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
学名:RobiniapseudoacaciaL.
英文名:BlackLocust
科属:豆科Leguminosae刺槐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10-20米。树皮灰黑褐色,纵裂;枝具托叶性针刺,小枝灰褐色,无毛或幼时具微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具9-19小叶;叶柄长1-3厘米,小叶柄长约2毫米,被短柔毛,小叶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5厘米,宽1.5-3厘米,基部广楔形或近圆形,先端圆或微凹,具小刺尖,全缘,表面绿色,被微柔毛,背面灰绿色被短毛。总状花序腋生,比叶短,花序轴黄褐色,被疏短毛;花梗长8-13毫米。被短柔毛,萼钟状,具不整齐的5齿裂,表面被短毛;花冠白色,芳香,旗瓣近圆形,长18毫米,基部具爪,先端微凹,翼瓣倒卵状长圆形,基部具细长爪,顶端圆,长18毫米,龙骨瓣向内弯,基部具长爪;雄蕊10枚,成9与1两体;子房线状长圆形,被短白毛,花柱几乎弯成直角,荚果扁平,线状长圆形,长3-11厘米,褐色,光滑。含3-10粒种子,二瓣裂。花果期5-9月。
变种、类型
无刺槐:树冠开扩,树形扫帚,枝条硬挺而无托叶刺。
球槐:树冠呈球状至卵圆形,分支细密,近于无刺或刺极小而软。小乔木。不开花或开花极少
粉花刺槐:花略晕粉红
生长习性
刺槐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年平均气温8~14℃、年降水量500~900毫米的地方生长良好。刺槐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很强。最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粉砂土、砂壤土和壤土。对土壤酸碱度不敏感。在底土过于粘重坚硬、排水不良的粘土、粗砂土上生长不良。虽有一定抗旱能力,但在久旱不雨的严重干旱季节往往枯梢。不耐水湿。怕风。生长快,是世界上重要的速生树种。根浅,树冠浓密。结实早,产量丰富。材积生长旺期在15~20年以后,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能保持到40年以上。造林最好选择有水浇条件、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砂壤土育苗。播种前先经热水浸种。以春播为主,但春季特别干旱的地方也可雨季播种。造林方法因地而异:在冬、春季多风,比较干燥寒冷地区可在秋季或早春采用截干造林;在气候比较温暖湿润而风少的地方可带干造林,以春季造林为好。刺槐的主要害虫有:白蚁、叶蝉、天牛、蚧、小皱蛾、槐蚜、刺槐尺蛾、刺槐种子小蜂等。
分布
原产北美的树种,公元1601年就引入欧洲,公元1877年后引入中国,因其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易、用途广而受到欢迎。在国内已遍及华北、西北、东北南部的广大地区。在北纬23°~46°、东经124°~86°的27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栽培,而以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为中心。垂直分布最高可达海拔2100米。多以水土保持林、防护林、薪炭林、矿柱林树种应用。刺槐原产地是在两个完全不相连接的地域分布,形态变异丰富,它的观赏价值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立地条件差,环境污染重的地区绿化,这是不可缺少的园林绿化树种。
甘肃天水秦安县叶堡乡天巉公路(老310国道)边的刺槐树
甘肃天水秦安县叶堡乡天巉公路(老310国道)边的村民从山坡上担、推苹果着
槐是豆科植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槐属的国槐,又称中国槐或是家槐,原产中国;一是刺槐属的刺槐,又称洋槐,原产于北美洲。大概在一百三十年前,刺槐被引进到我国,因为刺槐适应性强、繁殖容易、生长速度快、用途广泛而受到了普遍欢迎,到如今,已经遍及华北、西北和东北南部的广大地区,但这些都不是在记忆中了。
刺槐,俗称“洋槐”,原产美国的落叶乔木树种。在温带地区,非常普遍的,抗性较强,耐瘠薄、较耐干旱,木质坚硬,生长速度一般偏慢些!!!花具芳香,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不知道是哪一只多事的鸟,在多少年前衔来了一棵种子随意丢弃在乱土堆里、土坎边。顽强的生命破土而出,牢牢抓住地面向纵深处蔓延,以抵御不期而至的风雨的撕扯与摧折,冬残春近,大地渐渐的苏醒了,放眼望去,那一棵棵,一排排的树悄悄地吐出了新枝芽,穿上淡绿色的单衣。新的绿芽满枝……小草也偷偷地钻出地面,告诉我们“春天到了”小鸟唱着优美的歌声,告诉我们“春天到了”,看着这个新的世界,好像不以前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什么,而秋天的落叶正应了古人的话“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谁知道它们在树根下压着被细菌腐蚀,过去的将会是永远的过去。
我爱着绿色,这颇具神秘感的绿色,这上天赐予的绿色,然而这些如此美丽,可爱的绿色也不是说有就有的,它们经历了凛冽的寒风天,数次地吹刮才得来的。人生亦是如此,没有经过努力的奋斗,成功不会主动向你招手。因此我们要努力为我们以后的人生打造一个“绿色”的基础。我爱着自然!我感谢这自然!我感谢这自然给我这么多的启示!这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饱含人生哲理的大自然,让我们在这美好的大自然中再吐新枝芽吧!
我拍老树新枝
最近去工地时无意间瞥了一眼车窗外,却被窗外的景象震住了:那地上可已经秃得不成样子的树枝上,竟又长出了小小的嫩芽。在那个落下最后一片片枯叶的枝头上,重新长出了嫩芽!在黄土坎边中透着一丝嫩绿,小小的身躯中蕴藏着无穷的生机,整棵树因这个小生命的诞生而蓬荜生辉!又见枝头吐新芽,原是彻骨寒霜冻,春风夏雨,不抛弃,不放弃,成功,诞生在磨练之后。老树发新芽与枝头吐新芽,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自然现象,只不过前者的奇妙景观,是这样的“老树”居然发出了“新芽”。不过,枝头吐出的不仅是新芽,是春意夏绿,是生机,也是新的世界。正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说,新旧交替,也是春夏季的任务。
郭嘉镇的农家、炊烟、土坎、树根、老树与新枝这棵刺槐树恰巧就长在农家的院落里、小道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照片上,一棵苍劲的枯树,挺着铸铁般坚实的躯干,伸开筋脉凸现的臂膀,悲壮地伫立在一片辉煌的血色黄昏之中。院中那冉冉升起的炊烟,正挣扎着倾出最后一腔热血,为院落披上一圈蓝色的轮廓,陡增了一派超然的神韵,产生出一种惊人的魅力。
伫立在刺槐树面前,这棵刺槐树也不知道是那年种的,粗粗的,斜埂于墙外,一到春天的时候,满树的刺槐花点缀于树叶之间,霎时满院子的花香吸引着左邻右舍的邻居到家里做客,他们或纷纷赞赏着刺槐花,或闭着眼睛享受这沁入心脾的清香。大人们将刺槐花作为饭吃,或蒸饺子、或包包子、或在煎饼上点缀一点等等,你一定是见过,也吃过,但农家孩童般大小的一群在刺槐树下追逐着、打闹着,则也一直隐藏在我记忆的深处。皴裂的槐树皮布满岁月的痕迹,一道道沟痕,仿佛像被雨水冲洗过的丘陵沟壑般,纵横交错着,顺树干交替上升,此时,勤劳工作的蚂蚁则辛勤的顺着槐树皮的沟痕整齐的来来往往,它们或者衔着食物上去、或者空着手下来在寻找食物;
盛夏里,槐花开了,那香气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成群的孩子;大人们用带钩的长杆子给儿童钩槐花吃,落下一枝,一群孩童便立刻抢着去捡,然后便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秋天到了,秋风来了,树叶的脸儿被吹成了黄色,然后便一片片落了下来,落满院子和村道的每一个角落,那棵刺槐树却依旧年年花开花落,花落花开,一切如新,一切又如平常,丝毫见不得半点豪气,半点气馁,一如既往支撑着生命度过了一个年轮又一个年轮。
可以说槐树是西北农村特别常见的一种树了,几乎是随处可见。有首关于刺槐树的诗(一):
村子里有一棵古老的刺槐树
没有人知道它的年龄
我只听说
在我爷爷很小很小的时候
那棵树就很粗很粗了……
刺槐树(二)
你的记忆
就是刺槐树的一根刺
刺痛了那段岁月
戳疼了我的故乡
碎叶炙烤在场头
素花盛进了粗碗
饥饿串起的一个个日子
我们依旧就餐在
你的枝繁叶茂下
成熟隐去了针刺
一把斧子教会了你顺应
男人就该是一根扁旦的模样
嗨哟嗨哟
桃起了茅屋担起了生活
一副硬邦邦的脊梁
时光已冲淡了记忆
往事被剁成了一堆枯枝
哦,火柴喊了起来
灶膛噗哧噗哧
那段岁月又一次
映红了母亲的脸庞
我特别喜欢槐树在春天里开的花朵,这花朵是那样的洁白,是那样的芬芳。槐树的叶子也很是特别,是椭圆形的,一点尖的地方也没有。而且叶片也不是长在枝条上的,而是从枝条上长出的那细长叶柄条两旁长出的。每一根叶柄两侧大概各长有7—10片的叶子,要是连同叶柄一起摘下,就是一串一串的了。如果把叶子拨下来放在嘴里还能吹响,而且叶子的味道并不苦。花当食,叶买钱。杆做扁担、挑大梁。故乡的刺槐树,西北黄土地上任一颗刺槐树,总是让人回忆起那段岁月!
在工地的便道边晃晃悠悠邂逅了一棵枯树。一棵倒斜的刺槐树暴露着断枝残干,却依然尊严地挺立着去年或前年已经赤裸的枯骸。愤怒的风,冲闯、撕裂,遍地落叶枯枝,碎尸万段。狂风过尽处,干枯的藤蔓瑟瑟发抖,一道道呼啸着雷劈和风雨抽打的鞭印,昭示着一生的苦难。我伸手摸了摸粗糙的树皮,一缕酸楚爬上鼻梁。与其在尘世的荒野遭人嫌弃,还不如我用故园那柄生锈的斧子将你砍伐,背你回家。
让我把你成制作几块搓板,让时刻都想跪下去的人跪着也不舒服;打造几张大床,让戴着草帽的勤劳者舒展疲乏的腰身睡得踏实;车几根棒槌,给那些利令智昏的掌权者当头棒喝!
而我们这些修路人只是一缕远方的风,随着高铁工地而飘落……
老树的根也是落地生根生新枝我忍不住跑到倒斜的刺槐树下,第一次用不带偏见的目光,不断地变换着角度,久久地审视着它。我断然不曾想到,同一棵枯树,仅仅只是变换了一下视角,便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变化:有的时候它躬身向前,亲切地俯视脚下匆匆而过的芸芸众生;有的时候它又仰首朝天,傲然地凝视着无垠的苍穹;有的时候它态度随和,悠然地任凭轻风撩动那所剩无几的疏发;有的时候它又面目狰狞,恶狠狠地高举起骨节粗大的老拳。
不知不觉地,我开始喜欢在老树附近散步徘徊,开始喜欢在老树身边观察思索了。我发现,那老树虽倔强,却原来也是极乐于助人的。有人要晒衣服,它便伸出手臂替人拉直绳索。有人要置天线,它便挺直脖颈一动不动地为人高顶过头。最令人惊喜的是,当融融的春风吹过之后,那老树竟于一节粗砺的老干之上,抽出了几片嫩嫩的新绿。它竟也春心不老呢。 老树倒伏的那一声轰鸣对于我是惊心动魄的。我于浑然不觉中猛地抬起头时,眼前竟呈现出一片陌生的空茫。那老树已被推土机掀倒,挖掘机撸倒,正被拖着渐渐远去。我看到老树神情坦然地向我挥了挥手臂,便从我的视野中永远地消失了。
但刺槐树那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啊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有很强的落地生根的本事。善于见机行事,随遇而安。不舍不弃,站稳脚跟。
落地生根
【解释】: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
【出自】:《人民日报》1969.12.18:“他们纷纷表示,要在农村落地生根,干一辈子革命。”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用于确定的意思
1.种子长成球果,然后再被风吹散,落地生根。
2.春天,他们会感到生命活力的冲动,其浪潮不可遏止,年年抛撒出生命的种子,落地生根,留下年轻的生命。
还是看看网友对今日审判的高铁“一姐”丁书苗的评论吧:
1、丁书苗是一个“励志”姐,广大女性在批判她的同时,也别忘了她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并非长得好看(丁……大家自己评判吧)、出身好(丁就一农民)、文化程度高(丁打字不识一箩筐)才能做成事情,奋进吧,女青年!
2、每一级每一地的官员都有这种公钱转私的心腹中介人既安全又方便,如果不是因为爆盘这几十亿刘的官位买到了,这些虾米也就都变王八弹冠相庆更加横行世道了高铁就被吹得更高了,有谁会发质疑的杂音吗都被和谐号和谐了。
3、贩卖鸡蛋的与道班修路的一起铸就了神州大地高铁的传奇。
4、为什么刘部长要帮一个没有文化的胖老太太?希望白岩松在1+1给出答案
5、可靠听话成刘志军“嫡系”
据媒体报道,1955年,丁书苗出生于山西晋城市沁水一个叫古堆的偏僻山村,她早年丧母,家境贫寒,由父亲一手带大。
了解丁书苗的人称,她胆子大,会搞关系,善于交际,对人有求必应。上世纪70年代末,就走村串户卖鸡蛋,在火车站旁经营过小饭馆,人称“傻娘”。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丁书苗搞起了煤炭运输,经营车皮,承包煤运公司。1998年,丁书苗的煤炭运销做到北京,结识刘志军。后通过中间人的引荐,交往逐渐增多,丁书苗又做起了“倒卖车皮”的生意。
刘志军判决书显示,从2004年起,他就帮丁书苗“拿车皮”,让丁获利。2007年后,刘志军又在高铁工程中让丁书苗以招投标的“潜规则”牟取暴利。
虽然丁书苗获取巨额利润,但多年来刘志军既不索要,也不占有一分钱,更不干涉丁书苗如何花钱,对丁书苗极其信任。刘志军看重的就是丁书苗的可靠、听话。
6、真是奇迹,没文化有手段就行,真是奇迹,官商勾结的典范,能人啊,这里真出人才。
7就这么个货色竟然撬动了整个中国铁路,看来她是找对了杠杆!
8、这么没文化没素质的老娘都能捞这么多钱,说明我们的xx要好好反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