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我的母校——上海市市东中学 上海市市东中学

闲谈我的母校——上海市市东中学

记得去年10月曾写过一篇《闲谈北外滩改建两三事》中,提到市东中学随着北外滩的改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那是阿拉四十多年前,于一九六五年文化大革命前最后一批考进这所重点中学就读的母校。如今她已有百把年的历史,与我们一起共沉浮、力抗争、参改革、谋发展。园丁们含辛茹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才,可谓上海滩上特别是大杨浦的市民们无人不知的市东老牌重点学校。

随着教育事业日益发展,市东教育小区整体改建工程在日前已大体告成,去年10月还围着“环保布”,而到年底时真正露出了她的庐山真面貌。空闲之余,N次的冒临现场,究其改造的全过程,图的就是这份割舍不下的母校情前几天趁五一节空闲,又一次来到母校,恰遇校友在校聚会,赐我良机尽情的在校园里溜荡,留下这些珍贵的镜头,在此与老学友和老朋友们分享。




这是在惠民路上,由东向西和由西向东拍摄的新校区铁栅栏围墙。


站在铁栏前向里窾视;哇塞!崭新的建筑像一幅庄严的图画,美容师们正在种植绿化,虽然有的枯萎了,但看的出辛苦的付出,必会有大的收获。





瞧;这是去年12月期间,冒临工地拍摄的景象,正在拆除脚手架。





去年12月份时拍摄,毗邻辽阳路上的新校区。









当时工地的贴对过;即是老石库门弄堂口,在去年的10月中旬,平凉13号地块给某开发商以32亿人民币的价位拍得后,紧接着这里的居民也动迁了。与市东相伴了半个多世纪的“文兴坊”,此刻与周边旧屋共改造而光荣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边厢老校区的铁栅栏透出阵阵花香,这久违了的蔷薇花香啊令人神往!









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真的陶醉在美丽的蔷薇花丛中,深深的吸允着那俏嫩的花瓣不断散发出的清心的芳香,我不停的咔嚓着;老当益壮的母校啊!仍焕发着青春的气息,实在难得难得的哦!......里面怎么还有不少人呢?难道也和我一样来“先睹为快”的吗?赶快去瞧瞧!







到了校门卫间一打听,原来97届的学弟妹们聚会哦!他(她)们三三两两,有的开着小轿车不约而同的来到母校。天助我也,借此机会混迹于他们之中。





进入校门右走道旁;革命烈士费达夫的雕像,碑上刻着:费达夫,上海人,曾就读于本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门卫老师说每年的清明节都有学友们来扫墓缅怀革命先烈。



这是我们二班同学:左起,王亚卿、邢生娣、尤曼云、莫庆娜老同学。


左起;贺民子、王亚卿、中间那位老师你认识吗?邢生娣、莫庆娜老同学。
此景此情新老照片对比;不免想起四十多年前,在同一块土地上,同学们纷纷合影留念,以此方式告别母校,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今非惜比,97届的小学友应属小字辈,掐指算来我们当年比他们还小一大圈,现在他(她)们是分别后相约欢聚在母校,可以看出他们的事业、家庭多少均有幸福感吧!





同样母校的发展堪称“迅猛”!东面三纵独立排列的新楼房与北面三栋连体结构楼房,组成一个倒L 型的院落,将老校区紧紧围聚在中间。气势宏伟、颇为壮观,待到来年花开时,一株独秀更耀眼。







五一劳动节,建设者们都没休息,还在忙碌着绿化布局及装修等事项。听说为的是能在9月1日顺利开学,小学新生招生至高中一起乔迁来这儿的新居就读啦!

这里室内看似没装修完



站在新校楼的大堂门前浮想联翩;现在寸土寸金内环内地盘,校园能有如此规模的发展,实属不易。正如开创市东的老前辈们在当年建此等高学府,为此付出的辛劳和财资可想而知,如今新校区的背后同样凝聚着无数市民为此作出的“牺牲呢!













老校舍的北面,风采依旧,当年高中班的教室、图书馆等历历在目,可惜那日无法进入室内观个究竟,还好这个靠东南面的第一个教室专门为这些聚会的学友们开放着,有幸目睹了现场,自然室内改变了模样,当年的木质地板改为地砖,课桌椅也旧貌换新颜,而大黑板上超大的屏幕是这个“电教”室里必有的新时代的教学用具。







连体校区的北面大门朝向霍山路,这块临时“招牌”——霍山路荆州路42号?意喻:市东中学的大门牌号永远是荆州路42号莫属!







顺着霍山路朝西走不多远,经过这条荆州路,即是市东中学在上世纪末新盖的校区,我将她称之“第二代”校区。“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的校训依然跳入眼帘!初高中学生都在这儿上课,老校区专属行政等管理部门。而校区的西面朝向大连路,自从大连路隧道开通后,车水马龙,流连往返,好不繁忙呢!





第二代新校区的东面边门直面对着老校区的西面边门——荆州路100号!

去年10月份拍摄时,左侧的工棚还没拆除,原先应是二中心小学的校址吧。




走进荆州路100号边门,记得(那时好像没有这个边门)我们上体育课的地方,操场不大,周圆一圈也就200米,自然不如现在这么的宽敞、气魄哦!










闲谈我的母校——上海市市东中学 上海市市东中学




站上学校搭起的舞台,演绎着人生的精彩瞬间,就像这绿色丛中的花草,生生息息,周而复始......!





当年1969年3月11日,阿拉就是从这里一楼第二个教室别了母校,别了上海,别了亲爱的家。学生时代亦有的美好时光依稀清晰的印在脑海里,这第三个窗口位子即是我所坐的位子倒数第二排。全校每个年级四个班,每班52人,分四个小队(组),刚进学校由班主任老师指定班干部,记得桌老师也给鄙人弄了个小队长当当!

当年市东中学可是全区第一块老牌子,也是全市屈指可数的好学校,学生都是考进来的(德智体全面考核哦,哪像现在出“赞助费”可就读),在民间享有绝对的“权威”。所以在小学当大中小干部等进校的人才济济,而到了中学除了小、中、大队(委员)长、正副班长之外,还有各科的科代表、体育、文艺等特长的更是举不胜数......,哈哈!正是各路人才,各显神童。这在后来社会发展史中也已证明,无论是老学长还是吾辈插队年代过来的老学友,在国家政府机关、学术领域以及各行业中出类拔萃的精英比比皆是。我想要不是“文革”毁了我们这代人学习的黄金时机,会有更多的人才辈出,不断的发挥正能量。





走出这校门,迎面看到众多奖牌嵌镶在围墙上;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上海市影视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上海李秋平篮球俱乐部等20多块奖牌。这些奖牌凝聚着园丁和学生们的心血和劳动,应该受到社会的尊敬和尊重。







走出校门,意犹未尽,站在老校区的门口,前方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景观建筑历历在目,勾起串串联想。我本能的拿出手机调出指南针,惊喜的发现,学校大门的中心点正指着:南180°,于是谜底揭开,当初的建筑设计者为什么大门开在惠民路与荆州路的转角处,荆州路42号由此得来,(门牌号是惠民路上的话,朝向就转了)在此斗胆的八卦一下;

原来老校区的方位坐北朝南(以大门为准),且面向南方有一条母亲河——黄浦江。莘莘学子在东北方向的文昌位教室(适宜学习的吉位)学业有成,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有所作为,难怪市东出来的学子不简单哦!

上世纪末建在霍山路上(第二代校区)的校区大门朝向西北面(具体没测量),房屋建筑地理位子绝对无问题,但背朝黄浦江。园丁辛勤耕耘,学子辛苦学习,到头来在纷繁复杂的竞争者面前,还得背水一战,战的好辛苦哦!不是吗?!

如今的校区布局应该是延续了老校区的格局(整体看),希望荆州路42号的大门牌号,还是新市东的大门号(除非该名换姓或有镇宅法宝)。我从两栋新建筑的房顶上看到了希望——酷似琉璃瓦镶嵌的某某字......。

纯属就事论事,切勿对号入座,如有不妥,敬请谅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3562.html

更多阅读

我的母校--沈阳炮兵指挥学院 石家庄炮兵指挥学院

沈阳炮兵指挥学院西大门如今回想起来,朝辉、夕阳、草坪,哨声、军号、军歌,军乐队、绿色方队……阅兵仪式和火热军校生活的一幕幕已成为永远无以复入的梦境!战友们,何时,我们还能在嘹亮的军歌声中,再一次并肩阔步走一回?1978年8月的一天,就

我的母校我的老师 去母校看望老师作文

今天是教师节,祝各位老师节日愉快!我是一名大学教师。多年来我一直对培育我成长的中小学老师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没有他们无私奉献、精心培育,我可能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我高中毕业于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中(曾用名扶余县高中、扶余七

我的母校——北京22中90年校庆 母校校庆

我的母校——北京22中,迎来了她的90年校庆。校方经过精心的准备,举办这次隆重的庆典,并给到来的校友准备了纪念画册。历届校友也奔走相告,致使众多的校友前来参加。校友们不仅只是把这次母校的校庆看作是一次庆典,也视为是难得的一次校

声明:《闲谈我的母校——上海市市东中学 上海市市东中学》为网友拖拉机的惆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