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4 有德者必有言·怀珠韫玉 老蚌怀珠

【原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品味】夫子说:有美德的人一定有高尚的言论,一定言辞美善、有真知灼见,但言论高尚、言辞美善、有真知灼见的人,却不一定会有美德。仁人必定勇敢,但勇敢的人却未必有仁德。

【随想】本章句延续前一章“危言”话题,提醒学者注意:能危言者,未必是极具道德操守,“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的士君子。身在无道之邦而大放危言者,是否足以为士,也就足可质疑了,他们多是言不由中,或者色厉内荏,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同时再次强调:要求士君子言逊于无道之邦,绝非做笨蛋做哑木头,而是做哲思敏捷、必有善言的有德者,做智仁勇兼备的仁者怀珠蕴玉,在历史关头,才会有挺身而出担当重任的勇气与能力。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後雕也。”(09-28)

本章意义,譬若凤鸟有双翼,但长着翅膀的显然并不都是凤鸟;夜猫虎也能在天上飘呢,可它至今难入鸟类之门。如今科技先进,经济、资讯发达,有些人动辄“著作等身”傲视天下,嘴大言多,自诩岂止双翼!是凤鸟呢,还是夜猫虎呢?看热闹的还需要细心辨识。有言者是否有德、是否仁者,人们是否可以将自己甚至家国前途命运相托付,要看他是否无耻地“怀居”,要看他是否为一己私利所牵累而执着于物欲所得;这一切,做出事来便见分晓,在实际工作中、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实践中便见分晓。中华文明的高贵,就在于对精英阶层有高尚的精神要求,与西人以个人主义作底色的所谓“普世价值”,高下若云泥;所以中国人的理想是天下为公,西人则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02-10)

说“有德者必有言”,说“仁者必有勇”,也是夫子要求学者必须下工夫博学于文,同时野蛮其体魄,学习真本领的意思。至于后世文弱书生,至于手不能缚鸡之腐儒,夫子少不得又要说:“非吾徒也!”

至若暴虎冯河之勇,则于仁者远矣。进入下一章,举实例以说明。

参读“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09-13)

【名家雅言】东晋·李充曰:“甘辞利口,似是而非者,佞巧之言也。敷陈成败,合连纵横者,说客之言也。凌夸之谈,多方论者,辨士之言也。德音高合,发为明训,声满天下,若出金石,有德之言也。故有德必有言,有言不必有德也。陆行而不避虎兕者,猎夫之勇也。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锋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顺大难而不惧者,仁者之勇也。故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朱子《集注》云:“有德者和顺积中,英华发外,能言者或便佞口给而已。仁者,心无私累,见义必为。勇者,或血气之强而已。”

2014-8-17

(14-04)有德者必有言·怀珠韫玉 老蚌怀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2900.html

更多阅读

有才者必读:苏轼《贾谊论》及几篇相关文章

苏轼:贾谊论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

“名词+有+定语+者”是定语后置句吗? 定语后置句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第三题有一则选文,吕祖谦的《东莱<左传>博议》,其中“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公必翻然从之矣!”一句是不是定语后置句呢? 这个句子可与下面的句子进行比较: (1)他日利有大于

有爱心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 必有婉容

一、关于修身修养★相由心生,改变内在,才能改变面容。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有爱心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口乃心之门户。口里说出的话,代表心里想的事。心和口是一致的。★一个境界低的人,讲不出高远的话

声明:《14-04 有德者必有言·怀珠韫玉 老蚌怀珠》为网友拿命珍惜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