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诚阳道长书法:心斋。
田诚阳道长讲道录(卅五):道教修炼的“心斋”法门
—兼谈道教的“五荤三厌”
田诚阳
道教“斋法”,不是单纯以素食为“斋”,那只是世俗人执着饮食的一种心态。
道教所讲的“斋”,是“心斋”,这是道教“斋法”的真谛。
“心斋”之道,包含着道家修炼的深层含义。
庄子在《人间世》中,借用孔子教诲颜回的口气,阐述了道家“心斋”的真义。原文如下:
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所谓“不饮酒不茹荤”,这些都是形式上的“祭祀之斋”,即是古人在祭祀神明的时候,所讲究的“斋戒”。
中国古代的“斋戒”,通常称为“斋戒沐浴”,即在祭祀之前,必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不与妻妾同寝,以示虔诚敬重。如《明史》载洪武2年朱升等奉敕所撰《斋戒文》:“戒者禁止其外,斋者整齐其内。沐浴更衣,出居外舍,不饮酒,不茹荤,不问疾,不吊丧,不听音乐,不理刑名,此则戒也。严畏谨慎,苟有所思,即思所祭之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精白一诚,无须臾间,此则斋也”。
道教的斋戒,包括禁食“五荤三厌”。《尔雅翼》谓:“西方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蒜、茖葱为五荤,道家以韭、蒜、芸台、胡荽、薤为五荤。”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蒜》:“五荤即五辛,谓其辛臭昏神伐性也。炼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苔、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蒜、芸苔、胡荽为五荤。”注意“葱”不在道教五荤之列。“三厌”指狗肉、大雁和乌鱼,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字义字起》:“俗语有五荤三厌之说,厌字殊不解。后读《孙真人歌》,谓天厌雁,地厌狗,水厌乌鱼。雁有夫妇之伦,狗有扈主之谊,乌鱼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
回到主题,更进一步,庄子提示了比“斋戒”更深的内涵,就是集中精神(若一志),不要用耳朵倾听那样集中,也不是用心思考虑那样集中,而是要“听之以气”。
因为所谓用倾听那样集中,只不过是把意念集中到耳朵上面;用心思考虑那样集中,只不过是把心思符合于考虑的事物上面。
所以用耳听、用心听,听之以耳、听之以心。这些都是有形有象的修为,是不究竟的。执着于此,迷途难返,背道而驰,咫尺万里。
道家性命双修的真谛,是要“与道合真”。大道无形,故非“与形合真”,因此听之以耳、听之以心,都是不符合大道的。沿此修为,无法入道。
因此,庄子说,应当“听之以气”,用气去听,由此入道。注意道家修炼所讲的“气”,非有形呼吸之气,亦非有形丹田之气,乃是“虚而待物”之气。惟其虚而待之,如同虚而待物,专心一志,方能以虚合道。
此即道家“心斋”法门,直指大道真传。
彼以食素为斋者,与此实有云泥之别也。那些以为道教不忌口者,又等而下之矣。
清阳子
于甲午年十月初八日
南方火德星君聖诞日
東府君朝玉皇日
北斗降日
四天王巡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