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感动出发 带着感动出发 议论文

带 着 感 动 出 发

文/桐溪居士参考字数:1044

我是第二天下午才从网上得知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的。

我看了许多图片,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到处都受伤的人,许多人的生命被无情吞噬,特别是那些学生,如花的生命来不及绽放就突然调零,当时的死亡人数已近万人了,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看到这些,心真的很痛……

看到温总理深入一线,站在废墟下发表讲话,指挥救灾;看到人民子弟兵冒雨强行军徒步深入震中;看到医护人员往来穿梭的身影;看到那些企业家、明星们慷慨解囊纷纷捐款;看到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积极奔赴灾区……我又很感动,很温暖。

那天下午我还有三节课,带着伤痛,带着感动,我来到课堂上,上课铃声已响过很久了,可我还沉浸在伤痛和感动的情绪之中,久久不语。面对这样的特大灾难,我不能无动于衷,面对心中翻腾的悲痛,我也不能强得掩饰,像平时一样用平静的语调去给学生们上课,心里总有一种感觉:要去做些什么,从现在能做的地方做起。学生们也许觉察出了我的异样,教室慢慢安静下来,我努力控制自己,可一开口,语气里依然弥漫着哀痛。于是我告诉了学生们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告诉了他们那此让我感动的事迹,告诉了他们我当时的真实心情,描述、抒情、发自肺腑,几度哽咽,教室里异常的安静,学生们听得都很认真,到最后我告拆他们要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省下自己的零花钱去帮助灾区人民,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课下大家纷纷捐款,比我想象的速度要快,款额要多。后来在学校的再次号召下,有些同学还进行了二次捐款,这更让我感动不已。

当天晚上,在浏览了更多的地震新闻和图片以后,我趁兴在政府网“市民论坛”上发了一篇倡议书,号召广大市民“情系灾区、捐款捐物”。贴子马上被网编“置顶”推荐,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5月15、16两日,作为义工参加情系爱心联合会在广场举办的大型募捐活动,在募捐现场我再一次被眼前的一幕幕深深打动:被抱在妈妈怀时原小宝宝倒空了自己的储钱罐;出租车司机摞出一上午的营业额;环卫工人停下了垃圾车,摸出仅有几十块钱;还有那些残疾人举着拐?朝捐款箱走过来……两天时间我们共为灾区募捐到了20多万元爱心款,两汽车七千多件衣物。作为一名义工,在广场一天站到晚,中午吃自费盒饭,晚上发贴到凌晨三点,虽然很辛苦,但想到灾区人民正在遭受的苦难,想到募捐现场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我感到很值得,心里的悲痛也稍稍好过了一点,毕竟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了。

当我们把爱心款汇到救灾专用帐户上,把衣物送到桐城市民政局以后,我想我还能做的就是默默的为灾区人民祈祷,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2007年6月25日)

另附一组我在本期校刊上编发的2008高考作专题[带着感动出发]:

[带着感动出发]

2008高考安徽作文题目:带着感动出发。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2008高考安徽作文的两点启示

吴金昌

今年高考作文和去年一样采用了命题作文的形式,内容依旧是关注人类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言,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解读今年的考题,得出两点启示:

1、重视审题

高考试题要有一定的区分度,作文水平的高低不仅仅是语言应用能力问题,更重要的思维品质的区别。思维品质可以通过文章主题的深度来衡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审题来衡量。

此题看似简单,但如果考生没有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很容易把它写成《记一件感动的事》《记一个令我感动的人》一类的简单记叙文。因此,审题是作文成败的关键。

审题第一步要抓住关键词。什么是关键词呢?就是命题人用以检验考生理解水平的考点所在。许多考生误以为“感动”是关键词,其实不然,真正的关键词是“出发”。我们经常被崇高、无私、美好、正义、慈爱、正直、坚贞、顽强、执著等等所感动,但感动后的人生姿态却不相同:有的人感动后,就又恢复了平日的淡漠、麻木、自私、空虚的庸常生存状态;有的人感动后,从感动中汲取了新的精神力量,走出了庸常生存状态,去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无疑后者是命题专家所期望的,这也是此题的人文价值所在。

审题第二步要明确写作主体,谁“带着感动出发”?他人,还是自己?这要根据自己选择的文体来确定,如果是散文,就不适合用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而应该用第一人称“我”或者“我们”;如果是小说,就不适合用第二人称,而应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如果是诗歌,则三种人称都可以用。从命题专家的命题期望来考虑,显然用第一人称更保险一些。

2、关注生活

四川汶川大地震是我们近期关注的焦点,我们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震撼着每一人的灵魂,废墟中美好人性的圣洁光辉触动着每一个人的良知,我们为之流泪,我们为之祈祷,我们为之感动。

高三的学生虽然面临着高考,但也同样在举国同殇中获得灵魂的洗礼,真切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中华民族的伟大。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述说愿望,这篇作文无疑起到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抒写真情、思考人生的作用。语文教育是培育人文精神的教育,这必然会成为未来的考试走向。

当然,也不是说,这篇作文只能写汶川地震。感动我们的事物有很多,父母的亲情,师长的关爱,朋友的友谊,小人物的情感,仁人志士的追求,知识分子的气节,乃至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一切生命的情思,都会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柔软,让我们在感动中,感悟到生命的高贵与尊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因此,生活永远是作文的源泉。

中学生的个人空间是有限的,然而我们体验生活的方式却有多种,既可以直接体验,也可以间接体验。中学生尤其是高三的考生体验生活应以浏览网络资讯、收看电视节目、收听广播新闻、阅读报刊书籍等间接方式为主,从而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精神营养。2008-6-7

带着感动出发

试水者:吴金昌 身份:一线教师

5月12日14时28分,那一刻巴山蜀水地动山摇,那一刻全国人民撕心裂肺,美丽的家园瞬间被夷为平地,鲜活的生命瞬间被废墟吞噬……汶川告急!北川告急!青川告急!德阳告急!广元告急!绵阳告急!绵竹告急!彭州告急!都江堰告急!成都告急!四川告急!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中华民族吹响了抗震救灾的集结号。温总理来了,子弟兵来了,白衣天使来了,新闻记者来了,志愿者们来了……

温总理以共和国的名义向灾区人民郑重承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绝不会放松。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只要双手在,我们就可以建得更好。”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唤起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坚定信心,唤起了全国人民支援四川、救助同胞的巨大热情。

地震后仅18分钟,解放军就已经启动了应急机制,各路大军源源不断奔赴震区。在不断的余震中奔驰,在塌陷的道路上疾行,在陡峭的山路间攀援,在4999米的高空跳下。他们只有一个念头:救人!救人!救人!没有重型机器,就用手刨,用肩扛,用生命去拯救生命。我们的子弟兵用青春的血肉之躯为灾难中的同胞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生命防线。

作为生命的护卫者,我们的白衣天使在地震中坚持将手术做完;作为生命的呵护者,我们的白衣天使跪在地上接生;作为生命的拯救者,我们的白衣天使没日没夜地抢救伤员。这中间有的人正在忍受丧失亲人的切肤之痛,有的人抛下了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宝宝,他们只有一个念头:救人!救活每一位伤员!尽可能多的挽救生命!

哪里有灾情,那里就有新闻记者。他们和救援队伍一起冒着生命危险,跋山涉水,穿越废墟,用镜头记录下触目惊心的灾情,用镜头记录下感天动地的事迹,用镜头记录下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直播室里,赵普哭了,鲁豫哭了,宁远哭了……整个中国哭了。

带着感动出发 带着感动出发 议论文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数自愿者加入了抗震救灾的行动中,这中间有十一二岁的孩子,也有年过半百的老人。送水的、送饭的、送药品的、送帐篷、维持秩序、救助伤员……一颗颗爱心汇聚成爱的洪流,感染着每一个炎黄子孙,人们纷纷为灾区捐款,这中间有海外华人,有明星富豪,有普通职员,有下岗工人,更有以乞讨为生的陈寿学、陈春伟父子。这些饱含着骨肉亲情的爱心捐款,给灾难中的同胞带去重建家园的勇气和力量。

灾难可以夺去我们同胞的生命,却夺不去我们血脉相连的骨肉深情;灾难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却摧不垮我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温暖着每一个炎黄子孙,感动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人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敬意,激起了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和勇气。有了这种信心和勇气,无论将来我们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会畏惧,因为我们背后有着强大的祖国,有着伟大的民族。

【写作思路】

四川汶川大地震是我们近期关注的焦点,我们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震撼着每一人的灵魂,废墟中美好人性的圣洁光辉触动着每一个人的良知,我们为之流泪,我们为之祈祷,我们为之感动。因此,这是这篇作文的首选最佳素材。

“温总理来了,子弟兵来了,白衣天使来了,新闻记者来了,志愿者们来了……”这一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下面五个自然段分别围绕这句话展开,选择了一些典型事例,表现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骨肉情深。

这篇作文不能仅仅停止在“感动”上,“出发”是生命的姿态,我们要在“感动”中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那就是我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结尾一段是对文章主题的升华。

带着感动出发

(试水者:陈家桥 身份:作家)

那天,我像以往一样,因为下班比较晚,坐到饭庄里吃饭。吃到一半时我注意到我对面桌子边有两个人也在吃饭,身上沾着泥浆,他们和我一样,吃着差不多相同的几样菜,有白干烧肉,还有青椒炒鸡蛋。

我们的左边有一台悬在木质柜台上的电视机。这两个到城里做工的农民,他们喝着啤酒,眼睛有点红,他们不知为什么争了起来,原来他们在看电视,两人都僵着脖子。电视画面上是四川地震灾区在抢收小麦的镜头。我也在看。穿蓝衬衣的人对穿白衬衣的人讲:“跟我们家一样,田都是凹着的,机子开不进去。”那个穿白衬衣的人说:“你没看清,不是田凹,是没有机耕路,机子飞进去啊?”穿白衬衣的喝了一口啤酒,有些不屑地看了穿蓝衬衣的一眼。穿蓝衬衣的没有应对方举起的杯子喝酒,而是把手中的筷子放下,很严肃地讲:“四川的田就是凹,你看,人都窝在里边看不到。”

我也一直在看电视,镜头里的一些人正在割麦,有农民,有年轻人,还有解放军战士。这时镜头对准一个战士,战士很年轻,脸上有青春痘,他是立起来往身后码放割下来的麦秆,麦穗晃了晃。穿蓝衬衣的嘀咕了一句:“镰刀不是那样往回弯的。”他做了个动作。穿白衬衣的又喝了一口酒,望着他,他的手做了个往前一够,又缩回来的动作。只是在往回缩时,对穿白衬衣的说:“要向上收。”我知道他是在比划着割麦时,镰刀应该向胸前收,这样才容易割断麦根,轻巧而又整齐。

穿白衬衣的讲:“你喝酒吧。”穿蓝衬衣的把酒杯端起来没有喝。穿白衬衣的讲:“这些小战士哪干过活,没干过活,不过他们速度不慢。”穿蓝衬衣的还在看电视,这时镜头已经推远,画面是整片的大块麦地了。穿白衬衣的说:“你讲你家大华子,不也不会干活。”穿蓝衬衣的讲:“他还没去四川,部队接了预备进川的命令,正在等待。”他们说话时,突然电视声音大了,原来那个刚才镜头中的小战士在田埂上接受采访。穿蓝衬衣的头向前伸着,宽大的手掌握着啤酒瓶。我没有听清穿白衬衣的嘟哝了什么,只听见穿蓝衬衣的说:“大强子,我真想去割麦。”穿白衬衣的讲:“你倒是一个顶十个。”穿蓝衬衣的有点着急了,对穿白衬衣的说:“你快吃,快吃,把酒喝了。”我看见穿白衬衣的一口喝完了酒瓶中的酒,他们俩站起来,穿白衬衣的喊了他一声叔叔,他讲:“你一上午能割三块田。”

巷子里有灯火,夜晚的路口,这叔侄俩出发了。我从小饭庄回到家,很晚,我和北京的晓南通电话,她将跟随中央文艺采风团去四川地震灾区,我跟她讲了刚才在小饭庄里所见到的叔侄俩人的事,她说她很感动。两天后她去了灾区。

带着感动出发

(试水者:陈丹身份:两次参加高考阅卷,安徽大学博士)

百年未遇的雪灾在南国肆虐,千万人的归乡之路被阻隔了,千万个家庭的团圆梦被撕碎了。人们的心因寒冷而纠结,绝望在蔓延!然而绝望不属于这个民族,请记住那些坠落山间的电力工人,请记住那些不眠不休的跌路员工,请记住那些舍生忘死的子弟兵,是他们融化了冰雪,驱散了阴霾,谱就了一曲曲感动之歌。

山崩地裂的地震摧毁了汶川,数万鲜活的生命在顷刻间褪去了色彩,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到处都是呼唤亲人的声音,绝望在徘徊!但是绝望不属于这个民族,请记住那一对至死也分不开的母女,请记住那些用臂膀拒绝了死神的老师,请记住那些在废墟下诠释着生命奇迹的人们。正是这些远去的人们用他们最后凝固的姿势,化作了一座座感动的丰碑!

灾难面前,中国能否经受住考验?如今,事实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怀疑之论可以休矣!重灾之后,举国上下皆因感动而团结,四海之内都因团结而奋起。五千年的历史给了我们无数的灾难,五千年的历史更给了我们无数的感动。回望历史,我们每每看到的是一副副铮铮铁骨,听到的是一句句千秋慷慨的名言,得到的是一次次地震撼、受到的是一次次地感动。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司马迁;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的杜甫;平生铁面心,忘家思报国的陆游;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竭股肱之力,继之以忠贞的史可法;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他们哪一个不让我们唏嘘不已?也正是因为这横贯古今的感动,为这个民族锻造出一个个不屈的灵魂,为每一个炎黄子孙开凿出一眼眼不竭的精神源泉,更为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能够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战胜一切灾难打下了不可动摇的根基!

在一个又一个的意外挑战面前我们带着感动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在一个又一个的严峻考验面前我们带着感动共赴国难一往无前。多难砺人志,多难兴家邦,在一次次考验面前,在一群群因感动而奋起的人们的背后,我们猛然发现一个国家已经踏上了一条伟大的复兴之路,一个民族也业已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带着感动出发

试水者:桐城骆驼身份:一线教师 (来自桐城网“市民论坛”)

一番周折,唐僧师徒四人终于聚首。流沙河畔,面对新徒,玄奘感慨万千,取经之路,漫长艰险;未来之日,生死未卜。但最难料的还是人心,没有“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豪迈之气,没有“上下求索修远兮”的坚毅之心,没有“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乐观之情,收徒何用?取经何益?为此他心生一计要考察一下三名徒弟。

唐僧盘腿坐定,叫来徒弟们问话:“观音之意,我收尔等为徒,如今即将上路,取经之路,多妖多魔多灾多难,还要带上什么出发呢?”

八戒心直口快,接口就说:“师父哪里的话,带上钱不就好走人了吗?这还要问!”见师父闭目摇头,八戒解释道:“我说的不对吗?自古出门三分险,无钱逼死英难汉,有钱能使鬼推磨。取经路上,小鬼当道,群魔乱舞,谁人不想发一路不义横财,哪个不愿分一杯唐僧肉羹?保护师父自不必说,但有钱可以消灾,有财能够弥祸,说不定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救师父一命呢?”

见师父微皱眉头,沙僧连忙打断八戒道:“二师兄快别说了,我们既已出家,岂能带身外之物上路?山路水险,本已不易,前途多舛妖魔横行,带上钱财只怕更使我们成为众矢之的,何况出家人四大皆空,化缘修身,定能克服重重魔难,取得真经。我想只要我们带上随身行囊,多备些干粮给水,以备不时之需即可,一切还应听从师父定夺?”沙僧说完双手合什,口中念佛。

一言未发的悟空见师父锁眉微动,仍未首肯,这才发话:“师弟们所言自有道理,但取经之法,实在取心。师父所为乃千秋之功绩,万代之伟业,兴我华夏之邦,佑彼天地之灵。多难兴邦,非金钱可以根救,经天伟业,非俗物可以济世!我想师父要我们带上的是感动吧。感天宇之灵气,动地廓之魄力,唯有带上感天动地的虔诚之心出发,取经之路又有何难?看世间华夏大地:冰封雪地犹有令人感动的除冰清道之身影;雪域骚动犹有令人感动的除暴安良之坚贞;地动山摇更有令人感动的众志成城之豪情!师父取经不就是要普渡众人之凡心,感化世人之热情,溶动俗人之孽愫吗?”

“阿弥陀佛。”唐僧此时终于面露微笑,点头不止道:“悟空所言极是。佛曰:‘渡人者易,渡已者难。’能有感动之心即有包容之心,慈爱之心,怜悯之心,坚强之心,一路艰险,何须畏惧,千魔万妖,何足挂齿?徒弟们,让我们带上感动出发!”

专题综评: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大家极为关注的话题,今年的高考作文一揭晓,社会各界好手纷纷下水试笔,这里特辑录了四篇这样的下水作文。其中吴金昌、桐城骆驼是一线教师,陈家桥是作家,陈丹是安大的博士。

四篇下水作文,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吴金昌老师的作品一段写一个方面,思路清晰,但也没有如他自己所分析的那样,写出“我”,突出“出发”。陈丹博士的文章抽象概括的语句太多;桐城骆驼的文章贵在形式上的创新,巧借唐僧师徒这些大家熟悉的人物形象,易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但核心内空“出发”同样没有深入阐述。只有陈家桥的文章,有人物、有场景、有对话、有简单的情节,而且,叔倒俩先“感动”后“出发”去了灾区,读后给人留下了独特我印象,就记住了这叔侄俩了。

不过,我这里以文学的标准来衡量的。如果从学生考场作文这个角度来看,吴金昌老师的文章可能又是很好的范文了,而且这种模式易于模仿,便于操作,这样的文章架构是最稳妥的,肯定能够得到基本分(45分)或者以上。但这样的文章和电视上播的,报纸上载的如出一辙,同一腔调。我称为“新华社腔”,多总体概括,多全景式描写,少具体的细节,少独特的感受,没有写作者区别他人的独特的体验,不能够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记。特别是陈丹博士的那篇文字更是如此。但要写出象陈家桥那样有血有肉、入情入景的文章,则非有真实生活,真实体验者不能为。这对于中学生而言,可能是个高标准,那就让我们从吴金昌老师那样的文章写起吧!(桐溪居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4447.html

更多阅读

"姐儿头上带着杜鹃花" 头上戴着杜鹃花

“姐儿头上带着杜鹃花,迎着风儿随浪逐彩霞船儿流过春水不说话,水乡温柔何处是我家”——齐豫《船歌》这个夜晚,有人蜜月西塘,有人在歌声里畅游水乡。心情是一样的娴静。一筷子一筷子夹起哥哥炒的土豆丝,和他一起看了他最爱看的《乡村爱情

带上焖烧杯,去日本旅行吧 带着焖烧杯去旅行

关于我们日本窗微信号 :Win_in_Japan来自日本,原汁原味每天看不一样的日本你还在为旅行吃不惯当地食物而发愁吗?你还在为难吃的飞机餐而皱眉吗?人生怎么可以没有焖烧杯勒?!好话不多说,分享一个实例,且看台湾麻麻带着宝宝们来一场“将焖烧杯

声明:《带着感动出发 带着感动出发 议论文》为网友云端的琴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