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片仔癀:国家保密配方估值之惑(作者:马愚厚)
云南白药、片仔癀,这都是市场上的牛股,屡创新高,抗跌性好,经得起熊市的检验,作为投资者,能在其上市初期介入且长期持有,当然是投资的幸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标签——产品为国家保密配方。投资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中药产业的国家保密配方仅区区几个,保密配方为稀缺资源,同时契合医药健康产业良性发展的产业趋势,产品具有永续提价空间。当然,这种逻辑基本上还是靠谱的。值得注意的是,正确逻辑的过度强化就成了一种误导。以上对国家保密配方产品及相关公司看好的逻辑被强化为:技术永远不能超越,产品永远提价,市场永远扩大,永远高成长,股价永远没高估。在我与很多做投资的朋友交流时,他们或多或少流露出这样的观点,而且这样的观点在今年的熊市中似乎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云南白药由云南民间医生曲焕章于1902年研制成功,原名“曲焕章百宝丹”,主要成分为三七、麝香、草乌等。对跌打损伤、创伤出血有很好的疗效。云南白药由名贵药材制成,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问世百年来,云南白药以其独特、神奇的功效被誉为“中华瑰宝,伤科圣药”,也由此成名于世、蜚声海外。片仔癀原是明朝太医的秘方。福建漳州方言把一切炎症统称“癀”,吃一片该药即可消炎退癀,故名片仔癀。该药选用麝香、牛黄、蛇胆、田七等多种贵重药材精制而成。对急慢性肝炎、喉痛、烧伤、刀枪伤痛、无名肿毒及一切炎症引起的疼痛、发热,具有消炎止痛、清凉解毒的作用。外科手术后服用,能消炎止痛,防止伤口感染,加快愈合,因疗效好,适用范围广,副作用小,在国际上誉为“神州妙药”、“中国特效抗菌素”。
从这些国家保密配方的产生过程来看,配方来源于名医长期积累的经验与某时的灵感。我相信,在巨大的经济价值驱使下,通过现代分析仪器(如光谱分析)一定可以了解配方的真相,从而得以创新和优化。保密配方不是天外仙丹,是唯物的东西,依据常识不难理解,一切唯物的产品都有创新和优化的空间。而我们对待保密配方的态度似乎是以其为该领域的最高境界,不可逾越的一座大山,对其态度的侧重点不是保密而是再创新。即使对原配方没彻底了解,通过分析研究,仍有可能创造出性能超出白药和片仔癀的产品,这项工作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都很大。
有人会对以上观点提出反驳,美国拥有强大的科技研发力量,为什么容忍可口可乐的保密配方产品处于垄断状况,没对可口可乐进行复制和创新?这就是消费品与医药产品的区别,消费品的壁垒和护城河在于品牌,消费的是心理感受,而医药产品归根结底在于功能的优劣,最终要凭疗效来争取市场,只要你的产品效果足够好,你可以随时打倒辉瑞和默克,但你很难战胜可口可乐和茅台。
保密配方产品可以永续提价的逻辑也缺乏事实依据。肿瘤药物这样救命的药物都有价格的边际效应。以上保密配方药物主要还是辅助治疗和保健性的,在治疗需求上并非刚性,这样的产品边际效应是非常明显的。片仔癀目前每粒价格接近500元(没错,是每粒),长期服用的药物成本相当于救命的小分子靶向药,这只可能是小部分富裕阶层的奢侈享受!如果能仿制出功能相当的药物,让百姓大众消费得起,可能让片仔癀的市场立刻萎缩。
可以确定是,在激烈的产品竞争中,为了寻求蓝海,诸多中药企业准备或正在进行研究突破,这些突破就包括借助现代制药技术超越国家保密配方。祖宗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不能否认其价值,但亦不可囿于保密二字无法突破和超越。随着很多有实力和创新精神的医药企业对保密产品的超越式研发,比如XX白药、XX癀性能更优于云南白药和片仔癀,市场推广并非想象的那么艰难,毕竟药品还是以功能分优劣,在这种状况下,云南白药、片仔癀的价值又在哪?
当然,这种状况的出现也许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至少给我们的投资逻辑给出一个反面的注脚——国家保密配方产品依然面临着竞争和淘汰的风险,这条护城河存在变数,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一些企业已经在中药的继承与创新中做出了杰出的工作成绩,比如天士力、以岭药业。
。。。。。。。。。。。。。。。。。。。。。。。。。。。。。。。。。。。。。。
网友评论:
德荣:云南历史上有三家生产白药的工厂,后来被整合至云南白药公司;厦门中药厂闹过几年,最近又在闹,说它的八宝丹与片仔癀是同一出处,想往片仔癀上边靠。以我个人偏见,在这么多年的历史中,配方对于老工人等等的人应该不是秘密。就像茅台镇上很多酒厂出来的人,开酒厂酿出来的酒也都不错。
但是,配方存在的形式及品牌才是更加重要的。如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由于公私合营时公开配方,现在配方存在于中国药典,从而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以此为依据生产,并且产品都叫安宫牛黄丸。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说我手里有白药、片仔癀的配方,因为法律上是不支持的,在法律上这个配方是保密的。任何人生产出来一个即使是类似的产品,但不能叫白药,也不能叫片仔癀。这是配方存在的形式决定。
其次,品牌。没有任何一个产品可以被称叫白药或片仔癀。相应的,就有人想往上边靠,所以就发生了厦门中药厂几次闹,说它的产品与片仔癀是同出一源。对此片仔癀公司已经公告澄清。(据了解,厦门中药厂的这种说法还只是通过员工的话语相传,而不敢形成书面文字的东西,厦门中药厂如此应该也知道会有法律后果。)
那么,配方保密且有品牌,是否产品可以无限提价呢?不能。云南白药的增长来自以白药为基础的产品二次开发。这带来了多年的增长。今年以来,洗发水养元清销售不理想,这就会给公司未来健康产品的增长带来不确定性,(中央产品稳定增长)即使它有白药这个牌子。
片仔癀呢?观察它的提价历史,金融危机以来的2008、2009年,公司产品没有任何提价,2010年才开始小幅度提价。近几年中医药风,绿豆都吹上天,片仔癀这样的产品更有了提价的空间。
估计中药还会越来越深入人心。这会形成很强大的消费支撑。
片仔癀公司的战略也并非依靠片仔癀一个产品不停地提价来增长。而是以片仔癀产品来做品牌,带动普药以及药妆的增长。如果它只有一个产品,靠这个产品不停提价的话,我认为就不长久。但是,它的战略我寄予期望。它8个普药与华润的合作,以华润的实力及控股片仔癀的意图,这几个药近几年是可以寄予希望的。
总的来说,配方存在的形式,决定在法律上不能够被仿制;品牌具有一定的潜力可挖,但并非无限制的。公司仍然需要考虑消费者市场的接受程度。以核心配方/产品来做品牌,做产品二次开发,以及带动周边产品的销售,这是一个可行的且可持久的战略。
疯狂的石头:世界上,从来没说好药是让所有老百姓都吃得起的,同理片仔癀的产品和茅台、阿胶一样,只需要满足特性的人群的特定需求就行,为何要做成辉瑞?云南白药卖牙膏能卖几十亿,辉瑞可以么?很多人吃着片仔癀,抹着云南白药他就认为是“神药”,他就从心里觉得病会好,难道不是一种医药品牌所带给人的疗效么?虽然你可能从医学理论角度说这个是荒谬的,但是他确实就是一种“花钱消灾”的理论,中国几千年来年就是这种理论,您如果要炒中国的股票,就请尊重中国的文化,虽然这个文化可能有些地方是腐朽的。
德荣:就配方本身来说,这是可能被超越的。这要看公司对该配方的经营情况。如果我们把各白酒公司独特的酿造比作该“配方”的话。观察几十年的发展,被超越的都是因为经营上出了问题,而不是配方本身的原因。
所以,该关注的不是配方是否被研究出来,而公司如何经营该配方的。云南白药在王明辉之前,不是做得很差吗?经营带来了它的改变。
汤诗雨:不赞同此观点。很久之前我就讲过,现在的中药企业的目标不是做药品,而是做保健品、乃至奢侈品,以药品为主要方向的中药企业迟早会死得很惨。
云南白药的方向是保健品,片仔癀的方向是奢侈品。前者可以不断开发周边产品来盈利,后者则要控制产量,不断提价。虽然价格确实有天花板,但不会因为对手生产同类产品而降价——LV要和秀水街的包包打价格战么?
疯狂的石头:这个观点非常赞同,一味的考虑药品的属性本来就是投资错误的逻辑,现在云南白药牙膏的销售额比“白药”药品所有系列加起来卖的还多,楼主为何还要用医药股来对他进行估值?如果楼主说云南白药、片仔癀的品牌护城河存在变数,那辉瑞、罗氏就更加有变数了,他们的品牌更无从谈起,因为只要有其他的公司生产出比他们更好的药品,他们就理应破产。
tiebreak22cn:真正的护城河不是配方,也不是专利,而是一个自我成长的系统,现在看这种系统是根本不可能出自中国的。中国中药的未来在天士力、红日药业,而不是白药这样的企业,相信不久我们可以看到此类腐朽数百年已久、固步自封的产品终将在这个时代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一代中国新药!一个没有护城河的企业,需要优秀的管理,但这恰恰是公司欠缺的。最近几年公司产品外销比例减小虽然外销涨价幅度比内销大(终端弹性更是如此),说明海外市场萎缩,而国内也经营不善,此公司长期看毫无价值,华润入主只能延缓下降趋势。让我们拿出破四旧的勇气,向传统告别!
价值投资夜夜安枕:感觉博主的观点有些矫枉过正了。片仔癀的市场没有那么轻易萎缩,毕竟原材料是瓶颈,每年的产量十分有限,其产品继续提价应无压力,高估值被化解是大概率事件。另外,不能以静态的眼光来看待一家企业,以片仔癀为基础进行研发和创新,也许未来机制改变以后片仔癀也可以走在天士力、红日所走的道路上。这一点目前看上去十分困难,但是概率真的比以岭药业,红日药业复制天士力的成功的概率小很多嘛,我看也未必,需要时间检验。至少现在投资片仔癀是可以当作古董珍藏的,年化10%-20%的收益问题不大。
中国搜:与你的看法相反,中药的未来恰恰不在天士力与红日,而在白药。中药的有效成分就是植物的有效成分,你如何变化,变化出抗癌药品吗?而白药,把日化产品中加入中药,这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