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播的网站只剩下一段话,转发上来以表纪念
非主流在港台或本地的直接定义多半只是指群众的数量,和其专辑的销量,甚至只是一种商业手法的称号而已。形象永远是被边缘化的,是小众的玩意儿。而外界对非主流音乐的印象就是神经兮兮,异类甚至带点不安全感,而且大凡带有政治性的,对抗性的,颠覆性的,都被本地乐评人归纳为另类音乐。
主流音乐才是一个正常人应该接触的。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从众行为”,一种为了争取认同感,使自己处于一团体里,藉此无数人的投射作用,给自己创造伟大感的幻觉。华裔听众就是其中的多数。商人们就是太懂得此人性的弱点,才造成本地音乐贫乏。八十年代中期重金属就曾经挤入主流乐坛的浪潮,在各大主流音乐排行榜都有它们的痕迹。可是,也不见得所有的重金属于流行的,主流的,艺术重金属(progmetal,artmetal)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然而,当现今的本地华裔听众看到长发披肩的,满身纹身,穿金带环的,就觉得他们很另类,又是一种商业手法,对于整个音乐环境来说,这不只是一个名词上的错误,而是品位和对音认知的差异,我们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严重的落后。这种情况造成乐队或音乐人在考虑音乐取向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把群众,销量等问题纳入考量之中,耽误了整个音乐历程。一个音乐人应该把精神放在“音乐创作”上,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品牌创造。音乐人在如此扭曲的大环境里头,渐渐就会掉入主流与另类音乐的两极化,那要达到如欧美音乐如此的百花盛放,就显得更遥遥无期。反观欧美对非主流音乐的定义却专注在音乐的独特性,创新手法,呈现的方法,更深入些的会研讨许多哲学思想,音乐理论,艺术形态,在音乐领土里,另类音乐能得到较高的定位,尽管如此,因为欧美音乐掌握成熟,也能公平地对待每一种音乐类型,加上国外群众有较高的消化与接纳的能力,所以每一种音乐类型都有它的生存空间。那主流与非主流的正确定义只是在于用什么样的态度与精神去对待音乐,而不是多人支持就是主流,没人欣赏的就是非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