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艺术人生》栏目问题分析 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

《艺术人生》是中央电视台在2000年底推出的一档谈话类节目,每期邀请一位文艺界的明星,与主持人、现场观众一起回忆过去的艺术、过去的生活,讨论人生与世界。

2012年12月15日,《艺术人生》改版后的新节目正式开录,首度邀请三位地方卫视主持人孟非、何炅、谢娜当嘉宾,除把《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的浓缩舞台搬到现场,现场还配合“孟非亮灯相亲”、“谢娜变魔术”等综艺效果。新的《艺术人生》的摄影棚焕然一新,舞台也由一个变成两个。

2013年7月4日起,央视综艺频道《艺术人生》将推出暑期特别系列节目《致青春》。而这一系列节目也增加了一个新主持人——谢娜。

以上是《艺术人生》的节目定位和一些改版情况,虽说现在艺术人生还在每期按时播出,但收视率和关注度已经不如从前了。我们小组在观看和对比了以前的几期节目和改版后的几期节目之后,总结出几点《艺术人生》的不足之处:

1、节目过分煽情。

2、主持人不能随机应变,问题设置老套。

3、节目定位受到局限,嘉宾资源几乎用尽,新嘉宾选择非常困难。

4、难逃电视节目衰落期定律,节目形式陈旧,电视观众审美疲劳。

下面我们大致分析一下我们找出的这几点不足之处:

1、2005年春晚小品《艺术人生》(冯巩、朱军)中冯巩第一句台词便是:“《艺术人生》这个栏目多好,就四招,套近乎,忆童年,拿照片,把情煽,音乐一起,让你的眼泪流得没个完。”眼泪是《艺术人生》的最显著标志,从节目初创起,主持人朱军采取的那种“不叫你落泪绝不罢休”的煽情手法的确催下了许多嘉宾的眼泪,也赚取了不少观众的眼泪。当时,这样的煽情手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节目形态,自然会激起大家的共鸣和拥戴。然而,在这个资讯异常发达、观众口味越来越刁的时代,“一招鲜、吃遍天”的便宜已经没那么容易捡了。观众打开电视经常看到的是悲悲切切、苦大仇深,时间长了怎能不腻歪?如果一位朋友某一天找你哭诉一桩心事,你可能会心有戚戚焉,但如果这位朋友天天都来用同样的腔调哭诉,你会永远保持同样的耐心吗?

2、煽情是一种需要掌握节奏和分寸的技巧,而不能当作百试不爽的法宝。朱军访问《无间道3》的香港演员,那些演员不太熟悉朱军的路数,对朱军设下的每一个情感圈套都无论如何不上套,此时,朱军的煽情就如鸡同鸭讲,令他陷入了手足无措、语无伦次的尴尬。除了那套已经变成套路的煽情,他并没有更多随机应变的办法,节目也就失去了鲜活的生趣。眼泪不一定就代表感人,快乐也不见得就等于浅薄。《艺术人生》和它的追随者们不妨拓宽一下思路,以更乐观的调子、更多元化的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

3、节目定位受到局限,嘉宾资源几乎用尽,新嘉宾选择非常困难。《艺术人生》定位完全是一档明星嘉宾访谈节目,节目优先选取有艺术成就的表演艺术家,让他们在演播室回顾感人事迹并通过主持人发挥渲染达到煽情效果。《艺术人生》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实现了节目定位的要求,主持人发挥也不错,几乎也是期期见眼泪。不见眼泪那就不是《艺术人生》的最佳效果。但作为周播节目,每期邀请有艺术成就的嘉宾,即使是中央电视台有大台资源,也有选择余地越来越小终究资源用尽的问题。一开始选老演员、老明星,后来扩展到有成就的年轻演员,再后来邀请的是集体嘉宾,比如参加春节晚会、旧版《红楼梦的剧组演员,到如今明星牌几乎都打完了,有时候节目只能通过专题节目来再请之前已经请过的嘉宾。资源枯竭问题是《艺术人生》的尴尬所在。而且如果要拓展嘉宾的选择范围,邀请更多当红、年轻的明星,那么节目的名称是否还取《艺术人生》就应该值得考虑了。这样一来,一档高端艺术访谈节目就变成了一档普通的明星人物访谈节目,就失去了节目本来应该具有的特色。

4、难逃电视节目衰落期定律,节目形式陈旧,电视观众审美疲劳。《艺术人生》无论如何也是一个高端访问的谈话节目,明星访谈和主持人的现场串联、对话是节目的主要形式,但谈话节目最大的问题是,如果嘉宾不健谈或主持人发挥一般化,那节目就不精彩。谈话节目的这种局限性让《艺术人生》存在很强的嘉宾依赖性。想当年那期张学友的访谈就存在提问和回答由于理解偏差和文化差异产生的脱节现象。《艺术人生》已经办了10年以上,早已经进入节目的衰退期,需要的形式上有创新,否则必然遭到电视观众的淘汰。

虽然最近两年《艺术人生》节目组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节目形式和更多元的节目内容,但如果不能克服以上关于这个节目的致命弱点,那么在这个电视综艺节目激烈竞争的时代,再王牌的节目也迟早会消失在观众的视线之中。

总结

作为众多电视节目形态中的一种,谈话类节目一直以其制作费用低廉,节目成型快以及不受场地限制等因素受到电视机构的长期青睐的节目。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就象希腊神话中的阿喀硫斯之踵一样,谈话类节目最难也有其难以掌控的一面:嘉宾的选择,话题的设置和主持人的选取等问题。

《艺术人生》节目其实口碑一直较高,主持人朱军对节目的掌控(包括对背景资料的前期整理、调节发言者的讲话节奏、平民化形象的定位等)比较到位,但是在我组成员结合课上知识,拿出几期节目对其认真分析后,发现了如上4个问题,此处不再赘述。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通过这次实验中,我组更多地认识到电视栏目制作过程中应主要到的几大原则:

1)注重对嘉宾的前期策划;

2)尊重观众的参与;

3)心灵沟通,真实情感,把提问变成一种交流;

4)环节设置流畅,一气呵成;

5)另外还要注重对节目的深度的提炼。

与此同时,在栏目品位的塑造上也应有所考虑,节目中带着智慧。智慧应该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节目整体的结构和形式设计,它包括节目精巧的构思,富有创意的情景设计;二是节目内容上的智慧含量,它包括选题所承载的意义,也包括言语的精彩碰撞,或者是表述方法、语义体系的风格创新。

在节目中用真诚唤起观众心中的智慧,在可言传也可意会的理解中分享快感,产生灵感,激发遐想,让思想泛起阵阵涟漪。

智慧是所有节目的需求,但谈话节目又是表现最为生动的一个,在一个节目中出现睿智的思想。新颖的看法以至于激烈的交锋,都给人演示出一个思想愉悦的过程,这种过程在其他形式的节目中就很难表现,言语的技巧和智慧是谈话节目的优势和特色。

变则通,通则久。对那些已推出多年的节目来说,还得有一招以一敌百的杀手锏。相较于新晋的真人秀节目弱化主持人地位的形式,老牌综艺节目树立品牌往往依赖于主持人。由杨澜创办的访谈节目《天下女人》已经进入第9个年头,“万变不离其宗,观众看的还是内容。每档节目的使命不一样,访谈节目做不到一期投一百万,但它能够迎合特定人群的收视需求,观众群很稳定。”

崔永元曾批判中国电视节目“短视”,“没有人注重深度厚度”,因此生得快,死得也早。我们同样认为,有深度的节目才能走得更远,“现在的形势是全屏娱乐化,但观众也需要一些相对安静的,能进入内心、表达情感的节目,探讨人生永恒的话题,这样的节目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李米露

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艺术人生》栏目问题分析 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

黄 冉

纪笑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1004.html

更多阅读

侯耀文是被《艺术人生》害死的? 侯耀文的徒弟

  CCTV《艺术人生》成了一栏经典节目。本来上这档节目的人都是一些名人,而另人诧异的是,上过这档节目的许多艺人,竟然莫名其妙的早逝,在我们感叹艺星陨落的时候,不禁要问,《艺术人生》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魔力?  成为一经典节目是因为这

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的影评 电影美丽人生影评

《美丽人生》的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本片以二战为题材,主要描述在纳粹集中营中,一个犹太父亲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儿子的故事。正像片尾,儿子祖舒华的一段独白:“是父亲的牺牲给予我的恩典….”。本片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它的主旨。

豫剧大师马金凤做客《艺术人生》 豫剧马金凤

豫剧大师马金凤做客《艺术人生》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将推出多位艺术大家的系列专访,经过中宣部的批准,87岁高龄的豫剧大师马金凤老师成为此系列专访第一位做客《艺术人生》的嘉宾!豫剧的荣耀!中国戏曲的的

《美丽人生》:罗伯托·贝尼尼的生活激情

罗伯托·贝尼尼是个意大利怪才。他自编自导自演电影《美丽人生》,自己当男主角,让美貌妻子出演女主角,把一部影片玩得风生水起!最终不仅夺得大奖,影片本身也在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熟悉《美丽人生》的情节并不难,欣赏它的细节却不简单

杨丽萍《艺术人生》访谈录 艺术人生杨丽萍

杨丽萍,云南洱源白族人,生于1958年11月10日。她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和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跟母亲过。在杨丽萍的童年记忆里,大都与贫穷与歧视有关,但她有一份大多数人少有的快乐态度,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然而她凭借着惊人

声明:《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艺术人生》栏目问题分析 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为网友从头开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