律诗之格律相关的更为详尽的资料。

为了便于学用,同时也供爱好、志趣相同的朋友参考,本人终于静下心来,根据早年所学并查阅相关书籍,花费了大量时间,用键盘一字一句敲打编撰成文,并专题上传。
由于在下能力有限,难免会有疏漏、不当之处,为免既贻笑大方又误人子弟,如果发现格律方面有错讹的地方,请留言指正,并望读者雅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明理傲完稿于公元2011年4月18日凌晨
    关于诗的种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笔者仅对律诗进行讨论,因为律诗在所有诗的体裁中格式最为严格,在学习律诗之前,先对诗的体例进行大致的阐述。
    有先贤把诗分为古诗、律诗和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有些古诗中也含有四言,这属特例,在此不作探讨)。这是一种分法,现在,我们试就上述三种分类法参照别的分类法加以研究。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为古诗或者古风;近体诗又称为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甚至是六言以及七字以上的诗句;还有一种长短句夹杂在一起的诗句,称为杂言诗,它一般不另立类,而是归入七古之中,甚至完全没有七字句的,只要是长短句,也都归入七古。唐代以后,四言诗及其它形式的诗体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类。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之束缚。所以我们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与之相对的近体诗,其格律规则较严,而这种格律严谨的诗体,则以律诗为代表。
    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个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二、 押平声韵;        三、 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四、 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一般是五言的,而且要在题目上标明韵数。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还有一种特殊的律诗叫律绝,也就是绝句的一种。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只四句。另一种绝句叫古绝(它可以采用仄韵,即使是押平声韵的,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限制,可以归入古体诗中)。
    下面,我们分别从律诗的韵、平仄、对仗等三个大的方面对律诗的格律进行学习。 
     一、 律诗的用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做辙,押韵叫合辙。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一般人所谓的“诗韵”,指的是清代人经常查阅的《诗韵集成》和《诗韵合璧》等韵书,这些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也可以了解唐宋律诗的用韵。
    诗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在韵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和下平声。平声字多,所以分为两卷。(具体韵部,请参看相关书箱。在此不做过多探讨) 
   韵与四声的关系极为密切。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关于四声,我们将在下节“平仄”中详细探究。
    韵有宽有窄:字数多的叫宽韵,字数少的叫窄韵。律诗一般除了用平声韵外,也不能用邻韵。五律第一句多数是不押韵的,七律第一句,多数是押韵的。由于第一句押韵与否是自由的,所以,第一句的韵脚也可以不太严格,用邻韵的也有。
         二、 律诗的平仄
    平仄,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其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所谓平仄,是就语言的声调而言的。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面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按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种叙述虽然不够科学,但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很清楚。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详例不举,读者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甄别。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的“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交错的规则大致可概括为两句话: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规则在律诗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一) 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而已。
1、仄起式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另一式: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2、平起式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
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 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
1、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OO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OO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OO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OO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而已。
1、仄起式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另一式: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三) “粘对”规则。
律诗的平仄中有“粘对”的规则。所谓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
1、 五律的“对”,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七律的“对”,也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首句用韵,则首联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因为韵脚必须
是平声韵。下同)。这样,
五律的首联就成为:
A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或者是:
B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首联就成为
A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或者是:
B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
跟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也就是说,“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就又雷同了。违反了“粘”的规则,就叫“失粘”;违反了“对” 的规则,就叫“失对”。
明白了“粘对”的道理,既可以帮助我们背诵平仄的歌诀(即格式),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罢了)。
(四)孤平的避忌
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不仅在写律诗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孤平,而且在词曲中有用到同类句子的时候,也注意避免孤平。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就只剩一个平声字了。
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也叫犯了孤平。
有一种特定格式的平仄,与正常格式有些区别。虽然也很常见,但鉴于过多探究会影响我们学习的进度,在这里就不再详细说明。只大概地做些介绍,以便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律诗的全貌。在五言的“平平平仄仄”和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可以分别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平仄”来代替。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用于第七句,而且一定要避免犯了“孤平”。
(五)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前面一字用“拗”,后面必须有“救”。所谓“救”,就是补偿。比较常见的有三种情况,分别是“本句自救”、“对句相救”和“可救可不救”。
一般来说,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应该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下面分别将这三种常见情况做一说明:
1、“本句自救”。在该用“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地方,如果第一字(七言第三字)用了仄声,第三个(七言第五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即换成“仄平平仄平”(七言“仄仄仄平平仄平”)。
2、“对句相救”。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如果第四字(或者三四两字)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个字改用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了“中仄中仄仄,中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中平中仄中仄仄,中仄中平平仄平”。
3、“可救可不救”。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如果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而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六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叫“半拗“,可救可不救。
由此看来,律诗一般总是合律的。有些律诗看似不合律,其实是用了“拗救”,仍旧合律。这种拗救的做法,以唐诗较为常见。后来讲究音律的苏轼、陆游等也也精于此道。我们今天不必模仿,最好按照规定格式填写。
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针对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即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因为韵脚的格式所限,自然也是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讲,应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对初学者来说简单明了,可以帮助记忆。但它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容易引起误解。所以,最好不用这个来学习格律)
三、 律诗的对仗
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就是“对仗”这个术语的由来。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所谓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对偶可以句中自对,也可以两句相对。一般讲的对偶,指的是后者。在对偶句中,前句叫“出句”,后句叫“对句”。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对偶的一般规则是“相同词性的词两两相对”。
律诗中的对仗有它特定的规则:
1、 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的;
2、 出句和对句同一位置的字不能重复。
(一)对仗的种类
词(指的是字或词组,非诗词之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按照
律诗的对仗规则,概括起来,词大约可以分为以下九类:名词、动词
形容词、副词、数词(数目词)、代词、虚词、颜色词和方位词。
同类词互为对仗,应该特别注意几点:1、数目自成一类,“孤”、“半”、“单”、“双”等字也算是数目;2、颜色自成一类;3、方位自成一类,主要是“东、西、南、北”等字;4、不及物动词常跟形容词相对;5、连绵字只能跟连绵字相对,不同词性的连绵字一般也不能相对;6、专有名词只能与专有名词相对,比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名词中还可以细分为以下一些小类:天文、地理、时令、宫室、器皿、服饰、形体、植物、动物、人伦、人事等。
(二)对仗的常规
1、对仗的常规是“中两联对仗”。古人把律诗的第一、二句叫做首联,第三、四句叫做颔联,第五六句叫做颈联,第七八句叫做尾联。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即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这就叫做中两联对仗。
2、首联的对仗可用可不用。如果首联也用了对仗,实际上全诗便用了三联对仗。五律首联对仗的较多,七律则较少。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韵的多,七律首句不入韵的少。
3、尾联一般是不对仗的,但也有少数的例外,最后两句一气可成,是一种流水对(详见下文)。
4、律诗固然以“中两联对仗”为原则,但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一联对仗。这种单联对仗的形式,常见的是用于颈联。
5、长律中,只有尾联不用对仗,首联可用可不用,其余各联必须对仗。
(三)对仗的讲究
律诗的对仗,有许多规则与讲究,下面谈谈比较重要的和常见的几种。
1、 工对
⑴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工对;
⑵同一小类的词相对,更是工对;
⑶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算是工对;
⑷在一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是工整了,而是纤巧。
同义词相对,似工而实拙。“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同义词相对自然比正对更劣。在一首诗里,偶然用一对同义词作对不要紧,多用就不合适了。如果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上同义,叫做“合掌”,则更是诗家大忌!
2、 宽对
宽对和工对之间有邻对,即邻近的事类相对。形式服从于内容,诗人不应该为了追求工对而损害了思想内容。如果需要,完全可以用宽对或者邻对。比如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颜色对方位,同义词对连绵字等等。
更宽些的,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这些是最普遍的情况。
再宽一点,就是半对半不对了。首联的对仗本来就可用可不用,所以,首联半对半不对当然是可以的,如果首句入韵,半对半不对的情况就更常见。颔联的对仗相对颈联没那么严格,因此,半对半不对在颔联中也是比较常见的。
3、 借对
如果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这就叫做借对。
有时候,借对不是借义,而是借音。借音多见于颜色对,如借“篮”为“蓝”,借“皇”为“黄”,借“沧”为“苍”,借“珠”为“朱”借“清”为“青”等。
4、 流水对
对仗,一般是平行的两句话,它们各有独立性。但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说,出句独立起来没有意义,或者意义不完整。这叫流水对。上文中提到的是其形式,此处说明其含义。
总之,律诗的对仗不像平仄那样严格,在写诗时运用对仗有更大的自由度。艺术修养较高和文学底蕴厚重的诗人,如果能够成功运用工整的对仗来更好地表达思想内容的话,当然更好。如果无原则地追求对仗的工整纤巧,就有些得不偿失,乏善可陈了。
四、 律绝
律绝跟律诗一样,用平声韵脚入韵,而且要依照律诗的平仄讲究粘对。
下面,先将律绝的几种格式分别列举:
(一) 五言律绝
1、 仄起式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另一式: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2、 平起式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
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 七言律绝
1、仄起式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另一式: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跟律诗一样,五言律绝首名以不入韵多见,七言律绝首句以入韵
为常见;五言律绝以仄起为常见,七言律绝以平起为多见。
律绝也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首句也允许用邻韵入韵。
律绝也要避免孤平。
律绝原则上可以不用对仗。如用对仗,常在首联。尾联也有用对仗的,但相对少见。首尾两联皆对仗,即通篇对仗的也很少见。
律绝也可以用那种特定的格式,由于在前面律诗中对这种特定的格式未作详论,此处也应浅尝辄止,不作细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0483.html

更多阅读

金蝶、用友、速达、报税视频大汇集 速达 用友

金蝶、用友、速达、报税视频大汇集 金蝶、用友、速达、报税视频大汇集,免费的在线财务软件及报税视频教程, 绝对精品用友ERP-U8视频教程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致力于把基于先进信息技术(包括

精气神、阴阳等概念的磁引力场解释 引力波概念

在翻译Keshe著作的时候,经常为三个名词的中文用语苦恼。其实,如果用神、气、精来翻译的话,更加惟妙惟肖。三组概念分别可以翻译为:主源能量和物质的等离子体:神;过渡能量和物质的等离子体:气;一般能量和物质的等离子体:精。根据Keshe的理论,宇

声明:《律诗的用韵、平仄、对仗等格律 格律诗平仄韵表》为网友让我百感交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