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历代皇帝像 历代皇帝画像

清太祖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朝服像

一、清太祖: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天命十一年(1626年);在位(1616年~1626年)
大清历代皇帝像 历代皇帝画像
清太祖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名努尔哈赤,号淑勒贝勒,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县)。父塔克世为建州左卫指挥,母为喜塔拉氏。

努尔哈赤小时受到很深的汉文化的熏陶。1582年塔克世与祖父觉昌安被尼堪外兰害死。为报仇,次年率领部众去攻打尼堪外兰(当时装备短缺,仅有十三副盔甲),也正式开始统一女真的大业。1587年攻克佛阿拉城,自称可汗。据满洲实录,1599年努尔哈赤采用了蒙古文字而为满语配上了字母。1603年迁都到赫图阿拉。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颁布“七大恨”,起兵反明。

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1625年迁都沈阳,改沈阳为盛京。1626年在攻打由名将袁崇焕镇守的宁远时被葡萄牙制的红衣大炮击伤,死在回沈阳的路上。终年六十八岁。

努尔哈赤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

清太宗崇德(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朝服像

二、清太宗: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592年11月28日)~清崇德十七年八月初九(1643年9月21日);在位(1627年~1643年)

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军事家,政治家。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尊称后金天聪帝爱新觉罗阿巴咳,也称清太宗崇德(文)皇帝皇太极。

皇太极病逝于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晚十时,年52岁。葬于沈阳昭陵(今沈阳北陵),庙号“太宗”。

清世祖顺治(章)皇帝,爱新觉罗·福临朝服像

三、清世祖:(在世 1638年~1661年 ;在位 1644年~1661年 )

顺治(章)皇帝,名爱新觉罗·福临。是清爱新觉罗皇太极太宗文皇帝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戊时(晚七点至九点)生,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

崇德八年(1643年)二月十六日承袭父位,时年六岁,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1644年改元顺治。九月自盛京迁都北京,十月初一日即皇帝位于武英殿。福临是于顺治元年入关的清朝的第一位皇帝。十四岁(1651年)亲政。

亲政后,在其母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他整顿吏治,注重农业生产,提倡节约,减免苛捐杂税,广开言路,网罗人才,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为巩固清王朝统治作出了贡献,初创了清王朝走向强盛的新局面。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础。

清圣祖康熙(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朝服像

四、清圣祖: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在位(1661年-1722年)

爱新觉罗·玄烨,通称康熙皇帝。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终年69岁。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顺治的第三子。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因其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九年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玄烨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84年),平定准葛尔大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胜利地驱逐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他在京师东北的热河营建了避暑山庄,将其作为蒙古、西藏、哈萨克斯坦等部王公贵族觐见的场所。

玄烨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清)等考核制度。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爱新觉罗·玄烨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玄烨重视对汉族知识分子的优遇。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爱新觉罗·玄烨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玄烨也存在保守和落后的方面。他在统一台湾后开放了海禁,但是由于担心米谷出境而明令禁止南洋贸易。他崇尚儒学,尤其是朱熹理学。此外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还发生过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事件。

康熙十三年,玄烨立皇后所生的一岁的皇次子胤礽为太子,但由于太子本身的素质问题及其在朝中结党而废太子。废太子后众皇子觊觎皇位,矛盾更加尖锐。故太子废而复立,但康熙仍无法容忍其结党,三年后二废太子。最终在康熙六十一年临终时传位于皇四子胤禛。有传说认为康熙是因为钟爱胤禛之四子弘历(未来的乾隆帝)而传位于他。

爱新觉罗·玄烨在位期间被臣民称为“康熙盛世”。他安葬在直隶遵化马兰峪,陵号景陵。

清世宗雍正(宪)皇帝,爱新觉罗·胤禛朝服像

五、清世宗: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8日);在位(1722年~1735年)

爱新觉罗·胤禛,清世宗雍正(宪)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生于康熙十六年,卒于雍正十三年,死后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庙号世宗,葬于清西陵中的泰陵。

雍正皇帝四十五岁即位,其即位经过至今也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对其继位之说有多个版本。“雍正夺嫡”和“太后下嫁”与“顺治出家”并称“清宫三大疑案”。清朝官方史记所说,公元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皇帝病逝于北京畅春园。之前,召七位皇子至病榻前(雍正不在其中,此时正代康熙在天坛祭天),由提督九门,卫戍京师的雍正的舅舅,理藩院尚书、步军统领隆科多传旨,皇四子胤禛即位,即雍正皇帝。《康熙遗诏》原文为:“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然而民间传闻康熙皇帝本意将皇位传给皇十四子胤禵,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将康熙遗诏中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而夺得皇位。但此传说有破绽,其中之一是清朝的国语是满文,因此康熙的遗诏一定有满文的版本,皇四子胤禛不可能以汉语的方式篡改满文的遗诏。

此外,一说康熙传位皇四子胤禛的用意是让胤禛的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在将来继承清朝的皇位。

雍正继位后,对其兄弟手段颇为毒辣,用各种方式进行迫害。例如皇位的竞争者之一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是非常优秀有才能的一位皇子,他先被雍正封为亲王,后又打成“阿其那”(有学者认为是“猪”的意思,现在有学者认为是“不要脸”的意思);而康熙九子爱新觉罗·允禟,因同允禩结党,被打为“塞思黑”(有学者认为是“狗”的意思,现在有学者也解释为“不要脸”的意思)。他们即使向雍正上书,也要著名为“爱新觉罗·阿其那”及“爱新觉罗·塞思黑”。康熙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是雍正的同母兄弟。得知康熙驾崩后,从西宁抚远大将军任上赶回吊丧,雍正却不允许其进城,后又下旨令其在遵化看守康熙的景陵,对其监禁。雍正所为引起别人对其夺嫡的猜测,为平息传言,雍正下令撰写《大义觉迷录》,但是存在的矛盾之处使人觉得欲盖弥彰,更加怀疑。

也有说法认为,迷信的雍正死后不随其父康熙落葬于清东陵而葬于清西陵,是因为怕死后因夺嫡一事在地下见罪于祖宗。

胤禛诚信佛教,工于心计,性格刚毅,处事果断。在位期间严整吏治,清查亏空,并对满清赋役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虽仅在位十三年,但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清理钱粮,摊丁入地,扩大垦田,火耗归公,以银养廉,创设军机处,革除旗主,平定青海,安定西藏,改土归流等,促进了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政局稳定,边疆巩固,统一增强,为乾隆创建“大清全盛之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清高宗乾隆(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朝服像

六、清高宗:康熙五十年(1711年9月25日)~嘉庆四年(1799年2月7日);在位(1736年~1796年)
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纯)皇帝,是雍正皇帝的第四个儿子。于雍正十三年即位,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十五子颙琰,自己成为太上皇。在位共六十年,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

他自称文治武功十全老人。乾隆一生喜文喜诗,作诗数以万计,又精通擅长武术。主要施政特点宽猛相济。他在位时期,平定新疆、蒙古,还使四川、贵州等地继续改土归流,人口不断增加,突破了一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但是他是一个又奢侈残暴,贪得无厌,专制骄横的昏君,六下江南,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兴文字狱,政治极度腐败,百姓生活十分贫苦,甚至出现了人出吃的惨剧。尤其是晚年重用大奸臣、“贪官之王”和坤,使清朝国库空空。

应该说,清朝是从乾隆朝开始走向衰落。乾隆六十年(1796年),高宗以在位期不越祖父康熙帝为名禅位于子颙琰,是为清仁宗,又号嘉庆帝,自称太上皇,仍然继续执政,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去世为止。乾隆无疾而终,终年89岁。死后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史称乾隆皇帝,葬于裕陵(今河北遵化西北70里昌瑞山)。

清仁宗嘉庆(睿)皇帝,爱新觉罗·颙琰朝服像

七、清仁宗:乾隆二十四年(1760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在位(1796年~1820年)

爱新觉罗·颙琰,嘉庆(睿)皇帝。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个儿子。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因乾隆连立的两位太子都早早去世,到乾隆晚年才立第三次太子,这次,是皇十五子颙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

次年正月初一乾隆帝禅位嘉庆帝。嘉庆继位后最初四年,太上皇乾隆帝还控制着政治局面。嘉庆四年,乾隆帝去世,颙琰开始亲政。亲政仅六天逮捕乾隆朝时大奸臣和珅,但是和坤的金银财宝等价值连城的物品全部归属嘉庆帝所有,所以当时有民谣讽刺曰:“和坤跌倒,嘉庆吃饱”,形容当时统治者的贪婪与朝政的腐败。

嘉庆帝时期,官吏贪污,政治更加腐败,还爆发了白莲教起义、天道教起义等农民起义,清朝统治力量受到严重削弱,国势日非。在对外交涉中,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的骚扰活动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对英国提出的帮助清朝镇压起义军,帮助澳门葡人抵御法国的居心叵测的要求,明智地严辞拒绝。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

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使嘉庆帝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态度。他在内乱频仍、外患渐逼中,倾力企图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巩固,然而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使清王朝的败落于嘉庆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从此日渐走向衰亡。

爱新觉罗·颙琰死后,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庙号仁宗。咸丰帝即位,于“孝恭”前加上“光裕”二字,葬河北易县清西陵昌陵。

清宣宗道光(成)皇帝,爱新觉罗·旻宁朝服像

八、清宣宗: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道光三十年(1850年)

爱新觉罗·旻宁,道光(成)皇帝,母孝淑睿皇后喜腊塔氏。嘉庆十八年(1813)封为智亲王。于嘉庆病死后的第二天继位,是清朝唯一的一位以嫡长子的身份继位的皇帝,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

道光帝柄政30年,以俭德著称。即位之初,中国正面临最重的內外危机。在內清王朝经“康乾盛世”后已经走下坡,史称“嘉道中衰”,其突出表现在吏治腐败,武备张弛,国库空虛,民众反清斗争频频;在外,西方列强势力东侵,鸦片荼毒国民。道光颇想有一番作为,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企图中兴。虽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俭德著称。他在位期间正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因支持林则徐虎门销烟导致了道光二十年(1840年)年六月的鸦片战争。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二十九日,清政府与英国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及开放五口通商。自始开启中国三五千年未遇之大变。

道光帝还奢侈之极,仅御膳堂大橱具就差不多1000两银子。而且他大肆搜刮百姓民脂民膏,百姓怨声载道,起义四起。1850年正月丙午日爱新觉罗·旻宁在百姓的怨声下死去,终年69岁。道光死后庙号为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史称道光皇帝,葬河北易县清西陵昌陵。

清文宗咸丰(显)皇帝,爱新觉罗·奕詝朝服像

九、清文宗:(在世 1831年~1861年;在位 1851年~1861年)

爱新觉罗·奕詝,咸丰(显)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第四子。生于北京圆明园之澄静斋,20岁继帝位,年号咸丰,是清朝秘密立储继承皇位的最后一位皇帝。

咸丰帝继位的当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咸丰六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十年,攻入北京,焚掠了圆明园、清漪园。迫使清政府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的卖国条约,大清国进一步丧失了主权,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的国家。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革除弊政。罢斥了贪位保荣、妨贤病国的穆彰阿,处决了投降派官员耆英。但由于他奢侈无度,纵情声色,在位11年,朝政十分腐败,清朝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皇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享年31岁,庙号文宗。谥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庙号文宗。葬河北遵化清东陵之定陵。

清穆宗同治(毅)皇帝,爱新觉罗·载淳朝服像

十、清穆宗:(在世 1855年~1874年;在位 1862年~1874年)

爱新觉罗·载淳,同治(毅)皇帝,是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的唯一的儿子。其生母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

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帝驾崩,群臣忙着治理丧事,同时也为新登极的六岁皇帝操办政务,改元的年号为“祺祥”。两名太后与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后,将载淳的年号改为“同治”,以志“两宫同治”的垂帘听政,治理天下之意。

同治帝六岁即位,一直在其母慈禧太后的控制下,十八岁亲政,同治在位期间,西方列强未有入侵,而太平天国已被剿灭,清室亦兴办洋务,颇有发奋图强之心。此段时期被称为“同治中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帝崩,终年十九岁,仅仅亲政两年,是清朝皇帝中寿命最短的一个。同治庙号穆宗,谥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葬于清东陵惠陵。

据清室记载,同治帝是死于天花。另民间传说同治是死于梅毒。同治帝无子女,而后光绪、宣统二帝均无后代,数十年间宫中不闻儿啼,世名称为“宫荒”、“国统三绝”。讲求迷信的遗老遗少无不感叹大清气运将尽、天数兆定。

清德宗光绪(景)皇帝,爱新觉罗·载湉朝服像

十一、清德宗:(在世 1871年~1908年;在位 1875年~1908年)

爱新觉罗·载湉,光绪皇帝。于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太后的胞妹,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病死,终年38岁,谥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庙号德宗,葬河北易县清西陵之崇陵。

光绪的一生是悲剧的。光绪十三年(1887年),慈禧为载湉举行了亲政典礼,为了继续控制光绪皇帝,但慈禧太后又玩弄政治伎俩训政了两年,才允许载湉亲政,同时又立她弟弟桂祥的女儿为皇后,使光绪帝仍然形同傀儡。

中日甲午战争,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因朝廷的腐败,清军战败。痛定思痛,在梁启超和康有为等的推动下,他决心维新派变法以图强,颁布了《明定国是》召书宣布变法。但是过于激进,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利益,被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导致变法失败。政变后慈禧太后再次大权在手,对外宣称光绪皇帝患病不能理事,实际上是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沦陷。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往西安。第二年回銮后,光绪帝仍居瀛台,形同废帝,惟行光绪年号而已。光绪帝本来体质孱弱,加之多年的抑郁与愤懑,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先慈禧太后一天去世,后经科学检验,确系被毒身亡。

清末代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朝服像

十二、宣统皇帝:(在世 1906年~1967年;在位1908年~1912年)

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字浩然,取自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之意。英文名henry,满族。道光皇帝曾孙,醇亲王载丰长子。光绪死后继位,溥仪史称逊帝,也称宣统皇帝,是清朝和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改造成为新人,1959年经特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宣统帝溥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十四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是道光皇帝的曾孙,光绪皇帝弟载沣的长子。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同时生了重病。在光绪皇帝临死前一天,慈禧太后也行将不起,由于光绪皇帝无后,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召见军机大臣,商量立储人选,军机大臣认为内忧外患之际,当立年长之人。慈禧太后听后勃然大怒,最后议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并让溥仪的亲生父亲载沣监国。大臣将此事告知光绪皇帝后,因为溥仪是自己的亲侄子,又让自己的亲弟弟监国,光绪皇帝十分满意。接着,光绪、慈禧在两天中相继死去。半个月后,溥仪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绪皇后隆裕和载沣摄政。第二年改年号为“宣统”就这样溥仪登上了大清王朝末代皇帝的宝座。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暴发,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被迫代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溥仪退居紫禁城中的养心殿,宣告了清王朝的灭亡和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结束。

1917年6月,张勋带领辨子军入京,和康有为等保皇党一起,在7月1日宣布溥仪复辟。12月,在全国一片声讨中,溥仪再次宣告退位。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历史上称这为“逼宫事件”。溥仪搬进北府(载沣王爷的居处),继而又逃进日本公使馆。不久,被日本人护送到天津。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为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的执政,建年号为“大同”。1934年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是康熙和德宗光绪的缩称,意在纪念,并寄托了续承大清基业之愿。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说:“该犯关押已经满十年。在关押期间,经过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经有确实改恶从善的表现,符合特赦令第一条的规定,予以释放。”从此,溥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1960年3月,溥仪被分配到北京植物院工作。1964年被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资料专员,并担任人民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自转《我的前半生》。

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来总理闻讯,亲自打电话指示政协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溥仪的病治好。后指示将他安排到首都医院进行中西医会诊。在病情最危急时,周总理又指派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去给他看病,并转达周总理对他的问侯。后因患肾癌医治无效,于1967年10月16日逝世,终年62岁。火葬,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侧室,时任总理指示移放于正室。

1980年5月29日,即溥仪去世13年后,政府为溥仪举行了追悼会。鉴于死者生前曾有能够入土为安的愿望,清西陵又是他生前就确定了的葬身之所。1995年的1月26日,在溥仪第五个妻子李淑贤的亲自主持办理和精心安排下,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的骨灰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之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距离崇陵后围墙仅200米。

关于溥仪的庙号和谥号: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的称呼都是宣统帝或者清废帝、末代皇帝、逊帝等,因为他没有庙号和谥号,毕竟大清被制取了,继承它的中华民国及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能给他上庙号和谥号。

  但溥仪毕竟是末代皇帝,货真价实地做过三年的大清皇帝,所以爱新觉罗家族在台湾的后裔在台湾的后人在1967年给溥仪上了庙号「宪宗」和谥号「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后在“宣国公”(此人身份有待进一步核实)的建议下,于2004(一说是2002年)重新给溥仪上了庙号和谥号,庙号曰:清恭宗;谥号曰: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愍皇帝)。尊骨灰奉安处(在北京的八宝山革命公墓)为“献陵”,尊婉容为“孝恪愍皇后”,谭玉龄为“明贤皇贵妃”,李玉琴为“敦肃福贵妃”,李淑贤为“孝睿愍皇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0850.html

更多阅读

《梦回大清系列》观后感! 梦回大清系列瑶华

最近无聊连最喜欢的游戏也懒得玩了,但是在寻找小说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那个系列的文章《梦回大清》,看过穿越时空的文章也不少,但是第一次带给我震撼的却是这个系列的文章,其实第一次看的是《瑶华》并不知道这个系列的小说还有这么多,但是

李大清少将:江苏省军区新任司令员

媒体消息:原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李大清少将已履新南就,成为新一任江苏省军区司令员 。1。李大清少将简历:李大清,男,汉族,1958年3月生,曾任南京军区军务动员部副部长。2006年3月任浙江省杭州警备区司令员。2007年8月任浙江省杭州市

2014年电视剧《大清盐商》全部演员表、图片和片花 大清盐商

2014年出品34集电视剧《大清盐商》已在央视八套播出,编剧、总制片人:南柯,参与编剧:李靖岩、刘勃、林海洪、王晨、许秀松,艺术总监:张黎,导演:韩晓军。有介绍,该剧以清代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前后为时代背景,以乾隆时期“大小金川案”与“两淮

《大清相国》 官场小说

《大清相国》目录第一部分顺治十四年秋月,太原城里比平常热闹。丁酉乡试刚过,读书人多没回家,守在城里眼巴巴儿等着发榜。圣贤书统统抛却脑后了,好好儿自在几日。歌楼、酒肆、茶坊,尽是读书人,仙裾羽扇,风流倜傥。要么就去拜晋祠、登龙山,寻

《末代皇帝溥仪全集》百家讲坛 喻大华末代皇帝溥仪

《末代皇帝溥仪全集》百家讲坛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 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其为清朝皇帝在位时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1909年-1912年,1917年7月1日—12日)。其在大满洲帝国皇帝位时年号“康德”,又称康德皇帝(1934

声明:《大清历代皇帝像 历代皇帝画像》为网友语絮滨晨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