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劳动 劳动古诗

古诗中的劳动 劳动古诗

五月是农家劳动繁忙的季节,从古诗词中寻找劳动者们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影子,会受到启迪和教育而别有一番情致。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很多关于劳动的诗。其中有一首著名的《伐檀》诗:“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这是一首描绘魏国伐木工人劳作并表达不满的民歌,“坎坎”是象声词,指伐木声。这样的象声词在《诗经》很多,另一首《伐木》里就有“伐木丁丁”、“伐木许许”的词句。这也从侧面说明许多古诗跟劳动号子密不可分。《十亩之间》是一首采桑的歌,写几个小伙子相约去看采桑姑娘的情景,体现了青年人劳动的乐趣;《椒聊》是描写一群采花椒的妇女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充满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周南·芣苢》则是女子采摘车前子草的乐歌。

 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可谓家喻户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生动刻画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汗珠洒在灼热土地上的情景。寥寥数字,便将农民劳动的艰辛形象地勾画出来,其中更有对世人不尊重劳动、浪费粮食的愤慨。从李绅的另一首《悯农 》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中可以看出,古时候的劳动人民虽然常年辛苦劳作,却依然吃不饱、穿不暖。与悯农诗相类的诗还有一些,像宋代梅尧臣的:“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范仲淹的:“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张俞的:“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些诗肯定了农夫、陶者(烧窑工)、渔夫和蚕妇的劳动,谴责了社会的不公。

白居易的《卖炭翁》也比较有名:“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每当吟咏这首诗,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一位瘦弱黢黑的老人在山中伐薪烧炭、沿街卖炭的情景。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中可以看出,古时候的劳动人民虽然常年辛苦劳作,却依然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因为劳动者的地位是卑贱的,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却无能为力,只能像“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的那位养蚕妇一样,发出“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悲戚和叹息。

  虽然劳作艰辛,但清新幽静的田园生活却让人向往。其中有许多描写劳动的诗歌,陶渊明的田园诗充满诗情画意,譬如他的《归田园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俨然一副静谧的月夜归耕图。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写自己从事躬耕,而且对劳动的意义提出了新的见解,他的《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中说:“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却不营,而以求自安”,也就是说,人人都要自食其力,艰苦奋斗,如果什么事都不做,又怎么能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呢?唐代王维的《春中田园作》云:“星中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鸠歌燕舞,杏花纷扬,农人忙着整桑治水,寥寥数笔,一副春意盎然的的田园风情画展现在眼前。生命因劳动而充满希望,希望中也充满着欢乐。宋代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如此描述农民通宵打稻的情景:“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写出了农民收获的欢乐和劳动的愉快。而他在自己的另一首同题诗里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又把那种男耕田、女织麻、孩童也学种瓜等几幅饶有意趣的农家生产小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李白一生写诗无数,流传下来的就有近千首。他有一首题为《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的诗:“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极为可贵。

  五月又是麦收的农忙时节。白居易在他那首著名的《观刈麦》中这样写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诗中描写了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野去,给正在割麦劳作的男子送饭送水,这些农民在麦田埋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累得筋疲力尽也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诗中真切地描绘出割麦者辛勤劳碌的生活情景,浸透着对劳动者深切关怀和同情。。宋人翁卷有诗:“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在烟雨蒙蒙的初夏,人们采桑喂蚕,水田插秧,恰如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田园画,而劳动的繁忙和紧张便也在这里彰显出来。这首诗先景后人,写出乡村四月的紧张与繁忙。

劳动也不乏美丽和快乐。宋代诗人王禹偁的《畲田词》“大家齐力斸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在欢快的歌声中辛勤劳作,等到秋天收获的时候,就能看到劳动的伟大。这首诗清新爽朗、畅达和谐,诗人不是以旁观者而是以贴切畲田劳动者的口吻创作的,劳动者也乐意唱它。“畲田鼓笛乐熙熙,空有歌声未有词。从此商于为故事,满山皆唱舍人诗。”(《王禹偁·畲田词·畲田鼓笛乐熙熙》)成为劳动者自己督课勉励之词。这样的写法与以旁观者身份所作的不同,内容更真切。而王禹偁的“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更是对劳动的赞美以及劳动者对社会和生活的期盼。这首诗有浓郁的民歌风味。它是在吸收民歌营养的基础上创作的。农夫们耕作时常常边干边唱,可以鼓士气、除疲劳。

春夏耕耘,秋冬收藏;昏晨力作,夜以继日。劳动创造了美,美在劳动中产生。古诗里的劳动是丰富多彩的,在古代,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节日庆祝劳动节,但这丝毫不会影响人们对劳动以及生活的热爱之情。而今,我们从那千年的古韵里,依然能够读出勤劳质朴的人们对美好明天的向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3603.html

更多阅读

邵雍“一去二三里”诗中的典故 一去二三里古诗

邵雍“一去二三里”诗中的典故翟智高邵雍的诗,有的看似简单,然意蕴深刻,他特别善于用历史典故。邵雍年轻时胸怀大志,《闲行吟》中,“欲为天下屠龙手,肯读人间非圣书。否泰悟来知进退,乾坤见了识亲疏”。“屠龙手”指大手笔,典出《庄子·逍

古诗中“通感”的美学 古诗词中的通感

古诗中的“通感”透出的美学价值“通感”又叫“联觉”,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法。通感现象是有心理依据的。一般情况下,人们的五官各司其职,但是人的大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对某一事物感觉十分强烈之时

古诗中的名桥 关于桥的诗句古诗

古诗中的名桥 中国是诗的国度,其中有些诗词提到了桥或专门咏桥,诗脍炙人口,而桥也因诗歌的流传而名扬四海,如扬州的二十四桥、苏州的枫桥、西安的灞桥等,今天也成了该地的一处风景名胜。 因为我工作在扬州,近水楼台,就从二十四桥开始吧。

录音证据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的效力 录音证据的法律效力

录音证据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的效力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提供的录音证据一般都是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录制的,那么,以这种方式取得的录音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效力如何?就笔者所处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中,也经常遇到劳动争议当事人双方出示的录音证

(1)古诗词中那些劳动赞歌1148 劳动赞歌

1148篇:古代诗词中那些劳动的赞歌逍遥行者 辑2013年5月1日五月一日是劳动者的节日。中华民族的祖先历来就有热爱劳动的光荣传统。在这个火红的日子里,让我们漫卷诗书,到古代诗词中寻觅那些那些劳动者们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身影,感悟一

声明:《古诗中的劳动 劳动古诗》为网友恋梦菇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