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以下的照片是我2006年10月出门旅游 发现。早晨起的很早,我和闺蜜就在农家院附近乱溜达。发现了这个墓碑,确切说已经没有墓了,只剩下2个墓碑,下面这个图就是我回来上网查到的 十四阿哥的墓。上面写的是抚远大将军。 感觉很凄凉~~
这个是旁边的的墓碑贝勒弘明”便是“十四阿哥”的儿子
这里曾经是墓地大家还能看出来嘛?只有旁边的松柏依旧在这片玉米地屹立着。显示着他曾经守护的墓主人。
以下是我找到的关于这里的一些文字报道大家请仔细阅读吧
2003年的一个报道
“背靠大山,面朝大川”,黄花山麓这块位于蓟县东北部与“清东陵”一岭之隔的“风水宝地”,安葬着很多清朝的王爷。由于地理界限的划分,本应属于“清东陵”中一部分的“王爷陵”,就这样默默无闻地“退隐”于人们的视线中。也正是由于地理界限的划分,“清东陵”与“王爷陵”的保护,有着天壤之别。
几百年前的王爷们恐怕不会想到,尽管他们被安葬在“风水宝地”,但陵寝却没有得到“好风水”的庇护,留给今人的只有废墟。
“王爷陵”实际上是“清东陵”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清代帝王陵寝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史传曾与王位失之交臂的康熙第十四子允就埋葬在“王爷陵”里面,而且全国惟一的一座清朝“太子陵”也位于其中,更抬高了“王爷陵”的身价。但“王爷陵”却因为人为的地理界限,已经和“清东陵”分家了。“清东陵”因为保存了很多清代皇家陵墓而被定为国宝,而“王爷陵”则早已破败不堪,只留下一片废墟,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青砖垒墙琉璃瓦铺顶
“只能暂时将就一下”
“王爷陵”、“十四阿哥墓”在“石头营”这个不大的山村里是家喻户晓的,就是当地的小孩子也都可以说出个所以然来。也许,正是因为村民们对“王爷陵”太熟悉的缘故,“王爷陵”便自然成为村民生活的组成部分。谁家盖房子、垒院子,都会向“王爷们”取点砖要点瓦,这在村里已经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小小的石头营村真是一个宝村,你可以很轻易地在村子里找到刻有皇家标志的“御砖”。不少农舍的围墙都是用“御砖”垒成,青色的古韵远不是大红砖所能比的。但是,在村民们看来,向“王爷们”取砖要瓦,只能算是暂时将就一下,有钱的村民早晚还是会将这些青砖青瓦扒掉,然后当垃圾一样丢在村边,等待下一批村民再将就一下用。“御砖”在这里只能发挥它本身的“物质价值”。
阿哥墓穴只剩土包
“砖头瓦片当建材”
“十四阿哥墓”坐落在大山脚下的一块平台上,平台和一个足球场差不多大,一大一小两个古老的静卧在基石上,让人可以依稀感觉到一点王室的气派。
石碑有3米多高,碑文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而成,字迹已经有些不容易辨认,在清水的洗涤下,石碑上的文字终于显现出来,碑文开头写着“多罗恂郡王碑文”,碑文的落款时间为“乾隆二十年七月初八”。根据封号看,很显然这个墓碑的主人便是历史上曾与皇位失之交臂的“十四阿哥允”了。
在“十四阿哥”的墓碑右侧四五米远的地方,还有一座稍小一点的墓碑,碑文开头上书“多罗贝勒弘明碑文”,落款时间为“乾隆三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根据史料记载,“贝勒弘明”便是“十四阿哥”的儿子。也就是说“十四阿哥”爷俩儿全葬在了一起。
陪同的村书记骄傲地对记者介绍:“这个就是‘十四阿哥墓’了,土包下面就是‘十四阿哥墓’地宫的位置,地宫的上面,曾经有一个大殿,被围墙圈围在中间。大殿是专供人上香祭祀用的。但在‘文革’时期,大殿被‘破四旧’拆了个精光,砖头瓦片自然成了村民们的建筑材料了。”村书记在遗址的空地上,一边说一边指着脚下的土地。尽管书记说得非常起劲,但在记者眼中,这块“风水宝地”上除了一个低平的土包及几株松树外,很难再看到其他的东西。“十四阿哥墓”的辉煌气魄,只有村里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脑海中才能有点印象。
碑楼垒猪圈遍地琉璃瓦
“柴火垛里有真‘东西’”
在“十四阿哥墓”周围的农舍小院内,文物更是随处可见,任何一个村民的家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展览馆”。从“王爷”那里取来的青砖被整齐地垒砌成农舍的围墙,有的围墙里还嵌着一段大殿石柱,上面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纹,积粪池边甚至还可以找到泛着绿光的琉璃砖,圆滚滚的大殿基石被人不经意地扔在一旁,成了村民休憩所用的石墩。
一个刻满龙纹的猪圈在这里显得尤为扎眼。张牙舞爪的飞龙此刻已经贬低了身价,每天只能与猪为伍。这样的石块其实以前曾经是石碑的碑楼,后来这些碑楼被拆了,石块自然成了村民“废物利用”的对象。
墙角边堆放着柴火,尽管破坏了“王爷陵”的风景,但却意外地保护了“十四阿哥墓”仅存的一段围墙没有被人移做他用,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一位村民得意地告诉记者,即使找遍全村也很难见到第二段保存下来的陵寝遗址,而且就算是本村人也未必能知道,在这个柴火垛里面竟然还藏着这么一段“十四阿哥墓”的围墙,要不早就让人拆走用了。
“王爷陵”石碑满是涂鸦
“没事儿,不耽误看字”
据石头营村书记介绍,这个村子着实埋葬了一些人物,除了“十四阿哥允”及其子“贝勒弘明”外,还有两位王爷也安葬在这里,一位是“直郡王”(人称“达摩苏王”,但没有立碑),一位是“和硕纯亲王”。但这些“王爷陵”现在的日子也都不好过。
在“和硕纯亲王墓”的石碑前,记者看到石碑基石早已损坏、成片地坍塌。碑楼更是不知去向,只剩下还在独力支撑着石碑。光滑的石碑上赫然出现了很多涂鸦。稚嫩的字迹透着红色,但字迹的内容却很难认出来。村书记连忙解释说:“这些可能都是孩子顽皮弄上去的,没事儿,字儿不耽误看。”
“和硕纯亲王”的石碑和其他“王爷”的石碑一样,满文写在左边、汉文写在右边,汉字碑文开头写着“和硕纯亲王谥靖隆禧碑文”,碑文的落款写着“康熙二十一年二月立”。由于石碑上有涂鸦,很多碑文都难以辨认清楚。
针对“王爷陵”的现状,市文物局已经责成蓟县文物局拟定出一份保护方案:立即成立“清王爷陵遗址保护调查组”实地调查,限期拆除保护范围内的违章建筑,并尽快恢复遗址原貌;将有价值文物集中保护;在遗址保护区内设立保护标志,划出保护范围,制定遗址保护细则;定期巡查,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调查组查清事实后,追究有关单位及人员的法律责任。
我是06年去的 依旧是没任何措施 就是在地里矗立着
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