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旧部蔡省三 蔡省三 曹云霞

经国旧部蔡省三

第30个教师节晚上幸会蔡将军,对他的传奇进行了一点梳理,聊以自慰。

蔡省三,原名蔡希曾,字省三,籍贯江西横峰,1918年5月4日出生在江西铅山县河口镇的一个商人家庭。原本家境贫寒的父亲发迹后,因生性风流外室甚多。蔡省三在母亲安置的深宅大院里秘密抚养,直到8岁仍在吃奶妈的奶,同时,在舅舅的训导下开始启蒙。在侥幸躲过同父异母的大哥别有用心的暗算后,蔡省三被送到当时著名的江西南昌剑声中学读书,从此踏上求学之路。

黄金十年

1938年1月,位于武汉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战干团第一团第一期,后划为黄埔军校第十四期)张榜招生,在邻县贵溪读高中还差一个学期毕业的蔡省三,报名参考并取得了江西考区13县第一名的好成绩。当时,“战干团”教育长即后来的国民党海军司令贵溪人桂永清。第二个学期,桂永清又破格保送蔡省三进入中央训练团受训。“中训团”的前身就是蒋/介/石的“庐山军官训练团”。

这期间,为了清理门户,国民党宣布停止其他一切派别和组织的活动,解散了CC系、复兴社,以三民主义青年团取而代之。1938年7月1日,蔡省三成了国民党“三青团”第一批团员,并随同蒋/介/石、蒋/经/国等人在武汉一起举手宣誓。

1939年分到赣南,跟随赣州专员兼保安司令蒋/经/国十年,官至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

赣南时期,蔡省三和蒋/经/国的学生曹云霞喜结良缘,蒋/经/国为他们证婚,并送证辞“同心同德,报国报民”。籍贯湖南耒阳、出生于行伍世家的曹云霞,其父亲与林彪同为黄埔4期,她于1939年考入蒋/经/国开办的“三青团江西支团部干部训练班”,与王升、章亚若等人成为第一批学员。让蒋/经/国大为赏识的是,曹云霞掌握了一手双枪射击的绝活。这个豪爽侠义的湘妹子,随蔡省三赴前线慰劳回来后,径直找蒋/经/国申请与蔡省三结婚。蒋/经/国当即批准,并应允为他们主持婚礼。

1941年5月,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批准在赣州创办《江西青年日报》,由蒋/经/国任社长,蔡省三任总编辑。

1942年日军发动了浙赣战役,蔡省三组织“中国人抗日救国游击队”,任司令。顾祝同的上饶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奉命撤出浙赣线,蔡省三居然不撤,誓死阻击日军。老家铅山河口一役,他率军民千余人在距铅山100公里处与日军交火,使家乡老百姓免遭日本鬼子的蹂躏……后因情势危殆,蔡省三不得已将团部撤上武夷山。

蒋/经/国到重庆后创办“三青团中央干校”,急调蔡省三主持干校的组织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蔡省三成为“干校”三巨头之一,权倾一时,在重庆的各类重要场所频频出现,以至当时有人说“省三兼四职”。国共谈判期间,一次酒会上,周/恩/来将他作为“陪都青年界的领袖人物”介绍给毛/泽/东。蔡省三三见毛/泽/东,与周/恩/来会晤6次。

重庆三青团中央干校办得颇有声色。后来成为国民党中央常委、“行政院”院长的李焕,“中宣部长”、《中央日报》社社长楚松秋,台湾省党部主任潘振球,台北市党部主任易劲秋等人,都曾是“中干校”的学生。

解放战争结束前夕,蒋/经/国急忙拼凑了一支名叫“国防部青年救国团”的武装队伍,蔡省三出任该团赣东北青年服务总队少将总队长。1949年4月,“青救团”总部在团长胡轨(国防部“戡乱建国”总队长)的带领下,乘列车途经江西贵溪转赴台湾。胡轨特别停车,要蔡省三上车一起南撤。蔡省三主动要求留在大陆,并率数十人马离开贵溪,分兵两路直奔江西老家铅山,企图在家乡建立根据地,但他走到弋阳,即与一支不明武装遭遇并发生枪战。

蔡省三穿着崭新的少将军服,一个人来到了对方的阵地前。蔡省三问你们是哪一部分,对方反问你是哪一部分,蔡省三说我是国防部少将指挥官,结果被四面八方的解放军包围,想不到解放军来得这么快。解放军纪律严明,并没有打骂他,甚至还给了他一匹马,让他骑着随队前行。

当天深夜,一阵喧闹声惊醒了睡梦中的蔡省三,他被被自己手下成功营救,此后回到家乡潜伏了下来。

囹圄廿载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大陆掀起了规模空前的“镇反”运动,蔡省三的部下接连被捕,他化装成摆烟摊的小贩潜伏在上饶。

1951年6月29号,因部下告密,蔡省三被上饶镇反委员逮捕。有关方面从他身上搜出四支手枪,且是清一色的进口货。同年10月26日,上饶市体育场召开万人公审大会,判处蔡省三等九名“反革命”首恶死刑押赴刑场执行枪决。就在枪决执行前,审判官接到上级通知“枪下留人”,改判蔡省三为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他和另外两个“反革命”又从刑场被押了回来。之所以没有立即处决他,是考虑到他本人没有什么血债,加上他是蒋/经/国的重要幕僚,知晓许多国民党军政机密。1954年9月改判为无期徒刑,1961年12月减为有期徒刑19年。

1956年蔡省三从江西监狱被送进抚顺战犯管理所。抚顺战犯管理所1950年7月正式收押从苏联政府转交给中国政府的日本战犯982人,伪满洲国战犯71个人,这其中包括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而在1956年之后,这里迎来了一批新的犯人,就是蔡省三等国民党高级战犯354人。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对在押的战犯,抚顺战犯管理所实行“三保障”,保障人格、保障生活、保障健康。战犯根据级别,分大、中、小三个灶别,每日三餐细粮。

1964年3月,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的最后一批日本战犯被释放回国,一个和蔡省三既是江西同乡又是旧相识时的人来了。1968年,黄维随同一百多名战犯,由北京秦城监狱调改抚顺战犯管理所。

从1959年首次特赦33名战犯开始,中国基本一年一特赦,前后六次,共特赦国内战犯296人。许多知名战犯如末代皇帝溥仪、杜聿明、王耀武等早就获特赦。可是这项工作自“文革”开始后停了下来,其间不少战犯因病去世,剩下293名。在这293名战犯名单中,公安部上报中央批准特赦的只有280人,就是说,像周养浩(国民党军统局西南特区少将副区长、贵州息烽监狱监狱长)、段克文(国民党军统局少将专员)这类“顽固分子”尚有13人,公安部不准备释放。可是毛/泽/东看了报告后说:“气魄太小了,都放了吧!人家都放下武器二十五年啦!”

1975年3月18日,全国人大决定,特赦全部在押战犯,还规定:愿意回台湾的,给足路费,提供方便,由中旅社负责安排接洽;去了以后,愿意回来的,我们欢迎。这是前六批特赦所没有的。战犯们议论着要给毛/泽/东主席写一封感谢信,众人一致提出由才思敏捷的蔡省三担当此任,蔡毫不推辞,以半天时间一气写成。由战犯中职务最高的黄维宣读了这封信。毛/泽/东看了这封信,立即批转“发至全国团以上干部传阅”,还指示给每个战犯补发200元零用钱。

1975年3月21日、22日,来自抚顺、济南、西安、北京秦城监狱的四路特赦战犯——293名共和国的新公民集中来到北京前门饭店。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国务院副总理华国锋等人受重病中的周/恩/来的委托,在北京前门饭店宴会大厅,接见并宴请全体获特赦释放人员,然后组织他们学习、参观。

特赦回台

提出要回台湾的,只有十人。蔡省三是十人当中最年轻的一个。他动员同犯张亚东与他一同申请,因张亚东的老婆孩子都在台湾,平时在狱中想老婆孩子经常唉声叹气,但现在他以一副“你莫害我”的样子予以拒绝。但是,连最顽固的段克文也批准回台。看来真是无条件的“来去自由”。

十人回台者2名中将,4名少将,4名上校。分别是:王秉钺,71岁,曾任国民党军第五十一军中将军长,有母、妻和四子女在台。陈士章,74岁,在十名申请赴台的战犯中年龄最大,原为国民党第二十五军中将军长,有妻子和4个子女在台湾。王云沛,70岁,原国民党浙江保安司令部少将副司令,妻子儿女在台湾。段克文,68岁,曾任国民党军统局少将专员,其侄儿在台。周养浩,69岁,曾任国民党军统局西南特区少将副区长,有7名子女及妻子在台。张铁石,61岁,前国民党六十八军政工处上校处长,其母亲、妻子和三个子女居于台中。赵一雪,67岁,前国民党军二八一师上校团长,因自小由叔父养大,赴台目的是会见叔婶。张海商,68岁,前国民党二0四师上校团长,有妻子和两女一子在台湾。杨南屯,70岁,前国民党一五0师上校团长,1948年在徐州被俘,有三个子女在台湾。蔡省三不像其余九人有亲人在台湾。他没有,他申请回台的理由是访友,特别想拜会老上司蒋/经/国先生。

1975年4月14日,蔡省三等十人来到了香港,他们的出现震惊中外。他们准备过道香港回台湾。十人对回台是充满希望和期盼的。4月16日,台湾将为蒋/介/石举行葬礼,他们甚至幻想能够到台湾送“校长”最后一程。然而,来自台湾方面的声音,却让他们大吃一惊。台湾当局不仅拒绝十人回台,并开足所能控制的宣传机器对十人进行人身攻击。特别是攻击蔡省三,说他没有亲人在台湾,到台湾是为了完成共产党给他的“统战任务”,还说原来跟随蒋/经/国的那个蔡省三已经死了,现在这个是冒牌货,是共产党的间谍、特务。

台湾当局借口这批人“经中共多年洗脑”,“已成为中共统战工具”,要他们以“难民”身份申请入台。蔡省三听后怒不可遏:“我们为国民党出生入死,到头来说我们是难民?我们不是难民,我们是光明正大而来,必得光明正大而去。”

4月底,台湾《中央日报》才报道:“获中共释放的所谓‘战犯’,皆系中共统战工具。此番申请入境应公开表示其反共反毛,万里来归的明确立场。”台湾的继任“总统”严家淦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则说:“政府欢迎一切反共分子到台湾来,但不让共产党间谍和统战工作人员进来。”于是,这些昔日国民党的重臣名将,先是被国民党当局晾在香港,而后来又被诬蔑为中共的“间谍”、“统战工具”,不准回台湾与亲人团聚。

因为拒绝公开发表反共声明,拒绝向台湾写信“表明心迹”、拒绝向台进行屈辱性的登记,且拒绝找人担保,拒绝以难民身份向国际救援组织提出申请,蔡省三被国民党当局“大陆工会”、“海外工作会”、“情报局”列为“最无耻和富有破坏力的中共统战走狗”。这些材料毫无疑问地送到“行政院长”蒋/经/国那里。蒋/经/国曾对其亲信、总政治部作战主任王升讲到:“这个蔡省三呐,叫人最伤脑筋!”王升则摇着头说:“不理他就是,国府决不能让这些人回台。否则,我们的心理防线就会被摧垮。”

台湾的拒绝,把十名特赦返台的国民党将领推入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他们不知道何去何从。1975年6月4日,十人中的张铁石上校承受不了压力,感到回台无望,又无颜返回大陆,于是在台湾官员常去的一家香港酒店里上吊身亡,他留了遗嘱,感觉到对两边都绝望了,彻底绝望了。事件带给台海两岸极大的震撼,多数海外媒体都发文谴责台湾当局。台湾方面的媒体则对蔡省三发起更猛烈的攻击,甚至叫嚣和恐吓:蔡省三要再发表对“国府”不利的言论,就要“小心脑袋”!

  当时十人滞留香港,是中国旅行社受中央政府的委托负责接待,没想到十人住酒店一住住了两三个月,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要命的是,剩下的九人根本回台无望。中旅不得不通知九人准备返回大陆。

  自然有人不愿回大陆,于是八仙过海各展其能。王秉钺中将、陈士章中将、周养浩少将先后与美国的亲人联系上陆续去了美国,段克文少将则是接受“国际救总”救助申请政治避难去的美国。回大陆的是杨南邨、张海商、赵一雪三名上校,回去后受到各级政府的热情接待,并安排工作。

  留港的只有蔡省三和王云沛两名少将。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世界救援组织“国际救总”主动联络蔡省三,劝其发表一份反共声明,便可以安排他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居住。对此,蔡省三当即回绝并表示:“身为中国人,活要活在中国的土地上,死也要死在中国的土地上。”  

王云沛(原国民党浙江保安司令部少将副司令)有些耳背,为人极为低调。他留港还是为了回台。他的夫人为了同其会面,急急与儿子由台湾移居美国,王云沛则在香港向美国领事馆申请去美会亲,竟然不予核准。无奈中,1978年5月,王云沛的夫人张佩霞由美国来到香港与其团聚。可惜好景不长,1979年10月8日王云沛因病故去,骨灰由家乡的长子专程来港领回,葬于浙江省原籍。

经国旧部蔡省三 蔡省三 曹云霞

居港迄今

蔡省三则在朋友的帮助下定居香港,以写作为生。一天至少要写三千字,有专栏,所有的香港的月刊报纸,他都有文章。蔡省三成为香港的第一个署名专栏作家。与《新报》签约的十几年里,他每天写800~1000字,每篇稿酬五六百元。

起初,他被港府移民局批准在港延期留居半年。后来他陆续办理了八次延期手续。直到1982年9月,已办完届满七年的延期居留手续,才依照港府的有关条律成为了香港的“永久居民”。

蔡省三在滞港期间,由中旅社安排在九龙尖沙嘴帝国酒店住了160天,后来又几次搬居。25年前被逼无奈离婚另嫁的蔡省三的原配夫人曹云霞,在大陆与第二任丈夫办理完离婚手续后毅然赴港与蔡老复婚,心酸的“第二次握手”顿时令天地动容……曹云霞早年亦为蒋/经/国的部属,同小蒋的关系不亚于蔡省三,又是时任台湾总政治部作战部主任王升的同学。而且,曹云霞懂得中医,可以挂牌开店。所以,蔡省三很需要妻子的协助。就这样,已离婚、失散的妻子曹云霞于1975年11月到达香港。夫妇俩在太安楼挂牌开设了一家中医诊所,以自制的成药问诊开方。蔡省三则以主要精力撰写回忆录和报刊所需要的文章。

多年来,蔡省三成为香港《新报》海峡两岸版、每周评论和《中国新闻报》蔡省三专栏等的特约撰稿人,“蔡省三专栏”写了14年,发表时评4千多篇。并有超过10部专著问世,包括《蒋/经/国与苏联》《C.P释俘的来龙去脉》《赣南忆旧录》《蒋/经/国系史话》等等。在香港,蔡省三“小钢炮”的性格发挥出来,凡有媒体采访,他都滔滔不绝,将自己的想法公之于众,将心中的哀叹向外散发。

著名作家江南,为写《蒋/经/国传》曾多次采访蔡省三夫妇,并与他通信120多封。1984年江南遇害后,蔡省三愤然从江南写给他的书信中挑出40多封,在报刊上公诸于世,以正视听。以研究“政治洗脑”而获博士学位的美籍华人陈闽,其代表作竟是《从蔡省三文章论中共的“洗脑”效果》。

  1975年9月1日,《参考消息》一连四天转载香港《七十年代》八月号题为《访蒋/经/国旧部蔡省三》的一万多字的文章,文中,蔡省三如实忆述了蒋/经/国先生从政的经历,分析蒋先生的特点,实事求是地评价蒋/经/国。他认为蒋先生上台后三不会:一、不会卖(不会出卖台湾);二、不会降(不会投降共产党);三、不会烂(不会把台湾搞烂,而是有一番作为)。

 当时周总理病重住院,他躺在病床上,一连四天看完连载,并用颤抖的手在《参考消息》刊登的蔡省三文章旁作如下批示:“请罗青长、家栋将蔡省三四篇,对四篇评论的真实情况进行分析。最好找王昆仑、于右任的女婿屈武等人弄清真相,以便xx(两字模糊)。周/恩/来。九月四日。托、托、托、托。”

  罗青长(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兼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在其后所著《总理最后批示留下生命嘱托》一书中谈到:“事后回想起来,当时总理肯定知道自己来日不多,他不仅是在对某一个批件作最后的交代,而是将他一生致力而又未尽的统一大业托付给我们这些后来人,否则,他何以费尽气力连写四个‘托’字呢?”

有朋友曾经告诉他周总理对他的文章有过批示,至于什么批示,朋友也不清楚。直到1994年,蔡曹夫妇作为特邀嘉宾赴北京出席国庆四十五周年庆典,见到了罗青长。蔡省三把梗于心中多年的“疑团”提出来,罗青长很热心,叫助手调来有关档案,蔡省三才见到周总理在《参考消息》上对他文章的批示。

早在1984年,蔡省三将两岸关系概括成16个字,即“确保和平,不独不打,边谈边通,自然统一”。他还精辟地提出了蔡氏“三通”:“官不亲民亲,官不和民和,官不通民通。”这正符合两岸交流交往、和平发展的趋势。

1991年12月,73岁的蔡省三应台湾新闻学会之邀,以香港著名“专栏作家”的身份,终于登上了台湾岛。从1975年特赦到香港申请赴台,到真正成行,蔡省三等了16年。登岛前提是要求他不公开露面,不发表言论、演说。蔡省三这次访台的最大收获是见到了蒋孝严。蔡是其母章亚若(蒋/经/国前妻,1942年去世,生有蒋孝严、蒋孝慈双胞胎)的入团介绍人,曹云霞与其母又是“青干班”的同学,这个中关系着实不一般。

1992年2月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五版头条位置刊发了《港澳八十六个社团举行反“台独”大会》的消息。正是在这次声势浩大的反“台独”大会上,蔡省三登台演说,猛烈地批斥“台独”分子的倒施逆行。演说完毕,蔡省三用带来的小刀割破手指,写下了“坚决反对台独”的血书,高扬在手对民众喊道:“我是要把它递送到台湾去的!”这年的12月13日,蔡省三果然带着代表团前往台湾,向国民党中央党部,向李登辉递交“血书”,以表达他和广大港澳民众坚决反“台独”的意愿。

1994年国庆大典,他作为为数不多的港澳嘉宾被邀请参加国庆45周年观礼;2009年,他再次被邀请参加国庆60周年观礼。

1996年,曹云霞去世,比他小34岁的广西仫佬族女作家吴琼不顾父母反对,坚决与蔡省三结婚。

2005年,作为抗战将领,蔡省三应邀到北京,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胡总亲自为他颁发。

  2007年1月23日,《参考消息》转载蔡省三的《忆蒋/经/国》。其文有道:综观经国先生毕生的所言所行,特别是他晚年致力政治改革的功绩,充分体现了他的“三大追求”:一、追求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二、追求民主的实践与发展;三、追求民生的需要与富裕。经国先生始终是他尊崇的老领导老上司,经国先生的追求也是他的追求。

  2007年5月1日,《参考消息》又发表了蔡省三的一篇重量级文章《历史将审判陈水扁》。值得说明的是,这篇文章发表时,阿扁还在台湾当“总统”。结果不到两年后,大家就看到了陈水扁锒铛入狱。三十八年间,《参考消息》转载了多少篇蔡省三的文章已无法统计。

余热犹炽

 如今,蔡省三和他的续弦夫人、名作家吴琼经营着他们的“蔡氏国情研究室”,并受聘为香港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等多个社团顾问。他的两个女儿,5个继子女都在香港,五代同堂。

2004年、2009年、2011年每隔3到5年就要回一趟江西老家铅山,一待就是半个多月,走亲访友、故地重游,赠诗答赋,忙个不停。

在铅山,蔡省三先生建有一幢占地近1亩的“蔡氏狮江别墅”(铅山宾馆附近),是在当时江西省委书记吴官正的关心下才建成的。1993年开建,1995年落成,夫妻耗资征地,以作为他们回家的停留之所。蔡省三专门在房子的二楼设置陈列室。当年转载对蒋/经/国评论的四份发黄的《参考消息》和周总理批示历历在目,蔡省三多年的重点专刊评论跃然墙上,令人驻足留连。

2008年6月,每日习惯读书看报的蔡老偶然从大公报上看到一篇有关樟木头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文章,不久,蔡老欣然接受深圳蛇口一位友人的邀请,由友人驱车陪同前往樟木头参观游览。在乘火车过来看过两次后,2009年9月,蔡老携吴琼女士一道来东莞樟木头置业定居,在樟木头新都会酒店附近的一所大厦里,买了一间名为“六然居”的套间,在这里安享晚年。

作为国保级的历史人物,健在的最后一名国民党“战犯”,经国旧部,国家重点统战对象,蔡老具有重要的社会观察学意义与“标本价值”。

祝蔡老健康长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4739.html

更多阅读

蒋经国的重大失误 新疆政策的重大失误

蒋经国临终前哀叹:李登辉接班是重大失误2013年10月11日18:15人民网 蒋经国的失误在于,他在相当长的考察与试用阶段,并没有真正看清李登辉的伪装面目。他所看到的都是表象。而李登辉对台湾农业提出的许多合理化建议在实践中获得的短期效

蒋经国与章亚若的生死之恋 蒋经国为什么杀章亚若

蒋经国与章亚若章亚若章亚若:1913年生,原名章懋李,吴城镇同兴村芦潭人。她 6岁在南昌读书,12(1925年)岁考入南昌葆灵女子中学,1939年因躲避战乱在赣州与蒋经国相遇、相识、相知,1942年3月生下章孝严(现称蒋孝严)、章孝慈(现称蒋孝慈)。1942年8月

声明:《经国旧部蔡省三 蔡省三 曹云霞》为网友乱花飞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