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标兵之歌》
作曲:高如星作词:张加毅
这是六十年代文革前夕一部海军纪录片《航标兵之歌》的主题曲。
“战友(原来是:朋友,后被审查时改了)们愉快地奔向远方,航标兵为舵手引路导航,我们虽然素不相识,友谊象明珠闪烁光芒。年轻的航标兵用生命的火花,点燃了那永不熄灭的灯光。”
歌曲的节奏与一只小舢板在静静的海面上寂寞划行的节奏相配合,隐含着词与曲中的深沉与柔情。这首曲子旋律的优美,歌词的抒情意境都与当时的语录歌、进行曲为主旋律的“革命歌曲”相比显得特别“另类”,在那个时代,这部片子与这首歌曲都以“宣扬资产阶级情调”,“靡靡之音”,“企图麻醉革命人民的斗志”等等罪名被批判了。
尽管如此,后来还是在知青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很快就在知青当中流传开来。在那个精神荒芜的时代,“我们虽然互不相识,友谊像明珠闪烁光芒……”。
在文革这支歌禁唱,词曲作者和演唱者被打倒、被揪斗、被下放劳动,因为他们胆大包天,竟敢让“航标兵为舵手引路导航”。舵手是谁?是伟大领袖、伟大导师、伟大统帅毛泽东啊。航标兵算什么,凭什么让航标兵领导咱的领袖、导师、统帅呢?这不别有用心吗……
后来的歌词影片上不一样了,影片歌中的“朋友们”都被改成了“战友们”。
作曲者文革被迫害而死,词作者不知道遭遇怎么样了。
航标兵海上架桥铺路,当时在海军中是颇受尊敬的。军队有许多兵种,而最受人尊敬的,一是扫雷兵,二是航标兵。因为航标兵是海上的开路先锋,理应就受到海上所有舰船的尊敬!《航标兵之歌》因此不仅受到军人的喜爱,也受到人们的喜爱。在那个演出必定挥拳挺胸,革命相十足(其实今天也大致如此)的年代,这首歌的演唱以其不做作、自然深情给人留下了无法抹去印象。
改革开放后许多歌都解禁了,都在舞台上重新演唱了,但这首歌,从来没有被搬上舞台演唱,也没有一个军旅歌唱家在舞台上演唱过这首歌,实在不明白什么原因?
有人曾经拿《军港之夜》和《航标兵之歌》相比,但我感觉风格是不一样的
《军》是甜的,《航》是醉的。
附上曲作者高如星简历:
高如星(1929-1971),生于山西兴县。可以说他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
《柳堡的故事》《九九艳阳天》的作曲者,他年轻的时候没接受过任何专业的音乐训练,只是会唱一首又一首的山西民歌,创作出《九九艳阳天》的时候才24岁,可惜在充满年轻朝气、又大有作为和希望的年纪里英年早逝(在文革中受迫害致死)。
【有关这首歌的曲作者文革被迫害致死的情况请看本人发在凯迪上的文章: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27&id=7792578
——痛惜英年遭不幸的天才作曲家《朋友,高如星》】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1&id=7793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