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踪影已迷茫犹如幻梦一样你在何处躲藏背弃我的姑娘
我骑在马上箭一样地飞翔飞呀飞呀我的马朝着她去的方向
你听过这首歌吗?何时第一次听到的?
我是八十年代才听到这首歌。说这是王洛宾改编的新疆民歌。多少有些诧异,因为它不像中国的民歌,似曾相识,但确实想不起来何时听过。
在一个论坛上提出这个问题,引发一系列讨论。在几位网友的努力下,问题比较清楚了。搜索讨论的结果如下:
一、
十月革命之后,许多俄国人到新疆定居,三十年代以后的新疆,俄罗斯人相当多,而且包括一些很有文化、教养的人,例如一个归化族中学的校长据说曾经是沙俄时代驻欧的外交官。当时那里的俄罗斯文化氛围相当浓。
《在银色的月光下》原来是旧沙皇时代俄罗斯的民歌。1949年,王洛宾在新疆军区任文艺科长时,结识了很多少数民族朋友,并经常在一起喝酒唱歌。其中,一个塔塔尔族青年歌手唱了一首歌,王洛宾记下后进行了改编,
定名为《在银色的月光下》,署名为塔塔尔族民歌。但后来,王洛宾几经考证,确定这首歌应该是俄罗斯族民歌,想要改正时,这首歌已在全国传唱。没过多久,王洛宾的命运便被卷进了政治的漩涡之中,也就无法再改更正这一个失误了。直到王洛宾去世前,他终于将这署成塔塔尔族的歌又改回了。
二、
应该说,这个说法是最靠谱的。这首歌不像中国民歌,是俄罗斯风格的美声歌曲。
实际上、王洛宾的一部分歌曲都不太像中国民歌,包括《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与他所受的音乐教育有关,也与其经历有关。
王洛宾的二姐远嫁哈尔滨,姐夫是南满铁路一名总翻译师,家里境况很好。二姐每次回北京,总会给王洛宾讲述哈尔滨的美丽风光和浓郁的俄罗斯情调,以及生活在那座城市的白俄们很多的趣闻轶事。二姐说的这一切,让少年王洛宾对遥远的哈尔滨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在他想象中,哈尔滨一定非常浪漫,很有现代文化的氛围,那些来自伏尔加河流域的人们也一定很幽默。王洛宾想:“那些俄国人一定会唱很好听的俄罗斯民歌,就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听懂?”
中学时,有一次在学校放假期间,王洛宾去了哈尔滨。
哈尔滨的短暂生活,对王洛宾的音乐生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不仅学会了吉他,还学会了很多优美动听的俄罗斯民歌。
三、
这首歌王洛宾记录并发表于1950年左右,
在1950年10月新华书店西北总分店出版《新疆民歌》,歌曲《在银色月光下》收录其中。根据书中记载,《在银色月光下》由王洛宾记录翻译。原词作者不详。
但紧接着王洛宾就身陷囹圄了,这首歌文革前没有流传开来。
在那时的条件下,一首歌要想广泛传播,必须先录音,再灌制唱片。
虽然这首歌在音乐院校,已经作为美声唱法的教学歌曲的。但是录音较晚,现在知道的情况是直到1962年才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朱崇懋为此歌曲录音,灌唱片则迟至1980年,所以这首歌80年代以后才广为人知的。
现在有位叫奥列加的人制作了一个俄国歌曲的原版演唱版,有中文对比,但是你可以对比一下中文,王洛宾先生还是改编了不少,最突出的是加入了原版没有的月光,和银色的沙滩,绝对是给这首歌加入了灵魂。
现在看俄罗斯原版视频:
这首歌由伊凡.米哈伊洛维奇.斯科博佐夫演唱。
说实话,我真没听懂,只知道这是美声,就是听不习惯。看歌词,月光和沙滩都没有,和王洛宾的歌词版本差了许多。那么中国有没有唱的好听的人呢?答案是有的。
博主先找到原版朱崇懋的听了,可惜朱老师唱片录音的时候已过盛年(朱老师1922年生,62年录音,正式唱片录音时在80年左右了)而且歌曲“洋味”略微多了一些,这当让是朱老师年轻时留学西方造成的。那么当时谁唱的最好呢?我们要求:
一。正当盛年(20-40岁),二。洋味少甚至没有,三,必须是男声,不要太成熟,四,这个人必须唱民族歌曲出身,但要土洋结合的唱出民族味,中国味。
我们看当时有没有这样的人才,在八十年代初人才辈出,真有这样的人才,而且是当时初出茅庐,后来八十年代红遍全国的超一流巨星。
他,是半道唱民歌出身,后来通俗美声民族相结合,标准的学院派,要高音有高音,是当时到北京考试就轻松唱过hightc的人,(你可以对比一下现在王红伟和戴宇强、燕维文),要抒情有抒情,要流行有流行,要什么有什么,他达到了一个高峰:八十年代唱的最多的电影插曲男歌手。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歌曲。而且在晚会歌曲上有数首民族和流行歌达到巅峰,这些首歌每年都有人唱,可惜都没有到达他的高峰,他的许多歌曲都已经成为绝唱。下面我发他演唱的中文版本,这个版本,目前依然没有人到达这个抒情的俄罗斯歌曲版本高度:
视频传不上去,在首页开头有。
听他的歌是一种享受。。。。。。沉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