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初……
“文化大革命”闹得最凶的时候,我正在念小学。那时,虽然生活困难,可小孩子总是喜欢唱歌。曾记得,我们男孩子总爱唱样板戏中反面人物的段子。比如挺起肚子叉着腰,模仿《沙家浜》里胡传魁唱到:“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总共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昏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
人已五十,就不象孩提时单纯了。最近,当我从电视里听到“想当初”这段时,不由就想了很多。你看,胡传魁当初拉杆子当“草头王”,后投敌做了汉奸,
弄了个司令,鸟枪换炮,得意洋洋。他没有忘记并敢于在下属面前提及发达前狼狈逃命的那一段,而且表示“救命之恩终身报偿”。一个卖国求荣的汉奸,竟还有这点“义气”,说明人的复杂性。
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人要是经常想一想“当初”,也能有些益处。宋代有个名叫吕蒙正的宰相,廉洁正直、知人善任,颇得史学家好评。
他出身并非名门望族,幼年父母离异、衣食无着、颠沛流离。一天行至伊水,口渴难耐,见一卖瓜者,馋涎欲滴,可又身无分文。卖瓜人见其窘态,便取一枚相赠。后来他中了状元,成了新贵,为了“想当初”以警觉自己,便在伊水河边修建一亭,取名为“一瓜亭”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曾在落难时与雇工朋友相约:“苟富贵、勿相忘!”可当了几天“草头王”,就对当初的“穷哥儿们”厌烦起来,找上门来理也不理。
陈胜后来失败,原因固然很多,但刚一富贵就忘了老朋友,就不愿“想当初”,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今天,我们许多人与“当初”相比,身份、地位,环境都变了。此时此刻,还愿不愿“想当初”,也算是个考验吧。可是,有些人在身份、地位、环境变后,就不“想当初”了。比如:由“修地球”的农民成了“吃皇粮”的干部后,忘记了当初种田的辛苦,不但不护农支农,反而坑农伤农,由普通的知识分子成了掌握权力的领导后,忘记了当初无法施展才能的苦闷,不但不举贤荐能用人才,而是嫉贤妒能压人才;由生产工人成了管理阶层后,忘记了当初对官僚主义的愤慨,不但不关心职工生活,反而视其困难于不顾;由积极分子成了共产党员后,忘记了当初申请入党的誓言,不但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反而违背了党员的起码要求,等等。
以上这些人难道不需要很好地“想当初”吗?想想当初,再看看现在,或许能唤醒良知呢!还是抽点时间想想吧,或者唱唱一段:“想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