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不忘缅怀6.3空难烈士
大年初四早晨,经过多次谋划和协商开始了山里行—走亲拜年活动,多年前的心愿终于实现。当然这得益于当地政府村村通的惠民工程,车能直达一位住在大山里亲戚家的门口。午饭前,在亲戚家屋前屋后的两座山上试着登顶,但孤身一人、下着大雾,又不知山有多高无功而返。吃饭时亲戚说2006.6.3空难发生地离这不远,而且是到另外一位亲戚家的途中,这让俺些许安慰,终于能缅怀一下为中国国防事业献身的烈士们了。午饭后,经过弯弯曲曲的山路,约二十分钟的车程,就来到这仰慕已久的英烈山脚下,帯着相机小跑登上山顶,在英烈墓碑前为四十位烈士默哀、祈祷!
(以下是2006.6.3空难事件的大致情况,资料来自百度、本人编辑,在此感谢原作者)
6·3空难发生在2006年6月3日,一架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空警-200预警机在执行任务途时,在安徽省广德县柏垫镇姚村上空失事坠毁,机上包括机组人员在内的40人全部罹难,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历史上最严重的空难。(失事飞机是当时正处于最终研发阶段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预警机,该飞机曾在在2009年天安门阅兵仪式上首次亮相)。
2006年9月7日,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公布了调查结果,认定空难的直接原因是飞机多次穿越结冰区域,造成飞机空中结冰并导致失控坠毁。在最初的官方新闻中,失事飞机的机型和失事地点的准确位置并没有透露,仅使用“军用运输机”和“安徽某地”等笼统的表述带过。随着事件的发展和报道的深入,肇事飞机的机型被证实是当时正在研发的、由运-8改装的空警-200预警机,失事地点为安徽广德。
失事飞机在当日约13时30分从安徽肥东军用机场起飞,约16时在安徽广德上空失事坠毁。事发当时有目击者看到两架军机一前一后,低飞进入县城上空,并发出异常的声音。随后,其中的一架飞机突然朝下坠落,之后飞机又突然之间猛然上升朝山上飞去。飞机坠毁前曾发生爆炸,坠毁后飞机断成两截并再次发生爆炸。失事现场被砸出一个大坑,同时发现5具完整的尸体。空难发生后,广德县县委、县政府和县人武部共组织了5600人次和部队官兵对空难现场进行搜索。
空难发生后,中央军委派遣了总部工作组连夜赶赴现场,组织搜救和善后工作。该工作组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率领。空难调查发现,除直接原因结冰之外,还有多个原因导致空难发生(如机翼除冰系统故障、超载等)。
机上40人中除5人为试飞员和1名通讯员外,其他人员均为电子专家。其中军方和地方技术人员各占一半,大部分人员来自安徽国防科工委“第三十八研究所”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机上还包括两位少将级高级工程师,三位空军大校,三位空军上校和上校以下各级空军军官,年龄最大的烈士56岁,最小的仅24岁。
6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出唁电,对空难中罹难人员表示深切哀悼,并向遇难者家属表示慰问。6月15日,遇难人员的追悼会在江苏南京举行,由空军司令员乔清晨主持,空军政委邓昌友致悼词。军方据称在这次追悼会之后,又在北京单独为遇难的军方人员举行了一个不公开的追悼会。
事发后,当地政府将六·三空难失事地命名为英烈山,2008年,空难发生地安徽广德县政府投资了30多万元人民币,在英烈山脚建造了英烈坊牌坊,纪念空难中罹难的人员。牌坊于2008年5月开始设计,同年8月建成,牌坊总高8米,宽10米,正中的两条立柱刻有对联,左柱内容为“国家栋梁”,右柱内容为“民族英雄”,横联为“英烈坊”。牌坊上做了特殊的设计以纪念该事件:如牌坊6.3米高的外柱和左右两个各3个、中间6个的斗拱寓意空难发生的日期——6月3日;牌坊4根立柱和立柱中间间距4米则寓意遇难的40名人员。除此之外,广德县和军方还一同兴建了柏梨公路、航空学校和“英烈亭”等纪念设施。
高山流水即兴文笔
缅怀英烈望云天,洒泪唏嘘拜高山。
灵魂净化激壮志,兴旺家国赖先贤。
雁迹光踪 即兴文笔
捍卫家国勇当先,空军高险闯前沿。
青山埋骨后人继,血洒长天青史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