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景诗写作的几点体会 写作体会

触景生情,以情生景,借景抒情,是情景关系的几种模式。看到一处美丽的风景,被景致所感染,心中就容易产生相关的情感,要诉诸于诗文;心里有一种情绪,尚未得抒发,在脑海中想象它的具体情形,也可以写出好诗;心中有一种情感,正好眼前遇到了相应的景色,也可以形成诗文。

情景相关的具体情形不同,但是无外乎是让人的感官有了触动,内心有了感想,并因个人阅历和情感经验的不同,而在心灵神思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共鸣激荡。情景相生,就是如此。

我们眼睛看到的风景是相似的,春花秋月,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等,我们内心的情感也是相似的,喜悦哀愁,悲伤愉快,抑郁愤怒,乐观旷达等等。但是不同的人,还是会有不同的诗文,这是因为个人的具体的情感体验和写作的水平与风格有所不同。

俞平伯和朱自清是朋友,也是同时代的散文家,同游秦淮后,相约而作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结果内容侧重不同,文笔风格各异,寄托情怀不一,但同样成为佳作。可见,感人心者,都不外乎一个情字,动人情者,也都与各执一法有关。

那么,写作写景诗的时候,我们如何能通过一些相似的方法,使自己达到自成一家的诗歌风格呢?我的体会有以下几方面。

无论是触景生情、以情生景,还是借景抒情,也不管是身临其境,还是回忆旧游,甚至是观览图片,这些是诗兴触发的方式,谁也要求不得,也无须去探讨和限制,我们的工夫,要用在落笔前的布局和构思上。

第一,先实后虚,虚实相生。

我们看到了一幅风景,这风景如画,自然是由种种景物构成,或山,或水,或天,或月,或树,或亭,或楼阁,或堤坝,种种不一,这些东西原本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并不稀奇,但我们看自古以来的好诗词,其实无外乎这些景物,只是组合搭配,罗列布局不同,加之观景之人的情怀不同,选词不一,才有了不同的诗作。所以,我们眼前看到了什么,就要先去关注什么,不必以为非要写稀奇的景物,才会有好诗。

同时,一幅景物当中,也会有美中不足,也就是说,我们要写的诗,可能需要相关的景物,但这幅画中没有,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来想象,假设出几种与眼前这景相关的景物来,结合我们要表达的情感,构成写诗的框架,成为诗歌的内容。

例如:夕阳斜照小舟横,野渡青山霭暮生。流水清清留翠绿,渔人何处晚炊行?(《渔家向晚》@月嘯蒼穹olegdong七绝平起 新韵十一庚)

这首诗,选择画面中的夕阳、小舟、野渡、青山、流水等景物,写入诗中,都是简单直观的,加之他恰当的组织排列,让人感觉清晰明白,读来不生晦涩。形成韵律流畅,意境如画的艺术氛围。

如果非要写些奇怪的,就让人费解,难以让人产生共鸣了。古来那些挖空心思去想的词儿,写的诗,工夫的确难有匹敌,但写成的诗就未必是上乘了。

再如:日暮霞光远黛山,舟横滩口不行船。莫如且做渔家客,待称金乌兴意还。(《春日还乡路记》@沧海一笑客七绝仄起新韵八寒)

这首诗,选择日、霞光、远山、舟、滩口,也都是实在的、撑起眼前画面的景物,选此景入诗,是可取之法。加之合理的布排和恰当的语言选择,形成韵律真朴、境界隐逸的风格。

同时我们发现,即使是写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也未必都选择一样的词语,这也是诗歌语言的妙处所在,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写出独特风格的诗歌的一个理由,因为我们每个人对自然景物的理解和感受,对语言的积累和选择都不尽相同,只要不去机械地模仿,能够真情实意地去写,笔下自然也就形成自己的风格了。

但从这两首诗中,我们也发现,诗歌要写完整,还需要对眼前之景作想象的补充。比如第一首中的“渔人”、“晚炊”,第二首中的“渔家”,就是因眼前之景想象出来的,加入诗歌中,自然完整,生趣盎然。这说明写诗想象和联想是非常重要的。有实还有有虚,要做到虚实相生。

这同时也说明,一首写景诗,没有人是不行的。有景有人,才会更加完整和生动。当然,在对景中人的体现上,也有方法的不同。有的人选择直接写,有的人是以景来带出。比如上面的例子,第一首,就是隐晦地写出,以借问渔家何处去生火做晚饭,来表达对景中之人的想象,意境非常美好。而第二首,则是直接来表达,做一个伴着夕阳荡舟晚归的渔家的快乐,又是另一种风格。

这样,以眼前实景为主,辅以想象和联想的虚景,使得眼前之景更为生动,写进诗歌里,表情达意就更为丰满。

第二、远近有序,动静结合。

在景物的安排上,是需要有个顺序的。或者先远后近、或者先上后下、或者先左后右、或者先高后低,这就跟写文章是一个道理。小时候我们初学作文,大概都写过《我的学校》《某某公园》之类,写景有顺序,让人看了也不生乱。比如:上面的第一首,就是先近后远再近,接下来再抒情。第二首,是先远后近,然后直接抒情。总归,要有一定的顺序。

同时,在景物的动静上,也要有个协调,避免过静,避免过动。

再如上面两首诗,第一首,“舟横”和“暮生”,“水绿”和“渔人之行”,也是两组动静相生的景物,读来让人感觉到景物的生气。

第二首,“远山”和“横舟”,自然是静景,而想象的渔人夕阳中荡舟而还,则又如平湖投石,有了涟渏动感。

王维的名作《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其中,明月之静与清泉之动,就是一组动静相生的景物;而景物之静与人物之动,又构成一组动静相生的画面。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平衡而有趣的。

第三、恰用修辞,巧托情意。

这与写文章是一个意思,诗歌其实也是文章的一种凝炼短简的表达形式。说到文章,其实古文中的“文”与“章”,都是指花纹的意思,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文章与诗歌一样,在语言上,都是要讲究修饰的,虽然不去浓妆艳抹,也要修饰好模样。之前,我曾在文章中表达过看法说,语言提倡平淡不提倡奇谲,提倡清新不提倡秾丽。这是一个大致的倾向。是说语言以自然通俗为好,不要过于追求华丽柔靡的。

关于写景诗写作的几点体会 写作体会

但基本的修辞是需要运用的。写诗的修辞与写文章基本相似。从诗经追溯起来,典型的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描述;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相比较而言,兴,一般是从诗歌的整体而方,而前两者,则更倾向于诗句,用词的技巧。比如汉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开篇“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句,就是对全文的起兴。在近体诗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一般用于开篇的起句。

常用的修辞主要是铺陈、比喻,另外还有拟人、对比、互文等等。

比如:古埠临渊百草鲜,红霞醉靥掩轻烟。莫嫌罢渡艄公懒,恐扰云天捧镜眠。(《仙人渡》@白夜baiye七绝仄起 平水韵 十四寒)

首句中,“临”字,应为人之行为,此处用以指埠头,是为拟人;接下来的“醉靥”,“掩”,也是拟人。最有趣的是最后一句,景物中船泊停渡,作者就说,不要怪艄公太懒不肯行船,他是害怕打扰了云天把水面当作镜子的睡眠啊!此处,拟人之法可谓用绝!

诗歌中运用修辞,好比人们出门要对镜理妆一样,是必要也是很重要的。修辞的方法很多,选择哪一种,一则要看表达感情的需要,二则也在诗兴和灵感。之前我们说了,景物与诗情之间的关系的几种情形,其实这个过程也是诗兴的触发,与灵感的捕捉的过程,直接点说,可以说是景物与人的感情如何见面的过程。这是无法用语言来直接描述的。所谓的诗兴与灵感,也就是景情相生的过程。一首写景诗,不论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其实都是景物与人情相依相伴的一种形式。

所以说,一首写景诗,除了上面的一些因素,还有一点,就是巧托情意。就是把自己的内心情感,巧妙地寄托在所写之景中,用自己心中的情思,去点亮身外之景,形成物我相融,合而为一的境界。所说的“巧”,其实是与“拙”相对,就是要自然而然地寄托情感,而不要让让人感觉到生硬。

比如:日暮苍山送远游,孤风冷雨落轻舟。千言未许君先醉,欲诉无声泪已流。(《送别》 @楚望天涯 七绝仄起新韵七尤)

这首诗,选择了“落日”、“苍山”、“孤风”“冷雨”、“轻舟”等一系列眼前之景,并展开想象与联想,表达了衷肠难诉,无声泪流的感伤情怀。情感的介入也非常自然流畅。

再如:寂寞群山紫雾萦,沉凝夕照落霞轻。一江暖水无波浪,哪只扁舟载我情?(《舟横江渚》@凌波信步七绝仄起平水韵八庚)

这首诗,从眼前之景物写起,选择了“群山”、“紫雾”、“夕照”、“落霞”等景物,进行绮丽自然的描写,同时展开想象与联想,把自己的问情之语,自然而然地镶嵌到诗末。表达了浪漫飘逸的情怀,营造了清幽灵秀的意境。

第四、意韵合谐、浑然一体。

这一点,属于补充强调。我们知道,一首诗,既要讲诗意,也要讲韵律。古诗有古诗的韵律、格律诗有格律诗的韵律。诗意先行的前提下,韵律是诗作天成的必然因素。诗意与韵律相辅相成,就能达以浑然一体的诗歌意境。不管是清新自然的、还是沉郁顿挫的;也不管是热烈豪迈的,还是闲适深幽的,都可以有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比如下面的两首:

忆与君相念,只心渡水愁。依山藏日暮,未敢涉轻舟。(@楚望天涯 五绝仄起 新韵七尤 )

烟霞映山幽,碧水散闲愁;艄公沽酒去,无人唱晚舟。(@银河飞星 五古 新韵七尤)

前一首是格律诗,语词简洁诗风冲淡情致清婉。后一首是古体诗,语言流畅自然,想象有趣,如入无人之境。两首诗同赋一景,同用一韵,同为五言,但是用词相异,包具怀抱,情与景相关联处不同,自然形成不同的风格,然而都是借景抒情,表达了真情实感,所以都是让人觉得可喜的。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我想写诗,也如烧菜,讲究火候。世间万物,都是为我所用的材料;千万情怀,都可以找到凭借去表达。只是,心要静,步子要稳,沉得住气,耐得住性子,写诗也是修心,这与做任何事情没有本质的差别。如果用了心,得了法,加之秉性、工夫与时间,属于自己的诗就自然产生了。

以上是关于写景诗写作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与诗歌爱好者们一起分享。互学,共勉!

附:1、文章涉及格律及韵律资料前面博文有载;

2、所选例诗,皆为微博诗友所赐图片山水诗之作,在此表示感谢!

诗若花语

2010-6-6下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5553.html

更多阅读

田纪云:我从政的几点体会

田纪云我从政的几点体会  从1941年入伍至2003年退休,我从政六十二年,期间,在地方工作四十年,在中央机关工作二十二年。在我长期从政同各种人物打交道或相处中,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起码应具备以下政治品

声明:《关于写景诗写作的几点体会 写作体会》为网友清酒无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