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第一军医大学
说起我的第二母校第一军医大学的历史,曾八次改名。从部队到地方,从地方到部队,又从部队到地方,最后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1951年10月30日,东北军区军医学校;这就是第一军医大学的最前身;1953年1月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医中学;1953年5月,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医学校;1958年7月,军医学校集体转业,学校改名为齐齐哈尔医学院;1962年1月,学校重归军队,校名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齐齐哈尔医学院;1966年10月,学校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学院;1975年7月,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1978年4月,在叶剑英元帅的亲切关怀下,选定广州市东北郊麒麟岗新建校舍,1980年2月,叶剑英元帅又亲笔题写了校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08月24日第一军医大学整体移交地方,一个新校名南方医科大学诞生了。学校校址从齐齐哈尔到湖南长沙,从长沙到广州曾多次迁址。
当时,该校附属南方医院和珠江医院在广州都是比较好的医院,特别是南方医院“惠侨楼”是全军唯一的涉外医疗中心,也是全国规模最大、收治海外病人最多、声誉最好的涉外医疗中心。我们在临床实习时就觉得医院的当时设置是宾馆式医疗设施也是宾馆式的服务。
1983年8月我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当时的招生要求是大学毕业在临床工作二年以上,培养目标是全军中西医结合骨干,可毕业时却发了一个大专毕业文凭,我记得当时同学们问老师“我们原是本科毕业,为什么学了两年现成为大专了,老师对此也不好理解,最后毕业时很多同学为此没有参加毕业典礼,还受到批评写检查。
1983年离开学校后,1990年曾去一军大看望陈宝田教授,陈宝田教授还是我黑龙江中医大学的校友。陈宝田教授的“正天丸“是最早的科研转化成果。周教授的“补脾益肠丸“也获奖最高的科研成果。2011年8月我去深圳参加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一届男科学术大会后又去了学校,这次看到的学校与1990年大不一样,除了学校的大门没有什么变化外,其它都变了,脑中记忆的一军大,需要慢慢的回忆。当时的中医系学生宿舍,惠侨楼、游泳池在脑海中的记忆还算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