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相伴一生·读《阅读的旅程》 重生之相伴一生

——读张贵勇《阅读的旅程》一书有感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

2500年前,我们的先人一个小小的发明,将人类文明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这就是文字和书写。地理的阻隔、死亡的大限、遗忘的侵蚀……不再成为障碍,人类的智慧得以保存。

伴随着文字和书写而生的,是作家,是阅读行为的产生。并因此而创造了读者,诞生了学校。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创造出一部部经典著作,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家长和教师在自觉成为阅读者以身示范的同时,以经典儿童作品为载体对孩子的循循善诱,是传承文明的重要手段,也为儿童的精神世界增添着底色。

福楼拜说:“阅读是为了活着”。仔细想想,无论对整个社会还是个体,都是很有道理的。没有阅读,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发展;没有阅读,也就没有个人的成长与进步。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张贵勇的《阅读的旅程:教师专业成长地图》一书,用诚挚、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为何而读、读什么、怎样读的阅读画卷,引领我们如何把握童年时代的阅读,如何汲取经典的精神滋养,如何养成阅读的习惯。让我们坚信,人生的旅程有阅读相伴,会更加精彩。

因为贵勇的信任和邀请,我在本书的封底留下如下推荐语:“人生的旅程,有阅读相伴才精彩才会拥有一份难得的静气。感谢贵勇,铺陈开一张有价值、有意义的阅读地图,引领更多教师真正走上专业成长之路。”

本书封底以及张贵勇的签名

一、练就儿童阅读童子功

阅读是送给孩子童年最好的礼物,也是与孩子交流的最好方式。而童书,无疑是解开童心的“芝麻开门”。

孩子对这个大千世界充满好奇,期望通过各种途径来认识、了解其周围的一切。而故事,就是为孩子搭建了了解自然、认识世界的重要桥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给孩子讲故事了:“从前,有一只乌龟和一只小白兔,它们一起生活在森林里……”

在我的记忆中,几乎童年的所有故事都是从“从前”开始的,包括我的父母、老师讲给我的故事,以及我讲述给自己孩子的故事。与之相配套的,是一本本的连环画,在孩子稍大一点之后,自己从中将这样的故事延续下去。

时针拨到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一种新的儿童读物被引进大陆,不仅将整个儿童出版业搅得天翻地覆,也给孩子、家长、老师带来了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丰富的彩色,简单的语言,以及这之中蕴含的生动的故事,让绘本成了孩子们的囊中至宝,这种图文互释,有情节,有故事的绘本,很容易将孩子引人一个奇妙的世界,展开天马行空般的无限遐想。

在孩子的童年时代,有丰富多彩的图画书相伴,其作用就像是父母在在黑暗中点燃的灯火,带着孩子走上回家的路。图画书最重要的是培养读者,给孩子探寻和体验的环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辨认的潜能,在反复阅读中不断发现美。这一点是父母或者教师特别要关注的,不要寄希望于孩子读了一本书、听了一个故事之后就一定要有反馈,就一定要理解作者的意图,只需要给孩子创设反复阅读的时空,孩子的那种感动自然会读出来。而且,一旦读过,那些或生动或感人的故事就会沉淀在孩子的心里,成为永久的记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能够和孩子一起阅读,效果会更好。令人可喜的是,现在有不少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兴趣的激发,不仅在自己的家中创设条件陪伴孩子一去阅读,还通过参加诸如“故事妈妈”、“蒲公英读书会”等公益性组织,让更多的孩子在一起共读,为孩子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读书就像交朋友,一本好书成就一个人,一本坏书同样会影响一个人。当孩子读到自己喜欢并能顺利阅读的书,他的阅读水平会快速提高。那些肚子里有很多故事、饱受绘本熏陶的孩子更能写出不平凡的故事,未来更可能成为作家或艺术家。而阅读最大的快乐,不是在这书中看到了别人,而是在书中看到自己。教会孩子们每个人都要活出最好的自己,肯定自我的生命价值,深入了解自己生命的本质,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知道自己为何而活。

在字里行间、在美轮美奂的图画中找寻阅读的乐趣很重要,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养成仔细观察、探究的习惯,在阅读身边事物的各种美好中体悟大自然的奥妙无穷,也是家长和老师要重视培养的。正如著名野生动物保护学家乔治·夏勒所说:“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和纷繁美丽的大自然在一起,他们自然学会了欣赏大自然。最重要的是,他们会本能地意识到自然的伟大和文化的多样性。这些经历会使他们比其他同龄人更具有同情心和公德意识。”今天的世界,普遍面临着生态的危机和环境的恶化,而导致这一恶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但尚未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如果我们从小就让孩子有这样的意识和思考,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会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挽救地球以及上的各种生命。

1973 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江崎玲于奈也感悟: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理应无比珍视、精心培育、不断激励和呵护。

阅读能够赋予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去用心品味生活、洞察世事,去捕捉生活中有意义的现象和信息,让自己的生命更美好。但人的童年是短暂的,在童年的不同年龄阶段,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和成长的关键期也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握儿童阅读的黄金定律,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保持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与阅读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对家长和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精心挑选合适的文本,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用经典奠定精神底色

什么是合适的文本?

贵勇在书中介绍了美国人对合适文本的界定。在美国,所谓合适的文本是指读者能够认识10个单词中的9 个,并克服较小困难而理解文意,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教学才是有效的,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样的界定是否科学有待探讨,但它为我们的探索提供了一种路径。

在贵勇看来,在为孩子选择合适的阅读作品时,经典是最佳选择。一谈到“经典”,就会让人联想到《四书》、《五经》、四大名著,以及教育领域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一批名家的著作。很多人不愿意读这样的作品,或许与文言文的阅读存在障碍有关,更多的或许是静不下心来。

如果从儿童时代开始,就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那么人成长到了一定的时期,再来阅读这些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时,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关键要在童年时期,就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适合他们阅读的经典作品,启迪并唤醒孩子的心灵,给予孩子向上生长的力量,引导孩子求知向善、敬业奉献,使之有勇气、有能力担起肩上的那一份社会责任,走好未来的路。

贵勇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他广泛涉略中外不同类型的作家的儿童文学作品,从中选择那些在世界范围受到追捧、深受儿童喜爱的经典读本,在书中专设《亲近经典读本》专辑,推荐给孩子们以及关心儿童阅读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其中包括彭懿编著的《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詹同等编著的《中国优秀图画书典藏》、捷克作家米勒的《鼹鼠的故事》系列、法国作家泰勒的《巴巴爸爸》系列、日本作家岩村和朗的《14只老鼠》系列、加拿大布尔乔亚的《小乌龟富兰克林》系列、美国作家柯尔等的《神奇校车》系列、法国作家旁帝的《旁帝经典·大翅膀》系列、意大利作家卡利的《我等待……》系列、黄宇所著的《哈皮皮快乐成长》系列、美国野生动物学家夏勒的《好属兔》系列、黑鹤的《黑狗哈拉诺亥》、英国作家阿诺德的《可怕的科学》系列、美国作家斯坦的《鸡皮疙瘩》系列、韩国青年作家可爱淘的《追爱症候群》,等等。这些作品风格各异,但都直面儿童成长中的各种现实问题,通过幽默的、富有情趣的、甚至是恐怖的故事情节,让孩子们明白生命的真谛,体悟生长的意义。很遗憾,这些作品我大都是没有阅读过的,今后,我将花一些时间在其中,重新感悟生命拔节的声音和力量。

教育的真谛与本义,其实就蕴藏在这些经典读本里。要让孩子喜欢上经典,家长和教师自己首先要喜欢,要爱上这些名人佳作。家长和教师对经典作品的深刻阅读和感悟,是推动经典阅读的重要一环。

作家黑鹤提醒家长和教师,中国很多动物小说的素材源于传统固有的认识和传说,缺乏应有的理性和对自然环境的切身观察,以致于无形中造成孩子更愿意相信传奇而不是自然科学的倾向。“事实上,很多孩子包括一部分成年人完全是从动物小说中获得最基本的动物知识。而错误的信息和渲染,将播下谬误的种子,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可怕的误导。”这进一步提醒我们在精心选择经典读物的重要性。

三、爱阅读的教师有底气

阅读对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无论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都不过分。但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儿童成长的关键阶段,阅读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这一方面与功利主义有关,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教师,关心最多的还是学生学科考试的分数,不少家庭除了孩子的课本和教辅书之外,几乎没有拓展阅读的读本;学校虽然有图书馆,但图书添置速度过缓,学生借阅图书的状况更是不敢恭维。另一方面与家长和教师自身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有关,平常不读书的教师不在少数,不读书的家长更多,有良好阅读习惯的教师和家长在各自的群体中都是少数派。还有一个方面,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文化判断力,不能辨别读物的价值高低,捞到筐里都是菜,做了不少无用功,甚至还起到一些副作用。

学校作为社区的文化高地,在引领社区居民阅读方面责无旁贷。而作为学校精神支柱的教师,更要在引领学生、引领全社会的阅读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教师读书,与其说是一种生活习惯,不如说是一种职业态度。教师的阅读习惯带给学生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带给自己的则是一种长久的内心充实与精神愉悦。就像加拿大著名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所说的,阅读几乎如同呼吸一般,是我们的基本功能。

很多教师一直抱怨每天被琐碎的工作和生活所羁绊,没有时间读书。其实,正是因为自己不读书,才导致了每天的忙忙碌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文中写道:“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我们经常感慨知名教师的教学,也经常学习他们的教学实录,但在自己上课的时候,无论怎么努力,都上不出名教师的那种境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阅读的积淀。几乎所有的名教师,都是坚定不移的阅读者。

华应龙说,爱读书的教师上课有底气,有自信,敢于在课堂上做各种新的尝试,不怕学生提问,始终保持着一种开放的心态。而不读书的教师更多的是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敢正面应对学生的提问,心态上过于拘谨,上课之于他只是在完成教学任务,体验不到与学生互动的乐趣,更体会不到知识生成新知的快乐。这不仅是身为教师的遗憾,也是一种悲哀。

教师能否有阅读的习惯,主要源于自己的内在需求,学校的引导也不可或缺。作为学校的校长,自己首先要成为一名阅读者,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习惯。只有会读书尤其是读透管理类书籍的校长,才善于发现自己的短板,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与学校发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如果说教师读书是为了陶冶心灵,完善知识结构,那么校长读书则是平衡领导师生和管理学校的能力,提升综合驾驭能力,实现自身和学校的同步发展。

让阅读相伴一生·读《阅读的旅程》 重生之相伴一生

阅读,从个人角度而言,是一种生活态度,从社会角度来说,是一种生产力。高尔基曾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与古今一切民族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赫尔岑也说,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让我们谨记这些教诲,加入阅读的行列吧!

《阅读的旅程:教师专业成长地图》 张贵勇/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9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5442.html

更多阅读

读《爱的教育》-——“父亲的老师”有感 读爱的教育有感800字

今天,我读了《爱的教育》中,主人公四月十一的日记,名字叫“父亲的老师”。  这一篇日记主要讲了:昨天,主人公的父亲从报纸上看到教他的第一位老师的新闻,他兴奋极了,便打算明天去看望他的老师。整个晚上,父亲都一直给主人公恩里科谈他的

多么艰难,多么诱惑——读《艰难的制造》 艰难的制造 txt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对商业小说越来越感兴趣,朋友便推荐给我一本书叫《艰难的制造》。我看得一会拍案而起一会哭笑不得:妈的,原来这些破事谁都遇到过。看完笑完骂完之后,我无限心酸,书中的每个人在我身边都有原型。T少就好似男主角柳钧,一根

关于修改版《凤求凰》 重生之凤求凰

从2012年年底开始对《凤求凰》进行修改。因为之前这部作品被催稿,加上当年的写作水平有限,留下了很多遗憾与伏笔,也有很多解释不清的地方。在修改版中,增加了薇儿与羲赫在宫外的戏份。同时增加了她如何在冷宫中求生,如何一步步回到后位

声明:《让阅读相伴一生·读《阅读的旅程》 重生之相伴一生》为网友万人眼中万个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