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我国现行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关于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厚度取 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原文地址:我国现行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关于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厚度取值的一些规定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
4.5.5 房屋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一般楼层现浇楼板厚度不应小于 80mm,当板内预埋暗管时不宜小于100mm;
顶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宜双层双向配筋;
转换层楼板应符合本规程第10章的有关规定;
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
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4.5.6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楼板厚度可按跨度的1/45~ 1/50采用,且不宜小于150mm。
10.2.20 转换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应双 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楼板中钢筋应锚固在边梁或墙体内;
落地剪力墙和筒体外周围的楼板不宜开洞。楼板边缘和较大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其宽度不宜小于板厚的2倍,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1.0%,钢筋接头宜采用机械 连接或焊接。与转换层相邻楼层的楼板也应适当加强。
10.2.21 箱形转换结构上、下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板配筋时除应考虑弯矩计算外,尚应考虑其自身平面内的拉力、压力的影响。
10.2.22 厚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转换厚板的厚度可由抗弯、抗剪、抗冲切计算确 定;
2 转换厚板可局部做成薄板,薄板与厚板交界处可加 腋;转换厚板亦可局部做成夹心板;
3转换厚板宜按整体计算时所划分的主要交叉梁系的剪力和弯矩设计值进行截面设计并按有限元法分析结果进行配筋校核。受弯纵向钢筋可沿转换板上、下部双层双向配置,每一方向总配筋率不宜小于0.6%,转换板内暗梁抗剪箍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宜小于0.45%;
4 为防止转换厚板的板端沿厚度方向产生层状水平裂 缝,宜在厚板外周边配置钢筋骨架网进行加强;
5 转换厚板上、下部的剪力墙、柱的纵向钢筋均应在转换厚板内可靠锚固。
6 转换厚板上、下一层的楼板应适当加强,楼板厚度 不宜小于150mm 。
10.5.4 连接体结构应加强构造措施,连接体结构的边 梁截面宜加大,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宜采用双层双向钢筋网,每层每方向钢筋网的配筋率不宜小 于0.25%。
10.6.3 底盘屋面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并应加 强配筋构造;底盘屋面上、下层结构的楼板也应加强构造措施。当底盘屋面为结构转换层时,应符合本规 程第10.2.20条的规定。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第10.5.3条 框支墙梁上层承重墙应沿纵、横两个方向按底部框架和抗震墙的轴线布置,宜上、下对齐,分布均匀,使各层刚度中心接近质量中心。应在墙体中的框架柱上方和纵横墙交接处设置混凝土构造柱,其截面和配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要求。
框支墙梁的托梁处应采用现浇混凝土楼盖,其楼板厚度不应小于120mm。应在托梁和上一层墙体顶面标高处均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其余各层楼盖可采用装配整体式楼盖,也应沿纵 横承重墙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6.1.14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避免在地下室顶板开设大洞口,并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的1.1倍;
地上一层的框架结构柱和抗震墙墙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 应符合本章第6.2.3、6.2.6、6.2.7条的规定,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 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
7.5.3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楼盖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过渡层的底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 不应小于120mm;并应少开洞、开小洞,当洞口尺寸大于800mm时,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
2 其他楼层,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均应 设现浇圈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 构造柱可靠连接。
7.5.5 底部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其截面和构造应符 合下列要求:
1 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 柱)组成的边框;边框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1.5倍,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5倍;边 框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倍。
2 抗震墙墙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60mm,且不应 小于墙板净高的1/20;抗震墙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宽比不宜小于2。
3 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 于0.25%,并应采用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
4 抗震墙的边缘构件可按本规范第6.4节关于一 般部位的规定设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第10.1.1条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表 10.1.1规定的数值。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mm)表10.1.1
板的类别 最小厚度
单向板 屋面板 60 民用建筑楼板 60 工业建筑楼板 70 行车道下的楼板 80
双向板 80 密肋板 肋间距小于或等于700mm 40 肋间距大于700mm 50
悬臂板 板的悬臂长度小于或等于500mm 60 板的悬臂长度大于500mm 80
无梁楼板 150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 130-90
第3.1.2条 钢筋混凝土平板的厚度,不应小于柱网长边尺寸的1/35;密肋板的肋高(包括面板厚度),不应小于柱网长边尺寸的1/30;格梁板梁高(包括面板厚 度),不应小于柱网长边尺寸的1/20。
第3.4.2条 密肋板的肋净距不宜大于800mm,肋宽不 宜小于80mm,肋高不宜大于肋宽的3倍,密肋板的现浇面板厚度不宜小于40mm。
更多阅读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关于盲道条文 市政道路盲道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中关于盲道的规定一、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1.盲道表面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指引视残者通过脚感继续向前直行的盲道,表面呈长条形称为行进盲道,另一种是告之视残者盲道要拐弯或盲道的终点处,表面呈圆
碳纤维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gb50367 2006
东莞深圳碳纤维布惠州植筋加固公司/碳纤维布东莞深圳惠州碳纤维布植筋加固公司/碳纤维布东莞深圳碳纤维布惠州植筋加固公司/碳纤维布<<碳纤维布加固施工方案>> 碳纤维布加固技术于国内最早通过的规范是2003年《碳纤维片材加固混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主要变化六 gb 50010 2015 修订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主要变化(六) 2011-07-17 21:40 | (分类:砼)第 9 章 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9.1 板分成三部分(I) 基本规定;(Ⅱ )构造配筋;(Ⅲ )板柱结构(I) 基本规定9.1.1关于计算原则,无变化9.1.2 现浇混凝土板的尺寸宜符合下
钢筋翻样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关系 钢筋翻样培训
钢筋翻样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关系一般钢筋翻样不会去看或研究抗震设计规范,以为它与钢筋翻样无关或者关系不大,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许多条文涉及钢筋,且对钢筋的计算规则有影响。并且,作为一个称职的钢筋翻样也必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主要变化二 gb50010 2010免费下载
来源: 王晓虹的日志红色字体为有变化或新增条目第1章 总则1.0.1条中去掉了“技术先进”一词。1.0.3条增加“本规范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及《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原则制定。本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