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五四运动期间,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结束,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一、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共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明白中共二大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掌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探讨国共合作对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3)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4)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5)掌握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6)掌握解放战争的军事进程,探究国共两党军队一胜一败的历史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2)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3)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五四”精神;

(2)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

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

四、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内容头绪多,教师应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可以采用重点讲授、讨论交流等方法如:

(1)伟大的开端 这部分涉及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两大内容,.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巴黎和会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以“五四青年节”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描述五四运动的场景,使其感受青年学生的爱国激情;帮助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去讨论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运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中共一大开会的游船等图片,注意对一大召开的事件性描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炼中共早期党员的优秀品质。应通过比较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革命纲领,重点理解:中共一大在组织上宣告了党的诞生,中共二大则在思想纲领上进一步完成了建党的任务。

(2)国民革命 这部分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梳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兴起→北伐战争开始→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的历史线索,并在此基础上,经过讨论、交流,探究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及经验教训,从而为下一目的学习奠定基础。

(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应重点依据教科书上的有关内容,结合毛泽东等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论述,按时间先后顺序理清线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的艰巨性、曲折性,从而认识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中的伟大历史功绩。同时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的热情与乐观精神。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本目的重点在于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争取民主革命的努力。教学时,可以结合有关资料和教科书,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顺历史线索;同时,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重点明确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最后,简要引导学生回忆近代中国的屈辱和抗争,从人民地位、社会性质、世界格局三个层面,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当联系“辛亥革命影响”的知识,使意义的讨论具有一定的对比性和历史纵深感。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

(三)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

提问式导入:辛亥革命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辛亥革命的失败给我们什么样的历史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革命应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个历史重任就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身上。

2.目标导航

用CAT课件演示下表:本课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了解――理解――体会”,教师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目标三个层次的具体指向。

了解

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国共合作抗日以及人民解放战争等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理解

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革命性影响

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体会

爱国学生、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中所表现出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3.讲授新课

首先向学生解释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异同点。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1)社会性质相同,即都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任务和对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3)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不同点:(1)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是最根本的区别。(2)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车命以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3)群众基础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4)革命的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领导人民走向资本主义,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领导人民走向社会主义。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请学生阅读模块一,教师引导分析五四运动的背景,学生起来讲述五四运动的经过,教师通过史实分析出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背景

经济基础:辛亥革命后,中国近代工业迅速发展;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

思想基础: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五四运动的过程(让学生起来简述)

要点:时间:1919年5月4日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中心:北京―――――――――上海

力量:学生(先锋)―――――工人(主力)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

(3).五四运动的意义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广泛流传;

②先进的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宣传,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基础。

③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根据上面的学习让学生总结中共诞生的条件,教师最后给予总结。

(1)中共诞生的条件

经济基础:是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组织基础:是各地共产党组织的成立。

外部条件:公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

(2)中共一大―――宣告了党的诞生

投放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中共一大开会的游船等图片,并对一大召开的有关事件简要描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醒学生掌握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并简要补充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的由来,简要介绍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后来发生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党员的质量,以此来维护它的先进性、革命性。

【过度】一大通过的党纲和任务,表明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新式的、以马克思为指导的、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但是党的一大却没有能够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而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是完备无产阶级政党形态所不可缺的,也是当时中国革命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为此,1922年7月党在上海召开了“二大”重要任务就是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2)中共二大―――创建阶段圆满成功

条件:对于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分析

重要任务: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阐述】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前进行的八十多年反侵略反封建革命斗争中,没有一个阶级、政党能真正认清中国革命基本任务,提出过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最终导致中国革命失败,因此这是“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此外,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的重大标志,表明了党对国情了解的加深。没有党的最低纲领就不可能实现党的最高纲领。

意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探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什么地方?

【答】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民主革命纲领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革命前途――社会主义

广泛的群众基础――工农运动相结合

二、国民革命和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1.国民大革命

(1)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引导学生阅读模块二,教师以设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概括出国共合作的条件、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国共合作的基础、国共合作实现的意义(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展开)即可

【设问】1为什么会出现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留下了怎样的教训?

①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和中共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有关系。

②教训:单单依靠工人阶级赤手空拳、单枪匹马是无法战胜强大敌人的。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设问】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国民党合作?两党为什么能够合作?

必要性: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得出的教训

可能性:两党在反帝反封建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孙中山真诚欢迎中共与之合作。

【设问】3国共两党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是什么?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有何意义?

标志:1924年初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基础:新三民主义

意义: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知识,简述国民革命运动目的、对象、胜利进军等主要内容即可。教师适当补充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史实和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在革命阵营内部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等史实。

(3)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国民革命的失败

失败标志: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

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敌人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

主观原因:中共缺乏经验,共产国际错误指示,陈独秀在革命后期放弃领导权

(4)国民革命的历史功绩

①性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①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探究】依据史实指出国共两党合作推动下的国民大革命的特点和成果,为什么说这次的大革命是失败的?从失败中你对中国民主革命的特殊性有和认识?

【答】(1)特点和成果:①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群众基础广泛,革命力量空前团结起来;

②有新式的正规军队即国民革命军,并进行规模空前的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把革命势力推想向长江流域,威震全国。

③是近代史无前例的人民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

(2)失败:国民党叛变、分裂,镇压革命力量。

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变。

(3)认识: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

2.工农武装割据

【过渡】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中的出教训是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武装力量,开展武装斗争。

(1)掌握武装力量———八七会议和武装起义

①方针制定: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发)和秋收起义(1927年9月)

依次简单讲述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秋收起义带领学生分析两次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教训。由此,中共认识到敌强我弱在城市武装斗争难以胜利必须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进行工农武装割据。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建立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大小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证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确性。

(2)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实践: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武装斗争:1930年-1933年四次反“围剿”

根据地地建设: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经济建设

【强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性质是广大被剥削被压迫的工农群众的民主政权。

【探究】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答】原因:从经济上看: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薄弱;

从阶级基础上看:工人阶级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到0.5%,没有强大的工人阶级,就没有在城市发动革命的阶级基础。

从政治上看: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没有在城市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公开政治斗争的客观条件;

因此中国只能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这就是说,中国革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启示:看问题、想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认清矛盾的普遍性,也要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必须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

【过度】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大为震惊,1930年-1933年五次“围剿”前四次均被红军翡翠。但是第五次反“围剿”,博古、李德等执行王明的“左”倾错误,致使红军惨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3)红军的长征

原因:博古、李德等执行王明的“左”倾错误,致使红军惨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遵义会议———转折点

带领学生分析遵义会议的内容,明确:军事上是辨明红军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组织上是改组党中央领导,解决军事最高指挥权的问题。然后提出为什么遵义会议能够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确定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这个问题可以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实践、反“围剿”、长征初期红军成功与失败的对比分析中得出正确结论;历史意义,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讨论为什么说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加深理解。关于长征的胜利的史实,学生简单掌握即可。

过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以及课外对长征的了解,简要的描述长征的一些具体情节,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用多媒体投放: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1935年10月)

让学生体会一下长征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意义:①长征粉粹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③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传播了革命的火种。

④长征中红军将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乐于吃苦的奉献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民主革命的胜利

1.抗日战争———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关于抗日战争具体内容在专题二第三节已经讲过,在此带领学生回忆一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根据地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活动。)

2.解放战争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在抗战胜利后,中国并没有获得一个和平稳定的局面?让学生了解蒋介石的独裁和内战的方针。然后用多媒体投放图表让学生填写。

人民

解放

战争

防御阶段

1946年6月~1947年7月

土地改革;粉碎全面进攻、重点进攻

进攻阶段

1947年7月~1948年8月

千里跃进大别山

决战阶段

1948年9月~1949年9月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这里面要强调一下毛泽东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著名论断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意义:从国内、国际和思想三个方面来概括:其中国内意义强调实现了中国的独立、统一;国际意义强调改变世界政治格局,鼓舞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解放斗争;思想意义强调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探究】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战胜利前夕这10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概括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分析中共走向成熟的原因。

【答】表现:①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②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③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的关系,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原因:①及时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

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通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③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小结:

附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阶段在革命对象、主力军、思想指导、领导核心、革命目标等几个方面的区别

阶段

革命对象

革命主力

指导思想

革命领导

五四运动和中共的诞生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无产阶级初步显示力量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领导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中国各革命阶级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

国共第一次合作

土地革命战争

国民党发动派

主要依靠农民革命

逐步形成的毛泽东思想

共产党独立领导

抗日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

全民族的一切革命力量

国共第二次合作

解放战争

国民党发动派

主要依靠人民群众

共产党独立领导

5.课堂练习巩固

材料分析题

2005年4月29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今日(29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时表示,国共两党共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既标志着两党的交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体现了我们两党愿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决心和诚意,我们共同迈出的这一步,必将记载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册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胡锦涛总书记说“两党的交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那么,国共两党在历史上还有哪两次握手?分别形成于哪一年?以什么事件为标志?

2、回顾历史,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3、两次国共合作对中国的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答:①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②第一次合作是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

第二次合作是为了取得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胜利

③第一次合作:大革命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北洋军阀。

第二次合作:全国各阶层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的完全胜利。

四、板书设计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开端

中共建立: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方向和任务

国民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发展

新民主主义“农村村包围城市”道路:正确的革命道路,打开革命新局

革命

抗日战争的胜利: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反侵略的重大胜利

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

新中国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五、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多,体系复杂,讲述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我主要是分阶段来讲述,突出重点。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通过多媒体情景教学法,来再现历史,然后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学生把握上还有差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5885.html

更多阅读

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十六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十六地下国企与战略欺骗从国内说起。孔丹,经济学硕士,曾任中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孔丹长期就职于以金融为主业的控股公司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其父孔原,当年延安情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赤壁赋》 赤壁赋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三专题作业:<?xml:namespace prefix="O"?>从语文必修1—5课本中任选一篇课文,按照你学习和理解的新课程理念,完成一篇教案(教学设计),并附学案。说明:备课是我们老师的看家本领,一篇课文的教案是体现教师怎么教的,学案是体现学生怎么学的

声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为网友海先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