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cocos (Schw.) Wolf的菌核。主产于云南、安徽、贵州、四川等地。野生或人工培植。野生茯苓常在7月至次年3月采挖,人工种植于7~9月采挖。挖出后经堆置发汗,晾干,再发汗,再晾干,反复3~4次,最后晾至全干,去皮切片,生用。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
【成分】茯苓主要成分为β-茯苓聚糖,约占干重的93%。
【加工】
1.茯苓在加工时将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小方块,即为白茯苓;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即为赤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切成方形,为茯神,亦称抱木茯神。前人经验认为白茯苓偏于健脾,赤茯苓偏于渗利湿热,茯神偏于安神。此外,茯苓菌核的黑色外皮,为茯苓皮,性味同茯苓。功能长于利水渗湿。多用于皮肤水肿。常与生姜皮、桑白皮、大腹皮等同用。煎服,10~15g。
茯苓素有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神之分。茯苓皮走表,长于利肌表之水肿;白茯苓偏入气分,赤茯苓偏入血分;白茯苓偏补,赤茯苓偏利;补脾益心,则白茯苓优于赤茯苓;分利水湿,行血消瘀,则赤茯苓胜于白茯苓;抱附松根生者称茯神,用于安神。
2.传统将朱砂拌茯苓为称朱茯苓,认为可增强宁心安神之效。但因朱砂主含硫化汞(HgS),不溶于水,且不能煎煮加热,如经加热,易析出Hg,产生毒性。故朱茯苓只宜作丸散剂服用,不宜作汤剂用。
3.茯苓含有的菌丝,水分较难浸入内部,若入汤剂,以切成薄片(1~2mm)或打碎入煎为宜,以便有效成分充分溶解,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