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教学设计及反思 听妈妈讲哪过去的事情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课型:唱歌课

年级:小学四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管桦词、仇希贤曲。歌曲由作曲家瞿希资创作于1957年,发表与1958年《儿童音乐》创刊号。曾获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音乐作品一等奖。这首可以独唱也可以齐唱的叙事性儿童歌曲,曲调优美、动听,节奏舒展、感情真挚、富于口语化.深受少年儿童喜爱。歌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步曲式。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领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2.能够以自然、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3.积极地思考怎样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方法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重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教学设计及反思 听妈妈讲哪过去的事情
1、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怎样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方法表达歌曲情感。深化对歌曲内涵的体验。
教具: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基本技能训练

1.音阶练习

2.发声练习

三、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学生感受音乐情绪

“妈妈”用歌声讲了个什么故事?

2、教师讲解“叙事性歌曲”

3、复听歌曲,边听边思考,这首歌分为几段?

分为三段。第一段:描述了在晚上我们依偎在“妈妈”的身边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
第二段:“妈妈”讲述在旧社会时期艰辛的生活。
第三段:再现第一段“妈妈”讲故事的场景。
教师告诉学生这首歌曲为带再现的三部曲

4、学习歌曲第一段

(1)教师分别用中速、快速两种速度演唱,让学生感受不同速度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学生仔细聆听,然后选择适合叙事故事的一种。
(2)教师再唱一遍,学生说说这段音乐是什么样的情绪?亲切、平和的情绪

(3)学生跟琴唱

5、学习歌曲第二段

(1)听第二段音乐,第二段的情绪有没有变化?

(2)教师采用不同声音及速度演唱第二段,请学生辨别用哪种声音和情绪更适合第二段的演唱?用比较低沉的声音,悲愤、凄楚的情绪

(3)学生跟琴视唱旋律

哪几句旋律相似,区别在哪里?

(4)学生跟琴唱歌词

(5)师:在我们整首歌中,出现了很多力度记号。咱们比比看谁的观察力最强,找找我们的谱子里都出现了哪些力度记号?

f mf p mp pp它们分别表示强、中强、弱、中弱、很弱

(6)要求学生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6、完整演唱歌曲

提醒学生注意情绪变化和力度变化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通过演唱这首歌曲,我们知道了在旧社会妈妈的生活是非常艰辛的。妈妈有着非常悲惨的过去,那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后反思:

学生对歌曲第一段很熟悉,唱起来基本没问题;第二段有点印象,但又不太熟,找到了相似乐句的区别后,单独唱这几个乐句能唱准,但连起来唱有的学生就唱成一样的。另外,学生虽然知道力度记号的含义,但运用不同的力度表达歌曲情感不够到位,还需要多感受、思考,再进行练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5258.html

更多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34中李清华[设计思想]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仅84字,但言简意丰。初二的学生理解字面含义并不太困难,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本设计拟通过带领学生反复地诵读课文,以读带讲,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通过品味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及反思腾蛟一小林素君 日食和月食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或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这时地球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及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本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中的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二、设计思想1、教学指导思想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倒数的认识评课及反思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目标:1.通过一些实例的探究,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求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2.使学生经历倒数意

声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教学设计及反思 听妈妈讲哪过去的事情》为网友娿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